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調整銀行績效評價指標!為什麼調?調了哪些指標?詳解!

2021-01-11 騰訊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激勵商業銀行更加有效響應國家宏觀政策,增強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微觀經濟的能力,引導和促進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1月4日,財政部印發《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共7章35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主要是通過對金融企業的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產質量以及償付能力等財務指標進行綜合評價,而《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則更加全面立體,特別是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評價維度,促進商業銀行更加有效響應國家宏觀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適應新階段需要

保障信貸投放能力

現行《辦法》是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中四類(銀行、保險、證券、其他)評價類別之一。2009年,財政部發布《金融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績效評價暫行辦法》,2016年在此基礎上進行修訂,發布了《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在推動商業銀行提升經營效益、提高資產質量、堅持穩健經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現行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局限性逐漸凸顯,有必要根據新形勢需要進行修改完善。

財政部負責人表示,《辦法》一是適應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現行評價體系,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服務創新發展的新理念。二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和五中全會都進一步明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推動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這就要求在追求規模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與效益。三是保障銀行信貸投放能力的需要。現階段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信貸融資佔比較高,資本耗用較大,現行辦法中償付能力狀況考核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權重過高,降低了資本對信貸的撬動效率,不利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優化調整指標

引導銀行響應國家政策

記者了解到,改革前,《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設置四類指標,具體為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產質量、償付能力。改革後,《辦法》將指標體系調整為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四類,每類權重均為25%,兼顧了考核重點和平衡關係。各單項指標權重依據重要性和引導功能確定,可適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實體經濟需求、金融發展趨勢等進行動態調整。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辦法》在評價導向上更加突出服務國家宏觀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微觀經濟等綜合經濟效益。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評價維度,包括與當前國家對商業銀行重點工作導向密切相關的業務指標,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考核指標、服務生態文明戰略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指標。在評價理念上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建立發展質量評價維度,引入經濟增加值、人均淨利潤、人均上繳利稅等指標,引導銀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投入產出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此之前,商業銀行績效評價可能更多關注經營效益,將利潤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而現在《辦法》新增兩類考核維度,同時仍然保留了風險防控、經營效益等指標,綜合考慮了短期回報與長期風險防控、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目標的平衡,有助於避免商業銀行因過度追求短期利潤而導致的風險積聚、資金空轉亂象。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辦法》提煉出風險防控大類指標,新增不良貸款增速這一具體指標,同時加分事項更加突出違規「黑名單」的扣分降級,擴大負面清單,新增發生風險事件評價降級,以及違規受罰、無序設立子公司等扣分事項,凸顯了對於商業銀行防風險的重視,有助於商業銀行穩健運行。

強化結果運用

進一步發揮指揮棒作用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辦法》對標體系更加突出行業對標、歷史對標、監管對標的綜合統籌。根據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指標特性,靈活選用適當的評價方法,既鼓勵行業領先,也鼓勵自我超越。既合理考慮監管目標,又按照市場原則,考慮正常的出資人回報和股東關切。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評價結果運用更加突出與高管薪酬、企業工資總額、領導班子考核等事項掛鈎,進一步完善「薪酬與績效匹配、激勵與約束並重」機制,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

曾剛表示,國有商業銀行面臨兩方面管理,一方面是金融監管部門進行業務監管,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考察銀行業務行為合規性;另一方面則是來自銀行大股東,也就是財政部或者地方財政當局的管理。「如果說業務監管是劃清銀行什麼不能做的話,那麼大股東管理則是明確銀行要做什麼。」他表示,大股東績效考核評價決定著商業銀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將促使商業銀行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到具體實踐中。

此外,該負責人表示,除商業銀行外,其他類型金融企業如主權財富基金、政策性金融企業,以及證券、保險、金融控股公司等其他商業性金融企業的績效評價制度,目前已啟動研究完善工作,待成熟後另行印發實施,在新的辦法實施前,繼續執行《財政部關於印發的通知》。

以下為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答記者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答記者

日前, 財政部負責人就修改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修改《辦法》的相關背景和意義如何?

