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天朗氣清,寧波鎮海澥浦鎮十七房村還延續著國慶假期的熱鬧,不少遊客來到這裡逛明清老街,品特色小吃。
十七房村以明清古建築群「鄭氏十七房」而得名。漫步在十七房村,弄堂深處,是一處處古樸的馬頭牆、抱鼓石、旗杆夾石、石雕等明清古蹟。綠水楊柳岸邊,是鱗次櫛比的農民房和春意盎然的綠色庭院。時間流逝,古老的十七房村並沒有被歲月埋沒,而是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康之路。
鎮海澥浦鎮十七房村明清古建築群
釀酒是十七房村村民的老手藝。在從前,這裡的家家戶戶都會自己釀酒。
陳志康是十七房非遺技藝「古法釀糯米酒」的傳承人。他繼承了父親的釀酒技藝,三十餘年以來,一直堅持用古法釀糯米酒。12年前,陳志康在自家小院裡開起了米酒鋪,不僅鄉裡鄉親們都會來他這裡買酒喝,不少遊客也慕名前來購買。
「一開始釀酒,我也不是為了賺錢過日子,只是自己對釀酒比較感興趣。」陳志康說,他從小就在父親的薰陶下,喜歡上了釀酒。
2018年,澥浦鎮啟動美麗鄉村提升改造工程,對十七房路邊、沿河區域實施改造提升,通過特色節點院落打造、房屋立面提升、架空線落地、景觀小品點綴等項目實施,使傳統建築和新式小區完美結合,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陣地。
此舉在盤活鄭氏十七房景區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也帶動了村莊的旅遊產業和周邊附屬衍生產業的發展。
「兩年前,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我的米酒鋪煥然一新,外立面重新貼磚,院子頂棚統一修繕,門口的『酒鄉人家』招牌也是統一定製的。」陳志康說,「家門口的道路變成了柏油路,河邊圍起了漂亮的圍欄,連我這些廢棄的大小酒缸,鎮裡都幫我裝上土種上花花草草,全部利用起來美化環境。」原本錯雜繞在頭頂的電線如今也埋到了地下,一眼望去,滿目皆是藍天白雲,白牆黑瓦。
古色古香的十七房村
陳志康說,他每年要用一萬斤糯米來釀酒,前半年做糯米酒,後半年用賣剩下的糯米酒做成白酒。
「每年我做的糯米酒都會賣光,尤其近幾年,生意越來越好。我的米酒不做廣告,也不在商店銷售。很多來十七房旅遊過的上海、江蘇的客人,每年都會自己開車過來我家買。現在我有時也會在朋友圈發一發,有許多市區的客人來找我買。」陳志康說。
在鄭氏十七房景區內,「老劉凍米糖」的生意也很火爆。老闆劉國文背靠十七房村古建築群這棵大樹,每年都要賣出上千斤凍米糖,原本小眾的傳統小吃變成了一款「網紅」零食。
「我這個凍米糖甜而不膩,不粘牙,老人小孩都可以吃,幾乎每一位來這裡遊玩的遊客都會帶一些回去。」劉國文說。
老劉正在製作凍米糖
近年來,十七房村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秉持「全域景區化、農文旅一體化」的理念,利用好明清古建築群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等6項國家級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村子發展好了,村民收入也就高了。早些年,十七房村發展緩慢,村集體可用收入只有28萬元。而去年,村集體收入達30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2萬元,今年村集體收入預計可以超過400萬元。
記者 鄭凱俠 文/攝 通訊員 戴旭光
(作者:薄荷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