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問:抗心律失常藥物分幾類?答 4 類你就錯了!

2020-12-01 騰訊網

抗心律失常藥物(ADD)種類繁多,且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臨床常按藥物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影響及其與心律失常相關的作用機制,把抗心律失常藥物分為 4 大類:

圖片來源:內科學第八版

這個分類方法簡單實用,至今仍處於最核心的地位。但也正因為其分類過於簡單,使得一些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未能包括在內,無法滿足當前心律失常診療的需求。

因此,2018 年雷明等學者在傳統分類方法基礎上結合最新的藥物研究進展,提出一種現代 AAD 分類方法,將 AAD 分成8 大類 21 個亞類。

該分類方法總結了抗心律失常藥物 100 多年,特別是近 50 年來的新進展,在保留了傳統分類簡便易行的特徵的同時,彌補了傳統分類的不足:

新分類包括了幾乎目前所知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及可能的作用靶點;

囊括了臨床已在應用的快速或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藥物,並且涵蓋了已經研製成功及尚在研製中的藥物,有利於臨床醫生的精準應用;

闡明了藥物的多靶點作用;

闡明了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HCN通道阻滯劑

超極化激活的環核苷酸門控的陽離子通道(HCN)家族是組成竇房結 If 通道的亞單位,分布在神經系統、心臟及其他組織器官(如小腸間質細胞、腸神經等)。

HCN 通道阻滯劑通過與 HCN 通道特異性結合而抑制其活性,進一步抑制 If 電流(起搏電流/淨內向電流),從而降低竇房結細胞自律性。

至今已研發的 If 通道抑制劑中,只有伊伐布雷定經研究後已應用於臨床,是心臟竇房結 If 通道的高度選擇性和特異性抑制劑,其藥理作用特徵如下:

劑量依賴性抑制竇房結 If 通道,使 If 電流減緩和竇房結 P 細胞 4 相自動除極化速率減慢,導致竇性心律變慢。

當劑量 < 20 mg/次,2 次/d 時,劑量越大,竇性心律降低的幅度越大;

當劑量 ≥ 20 mg/次,2 次/d 時,由於大部分 If 通道被抑制,竇性心律減慢進入平臺期,發生嚴重竇性心動過緩(< 40 次/min)的風險較低,其中 HCN4 通道具有減弱竇房結對迷走神經反應的功能,對穩定竇房結的自律性亦有重要作用。

對心臟內傳導、心肌收縮力、心室復極時程(QTC 間期)和血壓無明顯影響,顯著優於能減慢竇性心律的常用藥物 β 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且無 β 受體阻滯劑誘發支氣管痙攣和糖耐量降低等不良反應。

清除半衰期為 11 小時,需 2 次/d 服藥。隨餐服用,可使該藥血漿濃度增加 20%~30%。

對老年人和輕度肝、腎功能降低患者無需調整藥物劑量。

1

Na+通道阻滯劑

Na+ 通道阻滯劑主要作用靶點為鈉離子通道,共包含 4 個亞類:

Ia 類藥物可抑制內向型鈉離子電流(INa)及動作電位的產生,可延長動作電位時程(APD)。主要代表藥:奎尼丁和丙吡胺,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與陣發性心房顫動。

Ib 類藥物同樣抑制 INa 及動作電位的產生,但會縮短 APD。主要代表藥:美西律和利多卡因,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室性心律失常。

Ic 類藥物可抑制 INa 及動作電位的產生,減慢心房、心室及房室旁路動作電位的傳導,心率過快時延長 APD。

主要代表藥:普羅帕酮和氟卡尼,臨床上多用於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與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新增)Id 類藥物可抑制晚鈉電流,縮短 APD 和 QT 間期,減輕細胞內鈣超載,從而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代表藥物為雷諾嗪,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穩定型心絞痛和室性心動過速。

2

自主神經激動劑和抑制劑:G蛋白偶聯的受體

自主神經抑制劑或激動劑主要通過與心肌細胞膜上 G 蛋白偶聯的受體結合,影響鈉離子通道、鉀離子通道、鈣離子通道等多個離子通道,從而對心肌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及收縮性產生相應作用。

新分類對 II 類擴充幅度最大,保留了傳統分類中 IIa 類,新增了 IIb、IIc、IId 和 IIe。

IIa 類藥物主要為非選擇性 β 受體及選擇性 β1受體抑制劑,可抑制 If 和 L-型鈣通道電流,從而抑制竇房結細胞自律性、減慢房室結傳導及延長不應期,同時抑制肌漿網 Ca2+ 釋放及觸發活動。

