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國際湃 ,作者英特納雄耐爾湃
國際湃
提供國際政治事件與趨勢的專業分析,剖析世界多元格局下的中國立場,釋放國際新聞「高冷」背後的熱忱和無限可能。
文丨王若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際湃」(ID:pengpainews907),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31日,原標題為《軍勢2020:世界陸戰武器發展,新坦克、超級火炮成新寵》,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2020年世界陸戰武器裝備發展相比往年呈現出更多新的趨勢和特徵:美國以及歐洲國家開始將陸戰武器裝備發展重心轉移到主戰坦克上,以應對俄羅斯以T-14「阿瑪塔」坦克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甲裝備的挑戰;30噸級的中型/輕型坦克開始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型號層出不窮;新一代步兵戰車幾乎全部實現重型化,普遍達到30噸以上。
在火炮方面,大口徑身管火炮從52倍口徑開始向58倍口徑拓展,美國陸軍更是提出了震驚世界的1000海裡戰略火炮。美國陸軍還全面啟動了新一代無人戰車家族的研發,多年的技術積累終於結出果實,採用各種殺傷以及幹擾體制的反無人機系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裝甲戰車上。
俄羅斯T-14坦克的出現刺激了西方國家。
1
歐美競相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
歐美國家長期以來一直以改進現役第三代主戰坦克為主,遲遲沒有啟動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發計劃。而這一情況在近年來得到了徹底改觀:2020年4月,德、法兩國國防部長正式籤署了共同研發MGCS 2030+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德、法兩國將各承擔50%的資金和相關風險,新一代坦克將於2035年左右開始服役,取代現役的「豹」2系列和「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而兩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概念開發和初步設計,將分別出資1.5億歐元,之後再各投資2.5億歐元進行方案設計,預計在2027年之前生產出第一輛原型車。
而準備配裝在MGCS 2030+第四代主戰坦克上的新一代130毫米大威力高壓滑膛炮,已經率先安裝在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與英國BAE系統公司合作的「挑戰者」2改進型主戰坦克樣車上進行測試。
繼德、法之後,美國媒體也在2020年11月公開了美國陸軍設想中的三種第四代主戰坦克概念方案。這三種概念方案被統稱為「可選載人坦克」(OMT),意味著也有可能發展成為無人坦克使用,這一理念與美國空軍下一代戰機採用有人/無人駕駛方案是一致的。
而且,三種概念方案在炮塔、主炮以及車體布局設計上差別還是很大的,戰鬥全重也不同,但是都比美國陸軍最新的M1A2C主戰坦克更輕。
在第四代坦克研製成功之前,美國一直對M1A2坦克家族進行升級改造。
除了重型主戰坦克,世界各國在30噸級中型/輕型坦克的發展上也開始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部分型號已經批量裝備部隊。
比如,今年裝備高原部隊的 15式輕型坦克多次公開訓練演習視頻。而美國陸軍機動防護火力項目也取得了新進展,參與競標的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和BAE系統公司分別完成了各自的新一代輕型坦克樣車。
前者在「埃阿斯」履帶式底盤上採用了大量M1A2C主戰坦克的技術,配備1門120毫米滑膛炮,車組成員4人;後者基於M8裝甲炮系統設計,採用1門配備自動裝彈機的105毫米線膛炮,車組成員為3人。
此外,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為了競標菲律賓陸軍採購項目,也推出了一款名為Sabrah的輕型坦克,其對手是韓國韓華系統公司的K21-105輕型坦克以及土耳其FNSS 公司與印度尼西亞聯合研製的「卡普蘭」輕型坦克。
而印度陸軍為了高原山地地區應急作戰的需要,也向俄羅斯緊急求購一批2S25「章魚」SDM1型125毫米履帶式自行反坦克炮,作為輕型坦克使用。
2
新一代步兵戰車浮出水面
自德國「美洲獅」和俄羅斯T-15「阿瑪塔」之後,世界新一代步兵戰車發展掀起了一陣重型化的風潮。以往,各國研發的履帶式步兵戰車大多在25噸以內,如果是輪式步兵戰車則還會更輕一些。
但是,隨著各國陸軍對於步兵戰車防護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其戰鬥全重也隨之水漲船高了。
韓國韓華公司研發的新一代AS21「紅背蜘蛛」步兵戰車在2020年進入到澳大利亞陸軍「陸地400」第三階段項目,與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KF41「山貓」步兵戰車爭奪最後的勝利。
