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2014-06-12 09:13:1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萬依,年高九旬,早在1981年就發表了《清代編鐘與中和韶樂》,從那時起他便與中和韶樂結下不解之緣。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在天壇公園發掘、恢復、傳承中和韶樂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在萬依看來,天壇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寶貴的古代建築遺存,更在於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雄偉壯觀的古建築背後,深藏著天文律歷、物理數學、禮儀制度、倫理道德、政治哲學以及音樂舞蹈等極其豐富的文化元素。神樂署的中和韶樂是其中之一,它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雅樂,也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存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體系,也充分說明中華民族特有的禮樂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

  「中和韶樂的樂器、樂譜、歌詞,完整地保留至今,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珍貴的物質及文獻資料。」萬依說,「當然,宮廷音樂畢竟是封建社會產生和使用的文化,那個時代政治性的色彩必然要被歷史進步所拋棄。但是,音樂本身的藝術性卻不會消失。」

  他舉例說,中和韶樂演奏用的八音樂器,使用了以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五聲、七聲音階,舒暢明亮、大氣典雅。直到今日,中國作曲家們在創作時還會用到這樣的方法。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其鋼創作的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這首歌就是運用五聲音階創作的。「這體現了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可以說,中和韶樂保存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對音樂藝術的開創和運用,它所反映出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思維方式、想像力、創造力,都是值得珍惜的寶貴遺產,應該加以保護和傳承。」

  小知識

  雅樂溯源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周代的宮廷中就已經有了專門的音樂機構——大司樂,樂師達1463人之多(《隋書·音樂志》)。所奏六朝大樂——黃帝之《大卷》、堯帝之《大鹹》、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huò)》、周代之《大武》,融歌、舞、樂為一體。六朝大樂經過不斷發展,遂成漢、唐、宋、元代的雅樂。至明代初期形成了完整的祭祀音樂體系——中和韶樂。清代承襲了明代中和韶樂的精華,使祭天樂舞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峰。

  樂署往事

  被世人喻為中國古代「最高音樂學府」的神樂署,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當時稱神樂觀),是明清兩代專司皇家祭天大典樂舞的機構。

  神樂署最盛時擁有樂舞生3000多人,北京各壇廟祭祀的樂舞生都是由神樂署生員中選拔充任。而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所有參加典禮的人員都在事前到神樂署接受培訓和演練。

  神樂署位於北京天壇西門內稍南側,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主要建築(祈谷殿、圜丘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之一,也是祭天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署門、凝禧殿、顯佑殿、朵殿、側門等建築組成。

