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新知速遞 第316期|鄧鈺蕾副主任醫師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和早期阿爾茨海默病中的視覺異常與海馬改變有關

2021-02-25 瑞金醫院圖書館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Alzheimer’s disease (AD) has been shown to affect vision in human patients and animal model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ocular abnormalities in the primary visual pathwa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ippocampal atrophy in patients with AD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ocular examinations as a biomarker during the AD progress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MCI (n=23) or AD (n=17) and age-matched cognitively normal controls (NC; n=19) were enrolled. Pattern visual-evoked potentials (PVEP),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recordings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were performed for all participants. Hippocampal volumes were measured by 3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 (ADAS-cog). Pearson correlation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ocular abnormalities and hippocampal volume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associ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performances and ocular abnormalities as well   as hippocampal volumes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including age,   sex, cognitive reserve, and APOE4 status.

Results: PVEP amplitude of P100 waveform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 patients compared to MCI and normal individuals. In FERG test, delayed latencies of rod response, rod cone response and 3.0 flicker time were found in cognitively impaired groups, indicating dysfunctions of both the rod and cone systems in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OCT test revealed reduced macular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m-RNFL) thickness in MCI and AD patients, which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rain structure of hippocampu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AD. Interestingly, P100 amplitude show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hippocampal volumes even after adjusting confounding factors including age, sex, and cognitive reserve. Hierarchical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m-RNFL thickness, as well as hippocampal volum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DAS-cog scores.

Conclusion: P100 amplitude and m-RNFL thicknes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brain structure involved in AD-related  neurodegeneration, and therefore proved to b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brain imaging pathologies.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有證據說明阿爾茨海默病(AD)會影響患者和相關動物模型的視覺。我們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調查AD和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患者,其主要視覺通路中的視覺異常及其與海馬萎縮的關係。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AD進展過程中眼科檢查作為生物標誌物的潛在價值。

方法:本研究納入MCI(n=23)或AD(n=17),及年齡匹配的認知正常對照(NC; n=19)。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圖案視覺誘發電位(PVEP),閃光視網膜電圖(FERG)記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等眼科檢查,通過3T磁共振成像測定海馬體積,通過認知功能通過迷你精神狀態檢查(MMSE),蒙特婁認知評估(MoCA)和阿爾茨海默氏病評估量表-認知子量表(ADAS-cog)進行認知評估,利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眼部異常與海馬體積之間的潛在關係。在調整了年齡,性別,教育和APOE4狀態等混雜因素後,進行了分層回歸模型,以確定認知表現與視覺異常以及海馬體積之間的關係。

結果:AD患者與MCI和正常人相比,PVEP中的P100波形振幅顯著降低。在FERG測試中,MCI組的視杆系統反應,杆錐系統反應和3.0Hz閃爍時間的潛伏期有所延遲,表明視杆和視錐系統在AD進展中出現異常。OCT測試顯示,MCI和AD患者的黃斑部視網膜神經纖維層(m-RNFL)厚度減少。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和教育等混雜因素後,P100振幅仍與海馬體積顯著相關。分層回歸分析進一步表明,m-RNFL厚度以及海馬體積與ADAS-cog評分顯著相關。

