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文獻分享| Adv. Mater. :氧化石墨烯量子點的可控單重態-三重態能量分裂:從磷光到TADF

2021-01-20 二維NEW視界

長餘輝發射,如室溫磷光(RTP)和熱激活延遲螢光(TADF),在顯示、生物成像和數據安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要實現一種同時表現出RTP和TADF性能的單一材料是一個挑戰。近期,韓國科學技術院SeunghyupYoo教授和SeokwooJeon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新的設計方法,通過改變氧化碳與sp2碳的比率(γOC),來控制石墨烯量子點(GQD)/氧化石墨烯量子點(GOQDs)的單重態-三重態能量分裂(∆EST)。此外,長期使用的RTP和TADF材料首次證明了GQD的反偽造和多級信息安全性能。

 

文章要點一:

如圖1a所示,製備了低氧化、中低氧化、中氧化和高氧化的GQD系列。由於從三重態激發態的輻射躍遷很容易被熱耗散和/或流體中的分子氧猝滅,因此作者將一系列GQD併入基體材料中,如硼氮氧化物(BNO),以儘量減少三重態激發態的猝滅。圖1b顯示了封裝在BNO基質中的一系列GQD的示意圖,其中GQD系列的羧基和BNO的羥基之間的分子內氫鍵可以減少振動耗散。圖1c顯示了在紫外線(365nm)激發和停止激發後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粉末樣品在室溫(RT)下隨時間變化的PL的數碼照片(GQD@BNO(頂部),GOQD-28@BNO(中部),以及GOQD-60@BNO(底部))。所有三個樣品在室溫下都會出現餘輝,即使在停止紫外激發之後也會持續幾秒鐘,這表明餘輝與三重態激發態有關。圖1d顯示了一系列GQDs的能量分裂(∆EST)變化,表明γOC將影響單重態-三重態相互作用。具有γOC的GQD系列的構型坐標狀態如圖1e–g所示。這些圖說明了從激發的單重態(S1)或三重態(T1)到基態(S0)的單重態-三重態分裂和弛豫過程。

1.實驗概念。(a)具有低氧化、中低氧化、中氧化和高氧化的系列GQD的結構;(b)封裝在BNO基質中穩定的三重態激發態的GQD系列示意圖;(c)在紫外線(365nm)激發和停止激發後,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粉狀樣品GQD@BNO,GOQD-28@BNOGOQD-60@BNO的數碼照片;(d)一系列GQDs的單重態-三重態的∆EST隨γOC的變化;(e–g)描述GQD單重態-三重態分裂和弛豫過程的構型坐標:(eGOQD-20(γOC<10%),(fGOQD-28(γOC=30.1%),(gGOQD-30GOQD-40GOQD-60(γOC>40%)。

 

文章要點二:

作者測量了室溫下PF和餘輝發射的全光譜(圖2a),以驗證GQD@BNO以及GOQD@BNO樣品的γOC對PL特性的依賴性。紫外線(365nm)照射和停止紫外線照射後,PF和餘輝的發射顏色變化如數碼照片(圖2b)和國際電工委員會(CIE)坐標圖(圖2c,d)所示。為了更深入地了解GQD系列中∆EST的γOC依賴性,作者進一步在低溫(77K)下進行了PL測量,以便通過最小化振動耗散來分析最低激發三重態(T1)。圖2e為GQD@BNO和己烷中GOQD@BNO樣品在77K處的歸一化餘輝發射光譜。結果表明,GOQD-28、GOQD-30、GOQD-40和GOQD-60的餘輝發射明顯與熱激活過程有關,這是TADF的一個特徵。作者還測量了甲苯中GQD@BNO和GOQD@BNO懸浮液樣品在空氣和氮氣鼓泡下的餘輝發射,以檢查餘輝發射是否來自於三重態激發態(圖2f)。由於溶解分子O2是三重態激發態眾所周知的猝滅劑,事實上,與空氣飽和條件下相比,所有樣品在氮氣鼓泡條件下的餘輝強度都增強了,即證實了觀察到的餘輝發射確實來自三重態激發態。

2.氧化程度對系列量子點產生可調諧餘輝的影響。(a)摻入BNO中的GQDGOQD-20GOQD-28GOQD-30GOQD-40GOQD-60在室溫下的PF和餘輝光譜;(b)六個粉末樣品在紫外線(365nm)激發和停止激發後的數碼照片;(cPF和(d)餘輝在CIE坐標圖中的發射顏色變化軌跡,與其在(a)中的光譜相對應;(e)六種粉末狀樣品在低溫(77K)正己烷中的餘輝光譜;(f)六個樣品在空氣或氮氣鼓泡條件下浸入甲苯中的餘輝光譜,在所有情況下,將激發波長(λex)設置為325nm,並將斬波速度設置為40Hz以收集延遲信號。

 

文章要點三:

