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一直試圖打破引力定律,為什麼,進展如何?

2020-10-16 Snail先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項新測試再次證明了這位標誌性物理學家的正確性,這一次,科學家們重新分析了2019年4月發布的著名的首次黑洞圖片。

這張位於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是首次直接觀察到黑洞的影子——視界的印記,它是圍繞黑洞奇點的球體,沒有光線可以從中逃逸。愛因斯坦的理論根據黑洞的質量來預測事件視界的大小;而在2019年4月,已經很明顯,這個陰影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非常吻合。

現在,使用一種新的技術來分析圖像,製作圖片的研究人員展示了陰影與理論的吻合程度。答案是:比太陽系中任何相對論測試都要好500倍。這一結果反過來又對任何試圖調和描述大質量天體行為的廣義相對論和預測極小天體行為的量子力學的理論提出了更嚴格的限制。

廣義相對論的偉大成就是描述了萬有引力如何在宇宙中運行:它如何將物體相互吸引;它如何扭曲時空;以及它如何形成黑洞。為了檢驗廣義相對論,科學家們用這一理論來預測引力在某種情況下的作用。然後,他們觀察實際發生了什麼。經過多年的驗證,預測與觀測相符,廣義相對論已經通過了檢驗。

但沒有一個測試是完美的。觀察太陽的引力如何沿著軌道拖拽水星,你就可以測量廣義相對論引起的水星運動。但是望遠鏡無法測量到水星的納米級運動。其他的力量,木星的引力,地球的引力和太陽風,等等,對水星的運動產生了難以與相對論分開的影響。所以每次測試的結果都是一個近似值,愛因斯坦的理論只是或多或少地被證明了。

廣義相對論是完善的嗎?隨著觀測的不斷精確和細微,它會失效嗎?

這種不確定性的大小,是值得科學家繼續深入研究的。當科學家們一遍又一遍地測試廣義相對論時,他們對愛因斯坦的想法施加了限制。這項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儘管廣義相對論一直在通過測試,但物理學家們預測它最終會失敗。

物理學家認為,廣義相對論一定是不完整的,因為它與量子力學相矛盾。物理學家們認為,這種差異表明,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某種更大的、包羅萬象的機制,既描述了引力,也描述了量子世界,而這些都是他們尚未發現的。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迪米特裡奧斯·薩提斯在一份報告中說:「我們希望一個完整的引力理論不同於廣義相對論,但有很多方法可以修改它。」。薩提斯是10月1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是事件地平線望遠鏡(EHT)團隊的一員,負責對M87黑洞的陰影進行成像。

在這項新的測試中,薩提斯和他的同事們使用計算機來生成M87黑洞的人造圖像,該黑洞的引力在事件視界處較弱或更強。在引力減弱的情況下,他們問道,黑洞的視界是大是小?如果引力更強呢?然後,他們檢查了有多少的可能來修改產生事件視界的大小與實際拍攝的M87的EHT圖像相匹配。通過驗證,他們發現實際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之間的差異太過微小,以至於無法在黑洞的模糊快照中顯示出來。

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費亞爾·厄澤爾說:「利用我們開發的測量儀,我們發現M87中黑洞陰影的測量尺寸使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修改空間縮小了近500倍。」,另一份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和EHT科學家在聲明中說。

他們考慮過的大多數重力作用的替代方法——違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理論,並不適合這個新縮小的搖擺空間。

EHT的研究人員說,將來他們可能會進一步收緊這種搖擺空間。

EHT是一個遍布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網絡,它們一起工作,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清晰的圖像。這些黑洞雖然很大,但太小太暗,任何一個望遠鏡都無法自行分辨。到目前為止,EHT在M87上發布了一張黑洞的圖片。但是在我們的鄰居中還有另一個更小的黑洞,EHT也將會將它描繪出來:人馬座A*,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由於EHT已經在這個更近的目標上訓練了射電望遠鏡部隊,他們改進了他們的理論技術,並在合作中增加了新的望遠鏡。

