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行基因編輯蘑菇和玉米 不含任何外源DNA

2020-11-26 觀察者網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美國農業部相繼豁免了一種基因編輯蘑菇和一種基因編輯玉米的監管。

它們都採用了一種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這一消息讓許多正在使用這一技術的人感到歡欣鼓舞。

美國農業部在4月13日給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楊亦農發信稱,他所培育的CRISPR基因編輯白蘑菇不會受到該機構的監管,從而使這種蘑菇成為第一個脫離管控的CRISPR生物;五天後,農化巨頭杜邦先鋒公司雄心勃勃地宣布,其第一個CRISPR玉米的上市計劃,最早於2021年讓農民種上這種雜交玉米——它也剛剛獲得美國農業部的放行。

一直以來,轉基因農作物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但隨著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這套監管程序顯得有些繁瑣。現在,美國的監管部門率先敞開口子,勢必加快基因編輯作物的上市速度,同時讓美國本土公司獲得先發優勢。

與轉基因的不同

楊亦農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的蘑菇主產地,這裡的種植者平均每天生產約500噸蘑菇。

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長期存在。蘑菇在採摘後,極易發生褐變,影響質量;而且,蘑菇對磕碰極為敏感,即便小心翼翼地揀貨和包裝,也難免激活那些加速蘑菇腐爛的酶。總會有一部分蘑菇還沒有到消費者的手中,就已褐變甚至腐爛。

一種叫做多酚氧化酶的物質,會讓蘑菇褐變。一個普通的白蘑菇,含有六個編碼多酚氧化酶的基因,楊亦農使用CRISPR技術敲除了一個,就使酶的活性降低了30%,從而讓蘑菇具備抵抗褐變的能力,也讓它擁有更長的保質期。

現在已應用的基因編輯技術,都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組上進行改造,通過敲除幾個鹼基對或者一段DNA序列,讓作物獲得優良性狀,並未引入其他生物的外源基因。這樣一來,即使在分子檢測中,也無法區分基因編輯作物與常規育種的作物。

一般的轉基因作物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外源生物的DNA。比如,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抗蟲作物和抗除草劑作物,都是通過添加細菌基因到植物中,從而使作物能夠耐害蟲以及除草劑。

美國農業部對採用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型作物網開一面,就是由於基因編輯後的作物,不含任何新引入的遺傳物質或外源DNA。

實際上,無論基因編輯技術還是普通的轉基因技術,與實踐了數千年的雜交育種技術相比,對生物體自身的幹擾程度都要低。比如,在雜交過程中,會轉移遠緣野生物種的大量DNA。一些科學家推測,雜交馴化過程中,引入那些明顯的優良性狀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沉默」的有害變異。

在多種基因編輯技術中,CRISPR/Cas9是2012年才出現的新工具,構成簡單、方法快速且易操作是它的獨特優勢。楊亦農的實驗室研發出抗褐變的蘑菇,僅用了兩個月時間。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分子生物學家,都能在三天時間內建立起一個量身定製的突變工具,用於編輯培養中的細胞的任何一個基因。其中植物細胞容易再生植株,就獲得基因編輯過的作物了。

要知道,育種家在作物選育過程中,常靠碰運氣,相當耗時間。雜交小麥推廣者諾曼·伯勞格(Norman Borlaug)改良一種小麥品種用了幾乎20年;而利用CRISPR/Cas9技術,一個品種的某一個基因的改良只需幾周。

新技術的成本,低得令人難以置信。楊亦農估計,如果不考慮人力成本,實驗花費可能還不到1萬美元。這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現在,許多小型生物公司都可以按照客戶要求,製備相應的CRISPR複合體來編輯指定基因。

正是基因編輯技術的精準性,讓科學家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允許他們將目標轉向消費者所關心的性狀,研發出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楊亦農並不是專業研究蘑菇的,他在美國的主要科研方向是水稻抗病。

他想在CRISPR技術上做一些改進和突破,以便讓水稻具有抗旱、抗病的性狀,同時還能增加營養吸收能力。「將這些性狀的改良整合在一起。有一定的難度,但這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楊亦農告訴《財經》記者。

