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5次上岸後小便失禁 減壓病最好6小時內就醫

2020-12-06 半島網官網

  

  上午還好端端的,又是潛水又是撈貝 ,下午就下肢癱軟,小便失禁,這令擁有10年潛水經歷的漁民石先生怎麼也沒想到,5月1日一次超過20米的潛水,竟讓自己粘上了「怪病」,渾身血液冒泡,小便失禁!經過在第401醫院的兩次高壓氧艙治療,目前症狀減輕,但仍在觀察中。此次患病也令他感慨:都是不規範潛水犯的錯。  

2個半小時連續5次潛水

  今年54歲的石先生,來自黃島區齋堂島,是一位擁有10年潛水經歷的老漁民。沒想到,一次不規範的潛水差點斷送了自己的後半生。

  簡單穿好了輕潛裝置後,5月1日上午8:00左右,石先生來到琅琊臺沿海一帶開始第一次潛水。當時水溫約10℃,海水多泥沙,水流急。為了節省時間,他加快了速度。就這樣,不足一個半小時,石先生連續潛水4次!每次潛水13米左右,工作20分鐘,經2分鐘出水。

  來不及休息,他又開始了第5次潛水。不巧的是,此時海水漲潮。石先生不得不加大了潛水深度。

  這一次,他竟然潛水到20米以下,工作50分鐘。據他的朋友介紹,此次潛水也是石先生10年來潛水最深的一次,之前從未嘗試過這麼深的深度,石先生沒多想,也是2分鐘就出水了。

  看著自己捕撈的貝類,本以為可以滿載而歸的他,沒想到一上岸,一切都不是那麼回事了。  

上岸後下肢麻木、小便失禁

  5月1日上午10:30左右,石先生浮出水面。據他自己描述,出水後沒多久,他就感覺不對勁。「乳頭以下麻木,胸悶胸痛,連走路都困難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預感到事情不妙,石先生簡單收拾後,匆匆趕回家,心想著休息一下也許就好了。可是,從10:30出水一直到當天下午5:00,這種症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下肢無力發軟,渾身疼,更嚴重的是小便失禁了!

  來不得半點耽誤。他趕緊聯繫上3個朋友,一行4人,當天下午7點30分左右,石先生來到了第401醫院。先走急診,最後來到了高壓氧科。此時,距離石先生發病已經過去了整整9個小時。

  「經檢查,患者得的是減壓病,俗稱『潛水夫病』,針對這種病的治療,必須是越快越好,最晚別超過6個小時,他來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高壓氧科副主任吳鏑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當天晚上,石先生呈缺氧缺血狀態,血液裡有氣泡,在脊髓處已經形成氣栓,雙下肢肌力為0。

  先進加壓艙進行再加壓治療。在艙裡施加6公斤的壓力,相當於潛水50米的深度,將血液裡的氣體溶解回去。然後隨著呼吸徹底帶回來。5個多小時後,患者的麻木症狀減輕,疼痛感消息,下肢肌力升至2級。  

減壓病最好在發病6小時內就醫

  5月2日上午,石先生又被推進高壓氧艙治療,這次加重2.5公斤,相當於潛水15米的深度,主要治療缺血缺氧和脊髓的損傷,為期1個半小時。記者在醫院的高壓氧艙治療區見到了該患者。當被推出艙門的那一刻,他正由兒子陪著,神志清醒,看起來狀態不錯。

  醫生透露,經過治療,最理想的效果是患者恢復到以前,但也有可能存在後遺症。接下來,還要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潛水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來操作,原則上兩次潛水應間隔2個小時,而這名患者就是吃了不規範的虧。」吳鏑警告潛水者,潛水後上浮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即便在海底有突發狀況,也要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儘量放緩上升速度。一旦出現不舒服,應立即就醫,最晚別超過6小時。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王鑫鑫

  ◎小常識

  減壓病

  據吳鏑介紹,減壓病也叫潛水夫病,潛水員潛入深海以後,會有相當多的氮氣溶解於潛水員的血液和組織中,所以從水中升起時,潛水員的速度必須相當緩慢,這樣才能使血液和組織中的氮氣擴散出來。

