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魯男子潛水後出現減壓症 身體膨脹如米其林人
原標題:視頻|秘魯男子潛水後出現「減壓症」 身體膨脹如「米其林人」 秘魯一名漁夫身體出現了
-
潛水愛好者上浮時心太急 突發減壓病
武漢晚報訊(記者汪文琪 通訊員金靜 周珊)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竟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難道發作了『減壓病』?」憑著多年潛水的經驗,孫先生趕緊在朋友護送下返回武漢,此時他的左手腕、髖部、膝蓋均開始隱隱疼痛。一行人四處輾轉,終於在5個小時後經人推薦來到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高壓氧科。憑藉治療減壓病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患者暴露史和症狀,該科首席專家仲小玲主任診斷,孫先生患上了急性減壓病(輕度)。
-
一日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上浮太快引發減壓病
楚天都市報5月28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靜)一天下潛四次,潛水愛好者突擊訓練,上浮時太心急,突發減壓病。醫生提醒,潛水或高空飛行時,高、低壓環境過渡一定要嚴格規範慢速。「難道發作了『減壓病』?」憑著多年潛水的經驗,孫先生趕緊在朋友護送下返回武漢,此時他的左手腕,髖部、膝蓋均開始隱隱疼痛。一行人四處輾轉,終於在5個小時後經人推薦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高壓氧科。憑藉治療減壓病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患者暴露史和症狀,該科首席專家仲小玲主任診斷,孫先生患上了急性減壓病(輕度)。
-
潛水減壓病,認識它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若是討論到潛水的風險問題,潛水減壓病如同登山的高山症,總是成為潛水玩家的焦點。特別對於未接觸過潛水的朋友而言,減壓病彷彿被視為洪水猛獸,進而不敢接觸潛水。保守的潛水模式:既使是最高性能的潛水電腦表,亦不能保證完全避免減壓病的風險,這是因為會影響減壓病的因素太多,所以,不刻意進行減壓潛水、不連續進行大深度的潛水(超過30公尺)、在連續多日潛水旅程中適當的安排休息時間降低體內氮殘量。這些動作都可以讓潛水變得更安全。
-
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但因為大多數非專業潛水者缺乏減壓知識,因潛水而發生減壓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數日前,一對廈門新婚夫婦就因在潛水時嬉戲追逐貿然上浮,結果速度過快,而雙雙呼吸困難,險些喪命。深海嬉戲,上來後全身酸痛今年27歲的彭先生是一家咖啡廳的老闆,平常就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今年5月結婚後,他與妻子小許商量著要去國外度蜜月,順便學習潛水。
-
【潛水知識】廈門一對夫妻潛水後進醫院 快速上浮易患減壓病
來源:臺海網潛水,可以讓人體驗到陸地上所沒有的樂趣,那種新鮮與刺激使得這項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但因為大多數非專業潛水者缺乏減壓知識,因潛水而發生減壓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經過檢查,確診彭先生與小許均患上了減壓病,需要進行高壓氧艙治療。 當時已經是16日晚上6時許,彭先生全身出現了皮疹,自述雙腿發冷;小許則神志不清,生命體徵不平穩。 174醫院康復醫學科丁潔醫生說,減壓病最好在病發兩小時內救治,但兩人顯然已經錯過最佳救治時機。幸虧症狀不算特別嚴重,所以經過3個小時的潛水減壓艙搶救,兩人逐漸恢復了正常。
-
專家:海島潛水上浮速度需放慢 確診減壓病後必須進行「加壓治療
央廣網上海11月16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施嘉琦)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就接收了一名「減壓病」患者。小夥子去海島潛水,可能是緊張,在水裡按錯了設備按鈕,一下子從水下18米處"放漂"浮上來。上海市高壓氧質控中心的主任委員、新華醫院副院長潘曙明教授建議,確診減壓病後,必須要進行「加壓治療」。
-
男子潛水因緊張按錯設備鍵 從水下18米快速上浮後患減壓病
潛水時快速上浮會得病?確實有可能。張軍(化名)去海島潛水,可能是緊張,在水裡按錯了設備按鈕,一下子從水下18米處「放漂」浮上來。不久後就感覺四肢關節疼痛、左上臂肌肉疼痛,有麻木感。回到上海後,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便前往醫院就診,懷疑是「減壓病」。
-
潛水5次上岸後小便失禁 減壓病最好6小時內就醫
就這樣,不足一個半小時,石先生連續潛水4次!每次潛水13米左右,工作20分鐘,經2分鐘出水。 來不及休息,他又開始了第5次潛水。不巧的是,此時海水漲潮。石先生不得不加大了潛水深度。 這一次,他竟然潛水到20米以下,工作50分鐘。據他的朋友介紹,此次潛水也是石先生10年來潛水最深的一次,之前從未嘗試過這麼深的深度,石先生沒多想,也是2分鐘就出水了。
-
潛水員注意,減壓病不容忽視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曾悅)9月3日,經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高壓氧科救治的兩名重型減壓病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逐漸康復減壓病是潛水員的職業病,病因是潛水員潛水時體內溶解的較多量的高壓氣體,潛水後返回水面過程中減壓不當,在體內產生了氣泡,氣泡堵塞血管、壓迫神經,導致減壓病的發生。減壓病的症狀和體徵多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大理石斑紋,或者肌肉、關節酸痛,嚴重的會有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症狀。
-
醫生介紹:「減壓病」是什麼病?