除了對依賴於γOC的光致發光特性的觀察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三重態激發態在什麼機制中被填充?為了檢驗這一點,作者測量了GQD@BNO和GOQD@BNO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光譜範圍在200-900nm之間(圖3a)。由於僅用吸收光譜很難識別與三重態激發態有關的電子躍遷,因此可以從餘輝激發光譜中驗證與GQD系列三重態激發態起源有關的證據(圖3b)。根據餘輝激發光譜的結果,提出了一個Jablonski圖,在該圖中可以合理地解釋該系列量子點的三重態是如何填充的,以及從RTP到TADF的轉變機制。圖3c說明了目前系統中兩個具有代表性的ISC通道:i)局部化的sp2碳子域和ii)邊緣位置的羰基(C=O)。圖3d為GQD@BNO樣品和GOQD@BNO樣品的瞬態餘輝衰減曲線。特別是,PF(圖3f)和餘輝的衰變成分共存,這與圖2a中顯示PF與RTP(GQD、GOQD-20)或TADF(GOQD-28、GOQD-30、GOQD-40和GOQD-60)的光譜重疊的結果非常一致。GOQD-28@BNO、GOQD-30@BNO、GOQD-40@BNO和GOQD-60@BNO的平均TADF壽命分別為170、135、147和125ms(圖3e)。這些數值是碳納米材料中首次報導的GQD的數值,超過了僅含氧官能團的碳基量子點(CDots)的數值,甚至可以與迄今報導的含氮量子點的數值相媲美。相比之下,無論餘輝發射類型如何,所有六個樣品的PF具有相似的壽命,即4.87-6.14ns(圖3f,g)。

3.餘輝機理研究。(a)GQD@BNOGOQD@BNO樣品的紫外-可見吸光度;(b)GQD@BNOGOQD@BNO樣品的餘輝激發光譜,對於GQDGOQD20GOQD-28GOQD-30GOQD-40GOQD-60,發射波長(λem)分別設置為467454478485490500nm(c)提出了用雙通道系統間交叉(ISC)從局部化的sp2碳子域(i)和邊緣位置的羰基(C=O)(ii)得到的三重態群體的Jablonski圖;(d)餘輝衰減曲線;(e)平均餘輝;(f)瞬發螢光衰減曲線;(g)在室溫下,GQD@BNO,以及GOQD@BNO樣品的平均PF壽命,λex設為325nm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作者提出了一種通過氧化控制將∆EST從0.365eV調整到0.123eV的設計概念。RTP超長使用壽命的GQD@BNO和TADFGOQD-60@BNO是通過將一系列的GQDs引入BNO矩陣而實現的,它有效地穩定了三重態的激發態。作者通過簡單的分子操作為∆EST工程提供了一個新的指導方針,從而為生物成像、數據安全、光電子和自旋電子學等各個領域提供了新的機會。

 

文章連結:

DOI:10.1002/adma.20200093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0936

 

撰稿人:餘小希

核稿人:李陽

 


