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檢查不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50歲以後,越早檢查越好

2020-11-25 騰訊網

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們對待健康和壽命的期望也就越來越高,所以很多人就會很害怕自己的病,最怕的就是一些癌症纏身,特別是一些肺癌,大腸癌,還有肝癌的發病率很高,而這些癌症通常在生活中不到嚴重期有自己感覺不到,所以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因此想要早點發現身體的病變這三個檢查需要做,不然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1.胃鏡

胃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無論你有沒有胃部不適在50歲以後都需要每隔兩年做一次胃鏡,這樣可以知道自己胃是否健康,有問題也會早發現。畢竟胃癌是這幾年一直處於一個上升的發展狀態。發病率高跟肺癌不相上下,如果患有一些慢性的胃病這就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2.結腸鏡

結腸鏡主要是檢查大腸上的問題,大腸主要出現的就是炎症還有癌症,這幾年惡性大腸腫瘤的發病率也是不斷上升,所以做結腸鏡是有必要的。

3.肺部CT檢查

肺部CT檢查是發現早期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大一部分人會優先選擇胸片,但胸片根本不能判斷進展期的肺癌,可能會出現誤判,所以肺部的ct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除了以上三種檢查需要及時做,還有一些疾病的檢查也是有必要做的這樣可以及早進行篩查

1.乳腺癌

乳腺癌好發於每個女性,特別是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至少要做一次乳腺B超和乳腺鉬靶檢查。一生沒有生育、首次生育年齡大於35歲的、行經超過42年的、有乳腺癌家族遺傳史的或者乳腺有過輕度增生的這些人群都需要每年做一次乳腺檢查。如果乳腺體檢時發現有乳腺結節的我們還需要做一些活檢來判斷乳腺結節的是什麼性質,這個就需要半年進行檢查一次,如果發生病變就需要進行切除。

2.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病率很高,凡是生過孩子或者有夫妻生活的女性都有患上宮頸癌的可能,21~29歲的女性每兩年做一次宮頸細胞脫落學檢查,30~65歲的女性每三年做次宮頸細胞學檢查。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我們可以注射宮頸癌疫苗來進行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3.食管癌

聽到食管癌很多人就覺得跟自己可能離得很遙遠,其實食管癌的發病也是在上升,特別是一些長期吸菸,有家族史的,反覆出現吞咽困難、反酸和噯氣的人易患有食管癌,這種情況就需要去醫院做內鏡檢查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每隔1-3年做一次。

4.肝癌

我們都知道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疾病發生惡變以後產生的,由此可做好預防B肝有多重要,家裡有肝癌病史,或者自己有是B肝攜帶者,大量喝酒的人都需要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檢查,積極篩查肝癌。

所以為了能夠及早地發現癌症,我們就需要定期做防癌篩查,特別是癌症高危人群更應該引起重視。平時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

