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坦克瞄的準,中國走出了自己的路

2020-12-0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作者 477】

火控系統是坦克武器系統的神經中樞,用於探測、跟蹤目標、解算射擊諸元,控制坦克武器實施射擊,是決定坦克火力性能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現代坦克火控系統主要由各傳感部件、計算機組件、執行機構三大部分組成。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傳感部件中的觀瞄設備。

想必各位熟悉國產坦克的讀者對「上反穩像火控」和「下反穩像火控」這兩個詞並不陌生。我們都知道「上反」就是依靠上反射鏡穩定實現瞄準鏡視場穩定的火控方式,而下反則是靠下反射鏡穩定實現的。我國99式坦克一直以來都是採用了「下反」火控,由於穩定的等腰反射稜鏡安裝在炮長鏡下鏡體,只能穩定晝間光學通道的視場,因此視場不穩定的熱成像通道不得不採用瞄準分劃同步偏移的方式來實現瞄準線穩定來保證瞄準過程中不發生擾動,這也就是所謂的「穩線」。「上反」火控的瞄準鏡往往都是通過陀螺儀組和伺服機構穩定整個上反射鏡,熱成像/夜視儀、雷射測距儀、白光望遠鏡組等等光電組件都安裝在這塊共用的上反射鏡下方,共享穩定的視野,因此「上反」給坦克瞄準鏡的升級帶來了極大便利,想要換更好的熱成像、更高放大倍率的望遠鏡組,甚至加裝雷射駕束制導儀,只需要在下鏡體框架內更換或加裝所需模塊就OK了。儘管「上反」的上部鏡頭面積較大容易受損,但是瑕不掩瑜,它仍然是目前各種「先進火控」瞄準鏡主要應用的類型,譬如豹2、M1A2、勒克萊爾、挑戰者2等世界聞名的西方主戰坦克。

99式坦克的「下反」炮長瞄準鏡

96A坦克的上反穩像鏡頭

豹2系列的EMES-15炮長綜合瞄準鏡穩定鏡頭部組件,雙軸陀螺儀組和伺服機構直接穩定上反射鏡

豹2系列的EMES-15炮長綜合瞄準鏡,模塊化設計便於升級,最新的豹2A6M2和豹2A7V都換裝了ATTICA第三代前視紅外熱成像和人眼安全機關測距儀等組件

因此可以說,從長遠來看,「下反」的發展潛力並不如「上反」,但是「下反」火控在一段時間內曾是我國坦克裝備的最先進設備,在瞄準線穩定精度、放大倍率、視場等參數上都足以和世界先進水平相媲美,在「上反」成本居高不下且尚未成熟的90年代,物美價廉的「下反」何嘗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為何本文要說「上反」和「下反」之分是中國特色的火控發展道路?可以先回答這兩個問題:是否所有穩像火控的觀瞄設備都可分為「上反」和「下反」? 除了我國是否還有其他國家的坦克火控存在「上反」和「下反」之分?

可能會有人說國產火控瞄準鏡師從俄羅斯或者南斯拉夫的坦克瞄準鏡——有關火控的話題上往往是蘇式坦克躺槍次數最多。可能誰也沒想到其實從蘇聯第一臺穩像瞄準鏡出現到現在的俄羅斯T-14上的觀瞄設備,就從來沒有過什麼所謂的「下反」。

不僅如此,全世界範圍內實用的瞄準鏡系統中採用直接穩定下反射鏡實現視場穩定的瞄準鏡也僅我國一家,完全可以說是世界首創,因為有了特立獨行的「下反」,才會強調「上反」加以區別,因此「上反」和「下反」之分也僅僅只適用於國內穩像火控產品。鑑於蘇式坦克瞄準鏡和國產「下反」瞄準鏡在表面上似乎有些「共通之處」,而實際上卻是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下面就對這兩種瞄準鏡的穩像原理和鏡炮同步方式做詳細分析。

首先,蘇式主戰坦克的瞄準鏡是如何實現穩像的呢?

