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重要典禮中,帝後所享用的「中和韶樂」,用龍紋與鳳紋區分開

2021-01-20 紫禁城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清乾隆紅漆描金龍鳳雲紋木櫝竹管排簫 故宮博物院藏

帝後典禮的樂器之別

朝會、宴饗典禮中皇帝與皇后所享用中和韶樂同種樂器上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就是龍紋與鳳紋的區別。但禮書文獻詳外朝而疏內廷,記載皇太后、皇后儀駕又不及於她們所用的樂器。

清銅雲鑼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雲鑼架座雕鳳首

《大婚典禮全圖》冊因關注典禮的大場面,難以準確描繪中和韶樂樂器的細節,更將皇后朝拜皇太后、皇后接受公主命婦慶賀場景付諸闕如。

幸而有乾隆三十三年的檔案記載,皇后所用「交泰殿樂器系鳳形」,用於皇帝宴饗外臣顯然於禮不妥。

清紅漆彩畫雲龍紋壎 故宮博物院藏

從現存樂器實物看,中和韶樂革之屬的建鼓、搏拊鼓,丹陛大樂所用大鼓、杖鼓,鼓面上有雲龍紋和鳳戲牡丹紋兩種彩繪紋樣,且雲龍紋的要比鳳戲牡丹紋的在尺寸上大出一圈;

清紅漆彩畫鳳戲牡丹紋壎 故宮博物院藏

土之屬的壎,表面紅漆描金紋樣也有雲龍紋和鳳戲牡丹紋之別;竹之屬的笛子,有笛身兩端分別插有龍首尾和鳳首尾的龍笛和鳳笛之分;丹陛大樂所用雲鑼、方響的架座,也有雕龍首和鳳首之別。

清銅雲鑼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雲鑼架座雕龍首

顯然,飾以雲龍紋的建鼓、龍笛、壎等樂器為皇帝所用,既用於外朝也用於內廷皇帝御乾清宮舉行典禮;飾以鳳戲牡丹紋的建鼓、鳳笛等樂器則作為皇后身份的象徵,僅用於後宮。

皇后與皇太后典禮的樂器之別

皇后與皇太后使用的中和韶樂樂器應也有所區別。依據清宮典制,通常以鳳紋象徵皇后,以龍鳳紋並用象徵皇太后。

清黑漆描金龍鳳紋鬥笙 故宮博物院藏

例如《大清會典圖》記載和典制器物,皇后的儀駕飾以鳳戲牡丹紋,皇太后的儀駕則飾以龍鳳紋。

現存樂器實物中所見,有紅漆描金龍鳳紋的排簫,有黑漆描金龍鳳紋的笙,這些樂器當為皇太后所專用。

清銅角(三件)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樂器並不都是嚴格用鳳紋和龍鳳紋來區分的。如編鐘,皇帝、皇太后、皇后所用無一例外都是雲龍紋,或與鑄造工藝有關。

再如乾隆年間為各處中和韶樂添置鎛鍾、特磬,其中壽康宮、交泰殿均為「南呂律,鍍金鎛鍾一圜,青玉特磬一面,靈璧石特磬一面」。

清銅雲鑼 故宮博物院藏 此雲鑼架座雕鳳首

現存南呂律鎛鍾實物,都是同一種紋飾,並沒有做出祭祀、皇帝朝會和皇太后皇后朝會所用之別。

而在南呂律特磬上,雲龍紋之外就有兩塊鳳戲牡丹紋青玉特磬,卻無一龍鳳紋並用的。這兩塊鳳戲牡丹紋南呂律青玉特磬,一為皇太后所用,一為皇后所用,當屬確定無疑。

清銅雲鑼 故宮博物院藏 此雲鑼架座雕龍首

顯然,即使是嚴禮制名分之大防的乾隆皇帝,也未從特磬上嚴格區分皇太后和皇后所用之別。

原文作者:曹連明(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研究館員)原文來源:《紫禁城》2019年4月刊《八音克諧 清代皇帝大婚中的皇家禮樂》(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刪減)

