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談兵|德國展示130毫米坦克炮,四代坦克火力現雛形

2021-01-11 澎湃新聞

近日,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公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其研發的新一代130毫米滑膛炮坦克樣車。不過,德國與法國合作研製的MGCS 2030+第四代坦克還在初期的論證階段,還無法進行演示。所以,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借用與英國BAE系統公司的「挑戰者」2改進型主戰坦克樣車,測試其130毫米滑膛炮的性能以及適裝性。

從視頻中所演示的畫面來看,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這門被寄予厚望的130毫米滑膛炮配裝在「挑戰者」2第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上,總體表現不錯。作為目前世界上最接近實用化的第四代主戰坦克火力系統,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新一代130毫米滑膛炮所具有開創性意義。

「挑戰者」2改進型主戰坦克測試130毫米滑膛炮

追求極致火力

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各國軍方對於坦克火力的追求可謂是「極限挑戰」,總是力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做到極致的程度。因此,對於坦克主炮極致火力的追求,也一直是推動著坦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的發展開始,主炮口徑就一直保持著持續增大的趨勢:從蘇聯T-54/55主戰坦克的100毫米線膛炮到T-62主戰坦克的115毫米滑膛炮、M60主戰坦克的105毫米線膛炮,再到「豹」2主戰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和T-64主戰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所以,目前世界主戰坦克發展的三代劃分,基本上就是以火炮口徑作為主要標準之一。

當然,其中也有一個特例,比如美國第三代主戰坦克M1「艾布拉姆斯」在最初研發時,其主炮確定為從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引進技術生產的120毫米滑膛炮。但是,這款由美國軍工企業進行國產化並改進的M256型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研製進度滯後,無法按時實現裝車。所以,當1978年M1基本型主戰坦克投產並陸續服役時,裝備的還是由M60主戰坦克主炮改進而來的M68A1型105毫米線膛炮。直到1985年改進型M1A1主戰坦克投產時,才真正換裝了M256型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這一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沿用第二代主戰坦克主炮的事例,也成為了後來各國研製新一代坦克所吸取的主要教訓之一。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軍工強國,如西德和蘇聯,已經在探索未來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火力系統了,其成果就是140毫米甚至152毫米高壓滑膛炮。後來,法國也曾經試製過140毫米滑膛炮,用於改進「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但是,這些超大口徑高壓滑膛炮因為種種原因,都未能走向實用化,只能作為技術儲備留在實驗室中。究其原因,就在於受到主戰坦克總體設計以及兼顧各方面性能的考慮,其主炮口徑不可能無限制的放大。

美國M1A2主戰坦克

多方面的兼顧與折中

我們知道,主戰坦克不止是要使用威力強大的主炮消滅所面對的各種目標,包括敵方主戰坦克、裝甲戰車、工事碉堡以及人員等,其還要進行機動行駛,裝甲防護要能夠承受敵方反坦克火力的打擊,而且車體太重會影響越野能力和地形適應性。所以,主戰坦克的主炮威力提升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兼顧作戰效能、適裝性、機動性、通過性等多方面的性能,實現總體設計的最優化。

歐洲國家以及蘇/俄分別研發的140毫米以及152毫米高壓滑膛炮只考慮到要實現跨越式的火力提升,其目標是達到第三代主戰坦克120毫米以及125毫米主炮威力的兩倍以上。經過測試證明,這兩種超大口徑高壓滑膛炮確實達到了預想的目標,甚至更好。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主戰坦克總體設計帶來種種不良影響,比如:火炮身管過重,就會導致坦克炮塔前重後輕。尤其是這類超大口徑高壓滑膛炮的身管長度也超長,使得力矩效應更加明顯。那麼,為了保持平衡,坦克炮塔後部就要增加設備或者配重。這樣一來,整個坦克炮塔的重量就要成倍增加,不僅直接推高了坦克全車的重量,還使得驅動炮塔轉動的機電液壓伺服機構承受極大的負荷。而且,現代主戰坦克火控系統對於炮塔旋轉速度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要滿足要求,就必須進一步加強機電液壓伺服機構的驅動功率。最終,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從超大口徑高壓滑膛炮的身管超長、超重開始,整個坦克設計就要全面推倒重來一次,直到坦克全車重量以及體積增加到無法控制的程度。

