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人工納米酶

2021-01-14 健康一線視頻網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畸形和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疾病背後的「罪魁禍首」)能夠從腸道移動到大腦中,從而在大腦中擴散並聚集成為致命的塊狀結構—路易小體(Lewy bodies),隨著這些塊狀結構積累,其就會導致大腦細胞死亡。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no Toda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人工酶類,其能阻斷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在大腦中的擴散,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研究人員所開發的人工酶類擁有較強大的抗氧化特性,該酶是鉑和稱之為PtCu的銅的納米級組合產物,其抗氧化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金屬組合的組成。Xiaobo Mao教授表示,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性應激是不可避免的,其會隨著機體年齡增長不斷增加,這是因為諸如機體中蛋白質降解等過程減緩所致。本文研究結果揭示了抗氧化劑的重要性,因為在帕金森疾病中,漂浮的活性氧自由基會促進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的擴散,從而讓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症狀。

當注射到大腦後,這種納米酶類就能清除活性氧,吞噬這些活性氧並防止其對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產生損傷。這些納米酶類能模擬過氧化氫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而這兩種酶類在機體中均存在,其能幫助分解機體所產生的活性氧;而添加新型納米酶類後就能夠增強機體的反應。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名為α突觸核蛋白原纖維模型的研究模型進行分析,該模型能夠複製患者的疾病表現,以及路易小體引發的疾病擴散和神經性退化。

研究者表示,我們開發的新型納米酶能夠降低α突觸核蛋白所誘發的病理學表現,並能抑制神經毒性的產生,除此之外還能降低機體的活性氧水平;這種納米酶能夠抑制α突觸核蛋白在細胞間的擴散和穿梭,以及從黑質到背側紋狀體的擴散,這兩個區域是中腦中影響機體運動和認知的兩個關鍵的大腦區域。研究人員最近才發現證據表明,α突觸核蛋白能沿著迷走神經從腸道擴散到大腦,後期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將相關研究結果聯繫起來深入分析,並開發出能靶向作用腸道的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

最後研究者Mao說道,我們都知道,當直接注射到大腦中這種新型的納米酶類才能發揮作用,目前我們想知道是否當致病性的α突觸核蛋白從腸道跨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後,這種納米酶能有效阻斷疾病的進展。當然這或許還需要後期更多的研究才能夠證實。

原始出處:

Yu-Qing Liu et al. Nanozyme scavenging ROS for prevention of pathologic α-synuclein transmi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Nano Today (2020). DOI: 10.1016/j.nantod.2020.101027

相關焦點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給藥系統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布萊根婦女醫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藥物遞送系統,解決了科學家在將治療劑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時面臨的挑戰。
  • Stem Cell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一種細胞循環工具來治療帕金森疾病
    2020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深入分析了細胞中循環線粒體的分子機器,旨在闡明如何提升這種產生能量結構(線粒體)的產量,研究者表示,線粒體出現問題是帕金森疾病發生的一個關鍵方面,研究人員重點對神經元進行了研究,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Sci Transl 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患者機體衍生的神經元開發並檢測了一種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其能通過減緩有害基因突變的效應來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治療
  • 科學家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這種具有多酶活性的納米酶與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酶體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起來的異質性細胞器,在真核細胞中廣泛存在,其特徵酶是過氧化氫酶、尿酸氧化酶等,發揮著調節氧濃度、抗氧化、解毒和脂肪酸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正是由於有著重要的生理學作用,以往研究一直嘗試著將過氧化物酶體用於疾病的治療之中。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 金斯瑞解讀 | 新型人工「智能細胞」有望在細胞水平上靶向疾病
    於是科學家們另闢蹊徑,踏上了「人造細胞」的漫漫徵程。近二十年來,製造出具有生命特徵的「人造細胞」已經成為熱門研究。 人造細胞的本質是利用高分子半透膜將具有生物活性物質(酶、輔酶或胺基酸等)包裹起來,模擬人體細胞的各種功能。人工細胞作為自然活細胞的替代品,在研究生命起源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潛力無限。
  • 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為治療腦部疾病而開發的納米粒子給藥系統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徑,並開發了有希望的分子製劑來靶向這些疾病。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在將治療方法穿過血腦屏障(BBB)並進入大腦方面面臨的挑戰。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新型單原子納米酶, 在抑菌方面潛力巨大
    納米酶合成路線及形貌特徵。Zn-MOF前驅體的形貌特徵。FeN5 SA/CNF的類氧化活性。細菌的形貌變化。FeN5 SA/CNF類氧化活性的理論研究。納米酶是一種具有酶樣特性的催化納米材料,吸引了科學家的廣泛研究興趣。
  • Med Chem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淋病的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的治療效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抗生素,該抗生素或有望用來治療性傳播感染的淋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ed.
  • Ange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於鉑的納米顆粒 有望高效...
    2019年2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當前藥物而言,利用鉑納米顆粒(platinum nanoparticles)有望高效殺死肝癌細胞。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一種糖尿病藥物或能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eneur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或能幫助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帕金森疾病的標誌是大腦中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s)細胞的退化,該細胞在機體運動和協調性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當這些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時就會誘發運動不能症、運動遲緩、機體僵硬和麻木等症狀。
  • 脂質或在帕金森疾病發生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林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類關鍵腦細胞的脂質改變或在炎症和帕金森疾病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 Nat Commun: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微型支架有望增強幹細胞療法的...
    2018年1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小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特殊支架,其或能有效移植幹細胞並運輸藥物,來幫助治療多種人類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疾病、大腦退化、脊髓損傷和創傷性腦損傷等。
  • Sci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成功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
    2017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成功治療了遺傳性疾病,相關研究或為後期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治療罕見肝臟疾病及由遺傳突變誘發的其它疾病提供思路和希望。
  • ...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該工作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Nat.
  • Sci Rep:科學家成功利用人工RNA編輯技術修復基因組遺傳代碼 有望...
    2020年10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療法來治療由點突變引起的多種遺傳性疾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利用人工的RNA編輯研究了一種治療手段在治療遺傳性疾病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Science子刊論文:開發出可穿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徑,並開發了針對這些途徑的有前途的分子製劑。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們在將治療藥物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並送入大腦方面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