AS21「紅背蜘蛛」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就高達42噸,幾乎與德國「美洲獅」步兵戰車相當。而該型步兵戰車的改進原型——K21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只有26噸,改進中增加的相當一部分重量都用於加強裝甲防護了。
德國KF41「山貓」重型步兵戰車。
2020年初,新加坡陸軍裝甲部隊開始正式列裝新一代「獵人」重型步兵戰車,其戰鬥全重也達到了30噸,配備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研製的Samson30頂置無人遙控炮塔,武器包括1門美國ATK公司Mk44型30毫米鏈式炮(備彈230發)、1挺7.62毫米機槍(備彈500發),以及可升降的雙聯裝「長釘」LR反坦克飛彈發射器。該型戰車也號稱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全數位化裝甲戰車。
由以色列軍方的戰車和裝甲車輛管理局主抓、以色列宇航工業公司(IAI)、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和拉斐爾公司(Rafael)聯合研發的「埃坦」8×8輪式裝甲戰車在2020年正式投入量產。
該型戰車雖然屬於輪式戰車,但是戰鬥全重卻達到了35噸,比其他國家的履帶式步兵戰車甚至輕型坦克都要重。
當然,該車的重量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增強防護性能上:整車全向可防蘇制14.5毫米穿甲彈的打擊,車體底部採用V型防護設計,防爆能力達到了10公斤TNT當量,而且還裝備有「鐵拳」輕型主動防護系統,形成了完備的遠中近防禦體系。
除了各國新研發的步兵戰車,歐美各國也在繼續改進現役型號。2020年,美國國防部與BAE系統公司籤訂了一份改裝升級159輛最新型M2A4「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合同。
該型戰車保留了原有的武器系統,新增加的設備包括:最新的數位化車載電子設備,用於最佳態勢感知、網絡連接和通信;新型滅火裝置和簡易爆炸物幹擾系統;全新升級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任務命令套件,以及旨在提高駕駛員態勢感知能力的熱成像觀察系統等,其戰鬥全重也達到了36.3噸。
目前,首批M2A4「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已經交付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第3裝甲旅戰鬥隊進行測試。
此外,俄羅斯陸軍在2020年12月也接收了首批BMPT「終結者」-3坦克支援戰車。這也標誌著這款磨礪了數十年、早已經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全能戰車」,終於在本國「修成了正果」。
3
身管火炮更加全能化
美國陸軍在155毫米榴彈炮發展上,長期堅持採用39倍口徑身管。直到發展其射程已經大大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同類火炮後,美國陸軍才幡然猛醒,在M109A7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基礎上研製了採用58倍口徑超長身管的XM1299增程火炮。
2020年3月,由BAE系統公司改裝的XM1299增程火炮樣炮進行了發射M982「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和新一代XM1113型火箭增程炮彈的測試。在測試中,XM1299增程火炮發射M982「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的射程達到了65公裡。
而使用39倍口徑的155毫米榴彈炮發射該型炮彈,則最大射程也只能達到40公裡,更長身管的增程效應由此可見一斑。
XM1299自行火炮試射。
除了更遠的射程,美國陸軍也在想方設法拓展155毫米榴彈炮的全功能化和多用途性能。2020年9月,美國陸軍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靶場,以1門M109A6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為平臺發射超高速炮彈(HVP),將模擬巡航飛彈目標的BQM-167靶機擊落。
將大口徑榴彈炮用於反巡航飛彈,這也只能是美軍在擁有一定技術基礎之後才能夠付諸實施的創意之舉,同時也給了其他國家一定的發展啟示。
同樣是在2020年,美國陸軍神秘的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項目,在一次活動中不經意間就「曝光」了。
當時,美國陸軍在馬裡蘭州阿伯丁試驗場舉辦了一次名為「美英現代化示範」的活動。
在活動中,美國陸軍展示了戰略遠程加農炮(SLRC)項目的PPT展板以及小比例模型,結果被某人拍攝並發布到網絡上。由此,外界才第一次看到了這種號稱射程達到1600公裡的「超級大炮」的真容。
原標題:《主戰坦克、超級火炮成歐美新寵,被誰刺激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