答:現行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是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中四類(銀行、保險、證券、其他)評價類別之一,建立於2009年,2016年曾進行修訂,在推動商業銀行提升經營效益、提高資產質量、堅持穩健經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現行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局限性逐漸凸顯,有必要根據新形勢需要進行修改完善。一是適應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工作的總體要求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現行評價體系,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服務創新發展的新理念。二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和五中全會都進一步明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推動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這就要求在追求規模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與效益。三是保障銀行信貸投放能力的需要。現階段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信貸融資佔比較高,資本耗用較大,現行辦法中償付能力狀況考核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權重過高,降低了資本對信貸的撬動效率,不利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辦法》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通過此次修改,旨在進一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激勵商業銀行更加有效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更好服務微觀經濟、實體經濟,為商業銀行穩健運行、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保障支撐。

問:《辦法》主要改革思路如何?

答:為適應我國金融改革新形勢,圍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業要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總體要求,按照問題導向原則,對商業銀行績效評價制度體系進行優化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更加突出」:

一是評價導向更加突出服務國家宏觀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微觀經濟等綜合經濟效益。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評價維度,包括與當前國家對商業銀行重點工作導向密切相關的業務指標,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考核指標、服務生態文明戰略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指標,促進商業銀行更加有效響應國家宏觀政策。

二是評價理念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建立發展質量評價維度,引入經濟增加值、人均淨利潤、人均上繳利稅等指標,引導銀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投入產出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三是對標體系更加突出行業對標、歷史對標、監管對標的綜合統籌。根據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指標特性,靈活選用適當的評價方法,既鼓勵行業領先,也鼓勵自我超越。既合理考慮監管目標,又按照市場原則,考慮正常的出資人回報和股東關切。

四是加分事項更加突出違規「黑名單」的扣分降級,以減少可能出現的數據失真問題。將原有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專項加分事項納入服務實體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中,並提高權重。同時,擴大負面清單,新增發生風險事件評價降級,以及違規受罰、無序設立子公司等扣分事項。

五是結果運用更加突出與高管薪酬、企業工資總額、領導班子考核等事項掛鈎,進一步完善「薪酬與績效匹配、激勵與約束並重」機制,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

問:《辦法》改革後的指標體系如何設置?

答:改革後,從指標體系看,將改革前的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產質量、償付能力四類指標,調整為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四類,每類權重均為25%,兼顧了考核重點和平衡關係。各單項指標權重依據重要性和引導功能確定,可適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實體經濟需求、金融發展趨勢等進行動態調整。

問:《辦法》如何確定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結果?

答:一是確定標準係數。績效評價標準值按照不同對標方式,劃分為優秀、良好、中等、較低、較差、極差6個檔次,對應6檔評價標準的標準係數分別為1.0、0.8、0.6、0.4、0.2、0。標準係數是評價標準的參數,反映評價指標對應評價標準值所達到的檔次。

二是績效評價計分。將商業銀行調整後的評價指標實際值對照商業銀行所處標準值,按照績效評價公式計算各項基本指標得分。

三是績效評價加減分的確定。當商業銀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政策和部署積極有力、精準到位時,按照審慎從嚴原則,在依據充足、論證充分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加分;當商業銀行發生屬於當期責任的重大風險事件、違規受罰、信息質量問題、無序設立子公司、落實國家政策不力的,予以適當評價降級或扣分。

四是績效評價結果及其表現形式。績效評價結果以評價得分、評價類型和評價級別表示。評價得分用百分制表示。評價類型分為優、良、中、低、差五種類型,分別對應A、B、C、D、E五個字母。評定類型判定的分數線為80、65、50、40分。評價級別是對每種類型再劃分級次,以體現同一評價類型的不同差異,採用在字母後重複標註該字母的方式表示。比如,評價得分達到80分及以上不足85分的為優(A類A),85分及以上不足95分的為優(A類AA)。

問:《辦法》如何保證績效評價工作的客觀、公正、真實、完整?

