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援海嘯大劫難(組圖)

2020-12-05 搜狐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大海嘯,為2005年的新年蒙上陰霾。十幾萬人罹難,一百多萬人無家可歸,數百萬人缺衣少食……

  面對百年不遇的劫難,中國政府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對外救援行動,中國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災情牽動中南海

  2004年12月26日8時58分——

  來自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的地震波,以每秒七八公裡的速度傳向中國。全國48個數字地震臺站迅速「捕捉」到這一震動。大約50分鐘後,中國地震臺網初步測定了這場地震的震級和地點。

  緊張的分析、處理和審核後,10時30分,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震級芮氏8.7級,震中北緯3.9度、東經95.9度。

  「8.7級!是不是寫錯了?」中國地震局值班室負責人陳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按照程序,世界範圍內發生芮氏7級以上地震,就要啟動應急預案。

  整個地震局頓時忙碌起來:辦公室、監測預報司、應急救援司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應急人員立刻到崗,收集了解災情,召集有關專家開會研究地震對我國的影響。

  有關情況通過國務院辦公廳迅速上報。中南海在第一時間獲悉震情。

  地震引發的海嘯,迅速席捲東南亞和南亞沿海,甚至波及非洲沿岸。節節攀升的災情震驚了中國駐各國使領館。

  中國駐印度尼西亞使館迅即開通熱線值班電話;中國駐泰國使館當天啟動應急機制,全力投入救助受災中國公民的工作,除派遣工作組趕赴普吉島外,還設立了3部救助和查詢熱線電話。駐其他受災國使館都相繼啟動應急機制,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回國內。

  災情,牽動每個中國人的心。外交部將各使領館反映的信息,迅速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26日當天和次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分别致電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泰國、馬來西亞和緬甸等國元首,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

  同一時間,中國政府迅速啟動應急機制。26日當天,中國宣布向有關受災國家提供首批價值2163萬元人民幣的食品、帳篷、線毯等緊急救災物資和現匯援助。

  31日下午,根據災情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再提供價值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並且隨時向受災國提供進一步援助。」

  1月6日,溫家寶總理出席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時再次宣布:「中國政府響應聯合國的呼籲,決定在已有承諾的基礎上,再提供2000萬美元,用於多邊救援和重建。」溫家寶總理還表示,中國政府還將加快對受災國的重建工作進程,重振受災國旅遊業,並幫助他們建立災害預警機制,並加強與區域各國氣候預測、環境監測、災害評估等信息和技術的交流。

  救援物品從生產線直送機場

  10多天來,外交部大樓裡的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會議室一直燈火通明,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這裡幾乎成了中國援助災區行動的後方「指揮部」。

  商務部大樓也是一片忙碌。26日當晚,商務部連夜協商有關部門,落實國務院決定的緊急援助,並通過緊急空運,儘快將救災物資送到受災國人民手中。

  災情急劇惡化:報告遇難人數26日晚是6000餘人,27日晚超過2.4萬人,29日晚已超過8萬人……

  異乎尋常的災情,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12月29日晚,擔任部際協調機制牽頭人的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緊急召開財政部、商務部、衛生部、地震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聯席會議。幾大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風風火火趕到外交部。

  會議時間不長,商定的卻是大事。會議商定大幅度增加中國政府對受災國的物資和現匯援助。

  這次會議還決定採取進一步救援措施:衛生部門組建超過100人的醫療隊待命,視受災國的需求,醫療隊可於24小時內趕赴災區。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野戰醫院和搜救隊立即做好準備,隨時出發。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迅速辦理增援物資的籌備和發運。

  「很多人並不知道,解放軍總後勤部才是此次救災抗災任務中的『總調度師』」,商務部援外司司長王漢江介紹,此次救災物資的生產、採購、囤積到最後運達受災國,都由總後勤部組織實施。

