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員突發急性減壓病34小時救治轉危為安

2020-12-06 海峽網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通訊員 張文明

誰都未曾料到,一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竟然在潛水作業過程中突發重型急性減壓病,在高壓氧科和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轉危為安。

日前,一名潛水員在長樂海域作業時突發重型減壓病,在27米海下潛水作業出水後出現頭暈、周身乏力、雙下肢無知覺、臍平面以下感覺消失、大小便失常等多種症狀。福州總醫院接診後,迅速組派高壓氧科和急診科醫務人員前往現場救治。此時,患者已被送入船載減壓艙接受了10個小時的治療,但症狀並未得到改善,還出現了尿瀦留、血容量不足等嚴重情況。醫務人員針對患者症狀,立即制定並實施對症治療方案,兩名護士不顧艙內高壓、高溫、空氣混濁以及自身可能出現減壓病的風險,先後多次進艙為患者輸液治療,解決大小便失禁等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白天到黑夜,整整34個小時的連續救治,醫護人員同來自廣州的潛水技術專家共同守護在患者身邊,持續進行搶救治療。經過積極而有效的治療,這名潛水員感覺雙下肢逐步恢復知覺,並可做些簡單的平移和彎曲動作,急救行動取得了成功。

□名詞解釋

減壓病

減壓症,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這是潛水危害及氣壓病的一種。潛水員作業中發生率為1%,一般潛入水下每沉10m即增加一個大氣壓的水壓,相當於施加人體17~18Mg的壓力。因此潛水時必須吸入壓縮性空氣或惰氣和氧的混合氣體,以調節鼓室和鼻腔的內外壓力。在未有加壓設施的飛機升空時,以及飛機的座艙增壓失效時,也容易發生減壓症。