他們說,他們產生的下一幅圖像將進一步約束廣義相對論,或者他們會看到愛因斯坦根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正是因為科學探索,永遠有未解之謎等待人類去解答,所以一代一代科學家孜孜不倦地進行著更深入的探索。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但為什麼就這麼難?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即非常微觀的世界與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的非常宏觀世界。雖然許多學者正在研究量子引力,但他們經常使用的模型沒有考慮到宇宙的某些方面,比如宇宙正加速膨脹。衝繩科技研究所研究生院(OIST)的一個團隊報告了一種新的量子引力方法,使用的模型更接近現實。在《物理評論D》中,該團隊報告了他們在無質量場的散射矩陣(S-matrix)上的進展。
  • 誰是謀殺引力幽靈的物理學家?
    自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重鑄成時空曲線以來,物理學家就一直在懷疑他的工作是否是最終的定論。在進行探索和調整之後,他們一直試圖修改甚至替換愛因斯坦的引力,同時將模型保持在越來越嚴格的觀察範圍之內。這些想法中有許多試圖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重鑄引力,其中稱為引力子的假設粒子承載著引力。
  • 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即非常微觀的世界與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的非常宏觀世界。雖然許多學者正在研究量子引力,但他們經常使用的模型沒有考慮到宇宙的某些方面,比如宇宙正加速膨脹。
  • 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但是太難了!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即非常微觀的世界與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的非常宏觀世界。雖然許多學者正在研究量子引力,但他們經常使用的模型沒有考慮到宇宙的某些方面,比如宇宙正加速膨脹。衝繩科技研究所研究生院(OIST)的一個團隊報告了一種新的量子引力方法,使用的模型更接近現實。在《物理評論D》中,該團隊報告了他們在無質量場的散射矩陣(S-matrix)上的進展。
  • 引力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遲遲不能與量子力學兼容?
    牛頓的引力觀在偉大的牛爵爺出現之前,不管是古希臘先賢們,還是世界各地的宗教都對引力有過思考,但是他們一開始就跑偏了,要麼是只是用直覺上的考量,要麼與造物主有深刻的關聯。引力在此時,可以說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角度,就暫且不表了。
  • 為什麼會產生引力?
    無論是地球上的物體,還是宇宙中的天體,它們之間都被引力束縛住。萬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一切物體之間都會產生引力,無論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然而,引力的概念也讓牛頓感到困擾,引力究竟是如何在真空中起作用的?引力的傳播速度又有多快?
  • 為什麼引力波能讓物理學家獲得諾獎?
    引力波最早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它的存在與引力的產生形式有關。早在愛因斯坦之前,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牛頓看來,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吸引力,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距離有關。雖然這樣的描述解釋了很多天體運動,但也對一些現象束手無策,比如水星近日點進動的問題。
  • 它總是試圖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麥克斯韋妖這個概念似乎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15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光科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斯特拉·塞、史蒂芬·尼姆裡克特和瓦萊裡奧·斯卡拉尼認為,秘密在於限制這個有名無實的魔鬼的能力。
  • 關於「引力」的終極探索
    引力理論的拓展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釋了地面上物體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與天體的運動,把天上的運動和地上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但他一直沒能解釋清楚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為什麼會有引力?愛因斯坦曾經一度試圖把萬有引力定律納入相對論的框架,幾經失敗後,他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到廣義相對性,又利用在局部慣性系中萬有引力與慣性力等效的原理,建立了用彎曲時空的黎曼幾何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理論。
  • 否認暗物質的物理學家
    在牛頓物理學中,暗物質和暗能量是被假設存在的,並且根據標準物理定律來計算引力的話,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能量的95.1%。   當我拜訪他在魏茨曼研究所的辦公室時,這位70歲的物理學家在以色列炎熱的夏天裡穿著短褲,興奮激動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語調。