減壓病是人體在高壓環境工作一定時間後,轉向正常氣壓時,由於外界壓力減速太快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又分為潛水減壓病和高空減壓病及沉箱減壓病,是潛水、高氣壓作業人員最常見的職業病。國內隨著沿海地區潛水捕撈業的興起,國際上隨著參加潛水運動和娛樂活動人員的逐漸增多及航空事業的飛速發展,減壓病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預防醫學:減壓病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預防醫學:減壓病 秘魯的馬丁尼斯曾經是一名海產品捕撈潛水員,他在南美國家海岸,臨近鄰海一處最深的海域潛水。他的工作是捕撈那些可以食用的海鮮產品,但一次潛水時他卻犯了一個幾乎致命的錯誤。
-
潛水員突發急性減壓病34小時救治轉危為安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通訊員 張文明 誰都未曾料到,一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竟然在潛水作業過程中突發重型急性減壓病,在高壓氧科和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轉危為安。 日前,一名潛水員在長樂海域作業時突發重型減壓病,在27米海下潛水作業出水後出現頭暈、周身乏力、雙下肢無知覺、臍平面以下感覺消失、大小便失常等多種症狀。
-
新方法或可預防減壓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坐飛機旅行或者潛水運動,似乎已經成為生活中常見的方式。然而在潛水或者飛行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造成減壓不當,可能會引起減壓病。近日,第二軍醫大學海醫系的相關專家發現,在飛行或者潛水前間隔呼吸一段時間的氦氧混合氣,或可預防減壓病的發生。該研究於2019年1月17日發表於《應用生理學》。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為論文通訊作者,博士張榮佳為論文第一作者。
-
西安一遊泳教練考潛水證,不料意外患上減壓病
這往往出現在沒有按照潛水計劃表進行潛水的情況,但是有時候就算你遵守了免減壓極限,也會有可能發生減壓病。 2 如何避免潛水減壓病 保守潛水 不管是使用潛水計劃表還是潛水電腦表,都要遵守保守潛水的原則。
-
關於超深度潛水
一般來說,在大深度下潛水主要的風險有以下幾個:氮醉,空氣耗盡,氧氣中毒,減壓病。1.氮醉正如大家在OW課程中已經學到的那樣,當潛水深度的加深導致氮氣的分壓在人體內增大的時候,潛水員會開始感受到一種類似於醉酒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的程度,在使用空氣瓶的情況下,可以用國外的Martini法則來描述:30m=喝1杯Martini(
-
U-2偵察機讓不少飛行員得「潛水減壓病」(組圖)
隨著飛行次數的不斷增加,U-2偵察機的60名飛行員中,很多人都備受病痛折磨,患上了通常只有那些下降過快的潛水員才會得的潛水減壓病。作為安全措施,U-2飛行員在起飛前一個小時開始呼吸純淨氧氣,以減少體內的氮氣,降低患「潛水減壓病」的風險。 據航空醫學機構負責人凱利·韋斯特中校介紹,從2002年起,已經有多位U-2偵察機飛行員因病痛折磨離開崗位。
-
「致命玩笑」開不得,潛水時被關氣瓶該怎麼辦?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潛水運動,如果潛水時碰到類似意外情況,該如何應對?21日,杭州市樂體潛水中心開設了一期免費課程,專門針對應對水下被關氣瓶的相關策略和技巧,現場為部分潛水愛好者進行了詳細的水下教學。據樂體潛水中心潛水教練李亞勇介紹,如果碰到被關氣瓶或者是氣瓶的空氣耗盡了,潛水員有5種緊急應對的方式。
-
海島潛水謹防減壓病 專家:上浮速度需放慢
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海底世界令人無限遐想,海島遊熱門項目潛水,向來深受遊客青睞。然而,潛水也有風險,快速上浮可能引來「減壓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16日披露,該院接收了一名「減壓病」患者。小夥子去海島潛水,在水裡按錯了設備按鈕,一下子從水下18米處「放漂」浮上來。
-
36歲新加坡男子潛水身亡,潛水到底有多危險?
根據「Diver's Alert Network(DAN)2010潛水死亡研討會報告」,每211,864次潛水中有1次潛水死亡;而2014年潛水員死亡率研究報告則顯示,,每10萬潛水員的死亡人數僅為2人。潛水死亡率的上升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