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曾被英國統治170年,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2020-12-02 river2014大河

馬來西亞是許多中國遊客比較熟悉的國家。一來是自明朝開始,中國跟馬來西亞的貿易往來不斷,另外也得益於馬來西亞是中國人最早的出境旅遊目的地之一。許多遊客選擇到馬來西亞旅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馬來西亞有不少華人,所以不管是飲食,還是語言、風俗都有著相同之處。而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一座城市,叫做檳城。

雖然習慣上叫做檳城,但這並不太準確。檳城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位於馬來西亞的西北方,繼續向北不太遠就是泰國了。檳城的首府叫做喬治市,位於檳榔島上,這座城市因為保留著大量的古式建築而聞名,也由此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跟中國的平遙古城或者麗江古城類似,但建築風格全然不同。

檳城是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僅次於首都吉隆坡和柔佛州的首府新山市,同時這也是華人最多的一座城市。即便是第一次來到檳城的中國遊客,也沒有陌生感,因為路邊的中文招牌隨處可見,周圍到處都是講中文的人,還有熟悉的食物。不過喬治市這個名字,卻是地地道道的英文,這座城市近代的歷史,跟英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200多年前的檳城,還是很荒涼的,沒多少居民,當時還隸屬于吉打蘇丹王朝。1786年,英國人東印度公司的法蘭西斯·萊特發現了這座小島,就以向吉打提供軍事保護為由,租借了這座小島。在隨後的170年間,檳城都在英國人的管理之下,而也正是這段時間,檳城迎來了發展機遇。英國人把當年他們登陸的地方命名為喬治市,也就是檳城的首府,一座保留著完好古建築的城市。

1957年,檳城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而從英國人的統治之下獨立出來。2008年,檳城的喬治市和歷史更加悠久的馬六甲市同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了馬來西亞僅有的兩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不同於馬六甲數百年的文化傳承,檳城是一座相對年輕的城市,但檳城是東南亞戰前建築保留最多的城市。老城區面積不大,步行就可遊覽,這些充滿著南洋風情的老房子,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也能見到,但遠遠沒有檳城這麼大的規模。

這些騎樓風格的建築是最常見的,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這條沿街的走廊可以為行人遮風擋雨,在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在我國的廈門、廣州、海口等不少南方城市也有一些這樣的房子,但最初卻是起源於歐洲。歐洲的殖民者後來在印度建起許多騎樓建築,慢慢的流入到東南亞其他國家。我國的許多騎樓建築,是從東南亞返鄉的華人建造的,如今海口的騎樓老街還成了當地著名的景觀。

在檳城的老城區,有一座叫做「藍屋」的老房子,是許多遊客都會到訪的景點。藍屋的主人叫做張弼士,1841年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後來隻身闖蕩南洋,大獲成功,成了南洋的華人首富。他還被清政府任命為檳城首任領事,這座老房子就是張弼士故居。當然張弼士後來還回國投資建廠,大名鼎鼎的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酒,就是張弼士成立的,如今依然在生產。

作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喬治市其實並不大,城市乾淨整潔。檳城另外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美食多,而且便宜。檳城號稱是馬來西亞的美食之都,在街邊隨處可見美味而廉價的飯館,曾經被《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最佳街頭美食之城。

由於檳城的華人多,特別是來自福建、廣東一帶的華人,把家鄉的美食和小吃也都帶了過來。在路邊的攤位上,只要花幾塊錢就能吃一盤炒粿條,福建蝦麵的湯味道鮮美無比,汕頭街是小吃攤位集中的美食街,到了晚上最為熱鬧,建議一定去感受一下氣氛。