為了在坦克上使用定角裝填的機械化裝彈機構,又不至於使炮手丟失目標,瞄準線獨立穩定的炮長瞄準鏡早在1945年就已經開始了研製。從1946年裝備IS-7的第一臺穩像瞄準鏡「Tsh-46A」開始,蘇俄的視場穩定瞄準鏡產品一直都採用的是穩定的上反射鏡。雖說不乏類似於T-10A/B重型坦克的TPS,T-64A和T-72Ural的TPD-2-49,以及T-72A的TPDK1這些只有高低方向穩定的瞄準鏡,在水平方向上由火炮穩定器穩定炮塔,瞄準時瞄準線存在水平方向擾動,需手動進行二次瞄準,因此並不能算是指揮儀火控,屬於擾動火控的範疇,但實際上由於在正常模式下(即俄語中的自動模式)火炮是隨動於瞄準線穩定的,固又屬於瞄準鏡穩定火控的範疇。

IS-7(1946

1975年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光學機械廠設計局開始為T-64A改進型(T-64B)研製全新的「炮手火控系統」1A33,所採用的1G42雷射測距-制導-瞄準三合一炮長鏡便應用了視場雙向穩定技術。當然早在50年代末,T-10M重型坦克就已經採用了T2S-29-14視場雙向穩定瞄準鏡,火炮隨動穩定於瞄準線,但是作為坦克火控系統來說自動化程度還不夠高,沒有整合測距和自動裝表功能。在1G42之後發展的1G46瞄準鏡所採用的視場穩定原理和1G42基本相同——上反射鏡負責高低方向穩定,下反射鏡負責水平方向穩定,而那些只有高低方向穩定的瞄準鏡的下反射鏡都是固定不動的。

左:TPD-2-49/TPDK1的高低穩像原理;右:1G42/1G46的雙向穩像原理

1G46瞄準鏡:

1 –穩定上反射鏡; 2 – 防護玻璃; 3 –分光稜鏡; 4 –分光平面鏡; 5 –轉像稜鏡; 6 – 雷射測距儀準直儀; 7 –穩定下反射鏡; 8 – 物鏡; 9 – 濾光片; 10 –變焦系統; 11 – 倍率放大驅動; 12 –照明分光鏡; 13 – 固定柵極板; 14 – 活動柵極板; 15 –手動輸入距離機構(手動裝表)

也就是說蘇俄主戰坦克反射鏡的視場穩定其實是通過上反射鏡和下反射鏡分別在高低方向和水平方向同時穩定實現的。這一設計有效減小了暴露在裝甲外部的鏡頭組件的面積,起到了減小裝甲弱區的效果,和我國的「下反」有相同的考慮,但是實現的方式卻和「下反」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國內「下反火控」瞄準鏡和蘇式坦克瞄準鏡都有一套連杆滑塊機構,用來實現鏡炮同步,但是國內的連杆滑塊機構和毛子連杆滑塊機構的應用方法完全不同。以國產85系列坦克的「下反穩像火控」瞄準鏡為例,瞄準鏡體通過連杆滑塊機構與火炮同步俯仰,鏡體內的120°等腰稜鏡則與一個撓性陀螺儀固定在一起,獨立地實現瞄準線和視場的雙向穩定。火炮軸線與瞄準線之間的失調角信號由撓性陀螺儀直接提供。按照某論文的說法是陀螺儀直接穩定可以獲得更高的穩定精度。

85-IIAP所用瞄準鏡的白光通道穩定原理圖

國產「下反」火控的鏡炮同步原理簡圖

某型三代坦克炮長主瞄準鏡的側視圖,可以清晰地看到連杆滑塊機構的連接軸承和鏡體旋轉框架。和鏡體連接在一起的各組件(包括熱成像或微光夜視儀)在坦克運動時都相對車體擺動,不存在所謂的「上反+下反混合式火控物鏡」,純屬無中生有。

在諸如96A,96B,99A,MBT-2000,VT-4等國產新型主戰坦克上都採用了「上反穩像火控」,在穩像工況,火炮和瞄準線之間採用的是電同步方式,上反射鏡解算器和火炮耳軸解算器分別檢測反射鏡和火炮軸線相對參考座圈平面的角度,以此來控制瞄準線和火炮軸線的相對位置關係。但四連杆炮鏡同步機構仍然保留,作為降級備份的「半自動」火控模式(也就是所謂的自動裝表),在「半自動」工況下上反射鏡通過一套連杆滑塊機構與火炮機械連接,瞄準線隨動於火炮穩定。炮手再也不用跟著瞄準鏡一起做頸部運動了。

96A火控系統的炮鏡同步連杆機構

MBT-2000主戰坦克的炮鏡同步連杆滑塊機構

MBT-2000的火炮耳軸解算器,是實現炮鏡電氣同步的重要部件之一

蘇俄坦克的四連杆機構是如何實現炮鏡同步的呢?

