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

2021-01-16 風中雨同行笑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作為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我幾乎用過所有一切學習心理學的渠道。但依據我個人的親身體驗來說,結論就是一切學習方法都是以「找對方法」為基礎的。方法不對,力氣再大都白費。所以,(千萬別)盲目跟從任何方法。我從2014年底開始寫隨筆。但我也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曾經在2015年買書和付費諮詢效果都不好。直到,在9月底開始,我根據個人口味,堅持了著名心理學家寫的所有書目,開始慢慢入門。

進而開始在excel表裡,做諮詢和產品。並以此作為心理學職業的開始。學習方法有哪些?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怎麼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際能力?等等。把這些都搞定了嗎?前面幾項可以由看書完成,提高人際關係的能力,可以通過人際關係看書,提高規劃能力,可以通過視頻看書等等。最後,在這段時間裡面,你可以反覆研究相同的方法。比如,我可以反覆研究陳希孺老師的公眾演講。

根據陳老師的課,我來對自己的經驗進行重新組合和修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這些方法。你必須有針對性地學習。一般而言。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去研究自己這個具體的問題,而不是選擇一本書籍來對自己的經驗進行重構。怎麼樣操作才可以正確地學習?關於學習方法的問題,可以看下邊這篇文章。(或者學完了心理學,再來看下這篇文章)網絡課程真的好嗎?網上很多免費的網絡課程,看起來很神奇,但真的是「免費」嗎?你真的確定你真的可以收穫些什麼嗎?

—心理學目前從業人員主要分成三大類:心理諮詢師、心理督導師、心理治療師,研究生一般搞臨床的會學習搞科研,各有擅長的方向。第一類,專攻諮詢,主要是臨床心理,比如徐曉華老師。

第二類,主攻心理督導,基本上會有幾位專業督導師組成。第三類,心理治療師,一般是大學老師在研究生學校開設心理治療專業。題主覺得課程是不是真的靠譜。感覺有些高大上,不知所云啊。這裡我要羅列一下,正常人的成長通路:1、初中、高中、大學3年基礎課,和1-3年大學4年專業課,再找全面理論知識補上的大學4年。2、諮詢實習2-3年,跟著諮詢老師做一年培訓,具體要看你開始實習時候的一些基礎,中間可能有學習運氣和機遇3、諮詢師初期沒有實習。

