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三年中考試題看,地理學科還是重點考查地理課程要求的主幹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思維。」泉州五中初二地理備課組組長陳榮昆老師與泉州九中初一地理備課組組長林翠容老師在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學科的複習建議中表示:「複習階段,學生要立足基礎,突出主幹知識。」
試題重視綜合思維 記憶知識佔比較大
從近三年地理中考試題看,立足問題情境去考察學生的學科能力,突出學科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辯證統一,助力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在林翠容老師看來,複習階段,學生要立足基礎,突出主幹知識,常見的知識點如: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中國地理概況、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等是高頻考點,均是考查基礎知識。考查地理記憶知識佔比較大,而洲界、我國地形區名稱、分布,民族分布特點等是直接考查課標要求的記憶知識。另外對學科能力要求高,以圖文形式展示素材,對考生讀圖文材料獲取信息能力要求較高,試題重視區域認知方法及基於區域要素特徵的綜合思維。
陳榮昆老師也表示,中考重點還是考查地理課程要求的主幹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思維。基於此,他建議2020年省考考生可重點關注以下考點,地球和地圖:經緯度的判讀、半球的劃分和判讀、五帶的名稱和劃分、自轉產生的現象(地方時差);在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計算海拔高度和實地距離,判斷方向、判讀坡度陡緩,地形類型和地勢高低。海洋與陸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與分布、洲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兩大火山地震帶。天氣與氣候:天氣符號、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世界氣候主要氣候類型的名稱和典型分布地區。
而在世界與地方地理部分,考生可重點關注,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和日本的位置和首都,中國四大海域,省級行政區域的全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中國人口特點及對策;主要的山脈和地形區;耕地類型;長江和黃河不同河段的開發利用和治理措施;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位置和突出的自然環境特點。福建地理中武夷山、戴雲山和閩江的名稱和位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點及相互作用中的根據圖中信息描述區域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分析緯度、海陸和地形對氣溫、降水和氣候的影響,河流流向與地勢高低,氣候和地形對水文特徵的影響,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人文地理要素的特點及成因,農作物、人口、城市、交通線和工業的分布特點及成因,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影響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因素。
訓練提取信息能力 增強知識遷移能力
「考前複習第一階段建議夯實學科基礎知識,複習中結合地圖形成系統的地理主幹知識結構,理解基本地理概念,背記地理基礎知識,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學以致用。」林翠容老師表示:「考生要注重能力培養,以熟悉的區域,進行讀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
而在考前複習第二階段建議,構建重點知識網絡。運用地理思維導圖,理清主幹知識的脈絡及相互關係,如地理自然要素的特徵分析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如地形、氣候和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關係;強化專題複習。以專題形式對常考的地理圖表進行整合複習,如等值線圖、氣候分布圖及氣候統計圖表的判讀及應用。
學生可以通過做題,強化自己從文、圖、表等地理材料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在區域地理複習上,以陌生區域為案例,訓練區域的學習方法,以達到能力遷移應用,學生要加強模擬訓練查找缺漏,針對練習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弱點」。學生要認真聽取老師的學習方法指導,比如關聯問題的歸納、組合選擇題的解題技巧等,還要有意識地在答題中、校對試卷中不斷規範自己的地理表達。
而今地理考點呈現方式多樣,陳榮昆老師建議考生在備考時需注意增強提取關鍵信息能力,學會從題幹、圖表和坐標圖等各類圖文材料中找到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並標上記號幫助解答;增強知識遷移能力,區域地理的考查並不限於所學區域,試卷中經常會出現陌生的區域,陌生的情境,要求考生運用已學知識解答新區域,新情境,因此要求考生在備考中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建立知識點間的聯繫,記住並理解了的知識才有可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增強用準確的地理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非選擇題大部分空格要求填寫的字數大都在6個字以內,只有少部分空格要求簡要分析原因,答案會超過6個字。因此在考前訓練中出現的錯別字、易混淆的概念要及時糾正並掌握,簡要分析原因要避免前後矛盾、因果不分。
【來源:泉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