  • 熱力學第二定律被打破:打造永動機或成為可能
    但上月晚些時候,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的科學家發現該體系存在一個漏洞,讓他們能夠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發現不僅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一天可以打造永動機,而且對我們如何理解宇宙有巨大影響。永動機可以在沒有能量輸入的情況下永恆旋轉,以前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理論。
  • 物理學家提出引力不存在
    我們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牛頓在蘋果樹下正在聚精會神的思考,突然一個蘋果砸到他頭上,他茅塞頓開,發現了引力。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也知道引力很奇怪,和其它基本相互作用力相比,引力處理起來非常困難。現在原因可能已經找到:引力不是一種基本相互作用力,而是一種類似橡皮的彈力一樣的衍生力。
  • 為解釋暗能量,有必要修改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嗎?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有暗能量?為什麼暗能量具有它所具有的非零值?為什麼它有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質?這是我們觀察到的最好的證據,引力的速度必須等於光的速度。儘管如此,最近修改引力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許多理論家修改了打破廣義相對論規則的想法。最常見的修改類型要麼是添加一個額外的欄位(標量、向量或兩者),要麼是添加一組額外的術語(像一個新的耦合),要麼就是它們打破了引力在任何時候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定律的概念。
  • 加速膨脹的宇宙,是因為引力逃到了高維空間?
    唯一逐漸明晰的是,在可觀測的最遠距離處,引力以相當奇怪的方式起作用,它變成了斥力。物理學定律認為,引力由物質和能量產生。因此,部分物理學家把這種奇怪的引力歸因於某種奇怪的物質或能量,這就是暗能量的由來。但也有可能,這些物理學定律本身就需要改變。多年來,物理學家已經提出了一些似乎可行的量子引力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弦理論。
  • 「大黃蜂引力」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如此迅速地膨脹
    物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宇宙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幾乎相同的,現在他們找到了一種檢驗該假設的新方法:通過檢查黑洞的陰影。如果那個陰影比現有物理學理論所預測的要小,它可以幫助證明一個遙遠的概念,即大黃蜂引力,它描述了如果宇宙看似完美的對稱性畢竟不那麼完美會發生什麼。
  • 物理學家如何驗證萬有理論?
    但物理學家認為,這四種基本力在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時刻是統一在一起的。隨著空間膨脹,溫度降低,最初的統一力分為目前的四種基本力。因此,物理學家相信,四大基本力在更深層次上可以通過同一個理論來描述,這個終極理論被稱為「萬有理論」或者「大統一理論」。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或者說引力的本質是什麼?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這一觀點來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且經過了非常多的天文觀測證實,還在理論上起到了很好的預測作用。牛頓經典引力理論據傳,因為一個蘋果掉下來砸到牛頓的腦袋,牛頓因此悟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世間一切物質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這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大小,除了與兩個物體的質量有關,還與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
  • 引力是什麼?引力真的存在嗎?
    引力存在嗎?我們從小就聽過牛頓被蘋果樹上掉下的蘋果砸,然後腦袋好像開了光一樣,一下就想明白了萬有引定律了。這個故事或多或少是有演繹的成分,真實性堪憂,最早也僅僅載於沒見過牛頓的伏爾泰的書中,他也是打聽來的。
  • 看他如何想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你就知道了
    第一部分我們還能夠理解,但第二部分F∝1/r,這個關係現在看來依然讓我們感到困惑,為什麼引力會和質量物體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呢?牛頓當時是怎麼知道這種數學關係的?今天我們就說下平方反比的來歷,通過這件事,我們就能充分的認識到牛頓在當時的驚人見解。
  • 中國科學家拋原子 為證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錯了
    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 港媒稱,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於1589年在比薩斜塔上進行自由落體實驗,因此提出自由落體定律。現在,內地科學家把伽利略所做的推到另一個層次,令實驗結果出現前所未有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