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冠以「醫藥女神」的葛蘭,越來越讓市場發現:她並非一位只投醫藥的基金經理,而是一位擅長全市場投資的基金經理。
今年4月份,金牛基金經理周刊刊登了葛蘭的一篇文章,題目為《從科研到投資,我的求真之路》,醫藥研究員出身的她,在文章裡講述的第一個案例,是關於光伏行業的研究,她寫道:
2012年末,那時還在做研究員,為了調研光伏行業,我在辦公室做完無數cold call後,就到全國各地跑草根調研,幾乎一個月沒有回家。當時我發現無論是規模大廠還是瀕臨破產的小廠都進入最後一輪產能關閉,現在還依稀記得一個小廠廠長說:做牛仔褲都比幹光伏賺錢,再也不幹了。低谷意味著拐點將至,是逆向布局的機會,我把研究結果寫入研報中。不久後,伴隨歐美復甦和國內需求的啟動,行業拐點浮出水面。
事實上,葛蘭確確實實還管理著全市場投資的基金---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基金(2018年7月12日接手管理),截至今年7月31日,葛蘭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賺得了79.12%的收益,比同類基金的平均收益54.1%高出了25%。
只不過在醫藥牛市下,葛蘭管理的醫藥基金表現太出色,以致於中歐明睿新起點沒有這麼亮眼。顯然,中歐明睿新起點是醫藥女神光環下的另一個葛蘭,醫藥女神光環下的葛蘭還有哪些故事呢?
01
醫藥女神之路
即使在高學歷和名牌大學雲集的公募基金行業,葛蘭的學歷背景依然亮得扎眼。
資料顯示,葛蘭本科畢業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其後又取得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藥工程碩士、博士,獨立獲得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AHA)科研基金並擔任基金負責人,獲業內最權威國際會議最佳論文。
作為名副其實的學霸,葛蘭在畢業後進入了金融行業,先後在國金證券和民生加銀基金擔任研究員,2014年10月,葛蘭加入了如今任職的中歐基金。
因為在中歐基金任職醫藥研究員期間的出色表現,2016年9月29日,中歐基金髮行成立的一隻醫藥類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A類:003095;C類:003096)就由葛蘭管理。在其管理下,該基金迅速成名,在公募投資實戰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完成了從「學霸」到「醫藥女神」的身份確認。
2017年,醫藥股開始大分化,中歐醫療健康獲得33.76%的收益(中證醫藥上漲13.75%);2018年中證醫藥指數下跌25.97%,中歐醫療健康跌幅為15.93%;2019年中證醫藥上漲30.05%,中歐醫療健康大漲75.23%;今年以來,中歐醫療健康大漲85.11%(截至7月31日)。
最終,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中歐醫療健康A共計獲得了238.13%回報(截至7月31日),遠高於同類基金的平均收益64.31%,在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2位(剔除異常值的混合型)。
持續優異的業績表現,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截至二季度末,中歐醫療健康的規模接近194億元。
02
醫藥光環下的全市場投資
醫藥基金極為出色的表現,在幫助葛蘭獲得聲譽和投資者的同時,卻掩蓋了葛蘭所管的另一隻全市場基金---中歐明睿新起點原本應有的光彩。
2018年7月12日,葛蘭成為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基金經理。自此之後,葛蘭一直按照全市場基金來對中歐明睿新起點進行管理。
2018年三季報顯示,葛蘭對中歐明睿新起點的重倉股進行了全部換倉,其中包括醫藥股4隻。
2019年一季報和二季報(如上圖),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甚至沒有一隻醫藥股。
直到今年二季報(見下圖),在醫藥股的集體強勢表現下,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首次出現了4隻醫藥類股票,都在6到10位,持有比例3%左右,累計佔比為淨值的12.2%。
回看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前十大重倉,葛蘭的持倉包括了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光伏、醫藥、金融、家電、農業......
不得不強調的是,葛蘭兩隻基金幾乎完全不同的持倉特點,完全超出了我們慣性的思維,即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基金的持倉基本一致。或者說,葛蘭不但是一位醫藥基金經理,更是一位全市場投資的基金經理。
同時,作為全市場投資的基金經理,葛蘭的業績也很突出。2019年,中歐明睿新起點的收益高達72.73%,今年以來的收益又達到了52.72%(截至7月31日)。
「產品長期定位於聚焦有競爭壁壘的優質公司,主要三方向:1)必選消費品,免疫宏觀經濟和外圍衝擊擾動,比如醫藥與部分食品飲料;2)選擇消費品和服務業中,行業格局好,有定價能力的龍頭公司;3)科技創新領域,尋找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實現進口替代甚至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公司。」在中歐明睿新起點的季報中,葛蘭一直強調說。
03
至暗時刻,更長周期思考個股和組合的穩定性
當然,和所有的明星基金經理一樣,投資的生涯中高光之外,葛蘭也遭遇過投資的至暗時刻。我特別喜歡了解這樣的時刻下的基金經理行為,因為壓力之下的抉擇,更能體現基金經理的品性。
在《從科研到投資,我的求真之路》文中,葛蘭對其投資裡的至暗時刻,進行了回顧和披露,她如此寫道:
在2018年四季度,醫藥主題基金的至暗時刻來臨。當時「黑天鵝」疫苗風波還未平息,一些政策調整又給行業平添陰霾。醫藥板塊短期內出現大幅調整,市場對製藥企業一刀切地選擇拋棄,上市公司股價隨之巨幅下滑,大批投資者斬倉出局。應該順應大勢儘早離場,還是逆向投資低位加倉?怎樣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組合收益、保住持有人的利益?雖然承受著淨值大幅回撤帶來的巨大壓力,但因為有了前期的深入調研、縝密分析,我在博弈情緒和堅守成長價值的對弈中,選擇了堅定持有自己長期看好的標的,整個組合的淨值曲線也在經歷波谷後,奔向新的高度。
在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葛蘭,其一,沒有順勢市場大幅減倉;其二,抗住了壓力;其三,堅定持有(四季報);其四,深入調研和縝密分析,持倉結構是長期看好的標的。
如此投資行為,大概也貫穿在葛蘭管理的其他基金中。
而從傳統的視角來看,葛蘭管理的全市場基金在行業集中和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方面,都是偏向均衡。其中前十大重倉股的集中度自2018年3季度以來,基本維持在50%左右。(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因為沒有和葛蘭有過交流,無法進一步判斷其投資特點。
搜索相關信息,她在新基金中歐阿爾法相關發行稿件裡,有一段關於公募想法的文字,「獲得較好的長期回報是基金的目標,這需要深度研究發掘優質個股,給組合帶來較高的收益增長率;其次,基金組合的表現需要儘可能每年相對穩定,這需要從更長的周期維度思考,注重組合搭建的穩定性。」
據了解,中歐阿爾法將是葛蘭管理的另一隻全市場基金,重點投資領域聚焦在科技、醫藥、消費三大核心賽道,是成長風格基金。8月17日,中歐阿爾法基金髮行,市場將繼續關注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