  如果快速上浮 ,壓強從幾個大氣壓突然下降,氮氣從組織中釋放出來形成不溶解的氣泡,在血管中形成栓塞,阻止血液流過,這會引起肌肉和關節疼痛。如果中樞神經系統發生栓塞,隨時會出現麻痺,厲害時甚至癱瘓、肺壓傷、氣胸、肺炸造成死亡,這就是減壓病。通訊員 宗偉 許明月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相關焦點

  • 一日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上浮太快引發減壓病
    楚天都市報5月28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靜)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29歲的孫先生是名潛水愛好者,前日,他跟朋友一起到某潛水基地開展突擊訓練,為下周國外的潛水自助遊做準備。由於工作忙,潛水擱置了一段時間,心急的孫先生當天反覆下潛了四次,深度為18-27米。在最後一次上浮過程中,心急的他沒有按照潛水電腦表的提示控制速率,出水時間不規範,當從27米深的水下上岸後,孫先生便開始感覺不適,胸部皮膚一陣瘙癢,並起了紅疹。
  • 潛水愛好者上浮時心太急 突發減壓病
    武漢晚報訊(記者汪文琪 通訊員金靜 周珊)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竟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29歲的孫先生是名潛水愛好者,前日,他跟朋友一起到某潛水基地開展突擊訓練,為下周國外的潛水自助遊做準備。由於工作忙,潛水擱置了一段時間,心急的孫先生當天反覆下潛了四次,深度為18米—27米。在最後一次上浮過程中,心急的他沒有按照潛水電腦表的提示控制速率,出水時間不規範,當從27米深的水下上岸後,孫先生便開始感覺不適,胸部皮膚一陣瘙癢並起了紅疹。
  • 【潛水知識】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去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潛水員突發急性減壓病34小時救治轉危為安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通訊員 張文明 誰都未曾料到,一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竟然在潛水作業過程中突發重型急性減壓病,在高壓氧科和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轉危為安。 日前,一名潛水員在長樂海域作業時突發重型減壓病,在27米海下潛水作業出水後出現頭暈、周身乏力、雙下肢無知覺、臍平面以下感覺消失、大小便失常等多種症狀。
  • 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但因為大多數非專業潛水者缺乏減壓知識,因潛水而發生減壓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深海嬉戲,上來後全身酸痛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今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潛水減壓病,認識它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這是潛水遊世界第1863次分享,類別【潛水安全】。
  • 西安一遊泳教練考潛水證,不料意外患上減壓病
    這是潛水遊世界第6557次分享 本文整合編輯 部分出處:FunDiving,中國新聞網 旅客:潛水時突然上升10多米上岸後患上減壓病
  • 西安一女遊泳教練考潛水證 不料出現意外患上減壓病
    潛水中急速上浮後患上減壓病,病情還未治療卻又坐了飛機,紀女士治療後目前還是不能劇烈運動。  旅客:潛水時突然上升10多米 上岸後患上減壓病  36歲的紀女士是西安一名遊泳教練,9月19日,她在獅航假期(北京)國家旅行社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報名參加了8天6晚的印尼美娜多島潛水考證旅行,在最後一天進階課程中,她與教練兩人在水下39米的位置練習時,突然遇到了意外。
  • 潛水事故致嚴重減壓病 秘魯漁夫上身腫成球
    秘魯漁民亞歷杭德羅·拉莫斯·馬丁內斯因為患上嚴重的減壓病,上身腫脹成球,近日成為不少媒體關注的對象。  減壓病俗稱潛水員病或沉箱病,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而造成的疾病,是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 專家:海島潛水上浮速度需放慢 確診減壓病後必須進行「加壓治療