主要代表有普萘洛爾、卡維地洛等非選擇性 β 受體抑制劑藥物及比索洛爾、艾司洛爾、美託洛爾等選擇性 β1受體抑制劑藥物,臨床上多用於竇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新增)IIb 類藥物主要為非選擇性 β 受體激動劑,與 β 受體抑制劑的作用機制相反,其可以促進 Ca2+ 內流、釋放及早期後除極誘發的觸發活動,加速房室結的傳導,提高心室逸搏頻率。

代表藥物為異丙腎上腺素。臨床上常用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前增加室性逸搏頻率;

同時異丙腎上腺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動過緩依賴的早期後除極,有助於抑制心動過緩相關、藥物誘發的以及部分先天性長 QT 症候群相關的尖端扭轉型室速。

(新增)IIc 類藥物主要為M2 受體抑制劑,主要作用靶點為竇房結、心房和房室結,可縮短 RR 間期與 PR 間期。

代表為東莨菪鹼與阿託品等藥物,臨床上主要用於輕中度竇性心動過緩的治療。

(新增)IId 類藥物主要為 M2 受體激動劑,作用靶點同樣為竇房結、心房以及房室結,可延長 RR 間期與 PR 間期,並可縮短 APD。

主要代表為地高辛與卡巴膽鹼等藥物,臨床上主要用於竇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新增)IIe 類藥物主要為腺苷 A1 受體激動劑,作用靶點位於竇房結、心房和房室結上的腺苷 A1 受體,可減少 If 和 L-型鈣通道電流,縮短 APD,減慢房室結傳導。

該類藥物主要代表為腺苷,臨床上常用於快速終止室上性心動過速。

3

K+通道阻滯劑與開放劑

主要作用靶點為鉀離子通道,心肌細胞鉀通道是發現亞型最多、作用最複雜的一類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與心律失常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IIIa 電壓門控鉀通道

非選擇性 K+ 通道阻滯劑:可阻滯多種 K+ 通道,延長動作電位恢復時間,延長不應期與 QT,減少復極儲備。

該類藥物主要為決奈達隆、胺碘酮和氨巴利特。臨床上常用於心房顫動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快速整流鉀通道(IKr)阻滯劑:作用於心房、浦肯野纖維及心室,可延長有效不應期及 APD。

主要代表為索他洛爾及多非利特、伊布利特,臨床上常用於房性心律失常等治療。

緩慢整流鉀通道(IKs)阻滯劑:作用方式與 IKr 阻滯劑相同,未上市。

超速整流鉀通道(IKur)阻滯劑:主要作用於心房,可延長 APD 以及有效不應期,減少復極儲備。

代表藥為維納卡蘭,臨床上常用於轉復房顫。

瞬時外向鉀通道(Ito1)阻滯劑:作用於心房、浦肯野纖維及心室,可延長有效不應期及 APD。

該類藥物代表為替地沙米,常用於轉復房顫。

IIIb 代謝依賴的 K+ 通道開放劑

縮短除竇房結以外的心肌組織動作電位恢復時間、不應期以及 QT 間期。該類藥物代表為尼可地爾和吡那地爾,臨床上常用於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可以明顯縮短 QT 間期及 T 波峰-末間期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

IIIc 遞質依賴的 K+ 通道阻滯劑

該類藥物作用於竇房結、心房及房室結,可延長 APD 與有效不應期。該類藥物目前正在申請上市,主要用於治療房顫。

4

鈣離子調節劑

主要作用靶點為鈣離子通道,共包含 5 個亞類:

Ⅳa 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滯劑

非選擇性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滯劑

該類藥物可阻滯 Ca2+ 通道電流,抑制竇房結細胞自律性及房室結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及 PR 間期,減少復極儲備。

該類藥物代表為苄普地爾,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

Cav1.2 和 Cav1.3 通道介導的L-型鈣通道阻滯劑

該類藥物作用方式與非選擇性膜表面 Ca2+ 通道阻滯劑類似。

主要代表為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常用於無結構性心臟病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Cav3.1 通道介導的 T-型鈣通道阻滯劑

該類藥物可抑制竇房結細胞起搏頻率,延長希氏束 4 期復極時間,目前尚無臨床可用藥物。

Ⅳb 細胞內 Ca2+ 通道阻滯劑

肌漿網 RyR2 Ca2+ 通道阻滯劑

可抑制肌漿網 Ca2+ 釋放,主要代表為普羅帕酮和氟卡尼,臨床上主要用於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的治療。