俄羅斯研製的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

因此,通過超大口徑高壓滑膛炮的技術探索,如今的歐洲以及俄羅斯都認識到了下一代坦克火力與總體性能兼顧的平衡性。俄羅斯在T-14「阿瑪塔」主戰坦克上沒有使用威力恐怖的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而是採用改進型2A82-1M型125毫米滑膛炮。由於該炮的身管更長,達到了55倍口徑,因此俄方宣稱其穿甲威力比歐美120毫米滑膛炮高25%以上。俄羅斯媒體對於本國武器性能一向有誇大的「愛好」,所以筆者認為這一數據可能也有一定的「水分」。而且,就算是2A82-1M型125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達到了這一水平,也不足以與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火力形成代差。

事實上,無論是從威力、適裝性等各方面來說,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130毫米滑膛炮都要比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好得多。

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將這門130毫米滑膛炮命名為NG130,意思為下一代130毫米坦克炮

引領潮流的德國130毫米滑膛炮

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將這門130毫米滑膛炮稱為NG130,其中NG是英文「下一代」的縮寫。從這一名稱也可以看出,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希望130毫米滑膛炮能夠像經典的120毫米滑膛炮那樣,成為歐美國家、甚至其他國家和地區下一代主戰坦克的標準主炮。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研發,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與英國BAE系統公司強強聯手,成立了一家名為萊茵金屬-BAE陸地系統(RBSL)的新合資公司,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從該炮在2016年歐洲防務展上首次亮相,到2019年完成地面發射試驗。如今,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研發工作已經推進到了實車測試階段。也正因為英國BAE系統公司參與了該炮的研發,「挑戰者」2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才能夠在全世界率先裝備這一款威力強大的坦克炮。

那麼,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性能到底如何呢?我們一一進行分析。

首先,從威力上講,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的說法是: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比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提升50%。按照以往主戰坦克新舊兩代的火力性能比較,這一提升幅度已經達到了代差的要求。而且,如果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真的實現這一目標,就意味著其發射最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最大穿甲深度將達到1200毫米以上!

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採用了15升的超大型藥室,比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增大了一半

為此,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採用了15升的超大型藥室,比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增大了一半,設計膛壓也高達880兆帕。另外,德國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為該炮配套研製的新型13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也要比120毫米滑膛炮長得多,達到了1.3米,而後者全長只有0.95米。所以,任何一種準備安裝該型火炮的主戰坦克,必須配套研製尾艙式自動裝填機。人工裝填120毫米坦克炮彈已經接近極限,再想裝填130毫米坦克炮彈就非常困難了,因此,需要藉助自動裝填機。

其次,從適裝性上講,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在設計時也儘可能兼顧配裝在第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上的使用要求。為此,該炮身管長度控制在51倍口徑,只比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的身管長50毫米。所以,通過視頻我們看到,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安裝在「挑戰者」-2改進型主戰坦克的炮塔上,匹配度也是很高的。

當然,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畢竟增大了口徑,而且為了適應高膛壓,身管壁厚也要有所增加。所以,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身管全重達到了3噸,而原本的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的身管全重也只有1.2噸。為了保持平衡,這輛「挑戰者」-2改進型主戰坦克的炮塔尾艙進一步加大,其內部正好用來容納自動裝填機和待發彈藥,可謂一舉兩得。

從目前世界各國新一代主戰坦克發展來看,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標準已經初見端倪,比如:日本10式主戰坦克和中國15式主戰坦克的輕量化;俄羅斯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的無人炮塔、一體式乘員艙以及全面的主被動防禦系統;美國M1A2C主戰坦克的高度網絡信息化;德國「豹」2A7+的重防禦,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車載無人機;及德國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所代表的強大火力。如果哪個國家能夠將上述這些設計特徵和要素融合在一起,那麼很可能就會誕生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主戰坦克。

