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激活「地標」帶動效應 助力區域精準脫貧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發揮地理標誌帶動效應,做強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

福建漳州激活「地標」效應

福建漳州實施商標興業富農戰略,發揮地理標誌帶動效應,通過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成為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

地理標誌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誌,既是巨大的無形資產,還是所在地區的形象名片。福建省漳州市歷來重視並積極推動地理標誌「走出去」。早在2011年,「琯溪蜜柚」「東山白蘆筍」就已入選「中歐10+10」中歐互認地理標誌產品清單。今年,「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紅柚」「雲霄枇杷」「南靖蘭花」「平和白芽奇蘭」5件地理標誌產品推薦參評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100+100」清單,再次把漳州地標帶向世界。

截至今年10月底,漳州市有效地理標誌商標(產品)148件,居全國設區市第3位、全省第1位。其中,雲霄縣擁有地理標誌34件,居全國縣級行政區域第1位。

用活一枚地標、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漳州大力實施商標興業富農戰略,發揮地理標誌帶動效應,通過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成為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地標」助力區域精準脫貧

雲霄縣「下河楊桃」久負盛名。作為楊桃種植「第一大村」,雲霄下河鄉下河村種植楊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過去村民發愁楊桃賣不出好價錢。」下河村黨支部書記蔡勁松說道。早前下河村楊桃種植面積大而散,品種以本地酸楊桃為主,口感酸澀,此外,受地理位置偏遠、運輸條件不便等因素的影響,產量雖高銷路卻不好。

為改變這一狀況,下河鄉聘請福建省農科院專家建立品種改良實驗園,提升楊桃品質。隨即,下河村又成立了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當地楊桃申請註冊「下河楊桃」地理商標,並統一制定楊桃的「地方標準」。2016年,在「下河楊桃」通過地理標誌認證後,名氣隨之大漲。下河鄉迅速成立黨建扶貧先鋒隊,打造「地標+電商+合作社」的產業扶貧方式。下河村19家楊桃產業合作社共吸收入社農戶748戶,實現每月網銷楊桃15萬斤、網銷額120萬元以上,入社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

「現在的消費者都十分注重商標品牌,有了『身份證』,不愁銷路了。」蔡勁松說。

依託千畝楊桃資源,下河鄉創建「下河楊桃園地標驛站」,並連續多年舉辦楊桃節,開創地標文化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新發展模式。僅2017年2月的楊桃採摘季,就吸引遊客超6萬人次,帶動經濟收入400餘萬元。如今,下河村已從昔日的省級貧困村蛻變成遠近聞名的「楊桃村」。

藉助「下河楊桃」等一系列響亮的地標招牌,去年雲霄全縣地標產品種養面積達38萬畝,產值達52億元,整個產業鏈各環節從業人員及受益人數達32萬人,有效助推當地脫貧攻堅。平和縣則培育出「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紅柚」「平和白芽奇蘭」3個年產值超20億元的地標產業,全縣農民70%的收入來自地標產業,地標品牌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金字招牌」。

2010年以來,漳州累計兌現商標富農補助資金2000多萬元,用於地理標誌商標的註冊、使用和管理,為漳州地理標誌產品進入市場提供有效的「身份證」「入場券」。「雲霄枇杷」「浮宮楊梅」「詔安青梅」「南靖蘭花」「華安鐵觀音」……一個個含金量極高的地標產品相繼打響、遍地開花,漳州已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地理標誌商標產品產值達580億元,約80%農村人口受益。

 擴大地標品牌效應

「這是建蘭的紅君荷,一苗100元,兩苗帶三芽的只要180元……」11月11日上午9點半,位於南靖縣山城鎮的青軒蘭場直播棚,主播張淑群正進行「蘭花直播」。她一邊展示蘭花,一邊介紹蘭花的品種、特性等。不到半小時,就引來上千名粉絲在線觀看。

