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改造」T細胞 增強抗腫瘤能力

2020-12-28 光明網

記者27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張燦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細胞表面錨定技術,用於增強過繼性T細胞對實體腫瘤的治療效果。相關成果近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在線發表。

據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藥科大學博士後郝玫茜介紹,過繼性T細胞療法是把病人體內的T細胞提取出來,將其「訓練」成專業的「腫瘤殺手」,再輸回到病人體內「殺敵」。

「調節脂質代謝可能是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藥科大學藥物科學研究院教授張燦告訴記者,該團隊提出的新方法,就是將一種脂質代謝調節藥物「阿伐麥布」與過繼性T細胞聯合使用,來治療實體瘤。

為此,團隊研發出新型T細胞表面錨定技術,通過模擬跨膜蛋白的特性,利用疏水作用,將脂質錨定在T細胞上。

「這種表面錨定不影響膜蛋白的功能,也不幹預T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張燦說,「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可以用於其他種類細胞的表面工程化改造,具有普適性。」

科研人員發現,「阿伐麥布」通過持續提升細胞膜上的膽固醇水平,促進T細胞受體快速聚集,提升T細胞活力,增強其對實體瘤的治療效果。

小鼠實驗表明,對原位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肺轉移瘤及原位膠質母細胞瘤3種實體瘤,改造過的T細胞顯示出治療效果。

