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發現一隻猞猁,躲在赤狐後面,等它捕到野雞,才衝出去

2021-01-20 網易

2021-01-13 19:38:51 來源: 雪靈谷自然地理

舉報

  下雪啦,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一片雪白,遠處的山巒,近處的枯草灌叢,都被積雪覆蓋著。天氣十分寒冷,但不少野生動物照常出來活動,狍子從雪地上跑過,野雞在雪地裡覓食,赤狐拖著漂亮的尾巴穿過灌叢。仔細一看,發現還一隻猞猁跟在赤狐後面,可真是熱鬧啊!

  

  01赤狐只顧著追野雞,渾然不知被猞猁跟蹤‍

  漂亮的赤狐走在雪地裡,一身棕紅色的毛髮特別亮眼,身後又長又粗的尾巴,時不時搖擺一下。它出窩來覓食,沒走多遠,就看到前邊有一群漂亮的野雞,嘿嘿,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鳥,只要捕到一隻就夠吃了。

  赤狐悄悄靠近野雞,躲在一處矮灌叢後觀察,根本就沒有覺察到身後的情況,一隻猞猁不知道什麼時候盯上了赤狐,並悄悄跟在後面,赤狐的一舉一動都沒逃過它的眼睛。

  

  為了不嚇跑野雞,赤狐輕輕地走了過去,距離近了才突然加速,衝向那一群野雞。哇,野雞個個都很肥美,今天運氣好啊!

  赤狐追逐著野雞,第一次撲了個空,只抓到了幾根雞毛。野雞四散逃竄,赤狐看準了一隻比較肥的,追逐了好一會兒後,才終於抓住了。

  赤狐沒有馬上開吃,嘴裡叼著野雞,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後走到了一處灌叢後面……

  02猞猁躲在赤狐後面,等赤狐捕到野雞,才出去撲倒

  這隻猞猁躲在後面,耳尖上簇毛,為它增添了幾分威嚴氣勢,爪子覆蓋著濃密的毛,輕鬆在積雪裡行走。

  猞猁非常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地盯著赤狐,沒有輕易出手,看著赤狐追野雞,等它捕到野雞了才動了動身體,伸展四肢,跟了過去。

  赤狐在灌叢後,正要美餐一頓,卻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猞猁。猞猁突然一躍而出,速度快得驚人,完全不像剛才那個安靜的猞猁。

  

  猞猁就像一個蟄伏了很久的獵手,瞄準了獵物,一出手就是一個準。它準確無誤地撲倒了赤狐,不給赤狐反抗的機會,一口就咬住赤狐的脖子。

  赤狐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懵了,剛才還為捕到食物而興奮,這會兒自己成了猞猁的獵物了。赤狐掙扎了幾下,知道沒有用的,乾脆一動也不動。

  「裝死」是赤狐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招數,企圖騙過猞猁,獲得逃生機會。

  03猞猁一舉兩得,赤狐與野雞都是它的了

  你別看猞猁的外表有點萌有點憨,其實它是個狠角色,連兇狠的狼都不怕,甚至敢去掏狼窩,何況是對付一隻漂亮的赤狐?

  這隻猞猁並非「初出茅廬」,也許是知道赤狐沒那麼快死,也許是看出了赤狐的伎倆,它並沒有上當。哪怕嘴下的赤狐像死透了一樣,猞猁也沒有鬆口。

  

  一直用力咬著赤狐,甚至還拖曳赤狐,加重力道。赤狐裝不下去了,疼的身體抽搐,大尾巴一抖一抖的。可憐的赤狐,最終還是成了猞猁的盤中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這場「戰鬥」裡,猞猁大獲全勝,既捕到了赤狐,還白撿了一隻野雞。