IP3R Ca2+ 通道阻滯劑

可抑制心房細胞肌漿網 Ca2+ 釋放,目前尚無臨床可用藥物。

Ⅳc 肌漿網 Ca2+ ATP 酶激動劑

可提高 Ca2+ ATP 酶的活性與肌漿網中 Ca2+ 濃度,目前尚無臨床可用藥物。

Ⅳd膜表面離子交換抑制劑

可減少 Na+-Ca2+ 交換,目前尚無臨床可用藥。

Ⅳe磷酸激酶和磷酸化酶抑制劑

可改變胞質內 Ca2+ 處理蛋白磷酸化水平進而調節細胞內 Ca2+ 信號,目前尚無臨床可用藥物。

5

機械敏感通道阻滯劑

心肌的機械敏感通道主要是指瞬時受體電位 C 亞族通道(TRPC),其為選擇性陽離子通道,主要滲透 Ca2+。在心房肌、心室肌成纖維細胞中均有表達。

TRPC 通過調控 Ca2+ 的內流與釋放,激活多種 Ca2+ 依賴的蛋白激酶,使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磷酸化,進一步導致心肌纖維化,誘發心律失常甚至造成心力衰竭。

因此,阻斷此信號傳導過程可發揮逆轉心肌重塑的作用及潛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該類藥物如氨茴酸等尚處於研發中。

6

縫隙連接通道阻滯劑

縫隙連接是一種特殊的細胞結構,其在兩個相鄰細胞間的縫隙(2~4 mm)中形成一個橋梁,構成一個通道。

縫隙連接是細胞間無機鹽離子、水溶性小分子、代謝物直接而快速交流的高速公路和綠色通道,並提供胞間電和化學的交流。

代表藥甘珀酸尚處於研發之中,可能的抗心律失常機制為減慢心房、房室結、房室旁路及心室的傳導。

7

上遊靶向調節劑

主要包括 ACEI、ARB、他汀類等藥物。這些藥物已經廣泛應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治療,且有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

心肌纖維化多伴隨心肌離子通道表達及功能的異常,即由結構重構引起電重構,進一步誘發瘢痕相關室速、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Ⅶ 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通過改善心房或心室的結構重構與電重構,發揮潛在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關焦點