毫無疑問,科學家已經掌握當下進行植物基因組編輯的極佳工具,它在人類細胞系、斑馬魚、小鼠、果蠅和酵母等多個物種中,都有快速的應用進展。

資料圖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農業領域的「5G技術」
    在農業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瓶頸不在於研究人員是否可以培育出某些作物,而是這些作物是否將被允許用於農業種植。美國農業部(USDA)發表聲明說,不會對使用一些新技術育種的農作物進行監管,其中包括基因編輯技術。美國還對通過基因編輯產生的高油酸大豆、抗氧化蘑菇、糯玉米等作物都下達了轉基因監管豁免權,將大多數基因編輯作物作為常規植物進行監管。
  • 「剪」出多肉羊、高產稻 基因編輯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事實上,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能使動物個頭更大、肉質更佳,同時還能讓農作物產量性狀提高、品質改良。中國在基因編輯農產品的研發方面進展迅速,朱健康團隊已研發出了基因編輯的高產、抗除草劑水稻、香味玉米、油酸含量提高的油菜、超高維C的生菜和西紅柿等。朱健康介紹道,他的團隊和山東省濟南市合作的基因編輯產業化平臺獲得了一系列基因編輯新品種,這些新農品普遍品質得到改良。
  • 院士呼籲適度放開基因編輯
    2020年12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第九屆全國媒體轉基因報導沙龍上表示,生物育種技術用好了,我國的種業就能夠趕超世界,就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瓶頸問題。多位專家呼籲,對基因編輯育種的監管不應該按照轉基因育種管理,應適度放開。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基因編輯和轉基因常常被混為一談。
  • 曹曉風:基因編輯作物商業化急需政策加持
    曹曉風建議加速我國基因編輯技術在花卉、牧草和果蔬等重要經濟作物上的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對基因編輯技術得到的作物新種,應當有別於轉基因作物的管理標準。基因編輯與轉基因有何不同「從技術原理來講,基因編輯技術是對作物自身基因組進行精確改造,不會插入原本沒有的外源基因片段,最後得到的產品與自然突變無異,這是它與轉基因技術的最大區別。」曹曉風解釋。
  • 我國正研究基因編輯農作物的監管
    上世紀20~30年代有了突變育種,是通過物理與化學方法對植物進行誘變,會隨機產生大量的突變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一群突變體中尋找我們需要的那個。到了上世紀80年代,轉基因育種出現,通過將外源的DNA轉入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獲得我們需要的性狀,例如抗蟲,只能通過轉基因的方法來獲得。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真菌,複數真菌,是真菌界約144,000種已知生物中的任何一種,包括酵母,鐵鏽,黑穗病,黴菌和蘑菇。真菌的種類很多,包括粘菌和卵菌(水菌),它們不屬於真菌界,但通常被稱為真菌。 Chromista王國中有許許多多這類的真菌樣生物。真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生物之一,對環境和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 Cpf1-crRNA成為DNA-free基因編輯的稱手工具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Broad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腦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與其同事帶來了一款全新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利用「跳躍基因」,讓DNA片段插入基因組變得更加容易。大腸桿菌中的實驗結果顯示成功率達到80%,遠高於經典CRISPR系統。
  • 醫療之外,基因編輯還有哪些精彩應用?
    (所謂脫靶,指的是基因編輯器編輯了目標基因以外的基因,進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基因突變。)和用於非人體生物或者體外細胞時不同,當CRISPR-Cas9直接用於人體改造的時候,科學家們無法分離編輯成功和不成功的細胞。因此把CRISPR-Cas9以及所有基因編輯技術直接用於人體治療的時機還不夠成熟,還有許多需要突破的技術細節。
  • 從轉基因到基因編輯,未來它們將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基因編
    而轉基因育種一般不需要經歷很長時間,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人為添加有利基因或刪除有害基因,即可獲得可穩定遺傳的突變株,經過人為更改的基因一般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轉基因作物的歷史雖不悠久,但成果卻不勝枚舉。
  • 甜玉米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玉米?
    糯玉米的營養價值與普通玉米接近,只是蛋白質含量略高、品質略好一些,但糯玉米所含澱粉幾乎全部為支鏈澱粉,澱粉分子比普通玉米小十多倍,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因其具有較高的黏滯性和適口性,鮮食香嫩細膩,風味獨特,備受人們青睞。甜玉米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玉米?
  • 基於DNA扣除法的Real-time RT-PCR對工程乳酸菌外源基因表達的絕對...
    生物工程學報 25 August 2009, 25(8):1240~1246基於DNA扣除法的Real-time RT-PCR對工程乳酸菌外源基因表達的絕對定量分析史瑞, 劉飛, 霍貴成, 楊麗傑東北農業大學 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與轉基因技術不同,基因編輯技術不轉入外源基因,只是對物種內部存在的基因進行修飾,更為安全,因此也被稱為「基因魔剪」「上帝的手術刀」。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在生物醫療、基因檢測、精準育種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價值。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位於山東省工研院地塊,由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運作。
  • 美國緊急授權基因編輯技術來檢測新冠,美國疫情萬分火急?
    根據最新的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了以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在歷史上,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基因編輯技術是21世紀的新興的生物技術,更準確來說,這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人類對目標的基因進行「編輯」,實現人類對特定DNA片段的定向修飾,從而實現既定的一些功能。
  • DNA興奮劑陰影浮現,初代基因戰士登場
    國際奧委會(IOC)在世界反興奮劑大會上表示要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1年應該會舉辦吧)引進新的興奮劑基因檢測方法,以應對運動員使用的基因興奮劑。目前興奮劑的使用手段日益隱蔽,除了傳統藥物之外,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通過引入外源DNA生效的「基因興奮劑」逐漸受到了關注。
  • 構建葉片轉錄調控網 讓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李平華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鍾思林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基因組多樣性研究所合作
  • 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編輯,會走進你的生活嗎?
    雖然在基因編輯的實現過程中會引入外來基因,但最後會被清除乾淨,所以基因編輯出來的物種,並不存在外來的基因。在中國等多數國家,目前是把基因編輯和轉基因進行同樣的監管。不過,已經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基於二者的不同,探索實施不同的監管要求。比如2018年,美國FDA就發布了新規,撤銷對基因編輯作物的嚴格管控,鼓勵基因編輯植物的種植試驗。
  • 美國科學家成功繪製玉米「跳躍」基因
    根據科技部網站消息,日前,玉米「跳躍基因」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冷泉港實驗室的科研小組成功繪製。這一成果將最終有利於玉米的繁殖和生產。轉座元件或轉座子是可以移動基因組內位置(「跳躍基因」)的DNA序列。
  • 【國科科技港】最新農業生物技術專利:關注玉米、啟動子、基因編輯、花青素
    其中所述的CRISPR/Cas9基因載體是一種表面經修飾的聚多巴胺納米粒,包括聚多巴胺、聚乙烯亞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質酸,其中,聚多巴胺表面修飾有聚乙烯亞胺、地塞米松和透明質酸,地塞米鬆通過π π共軛負載至聚多巴胺表面,聚乙烯亞胺修飾於聚多巴胺表面,透明質酸通過靜電吸附作用在聚多巴胺表面。該CRISPR/Cas9基因載體傳遞效率高、毒性低,生物安全性好,並且製備方法簡單,條件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