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29日電 (王晶瑜)3月27日,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的第十期藝術黨課走進了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邀請到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科普管理員、展覽設計師——陳天呈老師,以黨課+直播的新形式開啟「雲黨課」和「雲觀展」,讓廣大師生黨員在家就能共同探索工業設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藝術學院200餘名黨員師生、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在線參與了此次藝術黨課。嗶哩嗶哩直播人氣值達到3600。
藝術學院師生隨著鏡頭,來到了「700件追70年」——跨越三代人的懷舊設計展。陳天呈老師向大家一一介紹上世紀中國最廣大民眾深刻記憶的經典產品,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鎮館之寶——紅旗轎車。扇形進氣格柵、圓燈,以及機器蓋上的紅旗立標,這些紅旗轎車的經典元素是中國人才懂得的情懷。從紅旗牌轎車,到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海鷗牌照相機……「展品中蘊含的中國人對優質生活不斷追求的樸素願望和一代代設計師為此傾注的心力」,陳老師的講述以歷史的姿態全面審視工業設計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產品,展現出中國現代工業設計一路走來的艱辛和曲折。
歷史的最大意義莫過於解讀現在與創造未來。面對網絡另一端的未來設計師們,陳天呈老師說,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希望能夠為今天中國設計的崛起提供不斷生長的助力。他勉勵同學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對於設計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著與前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問題,始終不變的是設計的目的——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的現狀下,對設計師們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時代要求。「同學們應當掌握科學、技術、藝術、經濟相互關聯的多元的知識結構,從人的根本角度出發,才能夠為人民創造出具有時代感的產品、更美好的未來。」
當我們從歷史中走出,迎接我們的是現代的奇思妙想。在「瘋狂de材料」——科學藝術特展中,陳天呈帶領大家領略了最具前瞻性的專業性創新材料,殘酷雲端上的蒲公英、扯上癮的「舌頭」、老司機的童車、隕石貝殼……材料是設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陳天呈說:「感知材料的屬性才能夠深刻理解它們,大膽地進行材料應用的跨界創新嘗試,為更好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活動的最後,大家跟隨鏡頭來到「黃小旺的鞦韆」——互動體驗特展,七個擺長高達7米的黃色鞦韆映入眼帘。陳天呈介紹說,希望每一位觀展人通過和鞦韆的互動,能夠釋放自己、感受當下、讀懂周遭、完善自己。
此次藝術黨課為師生展開了一幅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畫卷,勾勒出關於中國設計的清晰輪廓。現在和未來是可以連通的,當深刻理解歷史之後,才能更好審視現實,把握新時代的契機與要素。
當談到責任時,學生黨員朱薇說:「前輩們的不懈努力讓中華民族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與國家,我心懷驕傲和感激。但是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仍在。腳踏實地的學習和實踐,為中國設計注入自己的力量!」
當談及設計時,學生張朱睿說:「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產物,這次藝術黨課讓我更好地理解了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希望能夠運用設計的力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了更好地將展覽心得轉化為實際操練,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將攜手專業教師舉辦「為疫情而設計」速畫直播大賽。希望同學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專業優勢,為疫情和應急救援而設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役貢獻青春力量!
據悉,「藝術黨課」是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主辦的面向入黨積極分子和廣大黨員的黨課,每次上黨課的藝術家們都突出時代特徵,將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融入一個一個作品背後的故事,深受黨員和同學們的喜愛。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全國人民都在努力地調整工作和學習的模式,藝術黨課也在不斷探尋適應當前疫情時期的學習方式,積極籌備開啟線上黨組織活動,這次的「雲黨課」「雲觀展」就是一個新的嘗試。
今後,「藝術黨課」還將繼續邀請文史大家、繪畫大師、陶藝大師、非遺大師、建築大師、園林景觀大師擔任講師,通過他們講述傳承中華文化的創新與堅守,突出時代特徵,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用作品說話、讓作品發聲,創新黨課形式,做讓學生們喜愛的主題黨課,增強黨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高黨課的感染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