  受災國多為伊斯蘭國家,向受災國提供的食品必須以清真食品為主。這麼短的時間,上哪找這麼多清真食品?有關方面迅速找到了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月盛齋車間熱氣騰騰,牛羊肉食品剛一下線就被嚴密包裹進四層鋁箔中,整齊打包後裝入運輸車。食品從下生產線到裝上飛機,最快8個小時就可以運抵受災國。截至10日,這家有著200多年歷史的京城老字號生產的3.12萬袋近7噸清真牛羊肉熟食製品已經運抵災區。

  按照中央和國務院要求,在參加部際協調機制的外交部、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衛生部、地震局和軍隊等20多個單位的密切協作和社會各界的通力配合下,整個救援物資調配緊張有序,中國對外救援這張大網正全面拉開。

  12月28日下午3時30分,中國第一批救援物資準時送到北京首都機場。一些食品甚至直接從生產線上運來,包裝袋上印著「2004年12月28日」的字樣……

  總理專機載上救災物資

  「1箱、2箱、3箱……」28日深夜,南方航空公司北京貨運部,頂著五六級刺骨的北風,冒著零下10多攝氏度的嚴寒,30多名裝卸人員整夜在貨坪爭分奪秒地忙碌著。正休假在家的地面操作經理黃海濤被緊急召回,指揮著物資的裝運。

  此前,在接到有關部門緊急運輸救災物資的通知後,南方航空公司主動請纓,停飛一班飛往比利時的貨運航班,推遲一班飛往美國芝加哥的航班,火速調集了3架次波音747-400——世界上最先進、最大型的全貨機,執行救災物資運輸任務。

  為儘早將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黃登科局長、王瑞萍副局長親臨現場組織指揮;首都國際機場警衛處打開5號門,實行救災物資獨立場所裝機;商檢、衛檢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提早做好報檢手續;海關採取先過關、後報關等措施,保證了時效……

  29日上午,裝載著115噸包括帳篷、床單、毛巾被、魚罐頭、牛羊肉在內的5840箱救災物資,首架波音747-400帶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深情厚誼,從首都機場飛向斯裡蘭卡;

  30日,第二架裝載70噸3010箱救災物資的波音飛機從廣州白雲機場飛向印度尼西亞;

  2005年1月3日,裝載100噸3688箱物資的波音飛機飛向斯裡蘭卡;

  1月4日,一架伊爾76飛機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飛往泰國;

  ……

  1月5日晚,前往印度尼西亞出席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用自己乘坐的專機給受災地區帶來了16噸緊急救災物資。就在出發前,溫家寶明確指示,要充分利用專機的空間,儘可能減少行李,為受災鄰國多捎一點急需的東西。

  「中國總理是惟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專機給我們運來救災物資的外國領導人」,印度尼西亞外交部官員拉赫瑪·普拉莫諾6日在雅加達會議中心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總理的舉動令我們深為感動。」

  穿著棉褲棉鞋抵達斯裡蘭卡

  28日凌晨1時許,38歲的郭迅抵達斯裡蘭卡時身上還穿著棉褲棉鞋,而當地氣溫達到了30多攝氏度。

  作為聯合國災害評估與協調隊隊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郭迅在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和中國地震局的安排下,緊急趕往斯裡蘭卡進行災情評估,成為最早抵達受災地區的中國專家。

  成立3年多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旋即進入待命狀態。周末正在街上購物的中國地震局應急救援司副司長陳虹收到局裡發來的手機簡訊,立刻趕回地震局,和同事一起為出發做準備。

  29日晚10時,救援隊接到出發通知,由35人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小分隊受命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印度尼西亞亞齊省開展救援。

  30日10時,全體隊員在首都國際機場集結,17時30分飛機起飛。

  31日23時50分,救援隊幾經周折抵達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機場。

  2005年1月1日清晨6時,救援隊開始第一次醫療巡診……

  連日來,救援隊已經搜索和清理出數十具遇難者屍體,診治近6000人次。

  隨著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發,一支支中國救援隊陸續奔赴受災國家。30日23時,第一支國家衛生救援隊從上海赴泰國;31日16時,第二支從廣東赴泰國;2日12時,第三支從北京赴斯裡蘭卡;8日,3名澳門醫療人員抵達斯裡蘭卡災區加入中國醫療隊;11日,首支紅十字會救援隊將按計劃前往印度尼西亞,其他隊伍也整裝待發。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陳賢義透露,「現在組建起來的人員共189名,已出發的45名。他們為數千名災民提供了醫療服務,每天還要對當地的飲水和公共衛生進行消毒清理,清運遇難者遺體。」

