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周戰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新型鑭系-有機框架基於氧化脫氧反應誘導次氯酸鹽識別體系,在次氯酸根檢測方面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化學工程雜誌》。
次氯酸鹽作為一種不穩定的弱酸,它廣泛用於生活和工業中的廢水處理,醫院洗衣和消毒,以及紙張和紡織工業的漂白。此外,它在細胞內氧化還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過量的次氯酸鹽會導致組織損傷和一些各種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非常有必要開發一些有效的技術,用於高靈敏度和選擇性檢測次氯酸鹽。在許多檢測次氯酸鹽的方法中,螢光探針技術因其設備簡單,操作簡便,實時監測,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該研究團隊構築基於MOFs的「關-開」型螢光探針,首先以氯化鋯為中心金屬離子和2,2-聯吡啶-5,5-二羧酸為配體合成UiO-67,然後通過逐步後修飾的策略將稀土銪離子和功能識別有機配體(二甲基4-(甲醛肟)吡啶-2,6-二羧酸)依次組裝到Uio-67的孔道中,得到螢光被抑制型的複合材料UiO-Eu-L,並利用其實現對次氯酸鹽的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螢光增強檢測(從無光到紅光)。此外,作者還嘗試了用時間分辨發射光譜來檢測次氯酸鹽,發現該探針可以在多種有機染料分子存在的情況下,其檢測次氯酸鹽的性能幾乎不受影響。
該研究為設計次氯酸鹽及其相似物的有效螢光探針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史俊庭)
文章全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83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