相關焦點

  • 身體裡有沒有癌細胞,做三個檢查才能知道,醫生:越早做越好
    因為很多人懼怕它,不少人是因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被嚇的精神狀態不好,從而導致身體抵抗力越來越差。當然癌症前期只是良性腫瘤,是可以被治癒的。癌症患者,如果我們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癌症發展到晚期,可能會引起我們身體其他的病症一起發作,而且身體裡的癌細胞會轉移並擴散到我們身體的各個地方,對我們的治療非常沒有好處。
  • 體檢不做三個檢查,得了癌症都不知道,三個部位最好四年體檢一次
    癌症總是靜悄悄的來臨,當身體中細胞發生突變後,細胞會不斷的分裂,根本不受身體控制,進而生成癌症。癌細胞可侵犯和破壞臨近的組織和器官,同時癌細胞也會從腫瘤中穿出,進入淋巴系統或血液系統,使得癌細胞向其他部位轉移。癌症治療的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9成以上的癌症早期只要科學規範性治療,5年生存率能達到85%以上。
  • 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去世,大便若有五個特徵,越早檢查越好
    大腸癌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惡性腫瘤,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新發大腸癌病例為38萬,僅次於胃癌、肺癌,排行為「癌老三」。雖然大腸癌的發病率很高,但是它所受到的重視卻遠遠不夠,很多人在出現症狀的時候往往一拖再拖,等到症狀很嚴重的時候再到醫院去檢查,往往為時已晚。 眾所周知,很多明星都是因為大腸癌去世的,比如央視著名主持人肖曉琳,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她,她參與創辦過《今日說法》和《焦點訪談》,她的主持風格也深受大眾的喜歡。
  • 三個症狀不斷出現,可能是癌症找上門了,最好去檢查一下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數為380萬,城市226萬例,農村154萬例,癌症死亡人數為260萬人。十年前咱們國民對癌症的認識還不多,基本都認為這種「絕症」離自己是很遙遠的。
  • ...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央視直播截圖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什麼病,這個被稱為「綠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而很多病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焦慮,「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我們該怎麼辦?」
  • 年過50,進入癌症「高發期」,這5個部位不檢查,怕是會漏診
    50歲之後身體逐漸走下坡路,很多嚴重的疾病會找上門來,不單純慢性疾病高發,癌症更容易形成,因此,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身體健康情況,一旦有某些疾病出現及時採取治療措施,可以防止小的疾病不斷發展轉變成癌症威脅健康。另外,某些重點部位更容易有癌細胞入侵,著重檢查很關鍵。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些情況儘快檢查
    一直致力於炎性腸病研究和治療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郅敏主任醫師表示:安倍晉三得潰結近50年,早年並沒有這麼多控制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藥物,這導致他的腸道慢性改變,持續的炎症使腸道出現慢性纖維化,甚至是鉛管樣改變。
  • 白內障手術千萬不能拖,越早做越好
    視覺2020 守護老人眼健康系列④(健康時報記者林敬)"白內障不痛也不癢,再加上國內有定期體檢習慣的老人不多,部分老人一經發現就已經是成熟期的晚期白內障了!" 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青白科主任、GCP機構主任許榮提醒,"白內障患者出現晶狀體混濁是不可逆的,一旦發現,別拖!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年輕人高發!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在內的炎性腸病曾被稱為綠色癌症,原因是它是一個慢性的終身性疾病,雖然不會像癌症那樣容易面臨生命危險,但需要終身藥物治療和嚴格的管理,其中潰瘍性結腸炎癌變機率比較高。」 郅敏主任認為儘管如此,現在被確診的患者還是要比安倍運氣好很多,畢竟現在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要多很多,安倍首相得潰結近50年,之前沒有這麼多種類可以控制病情良好的藥物,也沒有這麼多的隨訪和管理經驗。
  • 讓人受益無窮的三個數字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現在社會,科技和文明都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也總結了許多新型又適用的數字定律或者法則。比如說,優秀的人,都應該懂得這三個數字定律!這三個數字定律讓人受益無窮,我們越早知道越好!曾國藩在50歲的的時候悟透了一個道理——「求缺惜福」,他認為「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人生最佳境界,因為月亮滿了就要虧損,花全開了就要凋謝。所以,保留一份殘缺美,萬事萬物不求十全十美,才是一份大智慧。曾國藩還將自己的書齋名字改為「求缺齋」,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懂得惜福,知足常樂。
  • 體檢項目越多越好?這5個檢查白花錢
    可是,體檢項目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檢查項目越多是否就能排查更多的健康問題呢?哈佛大學女性健康觀察專欄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布的臨床指南指出,目前某些廣泛開展的體檢項目,並不建議健康個體去做,盲目做這些檢查還可能導致進行不必要的手術。」專家不建議做的體檢項目有哪些呢?
  • 婦科hpv檢查 hpv感染是什麼意思
    婦科hpv檢查是很多女性30歲以後都需要做的一種病毒檢查,這種檢查能幫助我們發現宮頸內是否存在病毒或者是其他的病變。那麼婦科hpv檢查具體檢查什麼呢?hpv感染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婦科hpv檢查是非常吃那個建的,如果我們能知道婦科hpv檢查具體是如何做的就會減少心中的恐懼。做婦科hpv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做過。
  • 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越早知道越好
    這句話耳熟嗎?「如果當時我知道就好了。」我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說過或者聽過這句話,當某件事的結果不是很好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當初不應該這麼做。可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結果一旦產生,就意味著已成事實,想回去改變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些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越早知道越好。1不被別人的看法左右生活。
  • 讓安倍辭職的「綠色癌症」,這個群體高發!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
    安倍晉三正式宣布辭職,原因公布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什麼病,這個被稱為「綠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而很多病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很焦慮,「連首相都治不好的腸炎,我們該怎麼辦?」
  • 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央視直播截圖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什麼病,這個被稱為「綠色癌症」的疾病是如何把安倍「擊倒」的?折磨安倍50年的病最愛找上年輕人作為目前為止日本任職最久的首相,安倍晉三已經不是第一次因健康問題辭職。早在2007年,他就因「潰瘍性結腸炎」病情辭職。
  • 醫生告訴你皮膚癌檢查的重要性
    問:我今年50歲,在我的年度體檢中,醫生建議我去看皮膚科醫生檢查黑色素瘤。我的皮膚上從未有過任何可疑的痣或斑點,所以我以前沒有做過皮膚科醫生的皮膚檢查。這真的有必要嗎?答:熟悉你的皮膚很重要,這樣你就可以注意到變化,但皮膚科醫生對基線皮膚檢查進行評估總是一個好主意。雖然定期的自我評估使得黑色素瘤和其他類型的皮膚癌更容易被及早發現,但讓訓練有素的專家尋找你可能看不到的細微變化總是有幫助的。皮膚癌診斷得越早,治癒它的機率就越大。
  • 56歲女子,頭痛昏迷,查出腦梗,秋冬時節,有7個異常,早檢查
    56歲的李阿姨,最近頭部總是疼,手腳都有些麻木。 可她也只是念叨念叨,壓根就沒打算到醫院看,疼的受不了,就吃點止疼片,總說去一趟醫院要好幾百塊,划不來。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能發現早期癌症的PET/CT是目前診斷癌症的一個有效的方式,那麼PET/CT到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哪些人要做這種檢查呢?做這種petct檢查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現在的醫學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提高,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不少人會投資一部分錢到體檢身上,一年一次的體檢是每個人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但體檢項目很多,且有的項目帶有一定的副作用,讓人陷入了深思——我要體檢嗎?關於副作用的項目,今天就來說一說——CT。
  • CT有害,為什麼醫生建議癌症患者做CT檢查?早知道早受益
    癌症在近些年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生活中有很多癌症患者因為疾病的出現而需要長時間治療,也需要定期做一些檢查。而在眾多的檢查項目中,有些患者會發現醫生會經常要癌症患者做CT檢查,這讓很多人感覺到奇怪,CT檢查不是帶有輻射嗎?癌症患者經常進行不是更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