  印度洋地震海嘯也牽動著中國科學家的心。海嘯第二天,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當即向有關部門「請纓」。1月1日,由5名專家組成的DNA鑑定組抵達泰國災區,迅即投入DNA鑑定工作。1月3日,泰國政府同意將泰國遇難者的DNA鑑定工作交由中國完成。1月6日,第一批1000個樣品送抵北京鑑定。

  五星紅旗在營地升起,「CHINA」字樣猶如火焰般跳動……在前所未有的世紀大救援中,中國救援隊員和專家們在行動。

  200元人民幣情同百萬美元

  「此次地震和海嘯帶來了巨大的傷亡。我對受災的人們非常同情。儘管我只是一名初中學生……你們一定會渡過難關。」

  這是北京中關村中學初三學生付晉寫給斯裡蘭卡總統信中的話。

  12月31日中午,剛剛參加完班級新年聯歡的付晉和他的同學劉肖陽來到斯裡蘭卡駐華使館,向災區捐贈了200元錢和一包衣服。

  這是斯裡蘭卡駐華使館接待的第一批捐款人。當天下午,斯裡蘭卡大使羅德裡格就向溫家寶總理講述了這個故事。他激動地說:「在我們眼中,這200元錢與一筆百萬美元的捐助同樣情深意重!」

  不只是斯裡蘭卡大使館的電話響個不停。

  中國紅十字總會30日向社會發出募捐呼籲並公布熱線和帳號後,電話就響個不停,新年第一天上午接到近300個。

  但是人們還是反映電話太難打進去,紅十字會1月2日晚不得不與電信公司協調,臨時增設了6個分機;人手不夠用,連物業公司也派人一起接聽電話。在10來天的時間裡,紅十字會接到捐款和捐款承諾已突破一億元。

  「這不是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捐助海外受災民眾,但捐助規模確實是最大的一次。」聯絡部部長王小華說。最忙的時候,他在醫院當護士長的夫人也來幫忙,一直忙到凌晨3時。

  在許多國家機關單位,人們自發地來到募捐箱前,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體育明星、演藝明星行動起來,舉行各種募捐和義演活動;各類企業也慷慨解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遠公司捐助1000萬元人民幣,聯想集團捐助50萬美元……

  民政部專門設立了民間援助印度洋海嘯災區協調辦公室,統一負責組織協調、數據匯總、信息發布等工作。

  「民間捐款非常踴躍,每隔一會兒就要整理一次各地傳送來的最新捐贈數據。到10日下午4時,捐款到帳資金達到1億5千萬元。」值班的工作人員陳偉一邊整理匯總數據,一邊說:「災區人民的痛苦和面臨的巨大困難,正緊緊揪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連結

  扶危濟困 全球同心

  這是一場造成罕見的人類集體死亡的災難,又是一場給更多人帶來巨大心靈創傷的災難。

  世紀性的災難,催生出世紀性的大救援。

  安南:這是與時間賽跑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說,這場災難「要求空前的全球性的反應……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

  眾多國家加入救援行列

  從直接受災的亞洲到遠在另一半球的南美,從經濟不發達的非洲到財力雄厚的美歐,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直接、間接加入到了救援的行列。

  官方救援資金52億美元

  短短的十幾天,全球範圍內的官方承諾救援資金超過52億美元,直升機、大型運輸機、驅逐艦、護衛艦和登陸艦形成龐大的立體救援網絡。

  民間捐款超過18億美元

  截至目前,全球民間捐款總額已超過18億美元。捐款者雖然膚色不同,來自不同階層,來自不同國家,但卻發出一個共同的心聲:扶危濟困,義不容辭!

