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困擾很多老年人

2020-12-05 澎湃新聞

●最新研究發現,60歲以上患病率為20.6%,80歲以上高達36%

●專家建議,避免過度蒸煮,飯後加點水果,少喝濃茶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黃曉軍 □北京老年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耿亞輝

□崑山杜克大學助理教授、全球健康理學碩士項目主任 吳晨凱

本報實習記者 嚴立新 □本報記者 任琳賢

由於貧血會導致嬰幼兒體重偏低、發育遲緩等一系列不良後果,以往多數關於貧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和育齡期女性身上。而近期,由崑山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開放》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目前針對中國老年人貧血現狀的研究在醫學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但事實上貧血問題正影響著我國大約1/5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

 貧血率:農村高於城市,南方高於北方

上述研究是基於2015~2016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研究的公開數據(涉及我國28個省級行政區近兩萬名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從中篩選出6656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數據為樣本。研究通訊作者、崑山杜克大學助理教授、全球健康理學碩士項目主任吳晨凱表示,這是最早使用全國代表性樣本來報告中國貧血患病率的研究之一,也是最早揭示我國老年人貧血患病率地理差異的研究之一。

此研究將貧血定義為女性血紅蛋白水平低於120克/升,男性血紅蛋白低於130克/升。結果發現,20.6%的60歲及以上中國老年人患有貧血,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急劇增加。60~64歲人群的貧血患病率為14.9%;65~69歲的患病率為17.4%;70~74歲的是23%;75~70歲的高達30.5%;80歲及以上老年人貧血患病率更是達到36%。研究還發現,農村地區貧血患病率約為城市地區的2倍,且住在南方地區的老人比北方老人患病率更高,中南部地區(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老人貧血患病率為35.4%,大約是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貧血患病率(8.5%)的4倍。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告訴記者,貧血不是獨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需追其根本,查找導致貧血的真正原因並及時治療。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蛋白範圍是120~160克/升、女性是110~150克/升;男性血紅蛋白90~120克/升、女性90~110克/升為輕度貧血;60~90克/升為中度貧血;30~60克/升為重度貧血;小於30克/升為極重度貧血。

上述研究還對貧血與老年健康結局的關係進行了分析。與沒有貧血的老年人相比,患貧血的老年人發生失能和機體功能受限的情況更多,且步速更慢,握力更弱,記憶力也較差。北京老年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耿亞輝解釋說,這些指標都是老年衰弱症候群的表現。生理儲備功能的降低,會進一步使老年人對急性疾病等的應激能力降低,增加跌倒、失能和死亡等不良結局的風險。「有的人貧血後,會出現頭暈、面色差,有的人根本沒有典型臨床表現,尤其老年人貧血多起病緩慢、症狀隱匿,很容易被原發病症狀掩蓋,延誤治療。但一個人長期貧血,攜帶氧的血紅蛋白越來越少後,會造成全身組織和器官的缺氧,嚴重威脅健康。」

營養不良與疾病因素共同導致

吳晨凱說:「從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來看,北方人總體上比南方人紅肉攝入量更高,相比較不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我們還發現,體格健壯的老人不易貧血,這都一定程度上揭示貧血與營養攝入密切相關」。耿亞輝說,有些老人因為臟器老化,胃壁細胞萎縮,胃酸和內因子分泌不足,加之老年後食慾、牙齒咀嚼功能均有所下降,吃飯會特別單一,有些幾乎不吃肉,飯菜軟爛,很容易營養不良,引起造血原料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出現巨幼紅細胞貧血。中國營養學會老年分會一項涉及五省市的調查顯示,16.1%的老人患有營養不良,37.6%存在營養風險,只有46.3%的老人營養狀況正常。

黃曉軍表示,貧血與免疫系統、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功能下降有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道潰瘍等易導致消化功能異常,造成營養不良而貧血,同時胃腸黏膜也會因缺氧, 引起消化液分泌減少和胃腸功能紊亂,進一步加重消化道疾病。研究發現,老年人貧血還與腎功能損傷、失眠、心血管疾病等互相影響。

血液系統疾病。骨髓瘤、白血病等會嚴重影響機體造血能力,尤其是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已趕超白血病。血液系統疾病通常起病隱匿,有時發病初期只表現為貧血,等全身出現明顯症狀時,病情已非常危重。

失血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如鼻出血、痔瘡、便血、鉤蟲病等。

腫瘤性疾病。耿亞輝補充說,腫瘤性疾病特別是消化道腫瘤也是常見的貧血原因,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消化道大出血、腫瘤迅速惡化等情況。

重視查血常規,老人別拒絕肉

「該研究結論對早期預防和幹預老年人貧血問題提出了警示。」吳晨凱說,貧血最基礎的篩查方式就是血常規檢查,操作成本較低且易普及,只要老年人堅持每年體檢,足夠重視並積極幹預,就能大大減少相關不良結局的發生。黃曉軍強調,老年人一旦發現貧血,即使只是輕度的,也要通過檢測血細胞形態、骨髓造血功能、鐵代謝功能、溶血功能等進一步追溯病因。