相關焦點

  •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萬依,年高九旬,早在1981年就發表了《清代編鐘與中和韶樂》,從那時起他便與中和韶樂結下不解之緣。  他舉例說,中和韶樂演奏用的八音樂器,使用了以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五聲、七聲音階,舒暢明亮、大氣典雅。直到今日,中國作曲家們在創作時還會用到這樣的方法。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其鋼創作的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這首歌就是運用五聲音階創作的。
  • 百年天壇中和韶樂,是這樣復活的
    鑽研古籍二十餘年復活古樂今年的新春專場音樂會上,「玉振金聲——中和韶樂祭祀專場展示」和「神樂之旅——清代宮廷音樂專場展示」選取的展演曲目,都是近年來依據史料記載進行研究恢復的,是天壇祭祀音樂和清代宮廷音樂的代表,其中包括伴隨儀仗出行時所使用的滷簿樂《導迎樂》,古代宴會過程中大臣向皇帝進茶、進酒時所使用的丹畢清樂《海宇昇平日》,為騎駕滷簿所使用的鐃歌清樂《皇都無外》等等。
  • 雅樂源自上古 明代起被命名為"中和韶樂"(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天壇公園便開始著手發掘、整理、研究皇家祭祀禮樂——中和韶樂。  黃海濤主要參與了這項工作,首先是發掘古樂譜。「這還得感謝乾隆爺!」年近七旬的他幽默地說。  原來,關於明清帝王祭天樂舞的古籍、資料,特別是曲譜,明代文獻資料記載甚少,而清代乾隆時期則有較為詳細的記錄,比如《律呂正義後編》等,黃海濤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古代樂譜「翻譯」成五線譜、簡譜。
  • 歐洲最美廣場奏響天壇中和韶樂
    (圖片由協辦方比利時ATLAS國際文化公司提供)    中青在線布魯塞爾2月2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歐盟記者 鞠輝)當地時間2月24日,被譽為「歐洲最美廣場」的布魯塞爾大廣場人頭攢動、古韻悠揚。美輪美奐的自貢彩燈與廣場周邊歷史悠久的哥德式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折射出中歐文化和諧共存、交流互見的深刻內涵。
  •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天壇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
    (樂器空間雜誌社報導)6月18日下午,「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隆重舉辦。本次演奏會由6·21 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組委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北京正明民族樂器廠承辦。
  • 天壇管理人員談中和韶樂:現在的人已經欣賞不了
    天壇裡傳出「華夏正聲」  ——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  「它應該是那個時候最好聽的音樂,在那個時候,能湊齊這麼多人的樂隊演奏,只有皇家了!」天壇管理處的武裁軍科長如是說。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是古代皇家祭祀時的音樂,也代表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從中和韶樂中,我們能聽到黃帝命令伶倫創造的音樂是怎樣的。
  • 迎建壇600年天壇推出「賀歲禮」,中和韶樂八音盒亮相
    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通過中和韶樂八音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天壇禮物」,送出祈年賀歲祝福。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圖為「中和韶樂八音盒」。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北京天壇建成於1420年(明永樂18年),經歷600年風雨和時代變遷。
  • 清代的先蠶禮是如何產生的?更重要的是對桑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而且在中國的古禮中,先蠶禮是由一項皇后親自主持的國家祭祀典禮。 二、清代對先蠶禮的復興 1、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下地位的從屬性 男尊女卑觀念是中原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觀念
  • 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認識清代宮廷中的御醫群體
    通常所說的御醫,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御醫是指太醫院的一個官名,自上而下分別有院使、院判、御醫、吏目等。但在清代的文獻中,我們發現一個廣義的概念,御醫往往是一個統稱。上至院使,下至吏目,太醫院裡的各級醫官都稱之為御醫。另外,從一些實例中發現,凡是為帝後服務,或聽候皇帝調遣、奉旨為病家診治的醫生都可以稱之為御醫。
  • 120餘件清代犀牛角作品欣賞
    角雕是用獸角雕刻和磨製而成的工藝品。清代,由於工藝美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雕刻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藝術擴展到犀角材質中來,這樣,形狀眾多,花紋各異的犀角杯就脫穎而出,聞名於世。 所配之底座,乃小葉紫檀材質,質地細膩,通體鏤雕海浪紋,以護固杯身,別致精巧,古樸典雅。
