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3)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接上期

  由於多種分析技術進展的結合,食品分析當中一些比較特別的應用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如食品中揮發性成分的分析,其對於食品的品質和認可度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食品或飲料中揮發性成分的研究,需要分析方法和技術不僅能夠準確的評估它的組分,也能夠監控它的組分分布,以及檢測其中的痕量組分。

  在過去的15-20年當中,由於新的方法的引入,分析策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1)少溶劑樣品製備技術;(2)快速GC及相關技術;(3)新的分析方法,如全二維GC;(4)新的操作策略,這些策略基於為其他領域所開發的方法,這些方法現在也用在食品分析上;(5)細緻的數據處理獲得更高水平的信息。因為手性方法可用於研究及表徵食品或飲料,通過將不同食品化合物的對映體進行分離,如:胺基酸、農藥、多酚等,所以手性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增長。另外一個例子是,通過感官感知的物理特性對食物口感進行究。為了研究食物的破裂,咬或咀嚼時發出的聲音、它的微觀結構、咀嚼和吞咽時的肌肉運動、可接受性等內容,這一領域的研究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其研究手段是基於多學科的方法,包括化學、物理、生理學、心理學。

  為了確保人體通過食物接觸的有害物質殘餘物在人體健康所能接受的範圍內,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是必須的。因此,為了提高分析的回收率、降低檢出限、減少分析時間或基質效應,強有力的分析方法一直在不斷的發展當中。有趣的是,如今無論是開展研究還是監測項目,以及由此界定法規的檢測限和執法,方法驗證都是必須的。食品工業當中和食品分析相關的其他分析化學方法的應用包括:監控食品生產/操作鏈中的關鍵點,食品工業中加工過程的分析控制、快速在線篩選方法的開發、將研究方法轉化為常規實驗室可用的方法的驗證計劃等。

  在過去幾年中,質譜技術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發展也是值得關注的。過去十年,質譜常常和其他分離技術,如LC、CE聯用,廣泛的用於食品化合物的直接定性和定量分析。由於無法滿足歐盟的最新標準,尤其是那些涉及鑑定分數要求的判斷標準,因此單四極杆質譜儀在篩選方面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串聯質譜成了食品分析當中,用於鑑別分析物(主要是有害物質),及對分析物進行定量分析的通用工具。如果注意避免離子抑制現象,串聯質譜的高選擇性將對簡化萃取過程很有幫助。目前,關於三重四極杆、離子阱以及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和一維或二維分離技術聯用的應用,在食品分析科技文章中有大量的報導。此外,預計新型離子化技術的發展會比質量分析器技術的發展,為質譜在食品分析,包括新的組學應用中帶來更廣闊的空間。

  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是強有力的分析平臺,可獲取食物組分更多的細節和更完整的信息,甚至超越了傳統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對於食品生物化學組成的全面了解,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代謝網絡,從而對重要的食品特徵如風味、顏色、質地、香味、營養價值等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代謝組學研究(通過GC/MS、LC−MS、CE−MS或NMR)擁有顯著增加作物學和食品學、食品原料質量和安全、食品貯存、保質期及後處理等價值的潛力。

  在食品生產各個階段進行的食品安全和質量評估中,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及代謝組學方法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體現。它們也是區分相似食品,檢測造假(摻假、產地造假、真實性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有毒物種、食物過敏原等的重要工具。例如,在食品安全的需求下,一些DNA微陣列晶片已經被開發用於檢測食源性致病菌、有毒微生物,及轉基因(GM)生物等。

  在不同的階段,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也會發生改變,如作物生長階段,食品加工/製作(發酵,烤,煮等)、食品保存/存儲(冷凍、煙燻、乾燥等)等階段。組學方法已經被證明對於深入了解食品及食品相關的基質分子非常有用,包括轉基因食品。利用組學方法可得到轉基因食品的有用指紋信息(可用於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成分監測、溯源、無意改性研究、標記問題等),相關方法已經推薦給歐洲食品安全局。

