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鈕文新:央行和財政有什麼好爭論的?——貨幣政策切忌作繭自縛
說實話,這事真沒什麼好爭論的,財政無非是說:央行應當以國債(國家信用)為基礎吞吐基礎貨幣;而央行則認為,這是赤字貨幣化,是財政向央行透支。表面看各說各的道理,但這裡有個關鍵的基礎性概念:到底什麼是赤字貨幣化?是不是央行只要買入國債就屬於財政貨幣化?按照理論,所謂財政赤字貨幣化,一般指的是:財政直接、強行向央行發行國債的行為。
-
管濤:斷言貨幣政策收緊尚早 實現財政赤字顯性化更重要
但通常採取的降息和普遍降準等,都屬於總量貨幣政策,對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結構性問題缺乏針對性和精準性。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調控、精準滴灌的作用。在疫情中,多項政策都和結構性寬鬆密切相關。
-
年初劃定重點工作 財政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更趨精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精準有效」,財政支出保持適當強度,持續推進減稅降費,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在促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主動作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向常態化回歸,但力度不會驟然收緊,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將體現連續性,不排除更多創新工具推出。 就財政政策而言,「提質增效」「精準有效」「更可持續」成為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詞。
-
「土地財政」讓中國崛起完成了原始積累
強行積累,則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亂。因此,早期資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奪完成的。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階段的「原罪」。沒有「土地財政」,今天中國經濟的很多問題不會出現,但同樣,也不會有今天中國的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偉大成就背後的真正秘密,就是創造性地發展出一套將土地作為信用基礎的制度——「土地財政」!
-
貨幣政策的傳導與不平等的社會效應
如果是普惠性的經濟政策或財政政策,那麼貨幣發生作用的機制不會與景氣情況下有太大差異,但如果實施的經濟政策或者財政政策具有明顯產業政策的特徵,那麼貨幣政策機制就會發生改變,那些不受鼓勵的產業,可能是聚集了大量小企業的產業,境況會進一步惡化,這是銀行風險偏好決定的,但歸結起來信貸上的畸形化不過是經濟政策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映射。
-
從現代貨幣理論說開去
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也許可以認為,美國政府沒有內債和外債的區別。 從實踐看,西方國家幾乎已不可能回歸平衡財政,財政赤字率仍大致呈逆周期性。日本財赤已持續1/4個世紀,而美國上一次接近財政平衡已是2007年。在可預見的未來,發達國家整體既不可能削減政府職能尤其是民眾福利,更不可能恢復財政收支平衡。
-
財政學者劉守剛:財政制度的現代化之路
說到底,稅收帶來的犧牲與支出帶來的效用都是主觀的,只能由徵稅方與納稅人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經談判決定,基於納稅人的同意去徵稅才是確定稅收負擔的可靠方式。基層財政目前存在的許多非正式收入亂相和非理性化特徵,也正是缺乏談判機制的結果。
-
黑龍江省級財政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問答
在省級政策層面,在國家補助標準基礎上我省對省派出的援鄂人員、四個省級重症救治中心和承擔重症救治任務相關的市(地)醫療機構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病區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給予每人每天200元特殊補助。即:對省派出的援鄂人員,在國家臨時性工作補助每人每天600元標準的基礎上,增加特殊補助每人每天200元;對四個省級重症救治中心和承擔重症救治任務相關市(地)醫療機構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病區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在國家臨時性工作補助每人每天300元標準的基礎上,增加特殊補助每人每天200元。
-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備考:財政政策與擠出效應
很多考生在學習財政政策時總會產生一個疑問,政府發行債券從老百姓手裡借了錢用以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屬於擴張型的財政政策。但與此同時政府發行了國債以後老百姓購買了政府的債券,手中的錢又「變少了」即需求被抑制。這應該就是目前備考考生在複習宏觀經濟當中最頭痛的一個瓶頸,其實能想到這裡說明各位考生已經是很努力了,接下來稍微點撥就會豁然開朗。
-
21社論:守住貨幣的水龍頭 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守住貨幣的水龍頭,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 導讀:完善政府債務管理還是要在供給端下大力氣,央行要管住貨幣總量的水龍頭,在財政和中央銀行兩個「錢袋子」之間建起「防火牆」。
-
21財經:守住貨幣的水龍頭 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守住貨幣的水龍頭,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導讀:完善政府債務管理還是要在供給端下大力氣,央行要管住貨幣總量的水龍頭,在財政和中央銀行兩個「錢袋子」之間建起「防火牆」。日前,財政部部長劉昆與央行行長易綱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發表了關於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以及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文章。在過去幾年中國採取了負責任的去槓桿措施,抑制地方政府債務,穩定住了宏觀槓桿率。今年為了應對疫情,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靈活的貨幣政策。
-
疫情反彈下 英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面臨雙重挑戰
當前,整個歐洲大陸都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次衝擊。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以及英國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洶湧而至。其中,英國自9月秋季學期開始以來,已有多所高校出現學生集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也持續處於高位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歐洲地區增加的數量令人擔憂。
-
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人民銀行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8.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
2019年二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穩住」最重要,貨幣護預期、財政...
如何在去槓桿和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穩增長是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關鍵詞。穩住既是對今年一季度經濟和股市來之不易的修復的鞏固,同時也是對經濟結構調整和下行壓力的長期準備。經濟學人調查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季度進行一次。受訪者包括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權威經濟學家。本期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8份。
-
從三個維度探討財政政策空間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剛剛結束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對此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可以看出,2021年財政政策將依然保持積極取向。
-
2021,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
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本質機制和作用是什麼?
一是作為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對衝外匯佔款收縮,補充貨幣市場流動性缺口,平抑流動性風險;二是在目前二元信用條件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穩定中小金融機構及中小民營企業資產負債表,平抑信用收縮風險。央行、金融機構(除了央行外、以商業銀行為經典代表)和實體部門資產負債表之間相互關聯。所謂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是央行動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自身及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金融機構和實體部門資產負債表互為鏡像,故而央行對自己資產負債表的調節可進一步影響金融機構及實體行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同步於流動性傳導、貨幣創造和信用派生。
-
央行徐忠三萬字雄文再論政府與市場、財政與金融關係
因此,經濟結構調整應「以財政政策為主和貨幣政策為輔」。而我國的實踐中,由於政府職能轉變滯後,財政在「三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等領域的投入嚴重不足,歷史欠帳問題沒有完全解決,資金缺口仍然較大,倒逼貨幣政策不得不承擔部分結構調整的職能,影響了宏觀調控的總體效果。
-
探尋行政正義的財政路徑:一個分析框架
在此背景下,財政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按華格納的方法將整個社會劃分為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三個子系統,那麼建構在公私分離基礎上的現代財政制度則是這三個子系統的關鍵聯結:在政治系統為土地、資本和勞動三大要素確立個人所有權的基礎之上,財政通過稅收等手段從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中汲取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並通過穩定的市場秩序、平衡的家庭和社會關係以及公共服務的有效交付謀求其他兩個子系統的支持。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第一,2021年政策可能會重提宏觀槓桿率目標,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第二,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