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建壇600年天壇推出「賀歲禮」,中和韶樂八音盒亮相

2021-01-20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2020年天壇即將迎來建壇600年。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通過中和韶樂八音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天壇禮物」,送出祈年賀歲祝福。

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圖為「中和韶樂八音盒」。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北京天壇建成於1420年(明永樂18年),經歷600年風雨和時代變遷。為紀念建壇600周年,天壇公園圍繞自身文化資源,首次推出天壇國潮黃金首飾系列祈年賀歲產品,同時推出中和韶樂八音盒、祈福彩禮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遇見天壇」文創系列產品。

工作人員展示天壇祈福白茶。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打開以「天壇藍」為底色、鑲嵌有月季圖案的楓木盒,有著三千年歷史的雅樂隨之響起。發布會上,一款立足天壇禮樂文化開發設計的「中和韶樂八音盒」引發關注。

中和韶樂源於我國西周時期的雅樂,在明清兩朝舉行祭祀、朝會及宴饗活動時都會演奏。中和韶樂的主要特點是運用五聲音階,一字一音,演奏中和韶樂的樂器共18類105件,由「金、石、土、木、革、絲、竹、匏」共八類材料製成,因此又稱八音樂。自明代始,天壇的神樂署就成為皇家培養樂舞生的地方,每逢祭天大典,天壇之上就迴響著中和韶樂的旋律。天壇公園經營管理科科長趙忠華介紹:「正是出於這樣的靈感,我們把中和韶樂編入八音盒,並用八音琴的機械方式進行鳴奏。」

此次發布的天壇國潮黃金首飾系列產品。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除了八音盒,「建壇600年」文創設計團隊開發的絲綢、茶、香水系列祈福文創產品,也同樣取材自我國養蠶繅絲、種茶品茗、使用香薰的歷史傳統。其中,天香香水分男女兩款,「男款」瓶身為方形,外觀的藍色源自天壇三重簷琉璃瓦顏色,香型為天壇古柏醇香;「女款」為圓形,嫣紅色瓶身受到天壇窗花梁柱的啟發,香氣則取自天壇月季的花香。「天壇祈福白茶」包裝造型同樣運用古人「天圓地方」理念,包裝顏色採用天壇祭天專有的藍色,紋飾圖樣廣泛採用祈年殿等建築上的三交六椀菱花、江崖海水紋、祥雲紋等。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宇宙的認識,在天壇的總體布局和建築設計均有體現。趙忠華介紹,天壇國潮黃金首飾系列包括六件黃金飾品,分別以天圓地方、龍鳳和喜、龍鳳呈祥、天作之美命名。其中「天圓地方」吊墜外方內圓,鑲嵌紅寶石,產品以圜丘壇為設計靈感,旨在體現傳統宇宙觀,同時表現出圓融通達之意。

「天壇祈年殿的三層漢白玉臺面南北出陛,為龍、風、雲三組石雕,同時在建築上有龍鳳和璽彩繪,這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高等級的裝飾圖案,青地畫龍,綠地描鳳,色彩典雅莊重。」趙忠華介紹,此次推出的「龍鳳合喜」「龍鳳呈祥」兩款黃金首飾,設計就源自天壇祈年殿建築,採用龍鳳和祥雲造型,寓意和諧美好,吉祥如意。此外,「天作之美」則融入了天壇特色的喜鵲、二月蘭等元素。

