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uro:新發現!一種糖尿病藥物或能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

2020-12-07 生物谷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eneur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或能幫助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帕金森疾病的標誌是大腦中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s)細胞的退化,該細胞在機體運動和協調性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當這些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時就會誘發運動不能症、運動遲緩、機體僵硬和麻木等症狀。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Warwick


受影響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會積累一種名為α突觸核蛋白的特殊蛋白,而這種蛋白質會形成路易小體結構,路易小體的水平與疾病的嚴重性直接相關,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早期階段會產生一系列的毒性效應,其中很多事件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在這篇題為「Alpha-synuclein aggregates increase the conductance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neurons, an effect partly reversed by the KATP channel inhibitor glibenclamide」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將低濃度結構確定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引入到單一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中,其細胞膜的通道就會被開啟,從而就能大大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

研究者Emily Hill說道,僅通過將低濃度的結構確定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注射到單一多巴胺能神經元中,我們就能分析神經元功能早期改變的特性,這種改變通常是在疾病臨床早期階段之前就已經發生了。我們觀察到,通過打開細胞的膜通道,神經元的興奮性就會明顯降低,如果能夠阻斷該通道,我們或許就能阻斷早期毒性效應的產生了。

有研究證據表明,所開啟的膜通道是一種名為KATP通道的通道類型,其能被目前所使用的某些抗糖尿病藥物所阻斷,研究者指出,我們非常意外地發現,抗糖尿病藥物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能夠大大減少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所產生的影響效應。最後研究者Emily補充道,當前所使用的藥物能被重新定向用來治療多種不同的人類疾病,我們知道,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帕金森疾病的發生率較低,而理解單一大腦神經元細胞中α突觸核蛋白病理學發生背後的分子機制或有望幫助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靶向性療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E. Hill, R. Gowers, M. J. E. Richardson,M. J. Wall. Alpha-synuclein aggregates increase the conductance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neurons, an effect partly reversed by the KATP channel inhibitor glibenclamide,eneuro (2020). DOI:10.1523/ENEURO.0330-20.2020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 直擊帕金森病因
    ▲帕金森病至今沒有治癒的方法(圖片來源:New Scientiest)最近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發現,糖尿病藥物可以延緩帕金森病,而且不僅僅是緩解症狀,它似乎可以直擊帕金森病的病因。
  • 科學家研發或能阻止帕金森病進展的藥物 人體臨床試驗從明年開始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詳細介紹了一種能夠阻止帕金森病進展的實驗性藥物。
  • Brain:常用的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或有望幫助預防或治療帕金森疾病
    2020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ai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或有望降低患者帕金森疾病的患病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名為艾塞那肽(exenatide)的藥物進行了測試,在即將進行的臨床試驗中,該藥物能作為帕金森疾病的潛在療法,相關研究結果支持了將糖尿病藥物重新定向用來治療帕金森疾病
  • Neurobiol Dis:使用50多年的抗抑鬱藥物竟能有效治療帕金森疾病!
    2017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biology of Diseas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已經使用了50多年的抗抑鬱藥物或許能夠有效減緩帕金森疾病的症狀。
  • 每周3次高強度運動竟能減緩帕金森病惡化
    帕金森病是除阿茲海默病之外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了我國超過270萬人。雖然藥物可以控制病情,但長時間用藥帶來的副作用會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而且藥物的有效性也會降低。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進行3次高強度運動能幫助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減少症狀惡化。這一結果發表在著名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內科學》(JAMA Neurology)上。
  • 又一款老藥新用?糖尿病藥或可防治帕金森