相關焦點

  • 歐洲最美廣場奏響天壇中和韶樂
    來自中國天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和韶樂,更為這中歐共創的瑰麗景象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慶祝中國傳統春節和2018中歐旅遊年,天壇神樂署雅樂團專程將傳承千年的中國皇家禮樂搬上「歐洲心臟」的舞臺,為中歐人文交流帶來不同凡響的精彩。
  • 百年天壇中和韶樂,是這樣復活的
    2006年正月初一,由神樂署的年輕人組成的表演隊,正式在凝禧殿向遊客進行中和韶樂展示,有著三千年歷史的「華夏正聲」,在沉寂百餘年之後又在天壇奏響。將古籍資料變成可觀可感的音樂和舞蹈,並開展定期展演,活動受到觀眾好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當年,天壇公園中和韶樂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韶樂不僅僅是音樂談起中和韶樂,「傳承」是署粉口中的高頻詞。
  • 雅樂源自上古 明代起被命名為"中和韶樂"(圖)
    1998年12月,天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2年2月,神樂署的修繕工作啟動。  雅樂清音,孕育新生。  2 資料堆裡「翻譯」古樂譜  相比於「硬體」修繕,神樂署「軟體」的復原,啟動得更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天壇公園便開始著手發掘、整理、研究皇家祭祀禮樂——中和韶樂。  黃海濤主要參與了這項工作,首先是發掘古樂譜。
  • 迎建壇600年天壇推出「賀歲禮」,中和韶樂八音盒亮相
    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通過中和韶樂八音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天壇禮物」,送出祈年賀歲祝福。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圖為「中和韶樂八音盒」。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北京天壇建成於1420年(明永樂18年),經歷600年風雨和時代變遷。
  • 清代重要典禮中,帝後所享用的「中和韶樂」,用龍紋與鳳紋區分開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清乾隆紅漆描金龍鳳雲紋木櫝竹管排簫 故宮博物院藏帝後典禮的樂器之別朝會、宴饗典禮中皇帝與皇后所享用中和韶樂同種樂器上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就是龍紋與鳳紋的區別。但禮書文獻詳外朝而疏內廷,記載皇太后、皇后儀駕又不及於她們所用的樂器。
  • 天壇管理人員談中和韶樂:現在的人已經欣賞不了
    天壇裡傳出「華夏正聲」  ——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  「它應該是那個時候最好聽的音樂,在那個時候,能湊齊這麼多人的樂隊演奏,只有皇家了!」天壇管理處的武裁軍科長如是說。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是古代皇家祭祀時的音樂,也代表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從中和韶樂中,我們能聽到黃帝命令伶倫創造的音樂是怎樣的。
  •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天壇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
    (樂器空間雜誌社報導)6月18日下午,「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隆重舉辦。本次演奏會由6·21 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組委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北京正明民族樂器廠承辦。
  • 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全新打造文化系列微紀錄片《我們的傳承》
    2018年12月21日,由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全新打造的文化系列微紀錄片《我們的傳承》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紫檀博物館舉行。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傳承。
  • 仁義為道體,以禮樂為路徑,禮樂教化,這是中國人的精神歸宿?
    中國傳統文化源於農村文明,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古代音樂也以自然為第一主題。禮節是與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有關的儀式的通用術語,被用作人類行為的行為準則。周公呼籲在儀式和音樂的同時,通過紀律和自律來教化人們。
  • 民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海納百川,禮樂安邦」
    氣勢如虹,大氣磅礴的旋律,工整而古韻十足的歌詞,配上著名歌唱家閻維文老師的演繹,展現了巍巍漢唐千年的輝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海納百川和生生不息之勢!「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海納百川,禮樂安邦」本周亞軍是男高音歌唱家劉和剛老師的《叫一聲我的親娘》,這首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孝道家風,天大地大父母最大,劉和剛老師致力於民歌的發揚和傳承,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善孝為先,希望這首《叫一聲我的親娘》可以慰藉遠在他鄉遊子的思鄉之情本周季軍歌曲是雲飛&王二妮的新歌
  • 濰邑吉金 禮樂文明——濰坊地區浩瀚廣博的青銅器文化
    青銅器作為人類社會跨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華夏文明的初始進程血脈相連、同頻共振,並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浩瀚廣博的文化內涵。其為後世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書法史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佐證。
  • 「邯鄲學步」老莊思想中對西周禮樂制度神往的暗示!
    禮樂制度學人家學的不像這件事固然可笑,當然故事終歸是故事,其可信度需要考量,但是我們今天暫不討論其可信度的問題。主要來看看邯鄲人的走路方式到底是不是像故事裡面所說那樣難學嗎?這個人真的只是去邯鄲學步嗎?
  • 渾天儀出現在韓國紙幣上 文化傳承難分你我他
    中日韓越等國家,在歷史上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分享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思想價值觀念,而古代朝鮮的國家政治、禮樂文明、典章制度、風俗日用等,則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尤甚。把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按照現代民族國家疆域強行進行分割,非要分個彼此你我,這是現代人的思維而不是歷史的真實。
  • 彰顯「燕京文化」,恰逢其時
    千百萬年,燕子,見證了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文化負載深重,博物 蘊含悠長。我們在強調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後,為什麼特意加上了「文化自信」呢。首都諸多功能疏解後,為什麼只留下了四個中 心即「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我們彰顯「燕京文化」,亮出「古都名片」,恰逢其時。
  • 高考英語:彰顯中國元素傳播傳統文化
    另外,試題還彰顯中國元素,傳播傳統文化,真正體現出課改特色和素質教育特色。  西安交大附中英語老師牛國芳告訴記者,高考英語一卷語言素材真實,語言地道,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強。閱讀理解第一節的試題選材廣泛,材料新穎,內容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具有時代氣息。閱讀內容更注重對語篇整體意義、邏輯關係和內在連貫等綜合閱讀能力的把握。
  • 黃帝只是創建了「禮樂」?
    黃帝創建「禮樂」教化全天下的人類,禮樂就是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為了向聖星人上供精神能量,人類開始齊心協力建造金字塔等世界奇蹟黃帝時代出現三本經書:《聖經》人類開始自我繁殖以後的文明興衰史。《黃帝內經》人體檢修手冊。《易經》以地球這個「大魔方」為視角的大自然運行規律和口訣。
  • 藍山發現嘉慶年間一金粉牌匾 刻有「禮樂衣冠」四個大字
    金粉牌匾刻有「禮樂衣冠」四個大字   紅網藍山站   這塊牌匾原掛在太平鎮桐木林村一個四合院堂屋大門正上方,長2米,寬約50釐米,厚15釐米,上面刻有「禮樂衣冠」四個大字。右邊刻有「特授湖南直隸桂陽州藍山縣正堂加五級又軍功加一級紀録五次史克信為庠生唐信成題」字樣;左邊則刻有「嘉慶五年閏四月榖旦」字樣。
  • 京東數科激活數字科技生命力,多領域應用彰顯數字溫度
    從建成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到國內第一條數字商業街,再到智能農業作業系統……在京東數科上下已形成共識,即數字科技的生命力在於,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與產業共進,最終造福於人。數位化應用不僅僅要讓政府真正掌握城市脈搏,讓企業共享發展熱度,更要讓民眾感受數字發展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