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2021-01-08 課題研究指南

定性研究方法包括人種學研究、民族志研究、現象學研究、案例研究、紮根理論、批判性研究、歷史研究等。其中案例研究法是一個對於教師來說教容易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及其要素

案例研究(Case Study)也叫做個案研究,是質性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它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對某一現象的具體實例(即個案)進行細緻的研究,而不重視將研究成果推廣。

案例研究具有四個要素:

研究現象:具有研究價值的事件、人物等。

研究個案:個案是現象的一個具體實例。

研究中心:調查中心是個案的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資料收集和分析也應該圍繞它或它們進行。研究中心可以是一個人、一段時間、一個事件或一個計劃的一部分。

分析單位:分析單位是個案的最小單位,一個個案可以由多個分析單位組成。

一個案例一般會有多個方面,如果重點放在其中的幾個方面,則該案例就會更容易駕馭,使得研究更有意義。確定分析單位和樣本則有助於收集資料,使研究者從資料分析中得出更有意義的概括。[1]比如《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的個案研究》,則現象是課程實施;研究的個案是該市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研究中心是制約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因素,分析單位是該省的高中學校。

案例研究法多用於研究那些發生在當代但卻無法(或不便於)對相關因素進行控制的事件。案例研究適合於以下三種情形:一是需要回答「怎麼樣」和「為什麼」的問題時;二是研究者幾乎無法控制研究對象時;三是關注的重心是當前現實生活背景下的實際問題時。[2]比如新疆的少數族裔群體圖瓦人,他們的群體生存狀態和習慣有別於其他民族,當研究圖瓦人的教育狀況的時候,則比較適用於案例研究法。首先,使用案例研究法可以研究圖瓦人教育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並分析為什麼是這樣;第二,該類事件是研究者無法控制的(一旦控制使得研究失去了真實性);第三,該類事件發生在當代,是現實生活背景下的實際問題。

二、案例研究的功能

1、描述

研究者描述一種現象並使之概念化,研究人員尋找能把描述性資料作為理順的構念以及能把這些資料與文獻中報導的其他研究成果相結合的構念。構念是指從觀察現象中得出的概念並能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研究者對情景和環境進行再現式的一系列的陳述,通過這些陳述使讀者認識到這種情境中的意義和意圖。研究者尋找現象中所表現的主題來加深他們的描述。主題就是個案的顯著特徵。

2、解釋

這類研究的目的是對研究現象進行解釋。研究者從某個或者某些個案中尋找模式,如果個案研究中的一種變化與另一種變化系統的聯繫起來則為關係模式。如果兩者有因果關係,則為因果模式。

3、評估

研究人員進行個案研究並作出判斷。研究者對某些特定現象進行個案研究,並對這些現象作出評價。

三、案例研究法的流程

1、分析所要研究的問題

研究者在確定研究問題之後,首要的是要分析所研究的問題。案例研究適合於回答「怎麼樣」和「為什麼」的問題,所以在研究的一開始就要準確地分析所要研究問題的形式。首先確定研究問題的基本內容,檢索文獻,縮小研究內容,聚焦到一兩個關鍵的話題,不可奢望面面俱到;查閱並分析這一兩個關鍵話題的相關文獻,看是否能夠能夠得到對研究內容的支持,使得研究問題清晰起來。

2、選擇和確定研究的案例

案例可能是一個單獨的人也可能是相關的事件或群體,對分析單位的界定要依賴於所要研究的題目。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從眾多事件、人中挑選合適的案例,選擇案例的首要要求是適切的。選擇案例的方法主要包括典型事例、極端事例。選擇典型事例的基本原因是該事例跟絕大多數事例極其相似,研究它就可以更好的推廣到其他典型的案例中,例如,選擇一個典型的校長,就會排除年紀較大的和年紀較小的人;選擇極端案例是因為它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突出成就或者是突發事件。選擇案例的抽樣方法還包括選擇強化案例、獨特案例、代表性案例、關鍵案例等。

2、收集研究的相關資料

收集研究的相關資料包括:文件、檔案記錄、訪談、直接觀察、參與性觀察和實物檔案。1、文件,主要是指書面信息,主要包括信件、公報、會議記錄、布告、報告、報紙、文章等內容;2、檔案記錄,主要包括公共事業檔案、服務記錄、組織記錄、地圖和圖表、調查資料等;3、訪談,可以分為深度訪談、焦點訪談、正式化訪談等,訪談問題一般是開放式的,儘量由受訪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4、直接觀察,直接觀察的對象可以是環境、課堂的教學、其他人的談話內容等,直接觀察主要形式是錄音或者錄像,或者做筆記;5、參與性觀察,是研究者深入某些事件的細節和某些群體的內部,與直接觀察的區別是研究者並非局外人,參與式觀察主要是親自與對方進行交流;6、實物證據,包括物理或文化的人工製品,包括技術裝置、工具或儀器、藝術品以及其他實物證據等。

