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ingularityHub報導,如果你讓自己對人性的感知受到新聞影響,你可能很容易忽略人類進步的故事。掙扎中的民主、自殺流行病、氣候變化和暴力行為佔據著每天的頭條新聞,這些新聞繼續讓我們憂心忡忡,好像每年都在變得更糟。
主流新聞媒體正被這樣一種觀點所主導:「越血腥越吸引眼球。」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傾向於閱讀帶有負面色彩的文章,而非帶有正面色彩的文章。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悲觀偏見,這促使我們更多地關注負面新聞。所以你經常看到負面新聞並不是因為世界正在變壞,而是因為這是受眾的自然反應。社交媒體也創造了一個「回音室」,讓這些新聞標題以光速傳播。
然而,解決辦法並不是停止報導當今世界的問題。事實上,對我們來說,承認當今社會面臨的許多挑戰和暴行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過分關注壞消息會損害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賦權意識。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是為數不多的致力於改變我們對人類自身看法的知識分子領袖之一。
在《人性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一書中,平克為人類暴力的歷史衰落提供了言之鑿鑿的證據。這位暢銷書作家最近在他的新書《當下的啟蒙》(Enlightenment Now)中重新提起了這一論調,書中他闡述了人類社會進步的理由,並展示了人類如何基於繁榮、和平、安全和幸福等諸多指標繼續取得進步。
許多知識分子將樂觀主義與天真相聯繫,認為它是出於對人性的盲目信仰。為此,平克的著作不斷收到極化反應。無論如何,平克、馬特·裡德利(Matt Ridley)和彼得·迪亞曼蒂斯(Peter Diamandis)倡導的樂觀主義屬於智慧樂觀主義。這一切都是基於數據、科學和經驗證據,並以一種理性的方式讓我們對未來感到興奮。事實是,儘管我們有很多缺點,但比起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人類都活得更久、更健康、更安全、更幸福。否定我們已經走了多遠最終是對真理的否定。
在最近的TED演講中,平克用許多關鍵數據點闡述了他對人類進步的看法。去年,世界上發生了12場戰爭,10%的世界人口處於極度貧困之中,還有1萬多枚核武器。在你感到恐慌之前,重要的是要認識到,30年前世界上發生著23場戰爭,37%的人口處於極端貧困狀態,還有超過6萬枚核武器。從這個角度來看,2017年似乎還不算太糟。
我們的壽命比以前更長。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大約是30歲。今天全世界的預期壽命達到了70歲,世界發達地區更是超過80歲。儘管財富不平等的挑戰仍在繼續,但我們看到全球貧困正在減少。200年前,世界上90%的人口生活在極度貧困中。如今,只有不到10%的人處於這樣的困境中。
識字率繼續上升。在17世紀之前,只有不到15%的歐洲人會讀會寫。今天,世界上25歲以下的超過90%適齡人口能夠讀寫。隨著對數字信息的訪問越來越多,我們預期這個數字還會增加。
我們的生活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安全。在過去的這個世紀,由於基礎設施的發展,我們在車禍中喪生的可能性降低了96%,死於飛機失事的概率降低了99%,在工作中意外喪生的概率降低了95%,自然災害中死亡的概率降低了89%。這些只是少數例證。在《頓悟現在》一書中,平克引用了大量的證據和數據,以及潛在的解釋,向讀者表明世界實際上正在變得更好。
所有這些進步都不是由某種不可避免的或神秘的力量推動的,而是由啟蒙運動和人類智慧的價值推動的。這是強有力的,因為理解人類進步的基本機制可以確保我們能夠繼續推動人類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並不是盲目地相信進步就能確保進步,而是對推動進步的因素有深刻的理解。
但平克在他的演講中指出,進步並非意味著任何地方的每個人都能過得更好,那是奇蹟中才會出現的場景,而進步不是奇蹟,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解決方案也會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在進步過程中得到解決。所以,當你下一次面對勢不可擋的全球或社會挑戰時,請記住,雖然人類往往是問題的根源,但我們也是解決方案的源頭。不過認定世界正在變得更好,並不是說它已經完美無瑕。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也不是追求完美。
通過認知重構,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減少對不適應信念的重視,更多地關注機遇。與其把世界、我們自己和未來看得比實際更黑暗,不如轉變心態,讓我們對一切有個平衡的看法。從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中可以看出,自然往往是在平衡的正負和諧中運行。
有人說,人類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環境的看法,但它是由我們自己的故事驅動的。作為回報,這樣的人類思想有助於我們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動機。人類真實的故事比主流新聞媒體的報導更能鼓舞人心、更有力量。我們物種的故事起源於大爆炸,並在數十億年時間裡持續進化,我們可能很快就會控制這個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寫出這個故事的後續篇章。我們將決定它如何結束,或者是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