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老藥新用?糖尿病藥或可防治帕金森

2020-12-01 健康界

帕金森病(PD)是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臨床主要特徵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及肌強直。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症候群。PD與糖尿病都是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兩者發病均與遺傳和環境相關,目前較多研究表明PD與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糖尿病伴發PD的風險

早有證據表明糖尿病患者中,PD的風險也在增加[1]。有趣的是,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糖尿病與PD發病具有相關性,但結果不完全一致。2018年英國包括200多萬例糖尿病患者和600多萬名對照者的回顧性研究中發現,不僅糖尿病會增加PD的發病風險,存在糖尿病併發症的人群罹患PD的風險還會更高[1]。然而也有一些研究提示,糖尿病與PD的發病無關,甚至發現糖尿病會降低PD的發病風險。一項納入了249例在6年內被診斷為PD的患者和368名對照者的日本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群PD發病的風險降低[2]。糖尿病與PD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糖尿病人群的PD發病風險明顯降低【校正後的OR為0.38(95%CI: 0.17-0.79)】。

然而,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在PD患者中糖代謝紊亂的比例較高。一項探討PD患者糖代謝異常的病例對照研究,共納入了53例PD合併痴呆患者和57例無痴呆的PD患者,發現超過60%的PD合併痴呆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其中30%存在糖耐量異常,提示其更有可能發生胰島素抵抗[3]。2014年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也發現,與對照組相比,PD患者胰島素抵抗發生率更高和隨機血糖更高[4]。

因此,人們越來越關注葡萄糖控制與神經退行性變之間的潛在關係,以及這與開發帕金森新型治療方式的可能性。

圖1:帕金森與糖尿病的相關性

血糖控制藥物「艾塞那肽」可延緩PD進展

2017年,發表於Lancet上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艾塞那肽對於PD有潛在的疾病改善作用[5]。

圖2: Exenatide once weekly versus placebo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該研究共納入了62例多巴胺治療症狀波動的原發性PD患者,受試者接受治療時PDHoehn-Yahr分級評分≤2.5。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每周一次2mg艾塞那肽皮下注射治療組(n=32)或安慰劑組(n=30),此外受試者還接受常規藥物治療,治療48周。隨後為12周的洗脫期。

主要研究結果為研究藥物停用12周後受試者世界運動障礙學會帕金森綜合評量表(MDS-UPDRS)運動功能檢查(第三部分)情況(如第60周)。

研究人員表示,48周後,當評估停藥後受試者運動功能時,安慰劑組評分逐漸下降,而艾塞那肽治療組運動功能評分輕度改善。艾塞那肽治療組在停藥12周後仍然顯示這一優勢。

圖3: 比較安慰劑和艾塞那肽組之間DaTscan結合的下降

第60周結果分析顯示,艾塞那肽治療組受試者MDS-UPDRS運動功評分改善1分(95% CI,–2.6至0.7分),而安慰劑組評分增加2.1(95% CI,–0.6至4.8點),校正後兩組平均相差3.5分(95% CI,–6.7至–0.3分;P=0.0318)。

該研究結果表明,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艾塞那肽改善PD患者停藥運動評分並且獲益可在停藥後持續數周。但作者表示,上述研究結果仍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Brain揭示「艾塞那肽」新用途,可以用於預防PD

