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測量」知識(以北師大版教材單元六《測量》為例)是小學知識四大板塊之一的圖形與幾何中的基礎知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它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而畫線段題型是「測量」單元最基礎的運用,也是學生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一個基礎應用,學生應該要熟練掌握好。
基本的畫線段題型有三類:直接畫線段、計算後再畫線段和先測量再計算最後畫線段。具體來說,第一類題型是基礎題,直接給出畫具體數值的線段,這個數值一般不超過10釐米,如畫一條長為5釐米的線段。第二類題型提高題,是通過糅合「比多比少」知識或「倍的認識」知識出題目,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畫一條比給定長度線段短幾釐米的線段,如畫一條比6釐米短1釐米的線段;二是畫一條比給定長度線段長几釐米的線段,如畫一條比6釐米長1釐米的線段;三是畫一條給定長度線段的幾倍的線段,如畫一條2釐米的3倍的線段。第三類題型是綜合題,是在第二類題型基礎上,再糅合運用測量物體長度知識,也有三種表現形式,先畫出一條給定長度的線段,然後在說畫出比它長几釐米、比它短幾釐米或者是它的幾倍的線段。但是常考的題型是第一類和第二類。如下圖:
但是學生在畫圖時會出現很多問題,如下:
(1)線段沒有畫直,如:
(2)線段畫太長或太短,如:
(3)線段的端點畫的不像「點」,如:
(4)線段的端點沒有畫,如:
(5)線段畫好後沒有標註幾釐米,如:
(6)計算錯誤畫錯線段,如: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一是尺子生產不規範,刻度上有突起,或者學生畫線段時沒有固定(按住)尺子,導致線段畫不直;二是學生沒有對齊尺子0刻度,對齊了尺子一端,從而畫出的線段太長或太短;三是學生對線段的「端點」認識不到位,而把端點畫成「小短線」不像「點」,或沒有畫「點」;四是學生畫線段步驟和對線段規範不夠明確,以為線段畫好後就可以了,沒有標註幾釐米;五是學生對「比多比少」、「倍數」、「測量物體長度方法」等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從而畫線段前計算錯誤而畫錯線段。
學生如何正確快速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和步驟呢?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可以用海老師編寫的順口溜幫助學生正確快速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和步驟。在根據畫線段的三大題型多出練習,讓學生多練,必能讓學生很好掌握。
畫線段題順口溜
掌握方法畫線段,相關知識先打牢。
尺子放平後按住,畫線途中不移動。
算好要畫幾釐米,「點」0「點」幾先畫點。
筆尖貼緊刻度邊,從0到幾連成線。
最後標上幾釐米,認真檢查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