青軒蘭場的兩家網店有11萬固定粉絲,一天直播能吸引上萬人次觀看。「網店上架的蘭花品種有80多個,有的蘭花品種數量較少,我們就沒有上架,而是通過直播間向網友展示。」青軒蘭場負責人張旭東說。截至當天17時,青軒蘭場的南靖蘭花訂單量有400單,成交額超12萬元。

無獨有偶,在11月18日舉行的「漳州產全球銷」網上食品名城大促活動現場,20多家漳州食品企業的生產者化身為「網紅主播」,通過阿里巴巴1688頻道「漳州產全球銷」網絡直播平臺,與全國各地的採購商、消費者進行面對面推介。短短1個小時,新匯鮮果蔬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謝福特成功「帶貨」57盒(件),收穫300多名新粉絲。

好產品、好品牌需要好渠道的傳播。玩轉「地標+電商」模式,漳州不斷擴大優質地標品牌效應,各類名優特產品「飛」出深山,土貨變「尖貨」。數據顯示,在阿里巴巴1688平臺上漳州地區的核心網商企業已超過1500家,年線上銷售額逾4億元,每月吸引全國超過3萬名採購商購買漳州食品。特別是在水果電商領域,漳州已成為與廣西南寧、四川成都齊名的水果生鮮電商知名產地。

同時,漳州還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為地標產品搭建展示、推廣和銷售平臺。組織優秀地理標誌企業參加地理標誌產品國際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等全國性的專業展會,並舉行專題推介活動,引導地標產品「走出去」;多個縣(市、區)每年舉辦地標節,如平和縣從2005年以來連續14年舉辦蜜柚節、茶王賽,雲霄縣舉辦「雲霄枇杷節」「雲霄年貨節」等活動,將外地客商「引進來」。

漳州還推行「公司+商標品牌(地理標誌)+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進行地理標誌商標產品、農產品的開發,推動地標產品由單一品種向產業集群發展、地標品牌由單一品牌向產業品牌集群發展。龍頭企業農好康(福建)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續開發「平和白芽奇蘭」「平和琯溪蜜柚」等多款地理標誌產品,上線「漳家界」漳州地標產品線上匯集平臺,推廣「漳州地標產品 品質生活優選」地標專欄,創造「無界」漳州。龍海市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楊梅商品申請註冊集體商標12件,使用集體商標的農產品產值累計超3000萬元,推動了浮宮楊梅產業化發展。

 「智慧地標」護航金字招牌

今年8月份,平和琯溪蜜柚還未成熟上市,但網絡上卻已有人假冒該品牌進行銷售。對此,結合琯溪蜜柚上市周期,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針對性地發起「平和琯溪蜜柚」地理標誌專項整治行動。

通過「智慧地標」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工作人員對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發布的商品信息進行比對,共發現涉嫌侵犯地標專用權電商銷售連結500餘條。該局立即指導平和縣市場監管部門和地標協會聯合開展維權工作,讓假冒優質地標產品行為無處藏身。

「雖然漳州市地標產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仍存在註冊規劃弱、管理水平低、品牌影響小、保護效應差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全市地標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漳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林麗卿說。為此,漳州市創新監管模式,今年8月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市「智慧地標」網際網路監管平臺,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強化對地理標誌商標的監管和服務。消費者和商戶可到該平臺上查假打假。

「智慧地標網際網路監管平臺架構為兩個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查詢到某地理標誌的授權情況,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平臺對沒有授權的電商產品進行侵權排查。」該局商標科科長楊蔡鵬說。

據介紹,該平臺運行以來,屬地監管部門及時將涉嫌侵權線索分流至地理標誌權利人,聯合開展地理標誌商標維權行動,強化地理標誌商標保護,嚴厲打擊了侵犯地理標誌商標專用權行為。