據新華社

來源: 成都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改造」T細胞增強抗腫瘤能力
    新華社南京12月27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27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張燦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細胞表面錨定技術,用於增強過繼性T細胞對實體腫瘤的治療效果。據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藥科大學博士後郝玫茜介紹,過繼性T細胞療法是把病人體內的T細胞提取出來,將其「訓練」成專業的「腫瘤殺手」,再輸回到病人體內「殺敵」。「調節脂質代謝可能是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中國科學家「改造」T細胞 可增強抗腫瘤能力
    證券時報 舉報   華創證券指出,據報導,27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張燦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細胞表面錨定技術
  • T細胞被改造後,能夠持續攻擊殺死腫瘤
    CRISPR-Cas9基因編輯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可增強人類T細胞抵抗癌症的天然能力。 這項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是癌症免疫療法知名科學家、CAR-T細胞療法先驅Carl June教授。他表示:「首先,我們可以成功地在製備細胞過程中精確地多次編輯,讓細胞在人體內的存活時間比過去公布的數據更長。其次,目前為止,這些細胞表現出持續攻擊並殺死腫瘤的能力。」
  • 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幫助抗擊腫瘤
    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
  • T細胞新作用:被「訓練」成腫瘤殺手,輸回病人體內「殺敵」
    T細胞新作用:被「訓練」成腫瘤殺手,輸回病人體內「殺敵」 陳席元/新華社 2020-12-27 13:55 記者12月27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張燦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細胞表面錨定技術
  • 提高NK細胞抗腫瘤效應研究
    近期,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朱詩國團隊在國際高水平期刊Autophagy(IF=11.1)在線發表由團隊中姚超博士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楝醯胺通過抑制自噬增強NK細胞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殺傷效應」,顯示了傳統中醫藥提高自然殺傷細胞(以下簡稱NK細胞)抗腫瘤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Cell:腫瘤內CD4+ T細胞介導人膀胱癌的抗腫瘤細胞毒性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對介導腫瘤排斥反應的特異性T細胞尚不清楚。為了揭開這個秘密,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Chan Zuckerberg Biohub公司的研究人員對7例患者的30604個T細胞進行了測序和分析,他們發現腫瘤內的CD4+ T細胞介導了人膀胱癌的抗腫瘤細胞毒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Cell上,題為"Intratumoral CD4+ T Cells Mediate
  •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近年來,T細胞代謝及其效應功能與衰竭發展之間的機械聯繫已成為癌症患者的重要治療靶點。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Young(杜克大學)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是一類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後的T細胞,能直接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從而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CAR是由細胞外結合結構域、跨膜區和細胞內信號/激活結構域組成的合成分⼦,細胞外成分由衍生自抗體單鏈可變區片段(scFv)的輕鏈和重鏈區組成,以獨立於MHC的方式識別並結合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TAA)。
  •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33:57 美國喬治敦大學Samir N.
  • 腫瘤特異性T細胞可能具有有限恢復能力
    腫瘤特異性T細胞可能具有有限恢復能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2 14:47:19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Howard Y. Chang研究組和Anne Lynn S.
  • 腫瘤過繼細胞免疫療法NK,TIL,TCR,CAR-T各顯神通
    伴隨著封閉免疫負調控的抗CTLA-4,抗PD-1抗體和CAR-T療法在腫瘤研究中獲得的顯著療效,免疫療法掀起了癌症治療的一場革命,這種療法能持久清除殘留在體內的少量的、播散的腫瘤細胞,且能提高機體因放、化療而受損的免疫功能,與常規三大療法聯合應用顯示出互補的優勢。
  • Science子刊:腫瘤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免疫療法的抗...
    顧名思義,這些蛋白具有雙重識別能力:它們經過改造後靶向T細胞表面受體,而且還能夠結合到癌細胞的表面抗原上。它們的目的就是將這兩種類型的細胞結合在一起,並激活T細胞消滅腫瘤的能力。美國生物技術公司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下稱Regeneron)正在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究。該公司因它開發的REGN-EB3備受關注。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NK細胞源自骨髓造血幹細胞,通過識別自體MHC I分子的訓練後獲得區分「敵我」的能力。2 NK細胞抗腫瘤活性NK細胞對腫瘤細胞具有天然的殺傷作用,也是IFN-γ、TNF-α、GM-CS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主要來源。
  • Science子刊丨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的抗腫瘤效果
    雖然免疫療法在創新性的癌症治療方法中取得了越來越突出的地位,但它仍然並不完美---許多腫瘤根本沒有反應。一類不斷發展的工程蛋白拯救了我們,它們的名字很特別,叫雙特異性抗體。顧名思義,這些蛋白具有雙重識別能力:它們經過改造後靶向T細胞表面受體,而且還能夠結合到癌細胞的表面抗原上。
  • 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加T細胞抗腫瘤...
    2016年3月17日/生物谷BIOON/--作為免疫系統的得力幹將,T細胞監測腫瘤,並且直接發揮抗腫瘤效應。然而,腫瘤通過腫瘤微環境中的多種機制逃避T細胞攻擊。重新激活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已被證實在治療多種癌症中具有巨大的臨床益處。然而,當前基於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只在部分病人群體中有療效。因此,科學家還需要開發出讓更多病人受益的癌症免疫療法。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據估計,NK細胞的半衰期大約為7~10天,它佔人類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的10-15%,也存在於脾臟、肝臟、肺、骨髓和淋巴結中,它們通過與DC細胞(樹突狀細胞)的相互作用發揮關鍵的免疫調節功能。NK細胞是第一組固有淋巴樣細胞的典型成員,聚集在一起,以獲得分泌IFN-γ的能力。終末分化的NK細胞缺乏B淋巴細胞(CD19-)和T淋巴細胞(CD3-)的表型標記,CD56是NK細胞特徵的標誌。
  • Science子刊: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CD3雙特異性抗體的抗腫瘤能力
    T細胞活化是在T細胞受體(TCR)/CD3複合物與肽-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信號1」)結合時啟動的;這種活化可通過結合第二種「共刺激」受體得以增強,比如T細胞表面上的CD28受體結合靶細胞表面上的同源配體(「信號2」)。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B細胞「重編程」「變身」T細胞
    2月13日凌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的團隊,在免疫學頂級刊物Nature Immunology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的創新性成果:通過體內「重編程」,可以將B細胞直接轉化為有生理功能的T細胞,這項研究或為愛滋病、腫瘤等治療提供新手段。    T細胞體外改造及培養成本高    很早前,科學家們就發現喚醒、激活T細胞是對抗腫瘤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