  雅加達協調救災方針

  世紀救援在行動,世紀性的思考在進行。這場劫難發生僅10餘天后,東協10國、中國、韓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歐盟、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等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就聚首印尼首都雅加達會議中心,商討統一協調救災的大政方針,並就初步的機制和框架達成共識。

  ……

  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後,災民們的臉上流露的是無奈,心中充滿的是痛楚。他們也許沒有想到,來自地球各個角落的援助會以驚人的速度和巨大的規模降臨到他們劫後餘生的土地,為他們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之燈。

  這場大救援折射出人類群體團結互助、擺脫困境的不屈精神,折射出人道主義的熠熠光輝。

  如果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也是人與自然災害鬥爭的歷程,那麼,這場世紀大救援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勇氣、人道主義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國際合作,則使這一歷程的推進具有了新的意義,煥發出新的生機。(據新華社電)

  網絡編輯:張寧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地震海嘯悲劇(組圖)
    歷史上的地震海嘯悲劇(組圖) 2004年12月27日 18:31
  • 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6萬(組圖)
    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6萬(組圖) (康平)  印度核電站可能受損  印政府正召開專家會議評估受損程度  據新華社電12月27日,印度政府說,海嘯可能損壞了印度南部沿海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座核電站。
  •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點擊進入>>>   這兩張12月30日發布的衛星圖片顯示的是印度尼西亞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海濱地區受海嘯襲擊前後的情形
  • 1976年 北緯40度大劫難(組圖)
    人民解放軍日夜兼程趕赴唐山劇痛中的城市印度洋海嘯造成了近16萬人的死亡,以下有這樣一些文字描寫海嘯之初的慘狀:「泰國:天堂島成地獄」,「印尼在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在印度洋沿岸,竟然沒有一個海嘯預警中心,海嘯是由地震引起的,可在地震之後,居然沒有一個國家預料到這種危險。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檢測到大地震後試圖通知印度洋沿岸各國,可竟然無法找到與這些國家溝通的途徑。唐山地震的中期預報是成功的,到臨震預報的決斷時卻失敗了。
  • 天津市民自發排隊踴躍獻血助力塘沽大爆炸救援現場高清組圖
    天津市民自發排隊踴躍獻血助力塘沽大爆炸救援現場高清組圖 天津市民自發排隊踴躍獻血助力塘沽大爆炸救援現場高清組圖
  • 海嘯災難主要受災國情況一覽(組圖)
    海嘯災難主要受災國情況一覽(組圖) 點擊進入>>>   新華網1月5日電(記者張偉)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影響到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地區10多個國家,造成近15萬人死亡。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印度、泰國等國災情最為嚴重。以下是各主要受災國的基本情況。
  • 臺灣發生7.2級地震引發海嘯(組圖)
    在高雄,很多民眾驚慌失措,119消防隊隨即接獲多起民眾受困電梯的救援電話,警方忙於出勤救援受困民眾,市區電話網絡也受到嚴重幹擾,不少住家電話已經斷訊。  地震發生時,很多民眾先是以為一般小地震,不過因為地震時間很長,先是南北向,後來又有東西向晃動,最後是數十秒的地層上、下跳動,民眾驚慌地向外疏散。
  • 中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昨日,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在中國地震局作海嘯科普講座。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
  • 印度洋地震海嘯一周年 悼冤魂223000(組圖)
    這條鐵路在去年的海嘯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此後政府進行了改擴建,儘管這條鐵路在事實上早已通車,但官方還是決定在26日當天舉行一個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通車儀式。隨後,各項紀念活動將會在沿岸地區陸續展開。  在斯裡蘭卡,海嘯並沒有導致政府與反政府的泰米爾人組織之間縮小政治分歧。國際社會本希望,在災難面前,斯裡蘭卡各方能夠克服分歧,同心協力進行災後救援和重建。
  • 印度洋海嘯1周年點亮燭光告別昨天的哀傷(圖)