相關焦點

  • 理論|重慶永川:激活「四維」力量 助力精準脫貧
    近年來,重慶市永川區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具體實踐,聚焦精準方略,著力激發組織領航、先鋒攻堅、人才驅動、制度保障「四維」力量,全面推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插花式」扶貧的永川特色脫貧攻堅之路。
  • 福建:電力大數據「原力覺醒」 助力小康之美
    通過和環保部門共享數據與線下資源,根據用戶用電量、峰谷用電特性等的變化,國網福建電力公司在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協助政府查處散亂汙。這是電力大數據支撐「數字福建」建設,助力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挖掘電力大數據,及時提供政府所需的數據信息,助力政府科學決策,是國網福建電力的一項重要工作。國網福建電力與福建所有地市政府籤訂了「數字福州」「智慧廈門」「智造泉州」等各具地方特色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商共建「數字福建」。
  • 漳州:地標美食與文化符號融合 打造城市新IP
    閩南網7月20日訊(通訊員 薌城宣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得天獨厚的物候條件和文化積澱,讓漳州這座城市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食地標資源。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地標帶動效應,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構建以地標產品為支撐,從一產延伸到二產連結到三產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努力實現地標產業的全面發展。
  • 助力典範企業 推動精準扶貧
    【鋁道網】8月5日,大連市工商聯邀請大連市建築行業協會負責人以及億達建設集團、大連鵬生集團有限公司、大連三川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從事建築相關行業的企業召開了座談會,助力產業扶貧項目貴州水城力威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強化政治引領,積極擔當作為,廣泛動員會員企業投身到光彩事業、「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和其他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中去,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主要做法(一)瞄準目標,加強政治引領。於2020年4月、6月組織開展了統一戰線助力決戰脫貧攻堅「六個一百」——發展百個產業項目和「凝聚非公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組織137個產業幫扶實施主體和137名非公代表人士,與111個貧困村和137戶邊緣戶、特殊困難群體結對。截至目前,已組織實施產業項目121個,其中發展產業面積4萬多畝,結對走訪貧困戶137戶,落實幫扶措施65項,工作進展良好。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助力脫貧攻堅,關鍵在於通過產業激活「造血功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廣發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堅持「授之以漁」扶貧思路,在幫扶村土地上潛心開展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截至2020年9月30日,該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為14.71億元,較年初增長2.58億元,其中單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為14.48億元,個人精準扶貧貸款餘額為0.23億元。2020年,駐村扶貧幹部入駐灌南縣孟興莊鎮白皂村後,發現當地養殖大戶徐克兵承包了村裡土地120畝用於蝦蟹養殖,帶動了當地貧困人口10餘戶就業,正是助力扶貧貸款的目標群體。
  • 「全力以『復』、全網戰『疫』——助力復工復產」網上公益宣傳活動
    在福建省漳州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漳州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全力以『復』、全網戰『疫』——助力復工復產」大型網上公益宣傳活動,統籌網絡資源優勢,有效助力我市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公司助力扶貧收到中國電機學會感謝信
    國家能源集團福建公司助力扶貧收到中國電機學會感謝信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3
  • 雲霄縣電商精準扶貧案例入編《中國樣本——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
    入選2019年全國電商精準扶貧典型案例的福建省縣級案例日前,《雲霄縣打造電商助力精準扶貧生態圈》一文入編《中國樣本——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與點評在這本紅旗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的刊物中,業界專家對雲霄的電商精準扶貧案例給予高度評價。此前,在國務院扶貧辦開展的「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評選活動中,「雲霄縣打造電商助力精準扶貧生態圈」從全國眾多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擠進全國縣級案例「前20強」,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縣級案例。
  • 助力閩北老區蘇區精準脫貧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遊創意策劃大賽...