以T-64A和T-72Ural的TPD-2-49或TPDK1為例:瞄準鏡體是固定在炮塔上的,和炮塔不發生相對運動。平行四連杆機構的一端連接在火炮搖架上,另一端連接到瞄準鏡內三自由度陀螺儀(蘇俄說法,國內一般採用西方定義為二自由度陀螺儀,不計入陀螺轉子的自由度)的基座上(陀螺儀基座,也就是俄語中「陀螺儀穩定器」的外殼),基座上固定有一個旋轉變壓器定子。陀螺儀外框通過皮帶傳動直接穩定上反射鏡,同時也通過傳動和旋轉變壓器轉子連接。在自動模式下:四連杆機構帶動陀螺儀基座和旋轉變壓器定子一同旋轉,陀螺儀外框帶動旋轉變壓器轉子轉動,由此產生失調角度電壓信號來控制火炮隨動瞄準線。在半自動模式下,陀螺儀基座通過閉鎖機構使陀螺儀組件相對基座固定,此時四連杆機構帶動上反射鏡俯仰運動,瞄準線隨動火炮穩定。

T-72坦克的TPDK1雷射測距瞄準鏡

僅高低穩像的坦克瞄準鏡結構簡圖

БЗ – 基本反射鏡下反射鏡); ГЗ – 上反射鏡; ЛРП – 皮帶齒條傳動; Ст – 止動銷; ЭК – 校準電磁鐵; Ш – 皮帶輪; ВР – 陀螺儀內框(紅色); НР – 陀螺儀外框(綠色); ЭН – 高低引導電磁鐵; КУ –接觸單元; Г –陀螺儀轉子(紅色); ОГ – 陀螺儀穩定器基座(紫色,包括平行四桿機構); ВТ – 旋轉變壓器(紫色-綠色); КДК – 校準系統接觸傳感器

對於1G42/1G46這些視場雙向穩定的瞄準線,簡單來說就是把三自由度單轉子陀螺儀替換成了一個雙轉子二自由度陀螺儀組(蘇聯稱呼,西方定義為單自由度)。鏡炮同步仍然採用的是旋轉變壓器檢測失調角產生控制信號。

1G46雷射測距-制導-瞄準三合一炮長瞄準鏡

視場雙向穩定的坦克瞄準鏡結構簡圖

T-80UD內1G46瞄準鏡安裝示意圖

綜上所述,蘇俄主戰坦克的雙穩炮長瞄準鏡既非「上反」亦非「下反」,在鏡炮同步原理上也和國內產品有著本質區別。蘇俄雙向穩像瞄準鏡的設計存在著和國內「下反」一樣的先天缺陷,就是難以在穩像通道內整合其他光學通道如微光夜視儀和熱成像。因此在夜視設備中要麼加裝一套獨立的上反射鏡穩定裝置(如1K13、ESSA等),要麼採用「穩線」(如TPN-4、「暴風雪-PA」等),以實現夜視設備的瞄準線與白光瞄準鏡的瞄準線同步。這樣一來整套炮長觀瞄設備就顯得不太緊湊,可以說這是蘇聯時期一直秉承傳統坦克設計意識形態所導致的模式僵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一些仍在使用蘇制坦克的國家都紛紛摒棄了蘇聯模式,陸續更換或加裝了獨立穩定上反射鏡、多通道集成的觀瞄設備(如DNCS-2、Sosna-U、 PNK-6等)。但是由於坦克基礎設計的影響,例如T-90MS,T-72B3這些坦克加裝的綜合瞄準鏡都不具備降級火控功能,因此要麼保留了原來的白光瞄準鏡如T-72B3的1A40-4火控系統,要麼加裝輔助瞄準鏡,如T-90MS的PDT。