3、對研究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

當收集好研究的相關資料之後,就要對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以理論假設為基礎,整合質性資料和量化資料,並注意檢驗與之相反的解釋。常用的分析技術是:1、模式匹配,將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模式與建立在預測基礎上的模式相匹配,當實證基礎上的模式與預測基礎上的模式相匹配,則該案例研究更具有說明力。2、建構性解釋,通過建構一種關於案例的解釋來分析案例研究的資料。3、時序分析,時間序列用於探討一定時間內各種事件之間的關係,探討的是「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而不是觀察時間上的發展趨勢,可分為簡單時間序列、複雜時間序列和大事年表三種類型。4、邏輯模型,邏輯模型需要將觀察到的事件與理論預測到的事件相對比。5、跨案例聚類分析,跨案例聚類分析的常用方法是編制文檔表格,構建一個總體框架來呈現但案例的資料。

四、案例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案例研究的優點在於它可以幫助研究者解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或小量研究對象,而且他綜合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並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的數據,發揮各種研究方法的優勢。當研究者無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控制的時候,實驗法等無法發揮作用,案例研究是最好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的主要缺點是很難把研究成果推廣到其他情況。案例研究的強調研究的深度而非研究的覆蓋面;強調特殊性而非普遍性;強調過程而非結果;強調整體角度而非孤立角度;強調自然環境而非人工環境;強調多種研究方法而非單一研究方法。[3]而且在匯報案例研究的時候,很難遮蓋被研究的個人或組織的身份,這就會有出現道德問題的風險。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難於把握,容易受研究者的科研水平制約。

五、案例研究的範例

陳向明的《王小剛為什麼不上學了——一個輟學生的個案調查》堪稱個案調查中的一個典範。下面是這個研究的一個部分:

(四)輟學後的心情

王小剛不再念書以後心情不好,他說他覺得很「謳氣」、「不好受」、「慚愧」:「我的心情不太好(他看起來很傷心的樣子)。當初不應該走。我覺得謳氣,心裏面實在不好受。今天我不知道他們(指金校長等人)叫我來幹什麼。我看見了同學,沒有進教室。我一看到他們就慚愧,很慚愧……我想見到他們,又不想見到他們。經常也見到他們,路過這兒也見到他們。想見到他們,看見他們心裡又不好受。」「不好受」的原因之一是同學們現在都在念書,而他自己卻不知道將來幹什麼:「退學不好,同班的同學有的就考上學校了,我的機會就失去了……見了他們,他們問我你打算去哪兒?我現在就沒什麼打算……有時候星期天和他們玩,也覺得不舒服。他們都上學……我也不問學校的情況,只是玩,去河裡,下河去撈魚……我呆在家裡不滿意。因為我呆在家裡一年多了,他們明年就要考高中了。我覺得有點慚愧。」除了感覺』『不好受」和『慚愧」以外,小剛還覺得被人瞧不起,很「憋氣」:「村裡有人說這麼小小的年紀就不上學了,這真是太壞了。我覺得被別人看不起,自己憋氣。」

對王小剛輟學做出反應的不僅僅是「村裡人」,還有他的父母、同學、老師和學校領導。王小剛認為他父母覺得他學習不好應該怪自己:「我決意不來(上學),沒有告訴爸爸媽媽(老師打我的事)。講了也沒用,因為家長不會因為老師打你而怎麼樣。總覺得你是學習不好。爸爸知道了是老師打我也不行,會認為我學習不行,不會責備老師……我和他們談,他們怪我學習不好。」王小剛認為學校對他退學的原因也不會理解:「學校不知道(老師打人的事),……我不會告訴他們……學校不會理解我…校長不知道。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責備我們,校長也不知道……如果現在他們來問我,我也不會告訴他們。沒有必要。已經不上(學)一年多了,告訴也沒有用。」小剛也沒有告訴其他同學或老師這件事,因為「我想別人會說,你背不出來,別怨老師打你!你不好好學習,怨誰啊?」[5]