耿亞輝說,老年人貧血極易被忽視,不僅因其本身臨床表現不典型,還因容易被其他系統疾病所掩蓋。例如,頭暈、耳鳴、心悸、活動時氣促、呼吸困難等心肺系統疾病,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等,都可能成為貧血臨床表現,但診治過程中卻常集中於原系統疾病。因此,老年人在治療多系統慢性病時,一定要注意檢查血常規。另外,老年人作為貧血高發人群之一,日常應注意營養均衡。預防貧血,具體要做好以下三點:

保證鐵和維生素攝入充足。鐵、葉酸、維生素B12都是造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生活中應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豬肝、瘦肉、蛋黃、海帶、紫菜、木耳等都富含鐵元素;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瓜類及豆類含有豐富的葉酸;肉類及肝、腎、心等內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

注意烹飪方法。儘量避免過度蒸煮食物,以防食材中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流失;減少使用煎、炒、烤、炸等烹飪方式,防止食材因高溫產生有害物質,危害身體健康;用鐵鍋烹調食物有助補鐵。

飯後吃點水果,少喝濃茶。餐後適當吃些水果,能促進鐵的吸收,但餐後飲用濃茶只會起到相反作用。

耿亞輝提醒,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對飲食有特殊要求的老人,要優先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不要因為防貧血盲目吃不適合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老年人貧血發生率高達35%
    在生活當中,很多老年人的健康都非常的差,而且我們身邊的老人大多數都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現在已經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能並不知道,老人貧血發生率高,其高發性與心腦血管疾病不相上下,而貧血背後常常隱藏著惡性腫瘤,老年人貧血不可忽視。
  • 貧血有哪些危害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頭暈、乏力或者胸悶、心慌等症狀,以為自己有心腦血管疾病,往往忽略貧血也會有上述症狀,或者即使知道了有貧血也不在乎。其實,貧血是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疾病。
  • 再生障礙性貧血常被誤認是白血病,做好科普,了解再生障礙性貧血
    對再生障礙性貧血良好的認識,並對其症狀也能有所掌握,更便於早期發現其存在,更好的治療。並且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問題並不是很難治療的,可以通過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緩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問題。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退症候群,骨髓造血細胞增殖有下降趨勢的時候,外周血全血細胞自然也會出現下降的困擾,並且還會有貧血的問題出現。
  • 貧血至少牽出7種大病!有這些表現的人危險了……
    ,卻能牽出很多大病。心臟病、惡性腫瘤、腎臟疾病、慢性感染等都可能以貧血「打先鋒」,若不能及時捕捉並重視,可導致嚴重的器質病變。權威專家,告訴你哪種貧血最危險,並教你有針對性地擺脫貧血。約20種不適都與貧血有關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
  • 胖寶寶也會貧血?缺鐵的孩子有不少,原因很多寶媽沒想到!
    文|福林媽咪看到網友留言:寶寶長得白白胖胖的,怎麼體檢檢查報告還會顯示寶寶貧血?這又是怎麼回事?寶寶貧血與身體胖瘦並無關係。寶寶的胖瘦只是與體內脂肪或者水分有直接關係,與身體貧血並無太大的聯繫。其實我們常說的寶寶有些貧血症狀,在醫學上也叫做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這種情況也是寶寶們最常見的、發病率也很高的一種病症。
  • 老年人雙腳莫名浮腫是怎麼回事?或和四個原因有關,早了解早預防
    老年人雙腳莫名浮腫是怎麼回事?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容易出現腎病,出現浮腫的概率更高,應該引起你的重視。可能是營養不良導致對於生活中,很多獨居的老年人來說,子女生活在城裡,自己一個人生活在鄉下,對於一日三餐,往往是能將就就將就的,甚至有些時候,面臨基本的營養不達標,導致營養不良、營養匱乏的出現。
  • 缺鐵性貧血引發的症狀有哪些?
    缺鐵性貧血的症狀由貧血引起(如果足夠嚴重),在某些病例中,缺鐵也可引起上皮組織損傷的臨床症狀,同時包含基礎疾病的臨床表現。罕見情況下,病人有進食奇怪的東西的渴求,例如,冰塊、粉筆或紙,稱為異食癖。在嬰兒,可能會發生精神運動和認知功能損害,尤其是在出生後前兩年內。
  • 從何從化驗單中分辨出我們是否貧血
    化驗單上貧血的標誌是有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濃度。貧血的原因和如何補充鐵元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濃度是判斷身體貧血的標誌。紅細胞在身體內正常生存時間是120天,然後會自我消滅形成身體的代謝。生病的情況下,大量失血會造成血容量減少以後會造成血壓降低。
  • 久蹲後,突然起身「兩眼發黑」,並不是貧血,而是它,真不能小瞧
    相信身邊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蹲久了之後突然站起身,眼前發黑,什麼都看不見。出現這種情況,身邊人都會告訴你這是貧血了。貧血的人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很多身體健康的人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蹲久後突然起身「眼前一黑」,是咋回事?根源已找到,請儘快調理。