    海嘯摧毀了約40萬座房屋,造成200萬人無家可歸,美好的家園頃刻變成了一片廢墟。又是一場可載入人類歷史的世紀災難。  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劫難,激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救援行動。今天,這場災難已過去整整一年。在全球聯手,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傾力救助下,災區重建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泰國和印尼的大部分受災地區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海灘又恢復了天朗氣清,水藍沙白「度假天堂」的美貌。
  • 大西洋會發生特大海嘯嗎(組圖)
    大西洋會發生特大海嘯嗎(組圖)   火山專家提醒未雨綢繆要緊  本菲爾德中心的預測一經披露,立即引來關注,歐美許多重要媒體做了大量報導,直至此次印度洋海嘯爆發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還進行了追蹤報導。印度洋海嘯發生後,有關話題在媒體上再次升溫。因為印度洋海嘯造成的巨大損失歷歷在目,人們對大西洋發生海嘯的可能性更為關注實屬自然。而且,滑坡引發海嘯並不是沒有先例。
  • 香港救援隊伍繼續在泰國搜尋在海嘯中失蹤港人
    ,和為受海嘯影響的港人提供協助。   救援隊伍統籌蘇家碧在當地表示,救援隊伍一日派員往普吉六間主要醫院。一個包括有警隊、入境處和醫療專家的救援隊伍,查訪了在喀比治理傷者的地方。  救援隊伍在蔻立發現有香港市民的證件。隊員正根據最新的資料,努力追查有關港人的下落。救援隊已向有關家屬通報最新消息。據報在泰國與親友失去聯絡的香港居民人數為七十四人。截至一月一日,香港再有兩名市民證實在普吉遇難身亡,今死者總數增至共四名。
  • 中國04年對印尼海嘯捐5.2億,現在印尼街頭滿布中國國產車
    (1)2004年的印尼海嘯,中國率先對印尼捐款5.2億人民幣現金和巨額物資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尼海嘯,震級達到9.3,這場地震海嘯是百年不遇的,李連杰先生當時也在馬爾地夫旅遊度假,也是九死一生(去年爆紅的印尼網店美女)
  • 美國海灘2米長大白鯊擱淺 遊客熱心救援(組圖)
    原標題:美國海灘2米長大白鯊擱淺 遊客熱心救援(組圖) 擱淺在海灘上的不斷掙扎的大白鯊(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美國Buzzfeed網站7月15日報導,周一,一群遊客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查塔姆群島的科德角海灘上發現了一隻擱淺的身長超過兩米的大白鯊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昨日,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在中國地震局作海嘯科普講座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
  •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原標題:印尼7.7級強震引發海嘯 兩米高海嘯捲走海邊一家五口央視網消息:印度尼西亞抗災署28號證實,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當天下午發生
  • 地震和海嘯突襲愛琴海
    監控畫面顯示,升起的海水湧入伊茲密爾的大街小巷,猶如「小型海嘯」。一名殘疾人的輪椅被海浪掀翻,當場溺亡。地震發生後,政府並沒有立刻發布海嘯預警。伊迪爾·貢格爾在伊茲密爾地區經營一家旅館。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海嘯給當地帶來的損失比地震更大。她的旅館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店,如今已被海水淹沒,各種海洋生物在漂浮的古董家具周圍遊弋。
  • 泰國舉辦國家級海嘯救援應急演習
    新華社曼谷7月9日電(記者汪瑾)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8日下午在南部普吉府舉行國家級海嘯預警及應對綜合性演習,應急響應範圍覆蓋海陸空全方位。  這一演習屬於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主辦的年度綜合災害管理演習。
  • 太平洋7.6級地震引發海嘯 盤點中國地震危險城市(圖)
    太平洋7.6級地震引發海嘯 盤點中國地震危險城市(圖) 太平洋小島國7.6級強震引發海嘯,中國地震危險城市最新排名!(來源:新華社)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附近海域當地時間26日零時16分發生芮氏7.6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
  • 印度洋海嘯十年祭(高清組圖)
    十年過去了,除了各國民眾懷著對海嘯罹難者的無盡哀思,積極重建受災家園,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促使國際社會加強防災合作,提高海嘯波探測技術,並且從無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2014年12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的海嘯博物館,一名男子注視著牆上印度洋海嘯遇難者的名字。 新華社/路透(李木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