    圖1:帕金森與糖尿病的相關性血糖控制藥物「艾塞那肽」可延緩PD進展>2017年,發表於Lancet上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艾塞那肽對於PD有潛在的疾病改善作用[5]。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某些針對遺傳性障礙的實驗性療法能靶向作用突變的蛋白或酶類,但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手段,其代替了修復破損的酶類,研究人員放大了健康酶類的功能,從而對人類大腦細胞和小鼠模型進行研究,成功減緩了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症狀。研究者指出,野生型葡糖腦苷脂酶(GCase)的激活或許能作為多種帕金森疾病形式的潛在治療靶點。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這些機理方面的進展加速了相關藥物的開發,專家們認為不久我們將有望看到預防或減緩此類疾病進展的新療法出現。「在過去的20年中,人們已經意識到遺傳學及其與環境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帕金森病的風險。」Michael J. Fox帕金森研究基金會(MJFF)總裁兼執行長Todd Sherer博士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帕金森病。」
  • 近期帕金森病相關研究進展
    帕金森是最常見的慢性神經退行性運動障礙,影響著全球1%的70歲以上的人群。目前為止沒有藥物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現有的治療方法僅僅在於處理其症狀,但是不能延緩其進展。雖然帕金森病的大多數病例是散發性的,但這種疾病的遺傳變異主要與編碼LRRK2酶的基因突變有關。2004年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這個酶的一種突變和病人患這種疾病之間的關係。
  • 科學家發現能改善運動功能的分子 為治療帕金森病帶來新希望
    帕金森病的進展與大腦中多巴胺的生產受到影響有關,因此,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可以增加這種關鍵神經遞質的供應的技術上。哈佛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分子,在這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它們能促進帕金森病小鼠體內多巴胺的產生,並因此大大改善了它們的運動功能。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2020-09-09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帕金森病常用藥物,你都了解嗎?
    帕金森的藥物治療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起到關鍵作用。由於很多患者起初並不了解帕金森病本身,所以對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何時用藥也都不了解,甚至有一些病友錯誤的認為:藥物一旦吃上就依賴了,而且越吃越多,以後就沒辦法再控制疾病了,因此故意不用藥。
  • 糖尿病相關研究進展
    ,這些改變的microRNA能夠可靠地幫助預測心臟病的發作,本文研究結果是一項非常關鍵的進展,即研究者發現microRNA或能作為一種可靠的早期標誌物來幫助檢測糖尿病患者是否會發生心臟病。他們表示,基於這些藥物的工作原理,這種風險降低是有意義的,並指出其中的一種稱為拉米夫定(lamivudine)的藥物顯著提高了人細胞樣本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胰島素敏感性。(在2型糖尿病中,身體失去了利用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的能力。)
  • JCI Insight:特殊的免疫B細胞亞群或能有效減緩1型糖尿病的發生
    2018年1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CI Insigh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和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CD19+IgM+ B細胞(一類免疫B細胞亞群)或能減緩小鼠模型1型糖尿病的發作,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1型糖尿病的新型療法。
  • 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 未來5年 帕金森病療法將有重大研究突破
    Fox帕金森研究基金會(MJFF)投入近90%的開支,用於開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自2000年成立以來,它總計投入超過8億美元,2017年就投入1億美元。MJFF執行長Todd Sherer博士說,該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於帕金森病研究的非營利性資助者」,他預計未來五年在開發帕金森病療法方面將取得重大進展「以減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人工納米酶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畸形和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疾病背後的「罪魁禍首」)能夠從腸道移動到大腦中,從而在大腦中擴散並聚集成為致命的塊狀結構—路易小體(Lewy bodies),隨著這些塊狀結構積累,其就會導致大腦細胞死亡。
  • 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新藥物或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眾所周知,帕金森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是表現為肢體震顫、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變性疾病。   但是在帕金森病的診治中,會面臨難以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帕金森病,甚至由於帕金森病的症狀不典型,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而藥物和手術治療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生存質量難以改善的問題。
  • 羅氏製藥和Prothena將把帕金森病候選藥物推進2b期試驗
    羅氏製藥公司(Roche)和Prothena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的帕金森病候選藥物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在治療的第一年裡達到減緩運動和非運動症狀進展的主要目標,但該藥在次要和探索性指標上顯示出具有療效。這包括,與安慰劑組相比,兩個Prasinezumab治療組的疾病進展都有所緩解。
  • 【突破】抑制一種與痴呆相關的酶,或可逆轉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損傷
    英國一流頂尖大學利茲大學和鄧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項新突破,發現開發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藥物,可以重新用於預防甚至逆轉肥胖或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的血管損傷。該發現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上,是八年來他們開展這項研究的最高成果。BACE1(β-分泌酶1),又稱為澱粉蛋白前β-分解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