  也許猞猁發現赤狐後遲遲沒動手捕獵,就是為了一舉兩得。等赤狐捕到獵物後,它才跳出來搞定赤狐,這樣一來,赤狐和野雞就都是它的了。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圖片來源:內蒙古新聞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狐狸遭猞猁攻擊,公狐被咬死母狐獲救,母狐生崽後常帶野兔來家裡
    作為一種食肉動物,赤狐的體重才6千克上下,實在是太苗條了。這個級別的體型不要說與獅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比,即便是與猞猁、獰貓、鬣狗相比,戰鬥力也要差很多。因此,赤狐經常會遭到其他獵食者捕殺,但是其野外生存能力還是很強的。赤狐生性多疑,也很聰明。每次活動前先要對四周仔仔細細觀察一番,沒發現異樣才敢出洞。
  • 常被黃鼬咬斷脖子,豹子叼它餵幼崽,猞猁靠它過日子
    地球上有一種動物,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欺侮它,還敢對它下手。從猛獸到猛禽,都有它的愛好者,它就是野兔。野兔耳朵長,全身幾乎沒有脂肪,不愛社交。但是野兔的求偶特有趣,母野兔會讓公野兔追她跑上三四公裡,藉此來檢查公野兔的耐心。
  • 四川甘孜發現猞猁,趴在雪山標記領地,群狼路過聞到其氣味趕緊跑
    不久前,白玉縣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了一隻猞猁在這裡做氣味標記,藉此來劃定自己的領地範圍。每出現下雪這種天氣,原有的標記也許被新雪蓋住了,雄猞猁就會離開住所,出來巡查一遍,有的地方重新標記一下。然後猞猁四周看了看,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就邁著輕巧的步子,一走一停,爬上了山脊,消失了。很有可能捕食去了,因為它從不放過任何捕食獵物的時機。
  • 四川格聶雪山,雪豹偷吃山羊,猞猁帶仔曬太陽,白唇鹿下山找配偶
    雪豹本來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但這幾天都沒有逮到一隻獵物,確實有點餓了,所以大白天的也出來覓食。這不,正好瞎貓碰到死耗子,碰上了一隻肥大的山羊。不怪山羊膽子大,格聶雪山以前就沒見過雪豹,所以山羊根本就沒有一點警惕心,放心吃草。哪知危險就在眼前,雪豹卻偏偏隱藏在背後的巖石後面。
  • 狼獾和猞猁誰怕誰?猞猁打跑了狼獾,但狼獾丟了面子、贏了裡子
    研究人員在瑞典曾觀察到過雄猞猁返回獵物,趕跑了正在偷食的雌狼獾。在挪威,另一位動物學家拍攝到了一隻雄猞猁與一隻雄狼獾打鬥的視頻,狼獾被打跑了,而獲勝的猞猁也受了輕微傷,剛打完的時候腳有點跛。當猞猁與狼獾碰面,狼獾是更敏感的那個。如果狼獾察覺到猞猁在附近,會立即做出反應,以避開猞猁。
  •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
  • 瀕危的貓科動物-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獨居,也獨自獵食。在每天光線微弱時捕獵,會偷偷潛行至獵物,或在灌水或巖石後伏下守候數小時,直到獵物只有數步之遙才撲殺。雄性每天需要獵食一隻兔子,而處於育幼期的雌獸每天需要進食三隻兔子。由於西班牙的穴兔數目下降,它們常被迫攻擊幼小的鹿、黇鹿、狍鹿或山羊。赤狐、埃及獴和斑貓都是它們的競爭對手。
  • 不捕鳥改養「野雞」?哈爾濱又一批保護鳥類被解救
    從前的捕鳥 「 專業戶 」 如今不再獵捕野生鳥,卻在家中飼養起了 「 野雞 」,志願者回訪時再次對這位農戶主普法宣傳後,其主動配合將 4 只環頸雉放飛。14 件,拆除捕鳥網 1 片和野雞掛子 2 片,對暫時不適合放飛的 12 只黃雀、蠟嘴雀進行了寄養。
  • 羌塘藏狐為救幼崽,想用鼠兔引開猞猁,猞猁卻把頭伸進洞去抓小狐
    這一天,一對藏狐好不容易逮著一隻高原鼠兔,趕緊帶回家,藏在洞裡。原來,這一對藏狐夫婦不僅要餵飽自己的肚子,還要養活洞裡的一窩幼崽,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捨不得吃,就先存著。但不幸的是,藏狐這一家子被一隻猞猁盯上了!
  • 兩男子非法狩獵被處罰 禁獵期上山捕野雞
    本想抓幾隻野雞來打打牙祭,兩男子就帶著地扣、網、放音機等工具上山捕野雞,不料在返程途中,被派出所民警逮了個正著。  6月4日早上,楊某和堂姐夫吳某兩人去丁宅山上捉野雞。兩人將裝著雄野雞的籠子放在地上當誘餌,並將兩個地扣安放在地面,在附近偷偷地看著。
  • 赤狐母子現身地鐵站 志願者:其中一隻被捕獲