相關焦點

  • 潛水員注意,減壓病不容忽視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曾悅)9月3日,經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高壓氧科救治的兩名重型減壓病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逐漸康復減壓病是潛水員的職業病,病因是潛水員潛水時體內溶解的較多量的高壓氣體,潛水後返回水面過程中減壓不當,在體內產生了氣泡,氣泡堵塞血管、壓迫神經,導致減壓病的發生。減壓病的症狀和體徵多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大理石斑紋,或者肌肉、關節酸痛,嚴重的會有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症狀。
  • 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但因為大多數非專業潛水者缺乏減壓知識,因潛水而發生減壓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深海嬉戲,上來後全身酸痛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今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潛水愛好者上浮時心太急 突發減壓病
    武漢晚報訊(記者汪文琪 通訊員金靜 周珊)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竟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難道發作了『減壓病』?」憑著多年潛水的經驗,孫先生趕緊在朋友護送下返回武漢,此時他的左手腕、髖部、膝蓋均開始隱隱疼痛。一行人四處輾轉,終於在5個小時後經人推薦來到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高壓氧科。憑藉治療減壓病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患者暴露史和症狀,該科首席專家仲小玲主任診斷,孫先生患上了急性減壓病(輕度)。
  •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上浮突發潛水病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上浮突發潛水病王清友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大連晚報訊 8月7日上午,大連長海縣海洋鄉43歲的潛水員王清友在潛水打撈扇貝時突發意外:腳被水下異物纏住,擺脫束縛後的王清友急速上浮,卻因為上浮過快突發潛水病
  •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突發潛水病
    王清友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大連晚報訊 8月7日上午,大連長海縣海洋鄉43歲的潛水員王清友在潛水打撈扇貝時突發意外:腳被水下異物纏住,擺脫束縛後的王清友急速上浮,卻因為上浮過快突發潛水病,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 突發!西安一遊泳教練考潛水證,不料意外患上減壓病
    讓人又害怕又摸不著頭腦的減壓病(DCS)——潛水員都得知道! 我們常常說,減壓病是水肺潛水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這個詞兒啊又熟悉又陌生,總覺得它離自己又遠又近。而你對減壓病到底了解多少呢?
  • 潛水5次上岸後小便失禁 減壓病最好6小時內就醫
    此時,距離石先生發病已經過去了整整9個小時。  「經檢查,患者得的是減壓病,俗稱『潛水夫病』,針對這種病的治療,必須是越快越好,最晚別超過6個小時,他來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高壓氧科副主任吳鏑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當天晚上,石先生呈缺氧缺血狀態,血液裡有氣泡,在脊髓處已經形成氣栓,雙下肢肌力為0。  先進加壓艙進行再加壓治療。
  • 醫生介紹:「減壓病」是什麼病?
    減壓病是人體在高壓環境工作一定時間後,轉向正常氣壓時,由於外界壓力減速太快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又分為潛水減壓病和高空減壓病及沉箱減壓病,是潛水、高氣壓作業人員最常見的職業病。國內隨著沿海地區潛水捕撈業的興起,國際上隨著參加潛水運動和娛樂活動人員的逐漸增多及航空事業的飛速發展,減壓病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
  • 【潛水知識】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彭先生的弟弟告訴導報記者,「我哥哥身邊有幾個朋友接觸過潛水,還考了潛水員牌照,我哥看了朋友發的照片就一直很想去參加培訓。」2015年10月初,彭先生與小許前往菲律賓旅行,順便考潛水牌照。 15日下午2點多,兩人裝備好後下潛到海下30米深的地方。
  • 深潛30米患上減壓病 2小時內沒急救腎臟衰竭
    5月9日凌晨,在福建附近海域潛水的王先生因從30米深的海底上浮速度過快,得了「減壓病」,按照王先生的病情,需要在減壓艙治療5~7個小時,還需要有醫護人員陪同,治療時,減壓艙裡的壓力相當於海下50米的壓力,正常人在裡面,稍有不慎,脾、肺、心臟等器官就會喪失功能。  這隨時危及人命的「減壓病」究竟是何物?
  • 旅客突發癲癇 首都航空爭分奪秒備降西安成功救治
    8月8日上午,首都航空JD5739麗江飛往天津的航班, 一名小旅客在空中突發癲癇,情況十分緊急。隨後,機長果斷決定將飛機備降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由於救治及時,旅客轉危為安,機上旅客紛紛稱讚。該架航班於當天早上6時51分從麗江起飛前往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起飛後半個小時左右,一名小旅客突然口吐白沫、渾身抽搐、失去意識。乘務組沉著冷靜,大家迅速分工開展救助,報告機長,同時通過廣播在客艙內尋找醫生。幸運的是,旅客中有兩名醫護人員,聽到廣播後立刻協助查看旅客情況,初步判斷為癲癇發作。
  • 潛水減壓病,認識它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減壓病的形成,是由於潛水員暴露在壓力增加的環境下,未能經過適當的減壓流程,短時間內即回到低壓的環境中,造成體內組織產生氣泡所造成。符合以上身理特性的潛水員在從事潛水活動時應特別小心保守。而且飲食習慣也有些許影響,潛水員應該多喝水避免脫水現象,同時儘量避免酒類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過低的水溫,以及水中費力的潛水,這樣的環境因素也會與減壓病相關連。低溫會影響身體內的血液循環,使排氮功能減緩,若是再加上水中費力的活動增加氮氣累積量這樣的氮氣累積效應會更加明顯,在潛水的規劃上應該要更為保守。
  • 一日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上浮太快引發減壓病
    楚天都市報5月28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靜)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難道發作了『減壓病』?」憑著多年潛水的經驗,孫先生趕緊在朋友護送下返回武漢,此時他的左手腕,髖部、膝蓋均開始隱隱疼痛。一行人四處輾轉,終於在5個小時後經人推薦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高壓氧科。憑藉治療減壓病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患者暴露史和症狀,該科首席專家仲小玲主任診斷,孫先生患上了急性減壓病(輕度)。
  • 中國遊客突發急性肺炎 韓海警緊急協助搶救
    (觀察者網訊)日前,在韓國海警的幫助下,一名出現急性肺炎症狀的中國女性順利就醫。 據韓聯社2月22日消息,21日晚11時28分許,韓國全羅南道麗水海洋警察署接到報警,在麗水市下百島東南側42公里海域,一艘義大利籍郵輪上一名25歲的中國女性A某出現急性肺炎症狀,需緊急搶救。韓警立刻派出警備艇,並利用遠程應急醫療系統在醫生的指揮下採取了搶救措施。
  • 杭州地鐵一號線6名工人突患「減壓病」
    第一時間打進96068報料的讀者當時還以為是煤氣洩露所致,結果6名工人被送往杭州武警醫院,經專家診斷,他們患上的是常發生在潛水員身上的「減壓病」。入倉五小時六名工人相繼出現不適今年44歲的曹權才上周五才從廣州來到杭州,參與杭州地鐵一號線秋濤路——城站段「盾構帶壓換刀」作業。
  • 株洲愷德醫院為突發急性腦梗死半個月的患者打通「生命隧道」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通訊員 黎婕妤)近日,株洲愷德醫院腦血管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團隊通過微創神經介入手術成功為一名已突發急性腦梗死半個月的患者進行了大腦中動脈閉塞後期開通手術,幫患者疏通了堵塞的腦血管。術後醫患合影。
  • 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水刀"療法使傷員轉危為安
    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水刀」療法使危重傷員轉危為安在以4名院士為首的醫療專家指導下,該院對燒傷危重症傷員逐一篩查評估,逐項分析研究,逐個制定方案,24小時動態監護、跟蹤治療。同時,還建立了每日傷員逐一巡診機制,安排醫師、藥師、護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聯合查房,嚴防漏診及突發疾病,確保危重傷員平穩度過「生死關」。「聚力專家團隊科學決策,運用先進技術打破常規,為傷員搶救贏得了『第一時間』。」
  • 飽和潛水:潛水員與深海高壓的較量
    1月20日9時,經過飽和潛水試驗和13天的減壓,參加飽和潛水專項試驗的海軍北海艦隊某防救生支隊4名潛水員依序出艙,創造了330.2米的全國飽和潛水新紀錄。這330.2米意義巨大:它將人體直接暴露於34個大氣壓的深海高壓環境下,每平方釐米的身體承受的壓力為34公斤力。堪稱一場潛水員與深海高壓的戰爭。
  • 惠民縣舉行2020年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演練
    11月30日下午,惠民縣2020年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在孫子兵法城北門廣場舉行。縣政府副縣長王春平主持開幕式。演練在接到發現一例標本陽性人員電話開始,按照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流程有條不紊展開:標本採集、運送和實驗室檢測,定點醫院騰空和醫療救治,社會面管控和全員核酸檢測,重點場所管理等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