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太陽系第二個排列直面——彗星平面

2020-10-03 冬哥譜科


日本國家天文臺發文,太陽系第二準直面被發現。

上圖為藝術家對長周期彗星分布的印象。

會聚的線條表示彗星的路徑。

黃道面顯示為黃色,空的黃道面顯示為藍色。

背景網格表示銀盤的平面。

對彗星運動的研究表明,太陽系有第二個排列平面。

對長周期彗星軌道的分析研究表明,彗星的遠日點,也就是它們離太陽最遠的地方,往往要麼落在行星所在的眾所周知的黃道面附近,要麼落在新發現的「空黃道面」附近。

這對太陽系中彗星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模型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太陽系中,行星和大多數其他天體在大致相同的軌道平面上運動,被稱為黃道面,但也有例外,如彗星。

彗星,特別是每個軌道需要幾萬年才能完成的長周期彗星,並不局限於黃道附近的區域,人們可以看到它們在不同的方向來來去去。

太陽系形成的模型表明,即使是長周期彗星最初也是在黃道附近形成的,後來通過引力相互作用散布到今天觀察到的軌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與氣態巨行星的相互作用。

但是,即使有行星散射,彗星的遠日點,也就是它離太陽最遠的地方,應該保持在黃道附近。

還需要其他外力來解釋觀察到的分布。

太陽系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的引力場也會產生很小但不可忽視的影響。

科學家指出,考慮到星系引力,長周期彗星的遠日點往往聚集在兩個平面附近。

將分析和計算結果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小體資料庫中列出的長周期彗星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彗星的分布有兩個峰值,如預測的那樣,在黃道附近和空黃道附近。

