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生蠔上附著了蟲子?
這是什麼生物?
是寄生蟲嗎?
對人體有害嗎?
乳山生蠔孕育在大海深處,常年和海洋中不同的生物打交道,也不免和其他生物產生一定的「關係」。
對於一些寄生或共生的生物,生蠔堅硬的外殼無疑是最為適宜的寄居區域。
相信不少消費者在購買的生蠔外殼上見到過一種紅色的蟲子,其實生蠔外殼上的這種蟲子叫做「沙蠶」。
那「沙蠶」會是寄生蟲嗎?對人體有影響嗎?為什麼會附著在生蠔上?且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吳富村博士的講解。
沙蠶在分類學上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目、沙蠶科,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動物性釣餌的一種。
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用以行動。長10釐米左右。棲息泥沙中,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時,能遊水。我國黃海和渤海沿岸多產,日本亦產,是釣取海魚的主要餌料。我國海濱已廣泛養殖,作為商品餌供應垂釣者。
生蠔外殼上偶有附著蠕動的線狀蟲子叫做沙蠶,喜歡在貝類的表面進行附著,對人體是沒有壞處的,沒有危害也沒有病源,更不是什麼寄生蟲。
作為生蠔外殼的附著物,有些時候沙蠶是難以清洗乾淨的,它會沿著生蠔外殼的花邊整條嵌在縫裡,高壓水泵也難以衝洗下去。
事實上沙蠶是可以食用的,無毒無害高蛋白,同時還是不可多得的海釣餌料。
海蚯蚓營養價值極高,可以跟海參媲美,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營養物質,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和消除疲勞的有效保健食品,還具有增強免疫力、提高記憶力、美容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在我國沿海的一些地方,沙蠶還被專門的養殖,因其營養價值豐富,這些沙蠶被製成幹品出口至日本。
而在國內也有一些沙蠶的烹飪美食,諸如在山東就有一道名菜就是韭菜炒海蚯蚓,需要極其準確的火候掌握,難度係數偏高,但口味清香鮮美,勾人食慾。
生蠔處於深海生長環境,自身是極小概率才會出現寄生蟲的問題,這和淡水養殖的生物完全不同。
而伴生或附著在生蠔外殼上的生物,是難以對生蠔內部肉質造成影響的,所以在清洗乾淨的情況下,是無需擔心的。
而且,另一種角度來說,生蠔外殼上出現沙蠶,也在側面證明這些生蠔是鮮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