    本屆大賽積極響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號召,以「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生態文明,讓青春在新時代奮鬥中閃光」為主題,鼓勵大學生參與紅色旅遊產品設計,吸引了來自全國298所高校的1800餘支隊伍、9200餘名師生報名參與,收到各類設計作品近1500件,參賽範圍之廣、參賽規模之大均創歷年新高。大賽總決賽將於11月19日至21日在福建省南平市舉辦。
  • 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助力福建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央廣網福州12月3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林寶珍)「第三屆福州精準醫學高峰論壇與第四屆華福醫院管理論壇」27日在福州舉行。據了解,「福州精準醫學高峰論壇」是福州市一年一屆的精準醫學 領域學術會議,由復旦大學為主的精準醫學領域院士、學者、專家發起。
  • 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福建推介產品發布...
    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福建推介產品發布會舉行 2018-03-30 23:28:05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 大數據看區域之十五:福建城投怎麼看?
    原標題:大數據看區域之十五:福建城投怎麼看?閩西北協同發展區整體經濟實力更強,泉州GDP規模常年位居全省第一;其次是廈門、漳州,其中廈門作為福建唯一經濟特區,金融、保險、信息等服務業較為完善,第三產業較為發達;位於閩內陸的龍巖、三明經濟綜合實力居中。
  • 精準醫學高峰論壇與華福醫院管理論壇舉行 助力我省建設國家區域...
    福建日報訊 (林寶珍 傅伊) 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導,福州新區管理委員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福州精準醫學高峰論壇與第四屆華福醫院管理論壇」,近日在福州濱海新城舉行。
  • 關於《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們高舉「四個大別山」旗幟,強力推進「雙強雙興」,深入開展「三大行動」,通過區域發展帶動扶貧攻堅,全市有近4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進一步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我市扶貧開發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體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 貴陽市農投集團助力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綜述
    把握精準要義 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是振興鄉村的長遠之計,而這也是貴陽市農投集團的強項。經過多年改革發展,貴陽市農投集團已逐漸形成乳業、生態養殖、蔬菜產業、糧食產業、市場流通、農產品加工、農村金融「6+1」的主業板塊。
  • 拓展深化交流合作 致力打造對臺先行區——漳州臺商投資區大力推動...
    臺灣島內已有臺塑、統一、泰山、燦坤、長春化工和福貞六大上市企業集團在區內發展良好,臺資企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及豐富的對臺資源,臺商區堅持把加強對臺經貿往來作為促進臺商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推力。縱觀臺商區的三次重要跨越發展歷程,每一次都與臺資企業的引領助力密不可分。
  • 助力核桃產業發展,濟源一企業老總榮獲脫貧攻堅奉獻獎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河南豐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濟源本土民營企業,多年來,立足企業發展,大力開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以及文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彰顯企業擔當與責任。該公司坐落於梨林鎮,是一家專業從事植物蛋白、功能飲料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核桃種植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 石柱中益鄉脫貧的「蜜蜂效應」
    龍河村前胡種植基地  「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兩周以後可能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發一場龍捲風」——著名的「蝴蝶效應  依靠養殖中蜂和種植特色果蔬、中藥材幫助村民直接增收;讓特色果蔬和中藥材為蜜蜂提供優質蜜源;打造「中華蜜蜂小鎮」吸引遊客,大力發展旅遊業;以產業融合與勃興,吸引勞動力回流催生勞務經濟;勞動力回流反哺產業發展……伴隨著一隻只蜜蜂的不斷振翅,中益鄉脫貧的「蜜蜂效應」開始顯現。全鄉脫貧致富的藍圖,變得日漸清晰起來。
  • 國企助力脫貧的「陝建實踐」 - 三秦企業文化網
    這樣大的變化,還要歸功於陝建集團正在實施的精準勞務扶貧。作為省國資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安康合力團的團長單位,陝建集團主動擔當,在扶貧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將裝配式建築綠色產業與安康生態功能區定位相結合;將投(融)資帶動項目與補齊安康基礎設施短板相結合;將培養勞務帶頭人與安康豐富的勞務資源相結合;將發揮教育資源優勢與幫助貧困戶子女就學相結合,大力開展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就業扶貧、勞務扶貧、教育扶貧,走出了一條具有陝建特色的精準扶貧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