相關焦點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技術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釋的質性研究方法。1.觀察法觀察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記錄被研究對象行為活動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科學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研究方法。科學的觀察方法先要解決「觀察什麼」「如何觀察」「如何記錄」這三個問題。觀察法可分為自然觀察法和實驗室觀察法,常常要藉助儀器設備記錄被研究者的心理與行為。根據觀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將觀察法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觀察法是搜集研究資料的初步方法。
  • 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 小孩子的想法跟成年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家長在跟孩子交往的時候需要知道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目前常見的研究方法有四種,分別是觀察法、實驗法、臨床法和測驗的統計法。
  • 心理學研究將進入腦科學時代
    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心理學突飛猛進,這與其研究方法的進步和發展有密切關係。  實證研究方法是目前心理學研究取向的主流,它是根據研究目的、按照數據分析的要求獲得數據材料,通過數據分析得出關於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結論或觀點的研究方法。
  • 【六中學科故事】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語中,也有氣體或者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的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那麼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也由靈魂,改為心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史。    心理學源遠流長,不同時期對「心理」有著不同的界定。
  • 提升中國特色心理學研究水平
    立足我國當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從心理學角度回應、研究社會變革和社會變遷帶來的當代中國人精神層面的巨大變化,總結提煉中國特色心理學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不僅是構建中國特色心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現實助力。直面社會轉型期心理變化用中國文化理解中國現象是對中國心理學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和研究方法探討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19世紀中葉以前,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都是思辨式的,帶有經驗描述性質,因此尚不能稱之為科學。儘管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已經被現代醫學所否定,但是他關於人格分類的探討,對於心理學中這一術語的定義仍然是有啟發意義的。在現代心理學中,人格的定義其實和語言的使用有著緊密的關係。每當我們試圖對人格特徵做出描述時,我們總會去尋找一些心中自認為恰如其分的詞語。比如,描繪一個人物是否是冷靜的、客觀的、負責任的,還是相反。
  • 心理學如何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但除此之外,基於實驗的限制,很多時我們不能用實驗方法來研究,所以不論在自然科學還是心理學中,學者還創發了很多不同的實證方法。但無論具體方法為何,它們之為實證方法,就在於它們都以經驗觀察來建立理論:任何理論都必定以經驗觀察來肯定或否定理論。當然這些學科發展下來,它們的實證方法亦變得越來越複雜,但無論怎樣發展,它們最終必定以經驗觀察來作為理論的根據。
  • 當代意識的哲學—科學研究
    當代意識的哲學—科學研究 2016年08月09日 08: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恆威 字號 內容摘要:現在,意識研究被認為是認知科學研究中的「皇冠」,是認知科學中最富含哲學意蘊的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楊亦鳴表示,神經語言學處於當代學術研究的前沿,對當代語言學研究與科學技術創新有重大貢獻。   人類在探索客觀世界的同時,一刻也未停息對語言的探索。
  • 心理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1、主效應:實驗所獲得的由一個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變量單獨效應稱為該因素的主效應。2、交互作用:在多因素實驗中各因素間不同水平的結合所產生的複雜的變化稱為因素間的交互作用。14、現況研究:又稱橫斷面調查,是通過對特定時點(或期間)和特定範圍內人群中的相關因素與心理行為或疾病分布的描述,探討因素與心理行為或疾病分布可能的病因關係。15、個案研究法:研究者通過對個案的深入調查來研究或探討與之相關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這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稱為個案研究法。
  • 科學和哲學有什麼不同?
    到了近代科學,則哲學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科學取代了哲學來研究真理。、形上學、生物學等不同門類的知識。可以說,科學是藉助先進的科學工具來觀察世界的,其中,裡程碑式的工具是放大鏡和望遠鏡,一個可以看到最小,一個可以看到最大,這就取代了古代自然哲學中的思辨方法——如古代的原子論其實是出於思辨而非觀測。也取代了古代形而上哲學的哲學思辨。
  • 反思統計方法在心理學領域的應用
    對於心理學實證研究而言,統計方法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工具。但在這種工具被頻繁使用的背後,心理學研究工作者對這種工具的「源頭和底層」缺乏深入探究。這導致統計方法未能在心理學中回歸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Hubbard)等人所言,科學推斷是一個比統計推斷寬泛得多的概念。但在心理學的實際研究中,統計的顯著性(即p<0.05)就等同於研究結果本身的顯著性。也就是說,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研究結果純粹取決於統計本身,而較少關注研究本身的性質及其與統計工具的契合性。
  •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嗎?如何辨別「真假心理學」?
    字數 ▍1600字,閱讀約4分鐘01 心理學到底研究什麼:分支包羅萬象先說核心結論: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及動物的所有行為,用的是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純粹思考」。事實上,現代心理學包含了大量不同的內容和觀點,是「一個鬆散地聯合在一起的學術王國,它橫跨了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
  • 心理學有哪些著名的流派? | 心理科普
    在馮特的內容心理學以後,又接二連三相繼出現了或反對或繼承馮特的理論,或另闢蹊徑、獨樹一幟。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心理學派上百個。這些學派分布廣泛,遍布世界各地。這些學派,有從內在的意識去研究的,有從外在的行為研究;有從意識的表層研究,有從意識的深層研究;有從靜態,有從動態;還有從生物學、數理學、幾何學、物理學、拓撲學、民族學、文化學等等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的。
  • 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中的那點事
    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這類題目在歷年教師考試試題裡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尤其是區分不開實驗法中的自然實驗法與觀察法,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研究方法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
  • 後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本土社會心理學的啟示
    面對現代社會心理學關注的四個基本原則, Gergen等後現代社會心理學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點重建社會心理學的設想: (1) 科學不必先認定有一個基本的研究領域; (2) 不存在所謂的普遍性特徵, 研究過程中應該考慮歷史與文化背景; (3) 研究方法不是神聖的, 有時會誤導人的思維; (4) 不存在恆定不變的真理。
  • 心理學研究實驗到底能不能複製?
    複製研究與原始研究方法不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是這篇批評文章的首席作者,他在3月3日的一份聲明中稱,這樣的結論對心理學研究有嚴重危害,「它導致了許多科學期刊的政策變化,導致基金捐助機構優先級的變化,也嚴重破壞了心理學的公眾認知。」
  • 心理學之流派之爭:心理學中的百家爭鳴
    對於思想和文化、看法和見解來說,它們總是不會像理科數學那般,有一個正確的不變的標準的答案。「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個事件或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價值觀、角度及不同的時代方面就會有不同的見解。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此興盛,而心理學的發展也正是如此。
  • 沒想到,心理學的發展史居然與你熟悉的歷史名人都有關係
    今天看了美國大學研究生課程必學的經典名著《劍橋心理學史》,意外發現,在心理學形成主要研究學科以前,跟我們所知道的名人發現都有重要關係。下面我揀選了幾點跟大家分享一下:01| 數學天才牛頓的發現檢驗了假設的可能性「牛頓是一位數學天才,他系統闡述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牛頓設計了一套系統的方法,試圖儘可能維持觀察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