  • 血液專家於加軍:缺鐵性貧血怎麼搭配飲食呢?
    體內鐵儲存不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約佔所有貧血病的80%。我們通常說貧血,一般是指缺鐵性貧血。孕婦、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都是疾病的高危人群。合理飲食能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那麼,缺鐵性貧血怎麼搭配飲食1、 補鐵是最重要的食物缺鐵是缺鐵性貧血的根本原因,補鐵是改善缺鐵性貧血的首要工作。
  • 關於老年人坐飛機,你應該知道這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有很多人外出工作或旅行會選擇這種交通工具,老人們可以搭飛機哦!但是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讓我們來看看文章來介紹一下吧!老年人能坐飛機嗎?民航局頒布的《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規定,70歲以上的老年人必須持有縣級以上醫院頒發的適合飛行的證明。如果老年人沒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心臟病,他們可以乘飛機旅行。
  • 長年吃素可吃成嚴重貧血!血液科醫生的建議請收好
    14:50 /a/20190522/515e86aaf93f4e89b40434449f136a18.shtml   說起血液病,很多人會不自覺想起白血病
  • 這些騙局已經讓很多老年人...
    犯罪團夥誇大保健品功效,騙了192名老人130多萬元 黃某組織多人,先以贈送雞蛋、枇杷膏等小禮品吸引老年人注意,然後以百元現金尾號抽獎、為攜帶一定金額現金的老年人發放鼓勵獎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攜帶大量現金參加其舉辦的「展銷會」「答謝會」。
  • 七旬老太頻發心絞痛,輸血胸痛緩解,病因貧血還是冠脈狹窄!
    剛入冬,一位七旬老太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醫院的急診,訴說自己胸骨後及心前區悶痛不適,於家中含服速效救心丸及硝酸甘油未見緩解,醫生第一眼發現老人面色蒼白,那可不是健康的白,用醫學專業的話講,那叫貧血貌,查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改變,心梗指標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均正常,化驗血紅蛋白為56g/L,考慮為缺血性胸痛,是否存在冠脈血管狹窄無法判斷,但問題是還存在一個重度貧血
  • 蹲下起來後出現頭暈,是貧血嗎?不是身體差,而是……
    但是,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最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而且要引起重視。老年人血管發生不同程度的硬化、狹窄,血壓調節能力顯著降低,很難對這種血壓的變化做出反應,甚至會面臨危險。所以,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長時間蹲下,而且蹲下後應慢慢起來,不要一下子站起。
  • 今天是世界地中海貧血日, 這種貧血,你了解嗎?
    國家衛生健康委提示,地中海貧血難治可防,防治地中海貧血需採取婚前孕前預防、產前預防和地中海貧血患兒早診早治的三級預防策略。  地中海貧血與普通貧血有何不同?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或者血紅蛋白含量減少。一般輕微貧血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但嚴重貧血會使人體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供而致病。
  • 臉色蒼白、手腳冰冷,有可能是嚴重貧血,要當心
    而這位女性可能會告訴你,她最近飽受「貧血」的困擾。大家對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應該都不陌生。白細胞負責抵抗感染,血小板會形成血塊。紅細胞之所以會是紅色,是裡頭有個重要的含鐵蛋白質,血紅素,血紅素能運送氧氣到各個器官組織,並將組織的二氧化碳運回到肺臟,所以紅細胞可是非常重要的啊!
  • 貧血怎麼辦 貧血的症狀有哪些
    相信有的人也會出現貧血症狀,那貧血到底怎麼辦呢,有時候下蹲再起來的時候,感覺腦袋一陣眩暈。需要緩一下子才會好,那貧血的症狀表現哪些方面,又需要怎麼來改善貧血的狀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貧血到底有沒有危害呢。貧血怎麼辦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
  • 貧血吃什麼食物最好補 貧血的人要注意哪些
    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貧血的情況,若是長期如此,對人的身體健康是不好的。一般,我們都會通過飲食來幫助調理。那麼,貧血吃什麼食物最好補呢?貧血的人要注意什麼?什麼原因導致貧血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很多產後的女性常常用桂圓來進補。一般用桂圓和紅棗燉粥,煮桂圓紅糖水都是有補血作用的。但是桂圓屬溫熱性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上火,甚至便秘等問題,因此建議每次食用最好煮著吃,不宜生吃,此外,一次性也不能食用過多。
  • 七旬老人腰痛劇烈合併重度貧血,原來是這個血液病惹的禍
    腰痛症狀沒有任何改善,她痛得無法走路,並且還出現了明顯心慌和胸悶等症狀,社區門診醫生發現她有重度貧血,轉入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 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腰痛及貧血呢? 經過醫生全面檢查,謝奶奶和家人才發現真正的元兇並不是骨頭本身,她患的是多發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