PD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病的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全球6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儘管PD有許多療法,目前尚無藥物對疾病的進展有顯著療效。PD主要由多巴胺能(產生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引起的,而大多數被批准的PD藥物,其主要機制是增強多巴胺類信號的傳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老藥有新用
    所謂「老藥」是指被投放市場用於臨床的時間較久、已為廣大醫藥人員或社會人群所了解的藥品;而「新用」則是說這些藥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用途
  • ...防治指南》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HbA1c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採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反之則採取相對寬鬆的HbA1c目標
  • 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Vertex「老藥」獲得積極動物實驗結果
    VX-765是十多年前Vertex公司開發的一個前藥。設計VX-765的初衷,是通過抑制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與減少神經元炎症來治療癲癇。但在這一治療領域的臨床試驗中,VX-765沒有顯效。之後,又在其它疾病領域開展了測試,例如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幫助心臟病發作後的恢復等。
  • 多頭並進、老藥新用,新冠特效藥問世還有多遠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除了疫苗之外,人們也寄希望於特效藥物。目前,越來越多的候選藥物已進入科研人員視野,大量臨床試驗正在全球開展,不過真正的新冠特效藥迄今仍未出現。那麼,新冠特效藥研發的進展究竟如何?突破口在哪裡?真正的特效藥問世還需多久?
  • 老藥新用 罕見病用藥的新捷徑
    老藥新用在兩個階段可以實現:確定候選藥物和檢測療效。對老藥新用機會的確定是一個新興的創新領域,它可以跨越簡單的臨床偶然性、先進的樣本採集方法和基因表達模式的分析。通常,偶然性一直是老藥新用的主要驅動力。麻風病的治療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0-04-05 08:55
  • 新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 診斷流程被更新
    近期,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正式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新指南納入了最新的中國人群的研究結果,更新了高血糖的診斷流程,並首次將中醫藥寫入指南。糖尿病綜合控制標準與國內相關學術機構保持一致,並由心血管專科醫師撰寫相應章節。
  • 又一老藥新用!7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關注溴已新對抗新冠病毒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國的科學家都在尋找能有效防治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包括瑞德西韋、阿比朵爾、洛匹那韋等。但時至今日,國內外仍然沒有找到任何一種特效藥物。目前,臨床上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基本以支持療法或對症療法為主。隨著新冠疫情繼續肆虐,業內專家更加關注能否在經典老藥中尋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新思路?
  • 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 直擊帕金森病因
    ▲帕金森病至今沒有治癒的方法(圖片來源:New Scientiest)最近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發現,糖尿病藥物可以延緩帕金森病,而且不僅僅是緩解症狀,它似乎可以直擊帕金森病的病因。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治療糖尿病不能單單依靠藥物治療,需要五駕馬車並駕齊驅,這五駕馬車即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以及糖尿病的監測。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將這五駕馬車形象比喻,提出糖尿病治療應該「行教育、勤檢測、管住嘴、邁開腿、藥莫忘」。
  • 溫醫大附一院宣布老藥新用 臨床治療新冠肺炎初見成效
    昨天,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透露,老藥新用——反應亭治療新冠肺炎,初步結果顯示有效。據悉,沙利度胺片(反應亭)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用於治療早孕止吐的藥物。該院使用反應亭的患者中,有一例重症患者(圖中)用藥14天後,康復出院。
  • 陳根:罹患帕金森風險增高——從糖尿病中來,到糖尿病中去
    文/陳根2018年,一項大型且具有一定權威性的研究證實了2型糖尿病與帕金森病之間的聯繫。通過對數百萬名受試者的調查,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較正常人高出32%。在對此進行大量的學術研究後,研究人員卻意料之外地發現,想要降低其增高風險,仍與2型糖尿病有關——根據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類型,可以減輕糖尿病患者帕金森病風險的升高。
  • eneuro:新發現!一種糖尿病藥物或能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eneur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或能幫助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帕金森疾病的標誌是大腦中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s)細胞的退化,該細胞在機體運動和協調性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當這些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時就會誘發運動不能症、運動遲緩、機體僵硬和麻木等症狀。
  • 精準醫療時代 「老藥新用」大有可為
    Zidovudine(齊多夫定),原本是一款失敗的化療藥物,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卻被用來治療HIV病毒感染,成為FDA批准的首個抗愛滋藥物。和阿司匹林、西地那非等藥物一樣,在過去幾十年裡,「老藥」改變用途成為「新藥」,經FDA正式批准的多達上百例。它們中有些藥物在新適應症領域取得極大的成功。如表1所示。
  • 致敬|江山平教授團隊:磷酸氯喹老藥新用,縮短新冠肺炎轉陰時間
    怎麼會想到用一個70年的抗瘧疾藥進行老藥新用,治療新冠肺炎?磷酸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已取得哪些階段性成果?如何把握這款藥的有效劑量?其毒副作用如何避免……3月8日下午,江山平教授團隊接受廣東衛生在線採訪,細談磷酸氯喹在新冠肺炎的應用歷程。
  • 探索膽道閉鎖「老藥」新用途
    現實生活中,膽道閉鎖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1/8000,其免疫反應異常可引起肝外和/或肝內膽管阻塞,是導致新生兒黃疸、膽汁淤積的最嚴重的疾病,進而會引起肝硬化和肝衰竭,嚴重危害嬰幼兒生命。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治療藥物,大部分孩子最終都需要進行肝移植且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且需要家長長期護理,這給家庭帶來極大負擔。
  • 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新藥物或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一、核醫學影像「新」技術可檢測腦多巴胺水平,有助於早期診斷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帕金森病可延緩疾病的進展,但由於帕金森病早期症狀不一定十分典型,以及對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可能不敏感,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被誤診為腦梗塞、焦慮症等其它疾病。
  • 注意:除了降壓藥,這些藥物也降壓!
    其實,除了上述降壓藥,還有一些藥物也具有降壓作用,下面來了解一下。一、降糖藥1.TZDs可降低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降低HbA1c、改善脂質代謝紊亂(降低FFA、TG、LDL)等,單獨應用不引起低血糖。但是,TZDs會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風險;可致體重增加、水腫,在與胰島素聯用時表現會更加明顯。
  • 科技部: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研發策略
    來源:央視原標題:科技部: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研發策略今天(3月17日)下午,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的研發策略。
  • 2019上半年中國獲批的16款重磅藥,腫瘤和糖尿病領域有這些
    要聞 2019上半年中國獲批的16款重磅藥,腫瘤和糖尿病領域有這些 2019年7月1日 19:01:14 醫藥觀瀾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醫藥觀瀾」。轉眼2019年已過去整整半年。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半年裡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超過16個重磅藥品,包括3款中國國產1類新藥和13款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進口藥品。其中,有4款為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3款為抗腫瘤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