結論:P100振幅和m-RNFL厚度與海馬體積呈顯著相關性,因此有可能是探究AD病理的潛在生物標記物。

相關焦點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人們的記憶。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燕軍說,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出現健忘、多疑等症狀,但人們往往誤認為這是上了年紀,老糊塗了,並不把此當回事。事實上,這極有可能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 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嗎?既然無法治好,還要不...
    「去年底上市後,我們臨床也有應用,通過對服藥6個月的近30位患者及其家屬做的隨訪,我們發現,20%左右的輕度患者有改善,近一半的輕度患者,認知功能能維持在原來水平,但也有30%左右的輕度患者病情有進展。」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陳斌華表示,新藥問世,對於臨床醫生而言,治療上有了第三種選擇,但這也僅僅只能改善症狀,無法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 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人們的記憶。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燕軍說,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出現健忘、多疑等症狀,但人們往往誤認為這是上了年紀,老糊塗了,並不把此當回事。事實上,這極有可能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
    「成果在研究方法、技術和應用上具有創新性、新穎性。研究顯著提高了阿爾茨海默病(AD)早期精準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為AD早期精準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鑑定專家表示。AD一般包含臨床前期(無症狀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與痴呆期三個階段,臨床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AD是最常見的痴呆類型,約佔總痴呆的60-80%。據統計,目前,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例痴呆患者,其中每4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最新數據顯示,我國AD患者總人數接近800萬,居世界首位。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起病隱襲、呈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徵主要為認知障礙、精神行為異常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存在廣泛的神經遞質異常,包括乙醯膽鹼系統、單胺系統、胺基酸類及神經肽等。一般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狀分為「ABC」三大類。A(activity)是指生活功能改變:發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近記憶力下降,對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響不大,但是從事高智力活動的患者會出現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
  • 國產抗阿爾茨海默新藥GV-971,極大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突破性勝利
    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是怎麼回事?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通常有3個方面的原因:第1點,如果是老年患者,有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所引起的。這是一種患病率比較高的疾病,主要是多種原因引起了顳葉海馬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這些神經元變性死亡以後,患者自然會出現認知障礙、記憶力明顯減退的。
  • |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症|湯彬|陳梁
    因為叫老年痴呆會帶來巨大的病恥感,讓出現早期症狀的患者不願意就診。根據臨床數據,患有認知症首次就診的時間,75%的人都已經是認知症第2到第3階段。湯彬介紹,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6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6-7%患有認知症,另外,關注到了自己記憶下降等現象,並且有所擔憂的人佔到40%以上,我們稱之為主觀認知障礙。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這種疾病進展至後期將剝奪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並伴隨人格改變、情緒失控等精神症狀,需要專人24小時照護,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認知能力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因此,眾多專家呼籲,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GWAS研究通過病例對照分析能夠發現與AD有關的風險基因,這些基因影響了AD的病理改變和疾病進程,包括脂質代謝、炎症、先天免疫、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和清除等,對AD預測有重要意義。然而既往報導的AD相關GWAS研究多是在歐美國家進行的,中國在該領域尚屬空白。不僅如此,國外發現的AD相關風險基因也很少在中國人群得到驗證,因此缺乏能夠預測國人AD遺傳風險的預測模型。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入組啟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郜陽)記者獲悉,在美國東部時間4日舉行的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在本屆大會的首日演講中,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頒發的本特·溫布拉德終身成就獎(2018)獲得者、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教授,九期一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方案主導設計者兼首席科學家傑弗裡·庫明斯表示,九期一已在位於美國紐約州錫拉丘茲市的克拉裡蒂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此次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篩查。
  • 瑞金新知速遞 第八十五期|丁健青教授揭示RIN3在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發展過程中作用
    【中文摘要】背景:在阿爾茲海默病中,GWAS研究鑑定出的Ras and Rab interactor 3(RIN3) 作為小GTP酶的一個鳥苷酸轉換因子(GEF),被發現同時是遲發性AD和散發性早發性AD的風險因子。但是RIN3在AD病理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尚未發現。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新華網南京9月21日電(記者朱旭東)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
  • 褪黑素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腦微血管病變?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的賴紅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褪黑素可在Aβ介導的退行性認知障礙疾病中通過改善腦部微血管的異常病變,從而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功能,該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相關信號通路在發揮作用。
  • 研究人員研究用於治療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的天然化合物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希臘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首次研究了高酚類早期收穫特級初榨橄欖油(HP-EH-EVOO)與中度酚類食物(MP-EVOO)和地中海飲食(MeDi)作為治療性藥物天然化合物對患有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aMCI)的老年人的影響。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何為「有條件批准」「九期一」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是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產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預計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2億,其中60%至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入門閱片必讀:13種疾病引起的「海馬」影像學改變
    囊壁很薄,無對比劑增強、周圍水腫和膠質增生。偶然發現。脈絡膜裂囊腫病理性病變病理可大致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情況,影響海馬的原發病變可使海馬體積減小或增大,前者包括MTS和阿爾茨海默病。定量容積成像技術被用來評估這些情況。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阿爾茨海默病(AD)日益普遍,其逐漸對家庭、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造成全球性挑戰。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
  •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張振馨:阿爾茨海默病的甄別、照護和突破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阿爾茨海默病的醫藥突破在何方?老年痴呆病的早期徵兆有哪些?該如何做到早發現、早幹預?阿爾茨海默病和老年痴呆病是一回事嗎?早期發現患者行為異常的症狀,比如性格突然變得容易發脾氣或者比較固執,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抑鬱,這些並不是阿爾茨海默病造成的痴呆,大部分是重度抑鬱、腦血管疾病等造成患者額葉萎縮,最終表現出痴呆症狀。這幾類痴呆很容易被誤診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絕對不是行為不正當性出現,最早的行為是記憶方面出現異常,如短期記憶比較差,記不清半小時前發生的事。
  •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
    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展到痴呆,體育活動起到什麼作用?近年,一些研究證實,體育活動不僅能預防痴呆的發生,而且可以延緩早期痴呆向中晚期痴呆的進展。體育活動強度越高,對改善認知功能越有效。
  • Brain:阿爾茲海默症海馬CA1區的突觸組織的三維分析|導讀80期
    頂刊導讀目錄 1,AIM2炎性小體介導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的標誌性神經病理改變和認知障礙2,反向眼跳是帕金森病凍結步態和步態網絡連接的一個預測因子3,阿爾茲海默症海馬CA1區的突觸組織的三維分析4,FA的降解可降低Aβ神經毒性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相關的表型5,C/EBPβ是APOE的關鍵轉錄因子,並優先介導Apo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