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中午好!就在上一期我們給大家講述的是在汶川地震失去雙腿的廖智的勵志故事!今天給大家講另外一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當代藝術家徐冰。他說創造的停止在於你對世界的冷漠,他是第一位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的華人得主,他用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灰塵,創作的作品《何處惹塵埃》,獲得世界視覺藝術最高獎項,國際當代藝術獎。就是這樣的一個有藝術氣息的人,今天將會給我們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徐冰創造的新漢字震驚藝術界,成為中國當代歷史上的奇蹟,他用《天書》影響世界,用漢字顛覆英語,他是蜚聲國際的當代藝術家徐冰,他用垃圾做藝術,用符號寫小說,想像力,創造力,思考力,貫穿他的作品和人生,他說永遠不要停止創造力。
他在演講中說道,我們必須是一個對世界的命運,和人類命運關注的人,你的創造力其實是來自於你的激情,就是你對人類命運的關憂,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創造力哪裡來?我有沒有創造力,實際上是每一個人關心的。所以他想通過他三十多年來的藝術創作的體會和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課題。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有一個文化熱的現象。
因為剛剛開放,每一個年輕人或知識分子,其實都是對知識非常渴望的。那他確實是積極的或者是大量的參與到這個文化熱,像討論啊,像閱讀啊,然後去聽各種各樣的演講。不過最後他發現好像他自己有的東西反倒丟失了,所以他就是想做一本自己的書,來表達他對文化這個事,對閱讀這個事的體會。就是剛才提到的那一本《天書》。
在九十年代的時候,他去美國了,因為他當時生活在西方文化和他本身所攜帶的中國文化之間的一個地帶,其實他體會到了另外一個東西,就是說誤讀這個空間對我們創造力的一個幫助。因為誤讀了英語,就是他創作了《新英文書法》。這個作品非常的有趣,但是小編在這裡就不跟大家講述這個了,如果想知道怎麼去解讀這本書的話,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我們,我們會去幫助您來一起解讀的。
他說因為我們的思維懶惰了,我們喜歡用現有的概念去思考,去解決問題,所以要打破這樣的思維方式。這種破壞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就像是電腦死機一樣,當你再重啟它的時候,它就會獲得更多的空間,和更多的這種能量。他問他自己,他的工作和他的創作的真正底線在哪裡?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文字?
實際上他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對我們思維的模式的一種探討和一種打破,還有一種重建。他雖然是藝術家,但其實他懂得你不要把藝術太當回事兒,如果你把藝術太當回事兒,你的思維就會被這個領域所限制。他只要求他的工作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最好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他才能夠足夠的刺激他全力以赴的去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值得做。
另外一點是,它必須是對人類是有益處的,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認真的去做這個,你認真去做才會有意思,而且你的生活才會充實,你才會讓自己徹底的被調動。他說他投入到理想中的時候,讓他獲得了一種崇高感,因為他做的事情,是為了他自己給自己,設定出來的一個理想的,而且是沒有人做過的,這就是他對自己工作的要求。
其實在徐冰老師的演講中小編還是很喜歡他的演講的,因為他沒有想某些藝術家那麼的驕傲,他的演講很平實,聽他的演講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很受用。其中道理大家可以都知道,不過就是大家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都已經是忘記了這些道理。所以今天我們就再帶領大家回顧一下,還望大家可以喜歡我們的文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