    央廣網上海11月16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施嘉琦)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就接收了一名「減壓病」患者。小夥子去海島潛水,可能是緊張,在水裡按錯了設備按鈕,一下子從水下18米處"放漂"浮上來。上海市高壓氧質控中心的主任委員、新華醫院副院長潘曙明教授建議,確診減壓病後,必須要進行「加壓治療」。
  • 潛水後乘坐飛機須知
    這是潛水遊世界divetheworld微信公號第358次分享,類別【潛水安全
  • 男子潛水因緊張按錯設備鍵 從水下18米快速上浮後患減壓病
    潛水時快速上浮會得病?確實有可能。張軍(化名)去海島潛水,可能是緊張,在水裡按錯了設備按鈕,一下子從水下18米處「放漂」浮上來。不久後就感覺四肢關節疼痛、左上臂肌肉疼痛,有麻木感。回到上海後,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便前往醫院就診,懷疑是「減壓病」。
  • 【世界尿失禁周】尿頻、尿急、憋不住尿?5個動作教你鍛鍊盆底肌
    很多人飽受這些「小便問題」的困擾,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尿頻、尿急、憋不住的情況著實不少。 「『尿褲子』可不是只在老年人身上出現。」我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胡青提醒大家,「一旦出現尿頻尿急、漏尿等情況要及早就診,以排除膀胱過度活動症和壓力性尿失禁的可能。」
  • 10歲女孩每日腹瀉十餘次、大小便失禁,輾轉就醫花了十幾萬不見起色...
    看著眼神明亮、臉色紅潤的倩倩,誰能想到就在兩周前她還只有20斤,因為大小便失禁只能整天坐在馬桶上,全身虛弱無力。而現在,她已經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區別,下午就能出院回家了。輾轉就醫花了十幾萬依舊未見起色原來,來自雲南的倩倩在今年1月份就開始出現拉肚子的症狀,大小便不能控制,一天上10-20次廁所。原本上小學四年級的她也因此被迫離開學校,輾轉就醫。
  • 醫生介紹:「減壓病」是什麼病?
    減壓病是人體在高壓環境工作一定時間後,轉向正常氣壓時,由於外界壓力減速太快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又分為潛水減壓病和高空減壓病及沉箱減壓病,是潛水、高氣壓作業人員最常見的職業病。國內隨著沿海地區潛水捕撈業的興起,國際上隨著參加潛水運動和娛樂活動人員的逐漸增多及航空事業的飛速發展,減壓病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
  • 深潛30米患上減壓病 2小時內沒急救腎臟衰竭
    5月9日凌晨,在福建附近海域潛水的王先生因從30米深的海底上浮速度過快,得了「減壓病」,按照王先生的病情,需要在減壓艙治療5~7個小時,還需要有醫護人員陪同,治療時,減壓艙裡的壓力相當於海下50米的壓力,正常人在裡面,稍有不慎,脾、肺、心臟等器官就會喪失功能。  這隨時危及人命的「減壓病」究竟是何物?
  • 遊客稱潛水被遺留大海遊3小時上岸 事後被要求不聲張
    [摘要]劉說,他們在水底時間不到30分鐘,上升後在5米處停留減壓,他比別人多做3分鐘減壓,結果眼睜睜的看到船梯收起。據中國臺灣網6月12日消息,來自臺北的劉姓潛水客4月到臺灣屏東潛水時,因薛姓教練未點齊人數就開船離開,導致他獨自一人被遺留在汪洋之中,遊足3小時才返回岸上。
  • U-2偵察機讓不少飛行員得「潛水減壓病」(組圖)
    步入「晚年」的它四年前險遭退役,但在升級後重又活躍在阿富汗前線,成為美軍發現路邊炸彈、擴大反恐戰果的利器。  升級後煥發「第二春」  由於配備了先進的照相和偵察設備,加之2.5萬米的飛行高度令別國戰機和防空力量難以企及,U-2一經問世就深受美軍倚仗。然而時過境遷。2006年,美國國防部準備讓其退役。好在國會反對,認為它還能派上用場。事實也是如此。
  • 廈門小夫妻深海潛水嬉戲患上減壓病險些喪命
    但因為大多數非專業潛水者缺乏減壓知識,因潛水而發生減壓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  深海嬉戲,上來後全身酸痛  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今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7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Do Immediately After Diving「大多數潛水員都知道,在進行水肺潛水後立即乘飛機旅行會導致減壓病。但是,你知道還有其他類似的潛水規則嗎?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潛水後的飛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