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死後被葬在月球上,全人類中只此一人

2021-01-19 江蘇新聞廣播

有聲私享 珍藏至美



大家好,歡迎收聽有聲私享,我是江蘇新聞廣播主持人葦泱。

 

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這個未知荒蕪的世界裡,第一次留下了人類的腳印。隨後,又有十多位太空人登陸上月球,但他們最多只在這裡停留了幾個小時,便離開返回,回到了那顆蔚藍色的故鄉:地球。

 

但是只有一個男人,他不是權貴,不是名流,甚至並不是太空人,卻永遠長眠於月球,這裡成了他的故鄉,他叫做尤金·舒梅克,一名來自於美國的科學家。他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埋葬於月球的人類。而他的故事,要從很久以前說起……

 

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1928年,尤金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從小生活顛沛流離,但他卻不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展露出和自己年齡不符合的心智和才華。在同齡人上小學的時候,他已經跳級到高中開始就讀了,還參加博物館的科學課程。而且在不斷的奔波搬家的過程中,他還發掘出了自己綿延一生的興趣愛好——礦石收集。這些不同色彩,不同材質,不同形狀的石頭都來自哪裡?腳底下的土地裡會有這樣的石頭,那仰頭看大的那些星球,又會有什麼樣的石頭?他好奇極了,已經迫不及待想「上天入地」,走遍世界,甚至走遍宇宙,去研究這些石頭……

 

22歲的時候,天賦秉異、勤奮好學的尤金已經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並且成功進入美國地質調查局,輾轉於地球上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隕石坑,研究它們的構成。這樣馬不停蹄的生活讓尤金感到充實又快樂,近距離的接觸隕石坑,他覺得自己距離實現「上天入地」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1961年,尤金創立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天文地質學研究計劃,開創了人類對於天文地質的研究,同時,為了研究月球上覆蓋的著的大面積隕石坑,他還加入了NASA的月球探險計劃,並且沒過多久,他就被選中成為了阿波羅探月計劃的候選人!

 

登月,是每一個從事航天事業,甚至每一個地球人的夢想,尤金簡直激動極了,他開始卯足了勁進行太空人訓練……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會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地質學家,他可以親眼走上月球,看看那些被他在圖片上,電腦屏幕裡反覆研究了千萬次的隕石坑了!

 

眼看著,兒時「上天入地」的夢想就要實現,但萬萬沒想到,命運卻對尤金開了一個玩笑。

 

在一次身體檢測中,尤金被查出患有愛迪生氏病。這是一種微小不易察覺的疾病,代表他的腎上腺無法分泌足夠的激素。在平時,尤金確實感覺自己比較容易疲倦,但他一直以為這是因為自己身體比較虛弱,鍛鍊鍛鍊就會好了,但卻沒有想到,這是一種天生的疾病,無法根治。

 

尤金·舒梅克和他的妻子--研究員卡洛琳·舒梅克。 來源:USGS


對身體素質要求極其嚴苛的太空人來說,即使是小小的慢性疲勞很可能造成巨大的危險。所以,尤金的登月資格被取消了。而且,這一次,無論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訓練,都沒有用了。因為是天生所帶的疾病,所以他這輩子都無法登上月球了。

 

兒時的夢想徹底破碎,曾經唾手可得的美好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沒有人知道尤金有多麼悲傷。他一言不發地又開始投身與其他研究工作之中。在一邊進行行星科學研究的同時,尤金還在竭儘自己的所能,幫助其他太空人們進行訓練。他一次次的帶著他們飛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觀察那裡的巴林傑隕石坑和落日火山口。


巴林傑隕石坑:尤金·舒梅克率先證明了這是一個隕石坑

 

他一次次的手把手的教導他們應該對月球抱有怎樣的期待,然後如何在月球上觀察地下並且採集到想要的材料。他從未請假,一切都是親歷親為,就是為了親手把一批又一批的太空人送上月球。在這些年輕的太空人身上寄託著的,是尤金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想。


等到日子一天天過去,當阿波羅17號回到地球,登月計劃終止,尤金培訓太空人的工作也被叫停了。他一直觀測各種天體,做著多個行星科學方面的研究項目,同時他也不願意停歇自己的腳步,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探險以發現過去被忽略的撞擊遺蹟。


1997年在進行澳大利亞的隕石坑探索時,尤金的人生因為一場車禍戛然而止,享年69歲。他的離開,無論是對於親朋好友,還是科學事業都是巨大的損失。人們希望用最好的方法紀念他,緬懷他,但是卻一籌莫展。


一個藝術家對「月球勘探者」號的描繪。 來源:NASA


在當時,有一家公司提供太空葬禮服務,這個廣告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其中就包括尤金的同事和朋友。大家都知道,尤金有多麼想成為一名太空人,又因為錯失機會而多麼遺憾。雖然他總是不肯訴說,只會默默地培訓太空人,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對於登月的渴望,如果可以,能不能把他的骨灰送上月亮?

