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毫米榴彈大炮上飛機:成了地面步兵的噩夢,會飛行的坦克殺手

2021-01-17 科羅廖夫

炮艇機被普遍認為是美國陸軍最需要的武器,其搭載的大口徑火炮,和近距離盤旋持續火力攻擊的能力,為陸軍帶來了超強的火力支援,被譽為是空中的坦克,可以摧毀一切地面目標。AC-130「空中炮艇」機上最強大的武器當屬它搭載的那門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將陸軍的105毫米榴彈炮搬到空軍的中型運輸機上作為火力支援武器,美帝的喪心病狂也可見一斑了。

最新型的AC130J改進型炮艇機,可以攜帶美軍的GBU39小直徑炸彈以及AGM144地獄火空對地飛彈。後者作為美軍的近距離空中支援主力,其坦克殺手的名頭早已經名聲在外。

M102型105mm榴彈炮也是一種很厲害的反坦克武器,資料顯示,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的射程約11200米,最大射速10發/分,普通炮彈重量約21公斤。不難想像,當一枚21公斤的105毫米炮彈從上千米高空上砸下來時,其威力是非同小可的,足以令目前所有的主戰坦克「一發入魂」。

原本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幾乎是地表無「車」能及的,特別是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極大,防護能力非常出色。例如德國的豹2A7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為720毫米~850毫米;美國M1A2 SEPV3坦克正面裝甲厚度為960毫米;中國的99A式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超過1000毫米;俄羅斯最新研發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號稱是全球第一款「第四代」主戰坦克,它的正面裝甲物理厚度接近1100毫米,裝甲防穿等效於1200毫米RHA。

以上這些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均非常出色,足以承受敵方坦克120毫米/125毫米主炮的打擊。不過,在面對AC-130「空中炮艇」機這門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時,它們卻都是毫無勝算,無能為力的。

原因是AC-130「空中炮艇」機這門105毫米榴彈炮是從空中發起射擊的,它主要打擊的是主戰坦克頂部,而主戰坦克的車頂一直以來都是主戰坦克上防護能力最弱的地方之一。這門105毫米榴彈炮避開了主戰坦克正面的複合裝甲、爆反裝甲,避實擊虛,令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成為了「馬其諾防線」。

不過,值得說明的是,雖然在理論上AC-130「空中炮艇」機的這門105毫米榴彈炮完全足以摧毀99A式、T-14「阿瑪塔」等主戰坦克。但是在實際作戰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的。原因是AC-130「空中炮艇」機只能欺負那些連可攜式防空飛彈都沒有的遊擊隊,在面對大國陸軍時,完成沒有用武之地。在這種作戰中,AC-130「空中炮艇」機還沒有飛到能夠讓M102型105毫米榴彈炮夠得著的位置時,它就已經被大國陸軍先進完善的野戰防空網絡擊落數十次了。

不過,哪怕到了2020年,AC-130甚至還在繼續更新,美國軍方在105mm榴彈炮部署到了AC-130上似乎還感覺不滿,他們已經開始計劃在未來的AC-130J上配備120mm榴彈炮,這種口徑的彈藥是和M1艾布拉姆斯的120mm主炮所需彈藥是通用的,所以可行性較好。可以一邊盤旋著,一邊居高臨下的打擊,炮彈如同瓢潑大雨。不過,炮艇機還是更適合對付缺少防空能力的遊擊隊和非正規武裝。炮艇機如果遇到具有完整多層的防空體系的正規軍,分分鐘打下來。

