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溼地脫氮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09 中科院之聲

溼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在截留汙染物和改善水質等方面備受全球關注。溼地可以通過植物吸收、土壤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過程(包括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等多種途徑削減氮汙染,其中,反硝化途徑通過將硝態氮還原為氮氣進入空氣,從而永久性去氮。當前研究對溼地的脫氮作用已有一些了解,但對不同水文條件下環境和生物因素影響的溼地脫氮速率仍知之甚少。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溼地生態學學科組博士研究生鄧丹麗、西藏大學博士研究生潘永泰在研究員劉貴華、劉文治以及助理研究員馬琳的指導下,以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面源汙染型河流丹江為研究對象,測定了其流域內36個河流、溪流、水塘和溝渠位點的沉積物潛在反硝化和背景反硝化速率,並用qPCR技術定量分析反硝化微生物的豐度。研究發現,溝渠溼地具有最高的反硝化速率以及反硝化微生物豐度。反硝化速率具有較強的季節性,6月份的反硝化速率較高。在河流和溪流中,氮、碳濃度與反硝化速率呈顯著正相關,而在水塘和溝渠中則沒有發現這種相關性。反硝化速率與水體流速和粘度呈顯著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水文條件,特別是流速和水文脈衝,在溼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研究成果以Seeking the hotspots of nitrogen removal: A comparison of sediment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denitrifier abundance among wetland types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onditions為題,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CRSRI開放研究項目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不同類型溼地脫氮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思路框架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相關焦點

  • 不同類型溼地脫氮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溼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在截留汙染物和改善水質等方面備受全球關注。
  • 自然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固碳量及其功能種群研究獲新進展
    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金水研究員領銜的農業生態過程方向研究團隊近日在不同自然生態土壤(林地、溼地、草原等)微生物固碳速率及其固碳功能微生物豐度和多樣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 湖泊溼地植物穩定同位素相關研究取得進展
    利用同位素技術研究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的生態過程與機制,已成為了解環境變化和生態系統演變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植物作為湖泊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湖泊溼地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重要基礎與支撐。植物體內穩定碳氧同位素(δ13C和δ18O)組成不僅記錄了植物生長過程中外界環境信息的變化,還可以揭示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已逐步成為研究植物與環境間相互關係的重要方法。
  • 典型湖沼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研究年度總結會在京召開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4月27日訊 近日,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大項目「典型湖沼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研究」項目2012年度總結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進行了簡要總結,重申了典型湖沼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研究的重要性及任務的緊迫性,並著重明確了項目研究中的要點、難點。
  • 人工溼地作用大—新聞—科學網
    更令生態工程師們感興趣的是,這些溼地是如何上下擺動影響水體的? 一個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聖弗朗西斯科大學和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研究團隊,包括研究人員William Strosnider已經研究證明了漂浮式人工溼地在水處理方面頗有效果。 研究人員在4塊不同的漂浮式人工溼地上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溼地植物進行了試驗。
  •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
    人工溼地基質類型和粒徑對水質淨化效率影響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人工溼地是指通過模擬天然溼地結構與功能,選擇一定的地理位置與地形,根據人們的需要人為設計與建造的溼地.它由水體、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四大基本要素構成.基質是人工溼地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載體,一般由不同級配、比例的單一或混合填料構成
  • 我國森林、溼地、荒漠及生態系統修復取得重大進展
    通過建設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和在國際市場取得部分木材資源,我國的木材安全能夠得到保障。  我國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成效顯著  張建龍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在森林、溼地、荒漠及其生態系統的修復,以及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成為全球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一大亮點。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組採用高解析度遙感,結合野外科學考察和現場監測,獲得了長江幹流(宜賓以下)岸線自然本底、資源條件、利用現狀的系統數據,首次界定、劃分了長江自然岸線的類型並摸清了面積1公頃以上的溼地空間分布現狀,調查和評估了長江中下遊(三峽庫區至長江口)濱岸水環境與水生態狀況,完成了長江「三生岸線」(生態岸線、生產岸線、生活岸線)劃定並初步形成岸線管控紅線劃定方案,綜合研究並揭示了長江岸線生態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 第24個「世界溼地日」山東共建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23處
    據悉,今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生物多樣性:溼地滋潤生命」,旨在認識溼地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影響,強調保護溼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溼地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全球有超過40%的生物依賴溼地延續生命。同時,溼地被譽為「淡水之源」、「地球之腎」、「氣候調節器」。
  • ...山東東營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與保護對策研究」項目...
    2019年12月16日,我辦組織來自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東營市自然資源局、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的專家,在北京召開了聯合國綠色經濟行動夥伴計劃—中國東營市綠色經濟試點示範項目(三期)「山東東營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與保護對策研究」項目評審總結會。
  • 中科院長期生態學研究為濱海溼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地處大河河口,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具有多樣化的景觀類型和豐富的溼地類型,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溼地也是陸-海相互作用典型區和我國重點開發區。近年來,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演變劇烈,導致生態服務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問題。
  • 溼地與溼地功能
    溼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
  • 人工溼地的類型及製作方法
    人工溼地類型 按照進出水布水的方式的不同, 一般將人工溼地分為表面流人工溼地 和潛流人工溼地。 (1)表流人工溼地 表面流人工溼地基本特徵主要是汙水在土的上層流動, 水面與空氣直接接觸。 部分物質被阻擋截留,大部分的有機物是由生物的生物膜降解去除。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 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_2020年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資料下載...
    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專題為您提供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房山琉璃河溼地公園進展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北京市住建委在發布清單時指出,2018年北京市重點工程將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公共服務提升與民生保障、城市治理水平提升、「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四大領域展開,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向記者表示,對於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而言,存在公共服務和交通基礎兩大短板。
  • 「多重脅迫下的長三角典型河口溼地生態系統」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
    自2017年7月開始,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開展了「多重脅迫下的長三角典型河口溼地生態系統」項目的研究工作。該項目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典型脆弱生態修復和保護研究」子課題之一。
  • 讓溼地排毒功能更強
    近期,北京和華北多地飽受霧霾之苦,這其中有汙染的原因,但很多地方溼地、森林等功能不強,環境自淨能力差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溼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不僅能夠提供水源、調節氣候、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更有清除和轉化毒物、雜質的功能,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加強溼地保護,增強其生態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度重視對老年痴呆症基礎研究的支持,在老年痴呆症發病機制、早期診斷、治療幹預和研究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多種形式和項目類型的資助,取得了良好的資助成效,為老年痴呆症治療方法的最終攻克奠定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阿爾茨海默症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見類型,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已經成為老年人第六大死亡原因。
  • 哈爾濱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
    □見習記者蔣平 「國際溼地城市」於2017年初在國際《溼地公約》締約國大會上首次提出,是國際溼地公約組織認證的榮譽稱號,哈爾濱市獲此殊榮。 哈爾濱市溼地資源豐富且類型多樣,九城區溼地面積13.8萬公頃,溼地率達13.53%,現建有國家溼地公園6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飲用水源保護地、風景名勝區、溼地保護小區和溼地多用途管理區等400多處,溼地保護率為60.39%。溼地類型有河流溼地、沼澤溼地、湖泊溼地、人工溼地,溼地物種有高等植物123科616種,有脊椎動物68科268種。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