目前,該系列文創產品已在線上銷售,年後也將在天壇公園祈年門西文創店上架。

新京報記者 周依 協作記者 侯少卿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歐洲最美廣場奏響天壇中和韶樂
    來自中國天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和韶樂,更為這中歐共創的瑰麗景象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慶祝中國傳統春節和2018中歐旅遊年,天壇神樂署雅樂團專程將傳承千年的中國皇家禮樂搬上「歐洲心臟」的舞臺,為中歐人文交流帶來不同凡響的精彩。
  • 百年天壇中和韶樂,是這樣復活的
    春節假期,天壇神樂署六場中和韶樂展演,場場爆滿。這種曾絕響百年的古樂,目前已擁有眾多「署粉」,承擔起古樂傳播、傳承的重任。聆聽雅樂親近三千年舞臺上,燈光交相輝映,編鐘、編磬熠熠生輝,身著宮廷華服的演員們,斂妝凝神。「行初獻禮,樂奏寶平之章。」話音甫落,九曲雲龍黃帛麾旗下,頭戴黃翎紅帽的樂生,擊柷三聲。
  • 天壇管理人員談中和韶樂:現在的人已經欣賞不了
    天壇裡傳出「華夏正聲」  ——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  「它應該是那個時候最好聽的音樂,在那個時候,能湊齊這麼多人的樂隊演奏,只有皇家了!」天壇管理處的武裁軍科長如是說。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是古代皇家祭祀時的音樂,也代表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從中和韶樂中,我們能聽到黃帝命令伶倫創造的音樂是怎樣的。
  •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天壇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
    (樂器空間雜誌社報導)6月18日下午,「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隆重舉辦。本次演奏會由6·21 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組委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北京正明民族樂器廠承辦。
  •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萬依,年高九旬,早在1981年就發表了《清代編鐘與中和韶樂》,從那時起他便與中和韶樂結下不解之緣。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在天壇公園發掘、恢復、傳承中和韶樂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在萬依看來,天壇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寶貴的古代建築遺存,更在於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雄偉壯觀的古建築背後,深藏著天文律歷、物理數學、禮儀制度、倫理道德、政治哲學以及音樂舞蹈等極其豐富的文化元素。
  • 雅樂源自上古 明代起被命名為"中和韶樂"(圖)
    依據史料記載,從明代開始,雅樂被命名為「中和韶樂」,轄歸太常寺,演樂於天壇神樂署。  然而,至1900年,神樂署的命運有了極大轉折。依照天壇公園提供的史料記載: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英軍佔領神樂署,設為駐兵站,署中人員遭到驅逐,神樂署從此衰敗。伴隨樂器、樂譜被掠、被毀,雅正之樂,就此絕響。神樂署成為中國雅樂的最後載體。
  • 清代重要典禮中,帝後所享用的「中和韶樂」,用龍紋與鳳紋區分開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清乾隆紅漆描金龍鳳雲紋木櫝竹管排簫 故宮博物院藏帝後典禮的樂器之別朝會、宴饗典禮中皇帝與皇后所享用中和韶樂同種樂器上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就是龍紋與鳳紋的區別。但禮書文獻詳外朝而疏內廷,記載皇太后、皇后儀駕又不及於她們所用的樂器。
  • 蘇菲·瑪索等影人亮相北影節 15部佳片入圍天壇獎
    蘇菲·瑪索   蘇菲·瑪索、蔡明亮、《小鞋子》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等著名電影人將亮相北影節。昨天,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舉行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公布天壇獎入圍影片和評委會陣容。   今年天壇獎評委會主席由美國導演羅伯·明可夫擔任,六位評委分別為:智利導演西爾維奧·蓋約齊、中國導演曹保平、俄羅斯導演謝爾蓋·德瓦茨沃伊、中國香港演員劉嘉玲、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以及英國導演西蒙·韋斯特。   入圍今年天壇獎的影片共15部。
  • 北京人和600歲天壇!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未來, 天壇還將在每個節氣當天推出一款紀念票 說去上趟廁所吧, 突然想起2017年,
  • 天壇栽培菊花歷史悠久 一株「千頭菊」曾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
    距離天壇不遠,幾乎每年的這個時節,我都會來這裡走一走,在秋天涼爽中,看看紅牆碧瓦下的菊花在西風中盛放。祈年門西南側是天壇公園第三十八屆菊展現場,也是整個天壇最集中的菊花展區。一登上祈年殿臺階,菊花的香氣就隨著秋風陣陣沁入心脾。這裡布置了6座菊花展棚,分別命名為:「秋菊佳色慶華誕」、「九九登高壽祚長」、「張燈結彩迎佳節」、「金秋碩果菊花香」、「金菊花開頌吉祥」、「龍騰盛世中國夢」,展棚既可獨立成景,也可相互關聯,各色菊花通過不同造型分別表達多姿多彩的文化寓意。
  • 11條「碳中和」旅遊線推出