  註:文章譯自美國分析化學雜誌。

  》接下期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5)
    在這種情況下,食品組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來研究食物和營養,主要通過應用先進的組學技術來改善消費者的健康和幸福感。因此,食品組學作為一門全面的學科,包含了食品、先進的分析技術(主要是組學工具)和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的發展為我們現在利用食品組學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1)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1)   ——基本現狀 因此,食品化學家、監管機構、質量控制實驗室等都在尋找更有效、更清潔、更低成本的分析方法。要滿足以上需求就需要更精密的分析儀器,以及合適的分析方法來確保提供更高的靈敏度、精密度、專屬性和分析速度,從而保證更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結果。   除了針對食品安全的分析之外,在大量的食品品質分析中,分析化學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4)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樣品前處理髮揮著重要的作用,包括從樣品基質中進行細菌濃縮和純化。在這方面,食品安全依然面臨的另一個分析挑戰是,在不影響回收率、精確度、靈敏度、選擇性和專屬性的情況下,儘可能快的得到與官方指令相關的可靠的分析結果。   消費者保護及食品中過敏源的檢測執法,仍然需要更合適的分析技術。
  • 食品組學:食品分析現在和未來的挑戰(2)
    本文將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主要的食品分析技術方法:(1)光譜學技術,如質譜、核磁共振、紅外、原子光譜、螢光法等;(2)生物技術,如聚合酶鏈反應(PCR)、免疫技術、生物傳感器等;(3)分離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毛細管電泳、超臨界流體色譜等;(4)樣品製備技術,如固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頂空法、流動注射分析、吹掃補集、加壓液體萃取、微波輔助萃取、自動熱解析法等;(5)電化學法;(6)聯用技術等
  • 蛋白質組學在傳統發酵食品和飲料的應用
    傳統的發酵食品和飲料(TFFB)是重要的飲食成分。多組學技術已應用於TFFB研究的各個方面,以闡明TFFB的組成和營養價值,並揭示TFFB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相互作用,發酵動力學和代謝特徵。由於蛋白質組學可以揭示蛋白質水平上微生物功能的本質,因此它在TFFB研究領域逐漸受到關注。
  • 蛋白質組學在傳統發酵食品和飲料的應用
    傳統的發酵食品和飲料(TFFB)是重要的飲食成分。多組學技術已應用於TFFB研究的各個方面,以闡明TFFB的組成和營養價值,並揭示TFFB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相互作用,發酵動力學和代謝特徵。由於元蛋白質組學在提供功能信息方面的優勢,因此該技術已越來越多地用於評估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研究中。由於蛋白質組學可以揭示蛋白質水平上微生物功能的本質,因此它在TFFB研究領域逐漸受到關注。這篇文章綜述了在TFFB研究中應用的元蛋白質組學常用方法。
  • 2015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組學與過程分析成主角
    不過,江桂斌院士也提出了組學研究中方法學開發的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方法的兼容性、通量、數據挖掘、多維組學協同研究等。  而且,江桂斌院士還指出,「組學」的過度發展也需要引起我們的反思。自基因組和基因組學兩個名詞誕生以來,現在已有成千上萬的組和組學出現,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牢固地確立為一個重要的知識體系和研究領域。
  • 葛毅:人工智慧熱潮下,基因組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生物谷人物專訪
    在我看來,食品和健康領域將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應用。現在我們可以用基因測序鑑定大馬哈魚是否是正宗的,隨著測序成本的降低,下一步是否可以用來做常規食品和水果的檢測呢?研究上,我們已經開始通過分析腸道菌群來評估腸道健康和疾病進程,未來是否可以用來指導我們個人的飲食習慣呢?
  • 眾家食品網|2020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民以食為天」從以前的|「吃飽」,到現在的「吃好」、「吃健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對食品行業的安全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 iCMS2018第九屆質譜網絡會議圓滿結束 食品分析與藥物分析會場