T-90A坦克安裝的ESSA熱成像的穩定鏡頭組件,ESSA和T-72B3/T-90MS所用的「松樹-U」就差個白光通道和雷射測距/制導裝置,穩定鏡頭組件在結構上相差無幾。並不像豹2的EMES-15那樣採用上掛式穩定伺服機構,ESSA採用了一個下支撐軸承作為水平方向鏡頭轉動的導路。

M84主戰坦克上的DNCS-2炮長鏡,採用了和國內「下反」相似的一個等腰下反射稜鏡,但是這個瞄準鏡實際上是靠雙向穩定的上反射鏡實現視場穩定的

在火控瞄準鏡更新換代這條路上中國走得更遠,如今各式新型裝甲裝備基本上都採用了「上反」穩像瞄準鏡,熱成像和陀螺儀組件基本實現模塊化和系列化,為坦克裝甲車輛提供了視野更廣、視距更遠、穩定性和可靠性更高的觀瞄設備,並且基本上都保留了可靠的備份火控功能,無需加裝額外的輔助瞄準鏡,使火控設備佔據空間更小。

未來坦克的火控系統和觀瞄設備必將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模塊化和通用化,為乘員或AI提供更清晰廣闊的視野。隨著雲臺穩定技術的發展,穩定精度足以滿足裝甲車輛火力控制的需求,各國均在大力發展基於平臺穩定的光電觀瞄系統,為無人化鋪平道路。例如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發展的SEOSS系列綜合光電瞄準鏡,就捨棄了上反射鏡組件,直接採用平臺穩定的方式將雷射測距儀、熱成像攝像頭和白光攝像頭集成在了一個雙向穩定的雲臺上,既可用作車長鏡,也可用作炮長鏡,沒有需要穿透到戰鬥室內的光學通道,可以安裝在車輛上的任何位置,適用於各種地面平臺,例如豹2主戰坦克和「猞猁」步兵戰車等等。俄羅斯在「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T-15重型步兵戰車和「迴旋鏢」輪式步兵戰車的武器站上所用的觀瞄系統,還有以色列為Namer重步戰和Eitan 8X8步戰車研製的新型無人炮塔的觀瞄系統也都是平臺穩定。

平臺穩定的觀瞄系統主要優勢在於模塊化和通用程度高,可以滿足無人炮塔的使用需求,但是也有著高技術部件暴露在外容易受損的缺點。

SEOSS(P)光電瞄準具

SEOSS安裝在萊茵「革命豹」頭頂

炮長火控和車長火控均使用SEOSS光電瞄準鏡、號稱擁有「Killer-Killer」火控功能的Lynx KF41新一代步兵戰車

俄羅斯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的通用觀瞄系統

以色列「Namer」重型步兵戰車的新型無人炮塔,搭載Elbit公司研製的ELOP光電瞄準鏡,用於控制30機炮和攻堅火箭彈或者長釘飛彈發射。由於ELOP是開放式構架,瞄準鏡可以按需替換不同的光電傳感器模塊,如圖所示的車長鏡和炮長鏡根據乘員任務側重點不同而配備了不同的模塊