  • 《遮天》中帝器大盤點,哪些才是真正的仙器?
    ,後用九種神金熔煉為一口九色仙鼎。成仙路崩後填補混沌洞,後被無始找回重新煉製成為仙器。元始鍾是葉凡於紫山中發現,但是一開始並無動用它的能力,還是之後在成仙路上,成仙路奔潰後用元始鍾來彌補。 3.綠鼎 又稱成仙鼎,上古天庭的秘器,為帝尊所造,依靠崑崙為核心的諸祖脈降臨於多顆古星而孕養,與成仙契機有關,同荒塔、仙鍾齊名。
  • 《天龍八部3》龍紋裝備系統詳細介紹
    升級地點:鳳鳴鎮NPC(149,70)焦鷹怎樣提升龍紋星級: 當龍紋的星級低於5星時,你可以通過消耗一定數量的玉龍髓提升星級。
  • 是萬千星輝還是星光黯淡 今年的TVB頒獎禮視帝視後誰人識?
    1月10日的晚上,TVB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在香港舉行。一時間星光璀璨,黎耀祥、陳豪、馬國明等幾位歷屆TVB視帝現身。然後是鄭裕玲、姜大衛、徐榮、陳煒、高海寧、陳山聰、王浩信、黎諾懿、蕭正楠、楊卓娜等演員出席。接著是劉愷威父親劉丹走上了紅毯!頒獎典禮最重要的獎項視帝是王浩信,視後是蔡思貝。
  • 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的木中極品,紫檀家具!
    #紫檀木雕#紫檀木色呈深紫,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百年方成材,木質堅硬,緻密,適於雕刻各種精美的花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被視為木中極品,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以紫檀木打造的家具更是成為我國古代傳統家具的典範之作,不僅是歷代帝王專寵,更成為了外國人眼中不折不扣的中國奢侈品。
  • 呼風喚雨的龍,在唐代玉雕中為什麼會和火扯上關係?
    提到龍,我們腦海中經常出現的是它遨遊九天、呼風喚雨的一種姿態和形象,這是因為龍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生活於海中的神靈,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那有沒有火龍呢?大部分人對火龍這一形象的認知普遍來自於西方龍,貌似和中華龍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中國龍圖騰的紋飾史上確實出現過與火有關係的龍。
  • 宅家看展|為什麼清代人人都愛「穿」蝙蝠?看看杭州織造局蝙蝠龍袍...
    蝙蝠攜帶病毒,傳播病毒,但它也是花粉和果實的傳播者,而且每天會吃掉大量的昆蟲,對控制農林害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小。目前,人們恐懼蝙蝠,甚至談蝙蝠色變。《尚書·洪範》中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意為有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三是健康安寧,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壽善終。「五福捧壽」則寓意「多福多壽」、「五福臨門」。漳絨,是中國傳統織物種類之一,據說始於福建漳州一帶,所以被稱作「漳絨」,也可以稱作「天鵝絨」。到清代,漳絨技術達到高峰,也一直作為漳州的貢品上供朝廷。
  • 清代宮廷的運動範兒
    馮小剛在什剎海冰上的這一個電影橋段,無形中把北京的一項古老的冬季運動展現在了廣大觀眾面前,這就是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廣泛群眾基礎的「滑冰」。  歷史上,滑冰這項體育運動在我國北方大地上源遠流長,當清代統治者定都北京後,更是把滑冰運動提升到了國家級別的高度,定為「國俗」,把滑冰這項活動稱為「冰嬉」,到了乾隆時期冰嬉運動達到了頂峰。
  • 雍正所說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該作何解?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罷免大將軍一職後,被降為杭州將軍。雍正帝在上諭中訓斥了年羹堯的種種不法之舉,並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那麼,雍正帝的這句話該作何解呢?「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是一種民謠形式的讖語,是通過有隱語、符號、圖畫或物形的方式,來預言人間的吉兇禍福。讖語在古代文化中,源遠流長。史書中就在了不少讖語,這些讖語的感召力非常大。如《秦始皇本紀》記載有讖語「亡秦者,胡也」,他就發動百萬人修長城以防北胡。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布陳內容,分「清宮與活佛」「西藏的達賴與班禪」「安多章嘉國師與蒙古哲布尊丹巴」「走進活佛的生活」四個單元,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 【視頻】龍紋短鯛 高清視頻
    在1993年,Kullander和Prada-Pedreros為龍紋短鯛共同制定adoketa這個種名,並將其歸入金眼短鯛(N.anomala)所屬的矮麗魚屬(Genus Nannacara)中。只不過棲息在巴西內陸的特徵:龍紋短鯛在棲息環境上以及外形上,都和生活在南美洲東北方沿海國家的同屬品種有著顯著差異,因此他們當時和另一種分布在蓋亞那(Guyana)、還未曾引進過的雙斑矮麗魚短鯛(N. bimaculata)一起劃分在該屬之下的「雙斑矮麗魚支系(A.bimaculata-complex)」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