相關焦點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爭,也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安裝120毫米反潛大炮的97式,二戰日本海軍的陸上突擊炮
    作為一款海軍研製的坦克,120毫米97式並不同於陸軍武器,它的作用也與常規坦克不同。 坦克的改動基本上只針對於炮塔等上層部分,當時日本海軍要求建造一種支援型武器,以配合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行動,這種理念和突擊炮類似,用來伴隨步兵部隊作戰,用榴彈為陸戰隊步兵解決一些火力點等目標。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儘管當時美軍高層在「未來戰爭是否會演變成高機動性的機械化戰爭」這一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但該委員會仍極富前瞻地提出:將美軍師屬火炮口徑由75毫米級升級到105毫米,師支援火力則定位在155毫米級別。這一決定,為美軍現代炮兵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定下了基調。安裝在M1型炮架上的M2A1型榴彈炮在進行測試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師屬105毫米榴彈炮成為美軍新炮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據俄羅斯武裝力量紅星電視臺報導,俄軍最近測試了BMP-3步兵戰車的無人炮塔改進型號,俄羅斯AU-220M貝加爾湖無人炮塔研製即將完成。安裝一門57毫米大炮、高效且通用,該炮也將安裝在T-15「阿瑪塔」步戰車上,並參加今年5月9號的勝利日閱兵。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說到二戰中德軍發坦克火炮,88毫米炮會映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為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之一,88毫米高射炮在打坦克方面,也曾經大顯身手,不過這種身形巨大重量也有些「超標」的火炮,並不是德軍步兵單位反坦克的主力,二戰爆發初期,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小口徑的反坦克炮。
  • 美軍下一代步兵戰車50毫米機關炮,稱最強中口徑火炮,能掃天犁地
    諾格公司稱,XM913型50毫米機關炮的有效射程超過4公裡,是目前「布雷德利」步兵戰車裝備的M242型25毫米機關炮的兩倍,而當前世界上各國的步兵戰車主流配備的都是20毫米至30毫米機關炮,所以XM913型50毫米機關炮將使得美軍步兵戰車能夠取得射程優勢。
  • 重裝歸來:再度興起的105mm火炮(全文)
    在入侵朝鮮期間,美軍為了坦克防空作戰和支援步兵地面攻擊,曾利用坦克底盤大量生產了各種履帶式自行火炮,其中就包括以M26「潘興」坦克底盤為基礎生產的M45型105毫米自行榴彈炮等。而英國則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發展了「阿伯特」和L118式105毫米榴彈炮。法國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了MK61自行榴彈炮。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1930年施耐德完成樣炮生產,年末陸續有5門新炮運抵日本,等急的陸軍立刻進行各自測試,測試結果對此炮各項性能表示滿意,1931年,日本陸軍正式將這種105毫米的榴彈炮定型,並且從施耐德公司訂購300門。(這一年是日本天皇紀元2591 年,所以稱91式榴彈炮)1933年,日本在法國的幫助下,開始國產化生產91式105毫米榴彈炮。這項任務主要由日本陸軍大阪造兵廠承接。
  • 大炮裝上「山貓車」,火力喪心病狂:珠海航展的地面明星
    作者:慎獨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有人說,珠海航展應該改名珠海防務展了,因為現在參加珠海航展的早已不光有各型飛機,地面作戰車輛也是比比皆是。其中VT-4坦克與我國現役的99G主戰坦克類似,裝備一門125毫米滑膛炮,目前已經出口泰國,是坦克市場上的明星產品。VT-5輕型坦克全重僅有30噸左右,非常適合水網密集以及山地較多的國家使用,而且價格也更便宜。這兩型坦克在未來必將成為我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明星產品,讓中國武器名揚世界。
  • 主戰坦克、超級火炮成歐美新寵,被誰刺激的
    比如,今年裝備高原部隊的 15式輕型坦克多次公開訓練演習視頻。而美國陸軍機動防護火力項目也取得了新進展,參與競標的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和BAE系統公司分別完成了各自的新一代輕型坦克樣車。前者在「埃阿斯」履帶式底盤上採用了大量M1A2C主戰坦克的技術,配備1門120毫米滑膛炮,車組成員4人;後者基於M8裝甲炮系統設計,採用1門配備自動裝彈機的105毫米線膛炮,車組成員為3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飛行大炮
    但問題是當時不可能有跨洋轟炸機來炸美國,這種飛機屬於造了以後完全無用途的白象,順理成章地涼涼了。當時其他飛機也受它影響,比如著名的洛克希德P-38,原型機階段也曾安裝一門37毫米M9機炮,但後來還是替換成了比較務實的西斯潘諾20毫米炮。