相關焦點

  • 05式155榴彈炮一炮糊臉,能炸碎M1A2坦克嗎?那要看什麼姿勢
    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是目前中國陸軍性能最好、口徑最大、射程最遠的履帶式自行火炮,能夠打擊數十公裡距離上的目標,是集團軍遠程作戰的主要火力之一。不過,05式在近距離直瞄射擊打坦克也很厲害。
  • 十大世界最好的坦克 德國豹2A7位列第一,中國99A上榜
    十大世界最好的坦克: 1、豹2A7坦克 2、99A主戰坦克 3、M1A2 SEP 4、艾布拉姆斯M1A2 5、T-14主戰坦克 6、梅卡瓦MK4型坦克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的背後:2000噸級大火箭走出自己的路
    中國的空間站已經著手建造,核心艙將在明後兩年發射升空,通過11次發射組建一個60噸級的空間站。目前天宮空間站已收到27個國家的申請,美國團隊提交的申請由於標準不符,被拒絕。空間站並非中國載人航天的最終目標,載人登月各項準備工作已經悄然開始,2000噸級921大火箭有望走出中國人自己的登月之路。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839期 頭條獨家)近日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的消息走紅,其前因後果是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即將開工建造,預計在2022年前後完工,形成一個60噸級的空間站。
  • 謝爾曼坦克被美軍自己戲稱為「打火機」,但它為何還受軍方青睞?
    二戰時期,美軍雖然以裝備精良著稱,但是其在坦克方面的發展的評價遠不及德國和蘇聯,事實上不僅是蘇德兩國看不起美國的坦克,連美國人自己有時候都嫌棄,由於其糟糕的裝甲防護能力,遇到德軍坦克基本一打就著,而且其使用的是燃點低的汽油而非柴油,所以很容易出現被擊中後起火的情況,甚至連燃燒瓶都能將其點燃,所以美軍士兵自己都將其稱為「打火機」
  • 世界十大最強坦克排名
    世界十大最強坦克排名 1、豹2A7坦克 詳細介紹:豹2A7是由德國設計的系列坦克,在裝甲方面有很大的升級,無論是城市戰還是傳統的野戰,都是能夠適用的。這個8坦克還有著高機動性的優勢,並且火力控制系統也很穩定先進。
  • 世界十大主戰坦克最新排名,中國成最大贏家!
    火控系統包括大炮雙向穩定、數字式計算機、雷射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車體和炮塔採用間隙式複合裝甲,配有集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德國計劃在2030年代中後期用新型陸地戰車系統取代現役的豹2主戰坦克和豹2主戰坦克的改進型以及用另一個下一代陸戰系統項目(NGBS)取代現役的主戰坦克。
  • 全球十大最強主戰坦克
    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研製的最新型「豹」2A7主戰坦克,該坦克採用所有可能升級,戰鬥全重達67噸,適於傳統軍事作戰和城區作戰。美國陸軍現階段最終的目標是將所有的M1系列坦克改進成為M1A2SEP型。 SEP是系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在火力方面在火炮防盾上加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配備M829E3加強型穿甲彈,主要武器為120毫米滑膛炮,最大速度68公裡/小時。
  • 99A主戰坦克到底有多牛?看完無比自豪
    2020-11-22 07:08:56 來源: 片段重複看 舉報   中國為了保護自己
  • 中國59坦克曾換120毫米滑膛炮,打穿印度T-90S坦克毫無壓力
    早在20年前,國產坦克也有這樣升級計劃,這就是59-120型坦克方案,它用120毫米滑膛炮替代原來100毫米線膛炮,以增強坦克火力。軍迷暱稱神奇五對輪的59坦克,它採用1門100毫米線膛炮上世紀90年代3代主戰坦克開始向國際市場擴散,但是3代主戰坦克價格比較昂貴,許多國家難以大量採購替代現有第1、2代主戰坦克,因此他們需要對現有主戰坦克進行升級,讓這些坦克具備對抗3代主戰坦克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保持後勤保障系統通用性,以便節省成本和費用,所以各坦克廠商瞅準這個商機紛紛推出早期坦克升級套件,相關單位也針對這個市場
