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作為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我幾乎用過所有一切學習心理學的渠道。但依據我個人的親身體驗來說,結論就是一切學習方法都是以「找對方法」為基礎的。方法不對,力氣再大都白費。所以,(千萬別)盲目跟從任何方法。我從2014年底開始寫隨筆。但我也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曾經在2015年買書和付費諮詢效果都不好。直到,在9月底開始,我根據個人口味,堅持了著名心理學家寫的所有書目,開始慢慢入門。
進而開始在excel表裡,做諮詢和產品。並以此作為心理學職業的開始。學習方法有哪些?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怎麼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際能力?等等。把這些都搞定了嗎?前面幾項可以由看書完成,提高人際關係的能力,可以通過人際關係看書,提高規劃能力,可以通過視頻看書等等。最後,在這段時間裡面,你可以反覆研究相同的方法。比如,我可以反覆研究陳希孺老師的公眾演講。
根據陳老師的課,我來對自己的經驗進行重新組合和修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這些方法。你必須有針對性地學習。一般而言。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去研究自己這個具體的問題,而不是選擇一本書籍來對自己的經驗進行重構。怎麼樣操作才可以正確地學習?關於學習方法的問題,可以看下邊這篇文章。(或者學完了心理學,再來看下這篇文章)網絡課程真的好嗎?網上很多免費的網絡課程,看起來很神奇,但真的是「免費」嗎?你真的確定你真的可以收穫些什麼嗎?
—心理學目前從業人員主要分成三大類:心理諮詢師、心理督導師、心理治療師,研究生一般搞臨床的會學習搞科研,各有擅長的方向。第一類,專攻諮詢,主要是臨床心理,比如徐曉華老師。
第二類,主攻心理督導,基本上會有幾位專業督導師組成。第三類,心理治療師,一般是大學老師在研究生學校開設心理治療專業。題主覺得課程是不是真的靠譜。感覺有些高大上,不知所云啊。這裡我要羅列一下,正常人的成長通路:1、初中、高中、大學3年基礎課,和1-3年大學4年專業課,再找全面理論知識補上的大學4年。2、諮詢實習2-3年,跟著諮詢老師做一年培訓,具體要看你開始實習時候的一些基礎,中間可能有學習運氣和機遇3、諮詢師初期沒有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