答:為確保績效評價工作的客觀、公正,商業銀行要提供全面、真實的績效評價數據。績效評價工作以獨立審計機構按中國審計準則審計後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其中,財務報表應當是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合併財務報表。績效評價數據應由負責商業銀行年度財務報告審計的獨立審計機構進行覆核並單獨出具審計報告。商業銀行相關業務數據應與按照監管要求報送的最終結果保持一致,相互印證。

為確保績效評價工作的真實、完整、合理,商業銀行可按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則對評價期間的帳面數據申請適當調整或還原,申請調整事項經審計師出具鑑定意見後,有關財務指標相應加上客觀減少因素、減去客觀增加因素。例如,商業銀行因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行業性營業收入、盈利下降的,可在計算行業標準值時統籌考慮影響因素。

問:《辦法》與現行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如何銜接?

答:《辦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即2021年度及以後年度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按照《辦法》執行。除商業銀行外,其他類型金融企業如主權財富基金、政策性金融企業,以及證券、保險、金融控股公司等其他商業性金融企業的績效評價制度,目前已啟動研究完善工作,待成熟後另行印發實施,在新的辦法實施前,繼續執行《財政部關於印發的通知》(財金〔2016〕35號)。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記者:徐貝貝

編輯:雲陽

校對:楊晶貽

關注金融時報公眾號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相關焦點

  •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答記者問
    日前, 財政部負責人就修改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修改《辦法》的相關背景和意義如何?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評價維度,包括與當前國家對商業銀行重點工作導向密切相關的業務指標,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考核指標、服務生態文明戰略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指標,促進商業銀行更加有效響應國家宏觀政策。  二是評價理念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
  • 國網江蘇徐州供電同步調整業績指標體系,精準承接國網考核重點
    「科技創新任務完成率指標權重分值由3分調整為6分,科技網際網路部承擔1分,每個科技項目牽頭單位承擔0.5分。」11月27日,在國網江蘇徐州供電公司2020年第4次績效管理委員會會議上,人資部負責人陳海林匯報了業績指標調整和責任分解方案。
  • 彭山區順利完成「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生物多樣性指標外業樣點...
    11月11日,彭山區按照省、市三調辦關於開展「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工作的要求,認真開展彭山區「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生物多樣性指標外業樣點採集工作,為建立耕地資源質量分類資料庫中生物多樣性、土壤條件賦值提供科學的依據 。
  • 美國12月 未季調CPI指數 歷史指標
    美國 12月 未季調CPI指數 歷史指標 匯通網  2021-01-14      [ 大 ] [ 中 ] [ 小 ]  列印     美國 12月 未季調CPI指數 歷史指標    前值:260.23  預期:260.40    實際值260.47
  • 財政部:2017年度地方預決算各項綜合指標總體達標率超90%
    為了推進建立全面規範透明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預決算公開,財政部在2017年10-12月組織開展了2017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昨天(29日)檢查結果對外公布。在2017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中,財政部檢查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覆蓋省、市、縣三級,涉及部門和單位26.5萬個。檢查內容包括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2017年度預算和2016年度決算公開信息的完整性、細化程度、及時性、公開方式,以及財政收支信息的真實性,總分值為100分。
  • 實現程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的新視角與指標構建
    國內關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的研究更是層出不窮,採用的評價視角包括均等化績效[8]、均等化水平[9]、效率[10]、滿意度[11]、制度績效[12]、空間分異[13]、政策有效性等,[14]評價工具包括基尼係數、泰爾指數、變異係數、洛倫茲曲線等,評價的範圍或層次以區域(城鄉、民族地區)、省級、市縣為主。
  •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採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並明確評價指標具體績效分值公式,賦予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意義。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利於對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直接評價,從而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目標,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
  • 【論壇】構建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助推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
    一、明確目標,選取評價指標構建宗教界代表人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能力指標與績效指標相結合、群眾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公開公正、凡用必評。堅持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點面結合,既體現出黨外代表人士的同質性,又能彰顯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特色,凸顯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和針對性。能力指標與績效指標相結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評價對象場所任職的駕馭能力,更應體現其代表性,即建言獻策、引領本宗教領域的能力。能力指標從提高業務能力,如理解和宣傳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專業解經、主持教務活動等方面明確努力的方向。