    北京青年報先後報導了在豐臺區曉月苑八裡、昌平區天通苑出現的赤狐和雪狐,這兩隻狐狸均已被捕獲並送交收養機構。北青報記者獲悉,在昌平區霍營地鐵站附近,有市民又發現了兩隻狐狸,其中一隻已被捕獲。可以初步判斷這是只赤狐,俗稱火狐狸、草狐狸,是體型最大、最常見的一種狐狸,是養殖狐的一大種類。這隻狐狸可能是被家養後丟失或遺棄,不得不向路人討要食物,才擋在路人的自行車前。9月18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前往現場抓捕狐狸的志願者——寶貝回家·寵物搜救隊工作人員劉胤桐。
  • 狐狸頻現北京,赤狐潭柘寺曬太陽,白狐房山偷雞蛋,銀狐靈山討食
    這兩天,一隻赤狐出現在潭柘寺裡,還直接跑到觀音殿附近紮下根來,悠然自在,看樣子它是不想走了。每天起得很早,待在膳房旁邊等吃的;中午躲在山坡上,懶洋洋地曬太陽;太陽落山時,觀音殿附近遊客稀少,它就跑在路上散步,一副當家作主的模樣,從沒把自己當外人。據寺院裡的人介紹,這隻赤狐從2010年開始,就一直棲息在潭柘寺附近,每到冬天,就要來寺裡,雖然不與人親近,但也不怕人。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圖:成年猞猁)【二】猞猁是無固定窩巢的夜間獵手,由於行動詭秘,它還被冠以「幽靈貓」的名號。它以野兔、松鼠、鳥類等為主食,也捕食小野豬、小鹿、小羊等食草動物。(▲圖:白天的猞猁家族)白天,它會躺在巖石上曬太陽,或者為了避風雨,靜靜地躲在大樹下;夜晚,才是它大展身手的時刻。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其實兔子的數量減少,會間接地增加猞猁被車輛撞擊的風險,當初疾病爆發,莫雷納山脈的兔子種群受到影響而降低,從原來的平均每公頃含有3隻兔子,下降到每公頃不到一隻,嚴重低於猞猁所需要的每公頃1.5-2隻的最低生存需求,迫使猞猁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尋找食物,從而增加了橫穿馬路的次數,也就增加了被車輛撞擊的風險。
  • 赤狐小區內遛彎嚇壞居民 已被送至動物園
    森林公安民警折騰許久,才將其俘獲,原來是只調皮的赤狐。目前,赤狐已被動物園帶走。若屬人工飼養,動物園將留園展出,若屬野生動物,該園將選址擇機放歸山林。陌生「朋友」拜訪小區嚇壞路人8月30日晚,一位陌生「朋友」造訪南充市順慶區明宇帝壹家小區。它全身棕紅,毛髮發亮。雙眼炯炯有神,在夜色中,好似兩顆綠寶石。
  • 野雞追了男子一個月後,專家:它把你當成情敵了
    【野雞把郵遞員當情敵,一路狂追防止和自己搶母雞】韓國一名郵遞員每次送郵件時,總有一隻野雞跟在車後緊追不捨。且野雞隻追小哥不追別人,一開始都以為是野雞愛上了郵遞員,但動物專家分析稱,這隻野雞隻是把郵遞員當成另一隻「野雞」,追車是警告他,不要跟自己搶母雞!
  • 新來的猞猁和大家見面啦~
    猞猁生活在整個歐亞大陸北部,我國北方地區也有野生種群,棲息生境極富多樣性,善於攀爬跳躍,捕捉各種中小型哺乳動物或鳥類為食,野外壽命約12-15年。9月,我園從德國引進的一公兩母三隻猞猁乘坐飛機抵達上海,落戶上海動物園。三隻猞猁並沒有立刻跟遊客朋友們見面,而是先去進行了檢疫。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逃跑了,剩下小羊成了猞猁的獵物
    最難見到的就是猞猁了,這傢伙很狡猾,皮毛與巖石接近,還喜歡藏在巖石下面,只有捕食的時候才出來活動,就連當地人也很難發現。奇怪的是,公山羊一般喜歡生活在山上,只有交配的時候才下到半山腰來找母山羊。而母山羊則帶著小山羊,生活在半山腰或者低谷裡。這不,在一處陡峭的巖石上,母羊正帶著小捻角山羊出來覓食,母羊見到綠葉就啃,貌似就是吃上一整天也吃不飽。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赤狐、埃及獴和斑貓都是它們的競爭對手。獨居,也獨自獵食。它會偷偷潛行至獵物,或在灌水或巖石後伏下守候數小時,直到獵物只有數步之遙才撲殺。它耳上的毛髮幫助它辨別聲音的來源。沒有它們,它的聽力會大大減弱。腳邊長有長厚的毛,可令它們在雪地中悄悄地行動。它們,特別是育幼中的雌獸,四處流浪,可遠至100公裡。視乎獵物的多寡,它們需要10-20平方公裡的領地。
  • 貓科動物:論敏捷猞猁是佼佼者,論顏值就得屬它了!
    貓科動物:論敏捷猞猁是佼佼者,論顏值就得屬它了!文|蟲兒說萌寵說起貓科動物我覺得最敏捷的應該是猞猁了,它四肢粗長而矯健,喜獨居,長於攀爬及遊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要知道猞猁是很喜歡嚴寒的,在抓捕動物的時候它的敏捷度那可是貓科動物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