    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奇茹)「淡季出行,降低了14%的碳排放量;買一件T恤,排放了4千克碳;少搭乘1次電梯,減排二氧化碳0.22千克;吃一千克牛肉,排放36.4千克碳……」昨日,市旅遊委啟動「碳中和」綠色環保遊活動,在首批推出的11條旅遊線路中,遊客不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旅途中碳排放情況,還可自願為這些碳排放「買單」。
  • 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原標題:鴝姬鶲天壇公園上演「冬季戀歌」   停留在天壇公園十餘天的鴝姬鶲,昨日再次亮相實習生 彭子洋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左燕燕)近日,一隻學名為鴝姬鶲的候鳥,成為了天壇公園的明星。   昨天下午1點左右,天壇公園西北角,在兩棵已經枯黃的樹前約兩米的地方,30多位攝影愛好者圍成圈,用三腳架擺好長焦鏡頭,等候「主角」的出現。「天氣好光線也好,它要是停在樹枝上,拍下來一定很漂亮。」一位拍攝者說,已經有人在樹枝上掛上了鳥類愛吃的麵包蟲。   10分鐘後,與麻雀一般大小,翅膀為淺灰色,胸部和腹部黃白相間的小鳥從樹叢中飛出,落到樹枝上吃著為它準備好的食物。
  • 再見,老天壇!你好,新天壇!(附新院區公交線路)
    在呼吸內科診室,記者見到了已經在醫院工作了30年的醫生黨斌溫。黨斌溫在天壇醫院工作了30年,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回憶。搬家之前,他和同事們早早就到工作過的地方留影,「食堂、會議室、病房……能想到的地方都去拍照了。」在最後一天堅守崗位,黨斌溫也特別高興,「這也是我的幸運。」
  • 天壇發行辛丑年《祈年曆》,呈現立體三維祈年殿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天壇公園今天(12月3日)發布辛丑年天壇《祈年曆》,《祈年曆》展示了天壇禮樂文化、二十四節氣文化、中華祈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年曆一張張被撕去,最後一座立體三維的祈年殿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 世界文化遺產——天壇
    概況   中文名稱: 天壇  英文名稱: Temple of Heaven  編號: 200-021  天壇於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時期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天壇壇域近方形,南側兩角為直角,北側呈圓弧狀,體現中國古代對天地的認識「天圓地方」。天壇壇域由兩重壇牆環護,外壇牆南北相距1650米,東西相距1725米。內壇牆南北相距1243米,東西相距l046米。中心稱「內壇」,兩壇牆之間的地段,稱「外壇」,主要入口設在外壇西側。
  • 民間傳說|行走於天壇 遇見一人一景一物的故事——天壇傳說
    沒做過皇帝卻能「配天」自明朝開始,每一任皇帝去世後,都會在天壇設立牌位,還要舉行配祀大禮,當時管這叫「配天」。照理說,只有做過皇帝,死後才可以享此殊榮,可嘉靖皇帝不惜用17年時間,愣是把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父親朱祐杭的牌位供到了天壇,配享上帝。
  • 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列車亮相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杭州到上海20分鐘,深圳到廣州15分鐘,這不是做夢,設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設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實車亮相。從外觀上看,其車頭比現有運行的高鐵列車更修長,車廂內部整潔明亮,座位數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據了解,中車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車研製項目於2016年7月啟動,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具體實施,聯合30餘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同攻關。
  • 「北京天壇」比故宮大約4倍的天壇,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天壇在天半,欲上心遲遲。」 而天壇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來到天壇,這個離天最近的地方,我帶著虔誠之心,開啟歷史尋回之旅。 【天壇全景】 天壇建築的主要設計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以表現「天」的至高無上。
  • 時速600公裡磁懸浮真車首亮相
    時速600公裡磁懸浮真車首亮相第二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上,由中國中車研發製造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懸浮、新一代碳纖維列車、新一代智能地鐵列車以及跨座式單軌列車均為真車參展,代表了目前全球軌道交通的最高水平。
  • BP在中國推出全球首個通過認證的碳中和PTA解決方案
    BP9月19日在中國推出PTAir——全新的通過認證的碳中和精對苯二甲酸(PTA)品牌。PTAir為聚酯產業鏈提供了一個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PTAir產品組合包含「PTAir碳中和」以及「PTAir碳中和服務」。「PTAir碳中和」是一個通過認證的、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