  • 三次升級《供水服務評級指標體系》,打造行業標杆一直在路上
    供水服務績效評價的意義對自然壟斷的供水行業而言,績效指標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合理的績效指標能夠清楚地反映企業在此方面的運行效率或服務水平,並且能夠準確地體現企業的績效在同行業中的位置。績效指標的設計是企業績效管理系統和政府行業監管系統的基礎,同時也是關鍵。
  • 如何做好企業的年終績效考核?請先思考以下五個問題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績效不但追求利潤、規模,還要保證戰略可持續並有落地的工具;從員工的角度,績效是每年的工作成果、工作行為以及個人表現出來的潛在素質,包括個人價值觀、行為、社會認知的角色。然後,我們需要清楚,企業為什麼需要做年終績效考核?
  • 評價指標為何如此必要?有哪些設計之道?
    本文作者作為在幾十個數據科學項目上戰鬥了好幾年的老炮兒,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他心中的「評價指標設計之道」。簡單來說,他認為評價指標的設計共有5個關鍵點:代價成本、簡潔性、可信性、準確性和因果相關性。它們之間的權衡與取捨決定了所設計的評價指標的側重方向,它們也是評價指標的設計過程中最核心的考慮因素。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以SCI等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其中要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等等。三是加強在學質量與畢業質量相結合的學生質量評價。在學質量突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學生參與度和貢獻度;畢業質量堅持整體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相結合,注重用人單位評價。 2. 堅決破除「五唯」頑疾 注重多元評價,採取多維方法。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
  • 小康社會及現代化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是世界銀行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用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生產資本和社會資本四方面綜合計算出人均國家財富量,1995年公布的192個國家平均為8.6萬美元,中國只有6600美元,居162位。居首位的澳大利亞達83.5萬美元。 社會進步指數。這是美國 社會學家埃斯特斯的研究成果,用44個指標組成,在124個國家排序中,中國居77位。
  • 市統計局楊新洪局長應邀作全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及世界銀行營...
    1月8日,國家統計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全國營商環境評價調查工作布置培訓會議,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賈楠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國家局服務業司司長許劍毅主持。深圳市統計局局長楊新洪應邀授課。
  • 雲南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實施意見
    近年來,雲南省財政廳積極探索開展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先後選取省環保廳省級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技術評估、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惠民演出、省殘聯殘疾人託養3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開展了第三方績效評價試點。近日,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和借鑑上海財經大學、雲南大學相關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雲南省財政廳制定出臺《關於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
  • 教育部:評價教師不唯學歷,不設人才「帽子」指標
    探索多元評價方法,在同行專家評價基礎上,對學生和用人單位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推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有機結合。  4. 問:學科評估在「破五唯」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堅持以立促破,破立結合。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
  • 梅州五華制定扶貧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辦法
    : 南方Plus 舉報   近日,梅州市五華縣省定貧困村2019年度精準扶貧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報告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強化質量,淡化數量,不設置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專利數等指標,突出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強化學科對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更加強調發揮文化傳承創新與智庫作用,自然科學學科更加強調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強化分類特色評價,按一級學科分別設置指標體系,充分體現辦學定位與學科優勢。
  • 財政部發文確定國有金融企業工資總額計算方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歌 8月6日,經濟觀察網記者獲悉,財政部曾在今年1月19日印發《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的通知,旨在進一步落實《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辦法》,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金融企業更加有效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服務微觀經濟、實體經濟,引導金融企業高質量發展
  • 網際網路績效考核阿里最殘酷,用361末位淘汰,員工調崗會背鍋
    12月28日,有阿里巴巴員工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阿里巴巴集團CPO童文紅在內部論壇宣布:將取消強制「361」考核制度,即取消強制直屬領導給10%的員工評出低績效分(≤3.25)的硬性考核指標。截止目前,阿里官方並未正式回應此事件,但消息已然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