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崔醫聲
先說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說他的老愛人最近老是「昏過去」,老是摔倒,有一次坐在旅遊大巴上就直接倒在邊上的人身上了。我說很有可能是心臟出問題了,趕緊來檢查一下。來了後給她一搭脈,脈搏跳跳停停的,趕緊躺下做了個心電圖,結果竟然是正常的。
這是怎麼回事?!
坐起來再搭一搭脈,脈搏還是比較慢,跳跳停停的。仔細一想,就知道問題所在,坐著拉了一個心電圖,結果就「抓住了」停搏(有些人就是那麼「奇怪」,躺下和坐下做心電圖是不一樣的),後來再做了個Holter檢查,提示最大停搏有5秒,安裝了起搏器後就再也沒有暈厥的情況了。
人的心跳可以快,我們以前說過、說過心跳快的心律失常;
人的心跳也可以慢,慢的心律失常會引起心臟射血減少,乃至引起腦缺血,就會產生頭暈、眼前一黑、暈過去等等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們先回顧一下心臟的「電路」系統!
竇房結是發電機(又稱人體自帶的起搏器),發出電脈衝。電,通過結間束,到達「中繼站」房室結(如果發電機罷工,它可以臨時發電),再通過希氏束繼續下傳,到達左/右束支。
在這套電路的指導下,
心臟進行收縮和舒張。
大體上緩慢性心律失常分兩大類。
①人體的起搏器——竇房結出故障了,引起了心動過緩。
②心臟電衝動在傳導的過程中,傳導束出現了故障,引起了傳導阻滯。
【Part1竇房結的故障】
竇房結的故障也分兩種情況。
①竇房結真的壞了,跳不動了,這個起搏點不能正常地發出電衝動了,就會出現心動過緩、停跳、漏搏等等。
②還有一種情況,竇房結本身沒有壞,但是控制心臟的神經出了問題。這一對神經叫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交感神經使心臟興奮,迷走神經會抑制心臟,心臟正常運作有賴於這一對神經的平衡。但如果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就會抑制心臟跳動,心跳就會變慢,甚至停跳。
這就要講到第二個故事了。
有一個23歲的小夥子,他的心臟跳得很慢,一般也就40來次/分,Holter提示夜晚有很多停搏的現象,最多停6秒,外院建議他安裝起搏器,他輾轉找到了我,後來我把他收入CCU監護室。監護上顯示當他說話的時候心跳稍微快一點,而安靜時、低頭看書時只有30-40次/分。
追問病史,他從來沒有過頭暈、眼前發黑,也沒有暈厥的情況,長跑這樣的運動也沒有問題。我認為小夥子的竇房結沒有真的「壞」了,而是抑制心跳的迷走神經張力太高,所以一安靜下來心跳就很慢。我給他做了一個「阿託品試驗」,在藥物的刺激下,他的心率可以達到110多次/分,更是證實了我的判斷。所以就給他中西醫結合的藥物治療,後來複查Holter,夜裡的停搏都<2秒,後來他順利出國留學,現在應該已經畢業了。
【Part2傳導阻滯】
經常有人問我:崔醫聲,我的心電圖報告上寫著傳導阻滯,是不是我的血管阻滯了?!
其實不是的,心電圖上的「傳導阻滯」是電路上的阻滯,電傳導不過去了,而不是血液傳不過去。
傳導阻滯
傳導阻滯分三個度,I°、II°、III°。
I°是稍有點傳導延遲,但是沒有阻斷,心臟還跳得起來。就像是交通有點擁堵,車速就比較慢,但一直可以往前開。
III°就是完全阻斷了,一點都傳不下去了,心臟沒有辦法完成一次跳動,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有些人就會突然暈厥,甚至死亡!
但也有些人會倖存,因為人體有代償機制,當心臟跳不起來的時候,有個備用的起搏系統,我們叫它「逸搏」。這個系統可以在「房室交界處」發出電衝動,暫時接管心臟的跳動;也可以從心室裡發出逸搏。但這個「逸搏」系統只是備用的,暫時的,它並不穩定,所以如果是III°,那就應該儘早安裝永久起搏器。
↑暫時的備用「心跳」↑
I°-III°之間是II°,就是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傳得下去,有時傳不下去;有時是傳導線路真的壞了,有時也可能是控制心臟的神經出了問題,所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隨訪或者服用藥物或者進行起搏器手術。
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
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明確:
是本身「心跳慢」?還是在一些藥物或者特殊情境的影響下心跳變慢?
★排除了外界幹擾因素後,讓醫生來判斷這個「心跳慢」有沒有危害?
★如果僅僅是跳得慢點兒,比如說竇性心動過緩,50多次/分鐘,根本不用擔心。
★★★
但是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心跳慢」,就要當心了!
①出現了頭暈,眼前一黑,突然暈厥的情況
②初發/新發的「心跳慢」(就是以前平時心跳70-80次/分,突然心跳持續只有50次/分了)
如果要緊的話,
又要怎麼治療呢?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但如果實在太慢了,我們也有絕招,那就是安裝起搏器。
「科普不易,喜歡就是動力」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20DZ2311400)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