相關焦點

  • 萊茵金屬公司初步完成下一代130毫米坦克炮研製
    萊茵金屬公司武器與彈藥部表示,已初步完成下一代130毫米滑膛坦克炮研製,未來仍需進行設計更改。2016年,該公司在歐洲防務展上首次披露下一代L51式130毫米坦克炮的技術演示樣機。
  • 戰爭雷霆T34重型坦克開發日誌 T34重型坦克火力及性能介紹
    戰爭雷霆T34重型坦克開發日誌,T34重型坦克火力及性能介紹,本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T34重型坦克的新情報介紹。可是,這位新成員不是一輛來自蘇聯的靈敏中型坦克,而是美國土生土長的重量級選手。巨型坦克炮,厚重的裝甲,以及整整「一個師」的成員讓這輛重坦成為了當之無愧巨無霸。它,不需要任何開場白。有請來自美利堅的T34重型坦克!
  • 二戰十大坦克之十,炮口即正義的「史達林」—IS系列
    但是這樣的裝備壓制不久之後就被德國強大的軍工研發能力所掩蓋,在T-34、KV系列的刺激下,德國加快了「虎」式坦克的研發生產並且隨後推出了性能上全面壓制T-34為目標研發二戰最優秀的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而作為對蘇聯人的回敬,德國也著手開啟了自己的坦克升級計劃,除去淘汰三號中型坦克,並將四號中型坦克升級為75毫米長倍徑坦克炮之外,德國也研發了自己的新型坦克。德國人的最終成功就是裝備了88毫米坦克炮的六號'虎式'重型坦克,以及裝備了75毫米超倍徑坦克炮的五號'黑豹'中型坦克。
  • SU-101坦克殲擊車,蘇聯版費迪南,防護能力堪稱蘇聯坦殲之首
    1944年12月,蘇聯一些自行火炮團的士兵接收到了一批新型裝備,這款新型坦克殲擊車擁有威力巨大的100毫米坦克炮,能夠幫助蘇聯士兵從容的因對一切能遇到的德國坦克,這就是穩居二戰坦克殲擊車之首的SU-100(能和SU-100相媲美的只有德國的獵豹坦克殲擊車,但是就誰更適合戰爭而言,獵豹還是不敵SU-100),其實早在1944年10
  • 全球十大最強主戰坦克
    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研製的最新型「豹」2A7主戰坦克,該坦克採用所有可能升級,戰鬥全重達67噸,適於傳統軍事作戰和城區作戰。美國陸軍現階段最終的目標是將所有的M1系列坦克改進成為M1A2SEP型。 SEP是系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在火力方面在火炮防盾上加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配備M829E3加強型穿甲彈,主要武器為120毫米滑膛炮,最大速度68公裡/小時。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中國59坦克曾換120毫米滑膛炮,打穿印度T-90S坦克毫無壓力
    早在20年前,國產坦克也有這樣升級計劃,這就是59-120型坦克方案,它用120毫米滑膛炮替代原來100毫米線膛炮,以增強坦克火力。59-120型坦克方案最主要項目就是用1門國產120毫米滑膛炮替代原來100毫米線膛炮,當時國內已經確定125毫米滑膛炮作為新一代坦克炮,但是125毫米滑膛炮配備有自動裝彈機,如果用於第1、2代坦克升級,內部改動太大,所以相關單位選擇了120毫米口徑,根據相關資料,國產120毫米滑膛炮身管長度達到6米,也就是50倍口徑,這個指標要比德國RH120/L44要大,更長身管意味著更大炮口初速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話說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作為地面部隊的主要裝備,迎來了大發展,也面臨著矛與盾的交替領先,隨著坦克裝甲厚度的不斷增加,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德軍有一型重要的反坦克炮,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威力。
  • 經濟實惠的T34坦克,為什麼反而成了戰場上不經濟,不實惠的坦克
    此時對於坦克的設計,各國都還很不明確,組成坦克的防護、火力,機動性的三要素在此階段的大多數坦克上都無法達到一個平衡點。 典型例子就是法國和英國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比如法國的索瑪S35坦克,英國的A9巡洋坦克等等。這一階段的坦克,要麼防護過強,但速度過慢。要麼就是機動性足夠,而防護極差。至於火力則普遍一般,對於反坦克需求也很不到位。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這款IS-2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德國的那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交鋒中,完全不落於下風,這主要是因為這款坦克擁有著及其卓越的作戰性能,首先這款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擁有著非常強大的武器系統。這款IS-2重型坦克裝備了一門122毫米坦克炮,這種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是屬於加農炮類型,這門坦克炮可以發穿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只有二十八發,並且射速也只能夠達到一分鐘兩發,但是它擁有著非常強大的穿甲性能,在兩千米開外的地方,所發射的穿甲彈可以輕鬆的擊穿德軍虎式坦克的主裝甲,所以在近距離交鋒中,它的作戰威力是非常強大的。