  • 中國陸軍列裝新型100毫米輪式突擊炮
    二戰結束後,由於步兵火力不斷增強、步兵戰車的出現、對反坦克飛彈的迷信等原因,突擊炮逐漸變成歷史名詞,在戰場上消失。  20世紀末,冷戰結束,大國之間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大減,而各地區中、小型武裝衝突問題凸顯出來,在講究快速部署的新戰略環境當中,五六十噸的主戰坦克成了笨重的冷戰遺物,取而代之的是車體輕、速度快、後勤簡便的輪型裝甲車。
  • 二戰美國「平流層大炮」,120毫米口徑的M1重型高射炮
    二戰初期大口徑高射炮並不多,普遍為3英寸高射炮或者75毫米口徑高射炮,法蘭西戰役期間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表現突出,對空能驅逐轟炸機,對地能反坦克,一時之間激起了各國研究大口徑高射炮的興趣。美國在1938年就提出了現代防空解決方案,旨在尋找一種大口徑的高射炮,這個計劃隨後發展成了M1式4.7英寸(120毫米)重型高射炮。M1式120毫米高射炮是美國在二戰中製造的最大口徑防空炮,並且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開始部署,在二戰中屬於先進的高射炮系統。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最後,武裝部官員只能拿出「彈藥必須統一通用,保障後勤」這一原則問題,最終才說服了古德裡安:因為當時德國步兵裝配的也是37毫米反坦克炮。而古德裡安最後雖然做了妥協,但同時要求三號坦克必須安裝大號的炮塔座圈,為將來的主炮升級留下空間。就這樣,雙方都給了一個臺階下後,三號坦克終於被隆重推出。而古德裡安堅持的升級空間,如果再回頭看,這位「裝甲天才」確實比一般人要明智!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早在一戰時期,德軍就曾大量使用M1909式105毫米榴彈炮,一戰結束時美軍獲得了為數不少的這型火炮,這批火炮優秀的性能讓美軍將軍們喜愛,紛紛要求國內進行仿製。二戰美軍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M2在二戰中總共生產了8000多門,是美軍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援,還被援助給部分盟友使用,加上戰後生產的,總共有約1萬輛的產量。該炮屬於拖曳式中口徑榴彈炮,口徑105毫米,火炮全重2030千克。炮架採用焊接鋼、開式結構,內有加強筋加固;炮管採用高強度鋼,使用壽命在5000~7500發之間。
  • 武警部隊也裝備了這型步兵大殺器,每分鐘400發恐怖射速精度極高
    ▲04式自動榴彈發射器全貌,該型榴彈發射器除可使用三腳架在地面發射外,還能安裝在陸地及海面的各型機動載具平臺上使用(圖片來源:網絡)自動榴彈發射器是指單兵或班組使用的,以自動方式發射小型榴彈的榴彈發射器,是輕武器大家族中的一員。這種武器可以為步兵分隊提供及時有效的隨伴火力支援,主要用於填補手榴彈與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白。
  • 新步兵戰車服役,臺灣掙扎了13年還是結結實實做了「凱子」
    CM-32研製初期也打算採購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德爾科系統公司的雙人炮塔,以25毫米「大毒蛇」鏈式炮為主炮。但是美國人要價極高,炮塔單價達到130萬美元,分明是把臺灣當成了凱子。臺灣方面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只好用7.62毫米機槍和40毫米榴彈發射器搞了一種威力低下的遙控武器站,然後把CM-32降級成了「裝甲人員輸送車」,生產了378輛。裝著25毫米炮塔的型號停留在樣車階段。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
    1951年10月,在938.2高地阻擊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某部4連3班使用這門炮,以單炮支援步兵,用84發炮彈,擊潰美軍2個營以上兵力的3次衝鋒,殲滅美軍500餘人,同時壓制2個火力點、1個迫擊炮群。為此,全班榮立一等功,並榮獲「二級英雄炮愈戰愈強」錦旗一面。
  • 蘇聯真正的飛行坦克:米-28「浩劫」!機炮威力強過「阿帕奇」
    儘管蘇聯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米-24「雌鹿」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但蘇軍在使用中很快發現,原本要將其作為「飛行的步兵戰車」的概念很難實現,其載員艙在實戰中很難發揮作用,一旦搭載步兵,尤其是在空氣稀薄的阿富汗帕米爾高原上,十分影響「雌鹿」的機動性,在米-8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機體,也難以滿足專用的武裝直升機的需要。
  • 殺傷200美軍,一發摧毀坦克,日軍擲彈筒發射方式被神劇扭曲了
    對自動武器數量不足的日軍步兵而言,擲彈筒的意義十分重大 二戰中的日軍步兵武器整體而言和歐美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但素有袖珍大炮稱號的擲彈筒卻獲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