  • 聚焦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論壇——6.21•北京側記|CHRS2019_中國...
    本屆大會涵蓋心律學基礎與臨床各專業學術熱點,重點關注近年來心律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及共識,直面挑戰,聚焦心律發展難題;設立了中國室性心律失常論壇、心房顫動等專題論壇和系列教育培訓課程,「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論壇」就是其中閃亮的一隅。
  • 【抗心律失常藥】鹽酸普羅帕酮片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鹽酸普羅帕酮片英文名稱:Propafen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漢語拼音:Zhusheyong Kebotai【成份】本品主要成份為:鹽酸普羅帕酮【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片。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抗心律失常藥的區別
    快來一起學習吧~ 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資料:抗心律失常藥的區別【招考信息】【報考指導】【閱讀資料】在藥理學中,抗心律失常藥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而且也是常考點,今天和山東中公教育一起來學習一下幾類抗心律失常藥的鑑別。
  • 碳酸氫鈉戲劇性逆轉心律失常,何時用,怎麼用?
    最終,患者被證實為阿片類激動劑洛哌丁胺中毒導致的心臟毒性。在考慮患者可能存在濫用藥物,而無絲毫證據的情況下,就敢應用碳酸氫鈉治療,著實令人佩服。在心律失常治療指南中,罕見碳酸氫鈉的蹤跡;而在國外文獻中,「碳酸氫鈉」卻經常與「心律失常」聯繫在一起,成為可以復律的「神器」。
  • 常見的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
    常見的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 一、心律失常 由於心臟內衝動的發生及傳播不正常而使整個心臟或其中一部分的活動變為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或者各部分活動的順序發生紊亂時,即出現心律失常。
  • ​急性心梗並發心律失常,可以加用異丙腎上腺素嗎?
    急性心梗常並發心律失常,因其有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故抗心律失常用藥的選擇也有講究。急性心梗後心律失常與普通心律失常的表現基本相同,常以心臟停搏和暈厥等作為心梗的首發症狀,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衰的加重。治療手段則以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和血運重建為主[2]。今天我們主要捋一捋主要的藥物治療。
  • 六類藥物易致心源性猝死
    並且心源性猝死通常殺人於無形,要防止心源性猝死,不僅要在日常保健上做好預防工作,同時也要小心易致心源性猝死的六類藥物。  作用於心臟的藥物  抗心功能不全的藥物洋地黃,目前傾向於小劑量治療,若過量使用或同時使用其他能提高其血藥濃度的藥物,可出現「洋地黃中毒」,如貽誤治療,會因心室纖顫而導致死亡。
  •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臟猝死的預防管理(中文版)
    (I,B)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 1. 對於心梗後存活患者,可考慮使用胺碘酮緩解室性心律失常症狀,但該藥不影響死亡率。(IIb,B)2. 對於患有冠脈疾病或心梗後存活患者,不推薦使用鈉離子通道拮抗劑預防猝死。
  • 吃錯六類藥物或致猝死
    那麼,哪些藥物使用不當會導致心源性猝死呢  1.強心苷類藥物  此類藥物中的地高辛、西地蘭、洋地黃毒苷和毒毛旋花子苷K等被中醫養生網廣泛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等多種疾病。
  • 這10類藥物會引起帕金森病
    ▎丁醯苯類藥物 代表藥物氟哌啶醇,含氟及含哌嗪基的氟哌啶醇、三氟哌多較易引起帕金森症候群,但較吩噻嗪類藥物輕。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 鈣通道選擇性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並具有減慢心率、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報導也可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更易誘發,機理同上。
  • 心律失常與情緒的關係
    心律失常:心臟收縮的頻率及節律失常。其頻率的意思是指收縮的次數變化;節律的意思是指心動次數的改變。心律失常是竇性心動過速、房性和室性期外收縮、預激症候群、心房顫動、竇房傳導阻滯等症狀的總稱。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大多與以下的情緒有關。
  • 從分子設計角度 看蒽環類藥物結構及毒性
    蒽環類藥物發展歷史蒽環類藥物,1950年由H·Brockmann所命名,通常指的是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又叫做蒽環糖苷類抗生素。其結構通常由蒽環結構和糖苷兩部分組成,以阿黴素、表阿黴素和吡喃阿黴素為例,基本結構為蒽環與一個氨基糖以糖苷鍵相連。1963年,柔紅黴素首先被合成,立即被應用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至今仍發揮重要作用。
  • 各種心律失常的鑑別
    體表心電圖是診斷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手段 , 但有一些心律失常其治療原則不同,而心電圖圖形頗相類似 , 很易造成誤診 。 一 、 預激症候群合併房顫 預激症候群並發房顫時 , 心房激動可沿房室結 、附加束 (幅束)或同時沿兩者前傳至心室 , 因而其QRS波形可呈正常 、寬大畸形或呈不同程度的「 室性融合波 」, 心室率經常> 180 ~ 200次 / 分 , 甚至> 200 次/分 。
  • 脈搏跳跳停停,會不會是心律失常?
    人的心跳可以快,我們以前說過、說過心跳快的心律失常;人的心跳也可以慢,慢的心律失常會引起心臟射血減少,乃至引起腦缺血,就會產生頭暈、眼前一黑、暈過去等等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先回顧一下心臟的「電路」系統!
  • 近期,歐洲心律協會(EHRA)發布了無症狀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共識,對...
    頻發房早且CHA2DS2 -VASc評分≥2分的患者的年卒中風險為每年2.4%,與CHA2DS2 -VASc評分≥2分的房顫患者相似,支持頻發房早可能實際上是房顫可能是房顫的替代標記物。頻發房早可能是亞臨床心房心肌病的標誌物,增加了房顫和卒中風險。
  • 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及併發症
    有些人有心律失常,光知道平時心臟不舒服,有時候心慌,呼吸不上來,但是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們請來專家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心律失常發生機制以及它的併發症,希望能幫助大家。
  • 詳解4類正性肌力藥物使用要點,值班必備!|臨床「藥」點
    正性肌力藥物能夠選擇性增強心肌收縮力,主要用於心輸出量降低的急性或晚期心衰患者,是臨床上的一把利劍。目前常用的藥物包括洋地黃類、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農和左西孟旦等。概述根據藥物結構和作用機制不同,正性肌力藥物可分為:(1)洋地黃類;(2)兒茶酚胺類;(3)磷酸二酯酶抑制劑;(4)鈣離子增敏劑。
  • 心臟性猝死預防,有一類藥物非常關鍵
    心臟性猝死預防的常用藥物有哪些?高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患者復甦後應如何處理?在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醫脈通就相關問題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主任張萍教授進行了專訪。  醫脈通:心臟性猝死防治的常用藥物有哪幾類?其在預防心臟性猝死中的價值如何?
  • 這 7 類常用藥物不宜與頭孢合用
    頭孢菌素類藥物是一種廣譜抗生素,通過阻斷細菌細胞壁合成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肝炎桿菌、變形菌等起到強效的殺菌作用。 因其耐青黴素酶、毒性小、不易引起過敏反應等,故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本文將介紹與頭孢聯合用藥易引起不良反應的 8 類藥物。
  • 「小體檢發現大問題」「自相矛盾」的惡性心律失常
    近日,一位青年男性到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參加健康體檢後發現心律不齊,心電圖檢查提示竇性心律,心率63次/分,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張俊蒙副主任醫師在為男子診治中室性心動過速是起源於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傳導系統,或者心室肌的連續3個或3個以上的異位心搏,發作時心率可達150~250次/分,並可發生血流動力學狀態的惡化,可能轉變為室撲、室顫,導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積極治療。及時正確的判斷和治療室性心動過速,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