  • 開罐神器——記抗日戰爭中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單是「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就擁有四門203毫米艦炮、14門152毫米艦炮和12門76毫米速射艦炮,另外四艘輕巡洋艦上的140毫米艦炮就有二十多門!隨著後續日本海軍更多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抵達了上海周邊水域,日軍的重火力優勢被進一步擴大。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貝加爾湖無人炮塔是一套可遙控操作、全自動化的無人作戰炮塔,火力精確性高、穿透力強。主要武器是57毫米大炮,協同一挺7.62毫米機關槍。該戰鬥模塊可360度旋轉,打擊距離超過14公裡,垂直距離可達7.5公裡。發射穿甲彈的初速可達1500米/秒,輕鬆擊穿120毫米的裝甲,該炮俯仰角- 5~ 60度不等。無人炮塔備80枚榴彈和穿甲彈,以及500發機槍子彈,有效打擊小型無人機。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一 、糟糕的反坦克火力在沒有QF6磅反坦克炮之前,英國人的主力反坦克炮是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設計於30年代初期,在當時英國人對於自家反坦克炮應該用什麼口徑還是比較犯愁的,因為當時坦克的火炮口徑不是37毫米就是45毫米、47毫米,還有一些是20-25毫米的,可以說是什麼妖魔鬼怪般的口徑都出來了。
  • 印度豹坦克,二戰德國坦克技術大雜燴
    自從二戰後印度獨立,發展軍力就是首要問題,畢竟那時候與巴鐵之間的戰鬥就已經開始了,與獲得美式「巴頓」坦克不同的是,50年代初的印度陸軍只有數量不多的M4中型坦克,難以和巴鐵相抗衡,於是提出了新一代坦克招標計劃。
  • 105毫米榴彈大炮上飛機:成了地面步兵的噩夢,會飛行的坦克殺手
    AC-130「空中炮艇」機上最強大的武器當屬它搭載的那門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將陸軍的105毫米榴彈炮搬到空軍的中型運輸機上作為火力支援武器,美帝的喪心病狂也可見一斑了。最新型的AC130J改進型炮艇機,可以攜帶美軍的GBU39小直徑炸彈以及AGM144地獄火空對地飛彈。後者作為美軍的近距離空中支援主力,其坦克殺手的名頭早已經名聲在外。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式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製造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為止。同時,它也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
  • 俄羅斯T-34和IS-3出門放風:70多年老坦克仍然能開動
    T-34系列的「傑出代表」:T-34-85中型坦克 作為二戰中T-34中型坦克的系列改進型號,T-34-85在火力和裝甲方面超過T-34/76,火力、機動和防護更加均衡,達到了T-34系列的最佳程度,1944年首次參戰,成為蘇軍後期主力坦克,其總超過35000輛。
  • 主戰坦克、超級火炮成歐美新寵,被誰刺激的
    1歐美競相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歐美國家長期以來一直以改進現役第三代主戰坦克為主,遲遲沒有啟動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發計劃。而這一情況在近年來得到了徹底改觀:2020年4月,德、法兩國國防部長正式籤署了共同研發MGCS 2030+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合作框架協議。
  • 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不過這次德國裝甲部隊可是踢到了鐵板,因為他們遇到的蘇聯裝甲部隊裡有比德國坦克更為強大的重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一、初遇KV最先遇到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的是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第四裝甲集群,該裝甲集群軍兵力強大,在東線德軍的戰鬥序列裡也是不容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