馬來西亞的鐵路交通不發達,從吉隆坡到檳城,一般都會選擇汽車。通常坐汽車到北海火車站,從那裡坐船上島就是喬治市的老城區了。

相關焦點

  • 【人類遺產·瑰麗文化】西班牙世界遺產之安達盧西亞篇
    自1982年5月4日西班牙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7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西班牙世界遺產共計46項(包括自然遺產4項,文化遺產40項,
  • 東南亞地區的印度人,作為第三大民族,如何完成認同感
    印度人還在蘇門答臘島等地建立過殖民地,後來這些地方成為印度王子所統治的王國。印度教士則主要是傳播佛教的教義,使得馬來亞本地的人獲得了較高的文化,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位於馬來半島東海岸的狼牙修和吉打瑪莫河流域就是在這一時期成為印度殖民地的。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裡,印度大陸不斷有一些印度人遷居此地,但在英國殖民統治確立之前,馬來半島的印度人並不多見。
  • 東南亞知名旅遊勝地,被英國統治百年,呈現民族多元化
    馬來西亞是一個華人最多的城市,在馬來西亞的對岸,就是泰國了,馬來西亞同時也是一座檳城,檳榔島,這座城市有著大量的古典建築,而且這些建築特別有意思,有點像雲南麗江和平遙古城的建築,他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非常受到遊客的喜愛,其實冰城呢是馬來西亞的成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華人最多一座城市,所以很多國人來到這座城市,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這裡隨處可見的中文指示牌,還有華人的身影以及我們非常熟悉的食物。
  • 帶你探索英國第三大城市——曼徹斯特市!
    凱瑟菲爾德城市遺公園(Castlefield Urban Heritage Park)建於公元79年,坐落在工業革命的搖籃——凱瑟菲爾德。這片地區至今仍保留著破舊的高架鐵路、鏽跡斑斑的鐵橋和巨型倉庫,讓人震撼不已。80年代,這裡被改建成現在的城市遺公園,成為懷舊和歷史之旅的最佳地點。
  • 英國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最著名景點卻是古羅馬建築?
    到英國旅遊,除了倫敦,最著名的旅遊城市當屬巴斯了。可巴斯是個只有10萬人口的「小城」,每年卻有世界各地上百萬的遊客光顧,魅力何在?巴斯是英國西南部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英國唯一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 這座城市擁有四項世界遺產,曾作為首都1500年,如今卻淪為三線
    洛陽這座城市擁有四項世界遺產,曾經作為首都1500年,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歷史上還一直以洛陽音,作為古代的官方話,全國通用。在歷史上很長一段的時間內都是繁華的大都市,只是如今卻僅為三線城市,讓人忍不住有些惋惜。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華文明國家起源的基本特徵,曾多次被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昨天(26日),經國務院審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又給中國文明史帶了什麼樣的意義?
  • 線性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體系探析
    1987年,具有鮮明線性文化遺產特徵的中國長城和英國哈德良長城同時登陸世界遺產名錄,表明大型的呈線狀分布的文化遺蹟開始受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重視。1993年,聖地牙哥朝聖之路首次以「文化線路」的身份登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線性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的標誌性事件。截止2014年7月,全球共有世界文化遺產779處,其中具有典型線性文化遺產特徵的世界遺產有39處。
  • 「亞洲四小虎」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裡。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人口約3260萬人,華裔人口減少至22.8%,華人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裔。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產
  • 中國與歐洲文化遺產管理制度對比分析
    就英國而言,關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就有很多,主要有: 1882年的《古蹟保護法》,1913年的《古建築加固和改善法》,1933年的《城市環境法》,將公眾利益、公眾服務置於遺產管理工作的關鍵地位,這已成為西歐國家文化遺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上文提到的英國非營利機構的會員多達340萬,足以說明公民參與遺產保護程度之高。筆者在歐洲考察期間,見到一些城市博物館主體遊客都是社區居民,居民義務講解,參觀者在其中培育與社區、家鄉、民族、國家的感情。
  • 2019年新增的世界文化遺產,哪些你還未去的?
    今兒,就和列車員去看看新增的這29個世界遺產,有沒有你去過的呢?2019世界遺產大會7月5日至7月7日,在亞塞拜然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了今年各國新的申遺項目。今年共新增29項世界遺產,和一個擴展項目,這個數量創下2004年在蘇州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後的新高。
  • 世界第三大島為何分為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個國家?
    加裡曼丹島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島,面積僅次於格林蘭島和紐幾內亞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日本(37.7萬平方公裡)和三個英國
  • 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月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和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先後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管理處對保護範圍即布達拉宮圍牆以內直接管理,但對於建設控制地帶沒有管理權,因此出現了建設控制地帶過度商業化的現象,布達拉宮已經成了現代化城市中的一座孤島。  同時完整的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僅只包括布達拉宮單體建築,還包括羅布林卡和大昭寺,它們都屬於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
  • 英國最適合留學的十個城市
    布里斯托西臨愛爾蘭海,人口410,500,是英國西南部的最大城市,自中世紀起已是一個重要的商業港口,現今的布里斯托乃英國重要的航天、高科技及金融貿易中心,擁有一個國際機場。是一座充滿朝氣的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也是英國西南部的商業、教育、文化中心愛丁堡愛丁堡大學,瑪格麗特皇后學院等愛丁堡是英國文化古城,蘇格蘭的首府、經濟和文化中心。氣候溼潤溫和,年平均溫度8度。
  • 我國陸地面積第二小的城市,滿城文化遺產,人均GDP卻全國最高
    說到中國人均GDP最高,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北方一線城市廣州深圳,但實際上是位於中國南方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最新統計,澳門人均GDP世界第二,國內第一,但實際上澳門GDP總量並不高,只是因為人口少,人均GDP排名才提高,在法律意義上,特別行政區相當於省、直轄市一級,與中國四個直轄市相比,澳門的土地面積只有32.8平方公裡,沒有上海靜安區大,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地方,真的很有錢,很漂亮,整個歷史名城被世界文化遺產所覆蓋
  • 馬來西亞百年古建築黃亞福故居遭拆除 僑界籲重建
    中新網5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擁有百年歷史的黃亞福故居一夜間被夷為平地,柔佛州反對黨領袖巫程豪表示,根據2005年國家自然遺產法令第24條文的規定,即使古蹟已經化為廢墟,當局仍可援引上述法令,命令發展商重建復原。
  • 2019年新增世界遺產盤點 你的旅遊新方向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落下帷幕。今年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個遺產項目中,歐洲和北美地區有15項,亞太地區10項,阿拉伯地區2項,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有1項。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會上先後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一大亮點。
  •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芻議
    (一)關於運河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規劃的關係以前政府在制訂城市發展規劃的時候,往往偏重政治、經濟方面的內容,對文化發展,特別是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重視的力度不夠。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我們的觀念有問題,總認為遺產保護會對經濟政策,特別是一些與遺產有關的房地產等政策,產生限制,阻礙城市發展。實際上,隨著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遺產正在成為一個城市非常重要的軟實力。
  • 中國確定3年申遺項目!一起走遍55項中國世界遺產!
    ,是中國第40項世界遺產。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的託木爾峰(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