內容來自孫濤老師的《實用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相關焦點

  • 韋編|案例研究法的發展與應用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一種經典的實證研究方法,或許你曾在諸多文獻中看到過它的身影,又或許你曾經通過它研究過某個課題,但你真的了解它嗎?什麼是案例研究法?01案例研究法的源頭可追溯至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認為:「法律條文的意義在幾個世紀以來的案例中得以擴展。這種發展大體上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案例來追尋。」之後「案例法」在法律、醫學教育、商業教育領域逐步應用、發展。
  • 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課題研究,是需要靠合適的研究方法來解決研究問題的。那麼,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小課題研究方法有很多,由負責人要根據選題需要,篩選有效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僅供參考。
  •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二、教師參與教育科研課題應關注的問題1、要重視過程。因為,教師的科研意識是在教育科研的過程中展現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特點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論成果,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規範,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實踐。
  • 實驗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一、實驗法實驗是指由研究者對一個變量進行操縱和對結果的有控制的觀察和測量來實現的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被廣泛地應用於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在教育研究中實驗研究法也是非常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實驗法與觀察法的區別在於觀察法是在不改變或者不影響研究對象和研究現象的自然的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法卻要對研究對象和研究現象進行人為地控制或主動地幹預。
  • 課題研究如何選定課題
    課題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來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從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教育學會等國家科研部門網站公布課題指南中,尋找重要的課題資源;也可從省級科研部門網站中搜索,如通過教育科學研究所網站尋找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或從市縣級科研部門公布的課題中,找專項課題研究子課題、小課題。
  • 課題申報時: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怎麼寫
    2.對教育實踐層面的影響:主要寫該項研究在教育實踐方面有什麼與眾不同?這種不同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是豐富實踐,是提供案例,是創新方式?3.對教育政策層面的影響:主要寫該項研究給教育行政決策帶來哪些新建議,提供了哪些參考?
  • 學習科學項目系列講座(二)教育準實驗研究案例分享
    疫情期間,海澱區學習科學素養項目組靈活應對,以線上科研為主,4月份第二場至第四場講座,緊緊圍繞教育實驗這個核心主題開展,講座均選用海澱教科院自主研發的雲課堂平臺。第二場講座的主講老師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張露博士,主題是教育準實驗研究案例的分享。
  • 新手做課題研究怎麼寫研究背景?很多人敗在這兩點!
    新手做課題研究怎麼寫研究背景?很多人敗在這兩點!隨著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們也越來越希望自家孩子的授課老師專業能力更強。教師做課題研究一般是針對教育教學中讓人困惑並亟待解決的小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 聚焦課題研究 助力專業成長
    她的講座共分兩大部分,一是高品質課題方案之特徵,二是高品質課題方案之撰寫要求。吳老師指出,高品質課題方案需具備三個特徵,就是標題上「眉清目秀」,內容上「環環相扣」,形式上「綱舉目張」。那麼如何才能讓標題「眉清目秀」呢?那就要注意選題,選題是決定本課題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優質的選題要做到研究方向明確、研究特點清晰、研究內容前沿。
  • 【課題研究】開展課題研究,促進專業成長
    課題研究是項意義深遠的教育科研工作﹐旨在通過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探討教師的教學技能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促進教師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積澱教育經驗﹐分享教學智慧﹐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本學期,有10位老師申報了共計9個校本課題:1、白小霞《基於初一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探究》;2、黃志君《高中學困生數學運算素養的形成與教學運用研究》 ;3、魏晶晶《基於真實情境的化學深度學習》;4、鄒巧媚、黃潔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多元學習資源的應用策略研究 ;5、鄒巧媚、黃潔玲《面向初中生計算思維培養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研究——以人工智慧教學為例》;6、何清秀 羅善文《基於詞塊策略的初中英語寫作研究
  • 作業幫與教育部開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題研究
    時間、地點、教育資源的不同步,映照在孩子們身上所反射出的思考是如何促進教育的公平。網際網路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唯一類似引力波的存在,它可以穿梭時空,以網際網路技術變革將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實現推動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地。10月26日,作業幫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啟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的課題工作。
  • 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批准22項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立項
    中國高校之窗3月9日,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印發《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關於批准2015年學院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的通知》(津油院研【2015】6號),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了經過課題組申報答辯、專家論證修訂的22項課題成為學院2015年度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這22項課題分別是:1.
  • 課題的研究方法(小總結)
    課題研究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國內外有關國文教學生活化、課內外結合等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2.問卷調查法:在實施課題階段,對沒有實施此課題的年級的學生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用以了解學生的數學發展現狀與發展需求,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並根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採取相應的策略與手段。
  • 教育實驗研究案例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這一基本理念,成為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個問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創設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作為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比較適合我國課堂教學實際,不僅能促進學生發展,同時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探究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一、 問題的提出。
  • 教育研究的類型
    教育研究的類型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是以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關資料,以發現和總結教育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教育研究根據相關的維度不同可以講研究分為以下四類:(一)按目的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根據目的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 化工高等教育 |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梁志武,黃楊強,高紅霞(湖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是化工及相關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將理論與前沿實驗案例相結合是該課  程教學過程中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工藝流程創新、優化與計算的重要基礎。
  • 課題研究明方向,研究「落地」增氛圍--記宜賓市一中2020年度校科研...
    課題研究明方向,研究「落地」增氛圍--記宜賓市一中2020年度校科研課題會 2020-06-08 11:21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宜賓6月8日訊(薛嬌)6月5日上午,四川省雲教直播重大課題子課題開題報告暨宜賓市一中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真題及答案解析
    >C.從現場文本到研究文本D.從研究文本到應用文本11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依據事物的數值特徵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方法是A.方差分析B.因素分析C.聚類分析D.回歸分析12.若對同一被試施以同一測驗,每次測驗結果越接近、越一致,則這個測驗的質量就越高。
  • 「濟南市高中思想政治課發揮德育功能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課題...
    李校長首先對與會的各位專家和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然後簡要回顧了歷城二中作為一所農村中學的艱辛發展歷程,介紹了學校一以貫之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近年來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取得的輝煌成績,最後他預祝課題結題專家鑑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 2017年10月自考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真題
    1.教育科學研究的根本特性是A.問題性   B.創造性   C.規範性   D.繼承性2.下列屬於教育科學研究準備階段主要工作的是A.研究設計   B.搜集資料   C.分析事實   D.得出研究結論3.由一些企事業單位委託實施的研究項目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