    本屆質譜網絡會議為期5天(12月3日-7日),共有近50位質譜專家及企業技術人員分享了質譜新技術在生命科學、食品、環境、藥物分析等領域的研究進展。會議也的得到了廣大網友、質譜領域工作者的熱情關注,參會人次超萬次,創歷史新高。在會議期間,聽眾也與報告主講人通過問答的形式積極互動,就質譜的相關技術和應用等問題交流討論。
  • 共建共享,融合創新—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分論壇...
    Ioannins P.Gerothanasis 希臘約阿尼納大學質量保證與認證機構副主席報告主題:基於化學分析和代謝組學的核磁共振技術在天然產物和食品化學中的應用樊雙喜簡單概述國內外食品領域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的標準化研究進展,以葡萄酒非目標1H NMR指紋圖譜技術標準化研究為應用實例,重點介紹該技術標準化遇到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納入科技監管體系的思考。
  • 全球力量 領變未來 看食品飲料業品牌國際化和開放式創新
    》要點解讀:1、願景:致力於讓安全的食品隨處可得2、提供創新和增值的端到端解決方案3、技術成為變革的巨大推動4、食品飲料行業將發生怎樣的變化?(2)食品和飲料製造商將只提供個性化產品。大規模定製化將成為新常態,而通過人工智慧進行預測性決策將成為一個高端小眾市場。(3)品牌將發生分化。在大規模定製化生產、小品牌也可輕鬆獲得銷售渠道的情況下,大品牌將很難保持自己的地位。(4)可持續食品和包裝在世界各地普遍成為新的規則。
  • 大咖眾議食品供應鏈挑戰 助力食品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為了應對供應鏈日益全球化和複雜化給食品行業帶來的挑戰,11月26日,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舉辦期間,圍繞「食品供應商管理和認證」「冷鏈物流與倉儲」與「網際網路+食品安全治理與供應鏈透明」三個話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共同召開
  • iCMS2019最後一天 華人質譜專家及食品領域應用進展精彩報告回顧
    並重點討論分析生物標誌物的挑戰包括內源性分析物,靈敏度,基礎水平波動, 選擇性和不穩定性(或偽穩定性)。並分享了利用用液質方法進行蛋白質藥物的生物分析蛋白質藥物生物分析和代謝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和用高分辨質譜進行蛋白質藥物的生物分析和代謝產物研究案例。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  儘管受疫情影響大會延期近8個月召開,但與此前自11月下旬開始的各分會場以「線上+線下」方式陸續開展的本次大會依然精彩、互動熱烈。
  • 益生菌、全穀物、培養肉……食品學界聚焦健康轉型與未來食品
    「支撐中國食品工業的根本,源於食品工業行業裝備水平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生產線2.0的邁進;源於食品安全的科學基石和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的健康轉型;源於在產品多元化創新中提供的健康、安全、美味、高顏值的食品品質。」  孟素荷分析,中國食品經濟將呈現數位化、健康轉型及食品多學科交叉融合中技術密集型特徵這三大轉變。科技是支撐行業在急速變化中的動力和定力。
  • 《中國休閒食品分析報告》
    年休閒食品全年天貓和淘寶銷售額共計499.6億,11月、12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回落6.2%、15.6%,這主要由於銷量下滑、均價穩中有升但銷量下滑的速度(11月、12月銷量同比增長-19.3%、-25.2%)快於均價提升的速度(11月、12月均價同比增長16.2%、12.8%)。
  •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9)》提出我國食品安全面臨五類風險挑戰
    報告對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研究發現,現階段食品安全面臨5類風險挑戰,分別是微生物汙染、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和重金屬汙染,分別佔不合格樣品總量的29.6%、25.0%、16.8%、15.4%、7.6%。
  • 食品包裝的表面分析
    配備滴定裝置的SurPASS 3儀器通過流動電勢測量來確定Zeta電位,以開發、分析和控制表面改性。同時使用電泳光散射(ELS)技術,用Litesizer 500對用於表面改性的塗料懸浮液進行分析。01介紹食品保鮮、質量維護和安全是食品工業的根本要求。食品包裝的發展是為了保護食品免受氧氣、水蒸氣、紫外線或化學和微生物汙染。
  • 學食品專業以後有哪些出路?
    「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各類食品企業的食品工程設計、新產品開發(綠色、有機、功能性食品)、食品營養研究、食品質量檢測、食品品質控制、技術管理、技術監督、食品機械設備管理、食品包裝設計、食品貯藏管理、食品運輸管理、企業經營管理、食品的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工作;能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