  • 這是96式主戰坦克?你認錯了!此乃魔改的金幣車,59式殲星艦!
    下面這張照片,很多人相信一眼看不出來畫面中的坦克是什麼型號,或者有人認為它是ZTZ-96,即96式坦克。但其實他是「59魔改」,這輛坦克是由59坦克改裝的96式坦克專用駕駛教練車。非洲黑叔叔也使用類似的坦克,乍一看還以為96賣到了非洲去了,就是下面這張:坦尚尼亞陸軍使用的「魔改59」坦克,用到了96式坦克的部分技術。這批坦克被命名為VT-3坦克,VT-3坦克是國產59式坦克的重大改型,也就是「五對輪魔改」。其實就是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的59G坦克。
  • 別懷疑自己,你遇到掛逼了!
    1.百裡守約十發九中,自瞄掛不要太爽。在王者榮耀中,百裡守約算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射手,很多人對他都深惡痛絕,希望官方刪除他。百裡守約這個英雄優缺點都極其明顯,優點就是有視野有位移二技能傷害賊高,缺點就是攻速慢。
  • 別懷疑自己,你遇到掛...
    1.百裡守約十發九中,自瞄掛不要太爽。你以為是對面準,其實10發9中的百裡守約極少,這種就是典型的自瞄掛。最近體驗服屏蔽了百裡守約,就是因為自瞄掛太多了。 2.無視野草叢蹲人屢屢被發現,全圖透視掛了解一下。
  • 前蘇聯的黑科技——雷射坦克
    1K-11型雷射坦克就是其中的一種。據說,《紅色警戒2》中的盟軍坦克——光稜坦克真正的原型就是1K-11型雷射坦克。該項目的總設計師為尼古拉迪米特裡耶維奇烏斯季諾夫。1979年前,小烏斯季諾夫出任雷射定位武器中央設計局局長,該局併入天體物理聯合體後,小烏斯季諾夫擔任聯合體總設計師。
  • 三大原則 坦克世界自行火炮的基本玩法心得分享(二)
    豹自行優點:速度快,左右射界大,升級炮後無論威力還是精準度都有明顯提升,就算是400M直射一樣準。走運的話頂面秒ISU-152,正面秒KV,側面秒獵豹,後面重創虎王,不過機率只是稍微大一點而已。缺點:沒有輸彈機和炮控較難發揮優勢,炮彈昂貴打不好就賠錢。白板履帶發動機時期轉向加速都很令人蛋疼,賺錢效率低。
  • 搭配新型瞄具,在敵人頭頂空爆
    目前世界各國的常見可編程引信最依賴的就是對目標的精確測距,而我軍120火箭筒目前所配發的幾款火控瞄具,正好就是可以對目標進行雷射測距的。,一款是老式的光點注入式白光火控瞄具,這款瞄具的火控原理其實和59D坦克上的光點注入火控很相似,具有雷射測距和橫向測速功能,同時還有大氣環境採集和發射筒傾角測定能力。
  • 4000輛坦克打700輛坦克,蘇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A了上去
    由於利沃夫方向的公路系統要比盧茨克地區更適合坦克部隊機動,而且還有一條可以明顯改善後勤因素的鐵路,所以蘇軍判斷克萊斯特的裝甲主力將選擇這裡作為主要突破口,所以決定把自己最精銳的機械化軍也部署在這裡,好阻擋克萊斯特的推進。
  • 對你豎大拇指的人,可能正在拿炮瞄你,三分鐘學會拇指跳眼測距法
    話說現在網上很流行這個段子「對你豎大拇指的人,不一定是在誇你,也可能正在拿炮瞄你」,配圖往往也是亮劍裡頭拿拇指測距的鏡頭。這種簡易的觀測手段我們一般叫他跳眼測距法。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這種測距法,儘管你熟練掌握了也沒啥卵用。
  • 《走出非洲》編劇柯特·路德基病逝,享年八十歲
    路德基曾憑藉《走出非洲》一片拿到過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此外,由他執筆創作的影片還包括有《缺席的審判》(Absence of Malice)和《驛動的心》(Random Hearts)等。柯特·路德基憑藉《走出非洲》贏得了一座小金人柯特·路德基1939年9月28日出生於密西根州,父親從事木材生意。
  • 坦克大賽96B坦克表現出色,中國小組第一!動力和射彈堪稱完美!
    對於廣大軍迷來說,一年到頭很少有這樣關注中國坦克的,畢竟大家更多的焦點還是放在殲20、國產航母、055型驅逐艦、東風-41洲際飛彈等這樣的國之重器上,一年到頭大家的焦點很少會像這幾天這樣放在中國坦克身上!
  • 港媒:美人體冷凍公司瞄上中國富人
    原標題:港媒:美人體冷凍公司瞄上中國富人  香港《南華早報》9月28日文章,原題:不朽的永恆魅力:人體冷凍技術在中國「重生」 一家美國人體冷凍公司稱自己已經吸引中國顧客的注意。該公司利用超低溫度保存人體,以期科技終有一天能使人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