這有力地表明形成模型是正確的,是在黃道上形成的長周期彗星。

然而,研究人員警告說,「尖峰並不完全在黃道面或空的黃道面上,而是在它們附近。對觀測到的小天體分布的調查必須包括許多因素。詳細檢查長周期彗星的分布將是我們未來的工作。被稱為遺產時空調查(LSST)的全天候調查項目將為這項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相關焦點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黃道平面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平面,按彗星的軌跡,存在第二平面-空黃道平面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彗星軌道研究解釋了黃道面以外第二個太陽系對準面
    彗星軌道研究解釋了黃道面以外第二個太陽系對準面2020-10-01 16:3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一項關於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
  • 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關於彗星軌道的新研究表明,地球軌道所在的黃道平面可能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主要準星。日本職業與環境健康大學助理教授Arika Higuchi通過追蹤長周期彗星距離太陽最遠的點,表明可能存在第二個「空黃道」對準平面。「空黃道」指的是原本是空的,但後來被彗星填充的平面。我們知道如果觀測太陽系,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太陽系中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或多或少地位於黃道平面,也就是地球軌道形成的平面。除了彗星之外,其他行星、小行星以及其他一切事物的軌道都在這個平面的幾度之內。
  • 太陽系不止一個平面!如果跳出太陽系,你會發現它還有另一個平面
    隨著天文學家發現的天體越來越多,發現其他天體也都普遍在這個平面上。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按照目前的理論,太陽系是一個原始星雲在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的,同樣是在引力作用下,它會逐漸壓縮到同一個平面內。雖然這個平面就像八大行星一樣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小角度,但是基本上不會差太多。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內第二個星際天體:C/2019 Q4彗星
    來源:新浪科技C/2019 Q4是第二個已知的穿越太陽系的星際天體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近日,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一顆星際彗星的圖像。研究人員認為,這顆彗星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這張圖片是由位於夏威夷的雙子星天文臺(Gemini Observatory)發布的。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太陽系八大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系,指的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恆星系。
  • 第二個奧陌陌被發現:C/2019 Q4 彗星,如何判斷它來自太陽系外?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2017年發現的奧陌陌曾經讓全世界天文愛好者激動不已,不只它是被發現的第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而且它的雪茄形外形,實在讓人浮想聯翩,另外還發現了其在運行比預測速度要高的加速現象更是令人振奮,但據研究表明它就是一顆外來天體而已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又發現一個從其他太陽系,跑到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這次是彗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包括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有了一個歷史性的發現,在一顆從另一顆恆星系統中漂泊到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中檢測到了氣體分子。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在星際物體中探測到這種類型的物質。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 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這一天體被編號為C/2019 Q4(Borisov),最初由位於克裡米亞Nauchnij的MARGO天文臺的Gennady Borisov所發現。儘管目前對彗星C/2019 Q4是否是星際天體尚無官方結論,但如果這真的是星際天體,它將是第二個被探測到的星際天體——第一個星際天體Oumuamua在2017年十月被發現並獲得確認。
  • 太陽系八大行星詳細資料和排列順序
    >水星:水星在九大行星中,它的體積排列倒數第二,但是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土星:土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距離排列是第六顆,是太陽系裡的第二大行星,它有七個美麗的光環,它的光環鮮豔奪目,因此有人把土星稱為「星中美人」。
  • 這是首個來到太陽系的星際彗星!
    科學家正式通告:這次來到太陽系的物體是出自太陽系外的是首個星際彗星,同時也是人類所觀測到的第二位系外來客!雖然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彗星,但是它似乎和我們太陽系的彗星並沒有什麼區別,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
  • 新發現的彗星很可能是一個「星際旅行者」,它來源於哪裡?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州理工學院空氣推進實驗室(JPL-Caltech))本周,一顆新發現的彗星著實令天文學團體興奮,因為它看上去來自於太陽系以外。這一天體被編號為C/2019 Q4(Borisov),最初由位於克裡米亞Nauchnij的MARGO天文臺的Gennady Borisov所發現。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由中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彗星如何從太陽系外圍到達並被輸送到更接近地球的內部太陽系的理解。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
  • 地球上看到的彗星來自哪裡?發現彗星通往內部太陽系的門戶!
    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Gal Sarid及其合著者報告了許多彗星在接近太陽系之前通過的軌道「門戶」發現。這個入口是模擬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混沌軌道上移動的小冰體。研究小組模擬了來自海王星軌道之外,穿過這顆巨大行星的區域,以及木星軌道內的天體的演化。這些冰體被認為是太陽系誕生以來幾乎原始的物質殘留物。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圖源:Wikipedia 太陽系中大多數天體的運行軌跡都是大致在一個平面內例如賽丁泉彗星,在2014年曾近距離飛掠火星,但是下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卻要到74萬年之後了。
  • 太陽系遙遠的邊緣,長周期彗星之源
    圖源:太陽系中大多數天體的運行軌跡都是大致在一個平面內例如賽丁泉彗星,在2014年曾近距離飛掠火星,但是下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卻要到74萬年之後了。 6,古老在彗星上發現的一些分子甚至在太陽出生之前就形成了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2020-10-29 07:37:22 來源:科技日報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發現石塊中冰強度比雪還軟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飛船計劃,2004年就已發射升空。2014年11月12日,「菲萊」著陸器成功向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降落,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彗星。不過科學家們發現,它在著陸時還彈跳了兩次,最後停在名為阿拜多斯的區域的一個懸壁下。雖然此前已經確定了第一個和第三個著陸點,但第二個著陸點的位置一直以來都不為人知。
  • 太陽系的平面和銀河系持平嗎?
    我們的太陽系關於星系平面傾斜大約63度,你可以從這張由紅外測量天文衛星(IRAS)拍攝的紅外圖像中看出。這張圖有點難理解,因為就像許多世界地圖一樣,這是個艾託夫投影(Aitoff projection),意味著整個天空都被壓為一個橢圓形,但你應該能看到那條明亮的水平帶(銀河盤)和藍色薄霧(太陽系平面的塵埃)之間的夾角大約為60度。
  • 闖入太陽系的Borisov彗星開始解體,地球上的生命來源於彗星?
    去年十月份由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發現的Borisov彗星已經漂泊了半年時間,這顆流浪彗星是人類發現的第二顆系外天體,第一個是前年突然闖入太陽系的「奧陌陌」,隨著觀測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如今能夠很快地發現闖入太陽系的各種天體,Borisov彗星被發現時就因為其發出炫麗的光芒而被關注,現在這顆流浪彗星正越來越靠近太陽,可能即將被太陽的高溫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