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RNA病毒的古老起源

2021-02-15 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今感染人類的許多病毒具有古老的進化歷史,這種進化歷史可追溯到第一批脊椎動物,可能也許是現存的第一批脊椎動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4月12日的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這些研究人員尋找了當談及病毒感染時以前被忽視的186種脊椎動物中的RNA病毒。他們在明顯健康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肺魚、鰭刺類魚、軟骨魚和無顎魚中發現214種新的RNA病毒(它們的基因組是RNA而不是DNA)。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揭示出在脊椎動物整個進化歷史中存在的一些病毒群體,這改變了他們對病毒進化的理解。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首次能夠明確地表明RNA病毒已存在了數百萬年,並且自第一批脊椎動物存在以來就已存在。特別地,魚類攜帶著令人吃驚的病毒多樣性,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的幾乎每種類型的病毒家族都在魚類中發現到,而且甚至在魚類中發現與伊波拉病毒和流感病毒存在同源關係的病毒。

不過,這些研究人員也表示,這些存在於魚類中的病毒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應被視為病毒生物多樣性的一個自然部分。這項研究表明病毒無處不在。不過,他們表示,很顯然,仍然有數百萬種病毒等待人們去發現。

這些新發現的病毒出現在與脊椎動物感染相關的每個RNA病毒科或屬中,包括那些含有人類病原體(如流感病毒)的病毒科或屬。

鑑於這些病毒的進化歷史通常與它們的脊椎動物宿主的進化歷史相匹配,因此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病毒具有漫長的進化歷史。
參考資料:Mang Shi, Xian-Dan Lin, Xiao Chen et a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Nature, 12 April 2018, 556(7700):197–202, doi:10.1038/s41586-018-0012-7
Mark Zeller & Kristian G. Andersen. Backbone of RNA viruses uncovered.Nature, 12 April 2018, 556(7700):182-183, doi:10.1038/d41586-018-03923-w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南極古老的嗜鹽古細菌或可揭示病毒起源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近日報告,南極一種非常古老獨特的細菌haloarchaea(嗜鹽古細菌),或許能揭示病毒起源的奧秘。嗜鹽古細菌是從南極一個非常鹹的湖泊中分離出來的,其體內蛋白質的新變化能夠使它們同時生活在低溫和高鹽的環境中(因為高鹽條件下,水的冰點可以降到很低)。
  • 中國科學家解析脊椎動物RNA病毒「詮釋」生命起源進化 成果今刊於...
    生命起源進化,中國科學家提供了更有力研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脊椎動物RNA病毒的發現、遺傳與進化上實現突破性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於今天在《自然》雜誌上以研究論文形式發表。
  • 我國科學家發現214種全新脊椎動物相關病毒—新聞—科學網
    我國科學家發現214種全新脊椎動物相關病毒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
  • 中國學者新發現顛覆科學界對「RNA病毒圈」認知
    :吉翔     中國學者發現了214種全新RNA病毒,其研究顛覆了現有病毒分類規則體系,並揭示了RNA病毒的遺傳進化規律。 科學家們的研究顛覆了現有病毒分類規則體系,並揭示了RNA病毒的遺傳進化規律。  北京時間5日,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以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據悉,研究團隊成員還包括中國多個城市的CDC研究人員、中國高校學者以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據了解,相比DNA病毒,RNA病毒與其在遺傳物質組成形式上有所不同。
  • 科學家揭秘了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破解了生命起源密碼
    近日,科學家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合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多細胞輪藻具備根莖葉的分化,被學術界認為是陸生植物的祖先,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 科學家揭示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起源
    科學家揭示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1:48:52 美國布蘭代斯大學Dorothee Kern課題組揭示了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歷史起源
  •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9:14:00 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John D. Sutherland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植保所科學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周雪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李正和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與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他們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以系統翔實的實驗證據揭示了雙生病毒編碼的一個致病因子通過調控植物內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禦寄主防衛反應的新機制。基因沉默(RNA沉默)是植物抵禦病毒侵染的重要防衛機制。目前已知植物病毒均編碼一個或多個RNA沉默抑制子,以抵抗寄主植物RNA沉默介導的防衛反應,但國際科學界對這些抑制子的作用機制了解甚少。
  • 21世紀以來,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13篇中國論文
    相較翼龍和蝙蝠不完整的化石記錄,隨著不斷發現的帶羽毛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尤其得益於我國中晚侏羅世的燕遼生物群和早白堊世的熱河生物群,有關鳥類飛行起源這一重要科學問題取得了重要進展,而擅攀鳥龍類的發現則揭示了「一條匪夷所思的徵服藍天之旅」。
  • 新冠病毒肆虐多國,探索病毒起源之謎,它們又是如何進化的?
    轉眼間,2020年已進入8月份,但從1月份就開始肆虐的新冠病毒,依然在美國、印度等國家和我國新疆等地存在並感染人類,這表明,人類與新冠病毒的對戰之路遠未結束。在這個世界上,規律之中總會有特例存在,病毒也不例外。兩年前,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種叫做圖潘病毒(以南美瓜拉尼雷電之神命名)的巨型病毒,發現它與我們今天遇到的病毒不同,有一個幾乎完整的生命系統,可以獨立運轉。
  • 科學家在蝙蝠機體中發現白血病病毒的史前祖先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7年3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拉斯哥大學和捷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蝙蝠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引發罕見類型白血病的病毒家族的古老
  • 我國科學家發現首例核盤菌DNA病毒
  • 研究揭示不同哺乳動物體內風疹病毒的親緣關係
    研究揭示不同哺乳動物體內風疹病毒的親緣關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7:50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Tony L.
  • 重大突破,原始隕石或揭示生命起源、太陽系起源,答案在意料之中
    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有研究人員在古老的隕石中發現了一些核糖和其他生物必需的糖分(阿拉伯糖和木糖)。在我們的生物學中有學過,核糖是RNA(即核糖核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之前,科學家也曾經在隕石中發現了胺基酸、核鹼基等生命構成要素,現在首次發現了隕石中存在核糖等物質,可以說是重大的突破。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重磅論文被撤稿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
  • 科學家揭示體內受精生殖方式的更早起源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體內受精生殖方式的更早起源   科學家揭示三億多年前魚類的「私密生活」 揭示體內受精生殖方式的更早起源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研究員參與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一項新發現,揭示了三億多年前泥盆紀一種披盔戴甲魚類的
  • Nature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哈佛科學家發現發現一大類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這些結果引出一種假設,即這些在原核生物中首先進化為抵抗噬菌體的防禦手段,被古代的真核生物所繼承,並奠定真核生物原始免疫系統的基礎。類似於cGAS依賴的人類細胞中對病毒複製的感知,CBASS免疫依賴於CD-NTase(cGAS/DncV-like nucleotidyltransferases)的激活來引發第二信使依賴性抗病毒效應子應答。
  • 我國科學家推想出最神秘天體的起源
    據《每日郵報》報導,我國科學家提出一套解釋太陽系首個天際來客——天體奧陌陌起源和驚人特性的理論。計算機建模也揭示出為什麼奧陌陌一直旋轉——原因在於天體固態熔化的外殼之下有殘留輕水化合物。這個星際來客飛入太陽系後,天體深處的氣體爆發出來,使其加速,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這顆星體並非平穩旋轉。此前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奧陌陌的母星有四種可能,皆為矮星。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