相關焦點

  • 太陽導致量子三重態威脅人體DNA
    原標題:太陽導致量子三重態威脅人體DNA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者日前展示了小型蛋白質是如何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為量子三重態的。量子三重態是一種具有活性的狀態,它所能造成的危害大於蛋白質分子分裂破碎所導致的結果。10月21日,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化學物理學報》期刊上。
  • 科學網—太陽導致量子三重態威脅人體DNA
    本報訊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者日前展示了小型蛋白質是如何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為量子三重態的。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通過清除三重態激子抑制有機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衰減
    OLEDs有容易製造,機械柔性,重量輕,發光顏色可調性,成本低等優點,但也同樣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高電流密度下外量子效率(EQE)顯著降低,被稱為「效率衰減」。主要原因是長壽命三重態激子的積累,導致單重態-三重態湮滅(STA)和單重態粒子密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的電荷平衡不理想,就會發生高電流密度下的電荷積聚,從而導致單重態極化子湮滅(SPA)。
  • 【材料】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增強三重態-三重態能量傳遞和TTA上轉換效率
    三重態-三重態湮滅上轉換(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upconversion,簡稱TTA上轉換),因其具有所需激發光能量密度小(太陽光可作為激發光源)、光敏劑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強、上轉換的工作波長能方便可調等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在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應用價值。使用低激發光功率獲得高的上轉換量子效率是該研究方向的難點。
  • 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以碳點和石墨烯量子點為代表的碳基量子點(CQDs),是一類具有獨特性能的光致發光材料。溶液狀態下高性能CQDs的結構設計與製備已獲得了巨大突破。相比之下,聚集態下CQDs的光致發光性能調製與機理探索是近年來該材料的研究熱點與難點。
  • 《Science》:納米粒子三重態能量轉移助力光化學應用
    而電子未成對的三重態對於很多光化學反應非常有用,但這種狀態很難得到。量子力學理論已經揭示從光激發的單重態轉變為三重態的效率很低,因此,化學家往往利用光敏劑在吸收光之後通過能量轉移使臨近的分子達到三重態。
  • 二氫卡賓單重態和三重態穩定性的比較
    為了重複本文開頭的圖,我們做如下兩個勢能面掃描:【關於勢能面的剛性掃描參見《用高斯做勢能面掃描(一):剛性掃描》一文】單重態: Title Card Required 0 1 H  C       1        B1
  • 鑭系納米晶體使分子三重態激子發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通過將分子三重態與摻雜鑭系納米顆粒耦合來改善分子三重態的生成和發光採集的方法。這一創新為鑭系納米晶體-分子在光電領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在分子和混合系統中,三重態激子(結合的電子-空穴對)的產生、控制和轉移是各學科(從物理學、化學到材料科學和生物學)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 三線態激子在室溫磷光方面的應用
    主要原因在於:(1)發光過程一般涉及到從短壽命(納秒)自旋允許的單線態激子向長壽命(微秒)自旋禁止的三線態激子的轉換;(2)三線態激子對氧氣和溫度極其敏感,因此需要嚴苛的環境條件,包括超低溫、惰性氣氛、特定的主體基質和設計晶體等。相比之下,無機餘暉材料由於獨特的激子躍遷過程,使其顯示優越的發光效率和長的壽命(可以天或月為單位)。
  • Adv. Mater. |使用具有窄發射光譜和高水平發射偶極比的TADF發射器的高效深藍色OLED
    開發具有深藍色發光、能同時捕獲單線態和三線態激子的TADF發射體對於構建高效OLEDs器件至關重要。TADF發射體分別在供體(D)和受體(A)單元上分離了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和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分開的HOMO和LUMO使電子交換能量最小化,從而導致較小的單重態(S1)-三重態(T1)能級差(ΔEST)。
  • Nature重磅:首次在塊狀化合物中觀察到三重態手性超導性
    三重態配對的一個有趣表現是手性p波態,它在拓撲上是非平庸的,為實現馬約拉納邊緣模態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平臺。然而,三重態配對在固態系統中很少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任何塊狀化合物中明確地識別出來。考慮到配對通常是由鐵磁自旋漲落來調節的,含f-電子的鈾基重費米子系統被認為是實現自旋三重態超導性的理想候選系統。
  • 圖文詳解螢光和磷光如何在OLED中應用
    而對磷光染料而言,它既能通過三線態.三線態能量轉移的方式來利用形成的三線態激子,又能通過單線態,單線態能量轉移的方式然後經單線態,三線態的系間竄越來利用形成的單線態激子。因而由磷光染料組成的器件的最大內量子效率可達100%,外量子效率理論上可以是螢光器件的4倍。
  • 三重態對在單線態分裂和三線態-三線態湮滅中均起著中間體作用
    三重態對在單線態分裂和三線態-三線態湮滅中均起著中間體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2:58:12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Jenny Clark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粒子三重態? 奇怪的物理理論近50年被證明
    【博科園-科學科普】Vitaly Efimov曾預言的量子力學版本的博羅米恩環,標誌著從2世紀左右第一次出現在阿富汗的佛教藝術,這個符號描繪了三個環連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環被移除,它們就會分開。博羅米恩環,一個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紀的符號,用鋰原子重新創建的。
  • 科學家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Commun.
  • 化學所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作為有機固態雷射器邁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有機電驅動雷射器仍未被實現,其核心問題包括載流子遷移率不平衡相關的極化子損耗以及三重態累積引起的吸收損耗和單重態激子湮沒。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趙永生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有機固態雷射器的理論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應用開發(Nat.
  • 趙永生課題組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
    然而對於最具有挑戰性的三重態損耗,常規思路是利用三重態的化學淬滅來抑制三重態相關損耗。如果能夠有效利用三重態的能量,不僅能夠降低損耗,還將「變廢為寶」,從而顯著提高有機固態雷射的效率。  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高增益、易加工、機械柔性等優點,基於這些材料開發的有機固態雷射器已經在生物化學傳感、光子學通訊和雷射顯示等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 【視點】腐植酸激發三重態和超氧陰離子在酚氧自由基生成和消除中的作用
    >「編者在【18年7月3日】NOM文獻簡報關注到武漢大學張旭副教授團隊關於天然有機質光化學行為方面的研究具體過程為CDOM的激發三重態(3CDOM*)通過電子提取途徑將單酚物質(PhOH)氧化為酚氧自由基的陽離子(PhOH•+),後者快速脫掉一個質子生成酚氧自由基(PhO•)。目前,人們對CDOM溶液中PhO•的消除反應途徑尚不清楚。
  • 並五苯大環的擇形合成及幾何結構對單重態裂變的影響
    然而,最近,它因其能夠進行高效放熱單重態裂變(SF)而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這一過程,一個光子產生兩個三重態激子,作為一種提高傳統無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策略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理論上使它們能夠突破理想矽電池33%的肖克利-奎塞爾極限。近年來,形狀持久的大環化合物已經成為能夠在多個長度尺度上排列發色團的支架,使其成為分子模型系統和固態性能的有趣目標。
  • 分子螢光和分子磷光
    電致發光:以電能來激發而發光生物發光:以生物體釋放的能量激發而發光化學發光:以化學反應能激發而發光—化學發光分析法分子發光光譜原理分子在一定的能量輻射下,也會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當激發態分子以輻射躍遷形式釋放能量,然後返回到較低能級或基態時,便產生分子發光,依據激發的模式不同,分子發光包括光致發光(螢光或磷光)、熱至發光、場致發光和化學發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