 

這個大膽想法很快就傳遍了尤金生前的朋友圈子,甚至連NASA也認為用這樣特殊的方式紀念尤金做出的貢獻充滿了意義。很快,NASA的高層就撥打了這家公司的電話,提出合作。在過去,一直是尤金為天文地質的科學研究付出心血,那麼這一次,就讓航空事業幫他完成最終的旅途吧。


 

1998年1月6日,NASA的月球勘探者探測器發射升空,同時還攜帶了一位名叫尤金·舒梅克的科學家的骨灰。他的骨灰裝在一枚聚碳酸酯膠囊裡,膠囊外面還包裹著一層黃銅箔,上面用雷射蝕刻了他的名字和日期,兩幅圖像,還有一首小詩。

 

兩幅圖像分別來自他生前發現以自己名字命名撞擊木星的著名彗星,這是他一生最讓人銘記的成就,後者是巴林傑隕石坑,是他一生做出的最長情的貢獻:在那裡他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太空人。

 

而黃銅箔上的小詩,則來自於莎士比亞的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他死後,把他切碎成漫天繁星,他會照亮天堂的美好,人類從此會愛上夜晚,不再崇拜燦爛的豔陽。」



相關焦點

  • 死後沒有葬在地球的5個人,一個還飄在外太空,一個在月球上永眠
    「落葉歸根」的觀念也一直流傳下來,不管離開家鄉多遠,死前最大的心願也大多是把骨灰帶回家長安葬,這種情結深深地紮根於中國人心中。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歷史上就有這5個人,他們死後不僅沒有落葉歸根,就連遺體也沒安葬在地球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蘇聯太空人是第一個登上太空的,這也標誌著人類向宇宙探索邁出了重要一步。
  • 世界上死得最遠的5個人,一人葬在月球,一個快飄出太陽系
    人死後,一般的分為土葬和火化兩種類型,但是在一些教派中,由於信仰的不同,會選擇其他注入水葬等方式埋葬故人。無論是哪種方式,總歸還是在地球上。但是世界上有5個人堪稱死得最遠的五個人,其中一個甚至不在地球,快要飄出太陽系 。第一個是尤金·舒梅克。他是美國的天文學家,為美國的航天事業起到了難以磨滅的作用。尤金·舒梅克仿佛是為了宇宙事業而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都在致力於研究行星。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這部《登月第一人》用偏向於第三人稱視角的鏡頭為觀眾展現了人類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奇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想必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話,這一句話成為了人類徵服宇宙的最重要的裡程碑之一。
  • 當你死後屍體如何處理?煙花葬或者製作成鑽石了解下
    天葬師會分割屍體餵食禿鷲,幾十隻禿鷲會聚集在屍體旁,最終屍肉被吃得乾乾淨淨,只留下骨架,如果禿鷲除了骨頭之外什麼都吃,則被認為是一個好兆頭,反過來,如果禿鷲不願意吃屍體,那是因為死者生前做過一些壞事,可能影響了「味覺」。
  • 如果有一天實現了太空葬,你會選擇這麼做嗎?
    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研究,如果某一天,實現了太空葬,你會選擇哪一種?土葬是最常見的,俗話說入土為安,對於中國人來說,死後就要入土。所謂土葬,就是把屍骨放在棺材裡,再埋入土裡。海葬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也是少部分人的選擇。海葬就是人死後會火化,然後把骨灰撒入大海裡。
  • 就因骨骼清奇,此女連嫁了三次,第三次終於發達,死後葬入八寶山
    近幾年來的市面上很熱門的電視劇中,喜歡看電視的人們都會發現,有許多新的古裝宮鬥題材。許多不明所以的腦殘女粉絲,在一看到劇中那種身穿華服,錦衣玉食的高高在上生活,總會忍不住幻想著自已也能像劇中的主角那樣,能夠進入宮中如魚得水,然後變成鳳凰。
  • 太空葬?月球葬?SpaceX火箭真能裝
    具體步驟並不複雜,①首先預訂服務,客戶會收到極樂空間公司寄來的銀色專屬容器,客戶可以提前選擇在專屬容器上,刻上已故親友名字;②然後把骨灰裝入專屬容器內寄回公司;③公司會把骨灰放進專門用於太空葬的飛船內,搭載SpaceX獵鷹9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王秀玲在論文中分析,孝靖後骨架情況應與原葬式相似。而萬曆帝與孝端後則有出入。因為人死後入葬,不可能故意擺成一腿彎曲一腿直伸狀。顯然,萬曆帝的葬式不是原狀,而應該是向右側臥,這樣出現晃動屍體必然倒向左側,所以萬曆帝左腿直伸。
  • 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
    她是美國作家,卻服務蘇聯30多年,72歲移居中國,死後葬入八寶山。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她是第一個公開皖南事變真相的外國記者,被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紙老虎」女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一代偉人在抗戰勝利後的延安,曾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那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
  • 至今漂在太空的兩個地球人:一位被葬在月球,一位被送往冥王星!
    如果將這個範圍擴大到地球生物,那就還得加上一條狗。克萊德.威廉.湯博,一位美國天文學家,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冥王星。20世紀30年代克萊德發現冥王星後,被兩所知名大學授以天文學學位,之後他一直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當老師直到退休。
  • 「十葬」秋瑾:遺骨浙湘兩地遷葬 三葬西湖之畔
    秋瑾死後,其家人為其不得入土為安,深深自責。兩個月後,秋瑾兄譽章始秘密僱人,1907年10月,將秋瑾遺體挖出放入棺木遷往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殯舍暫放。可是不久,殯舍主人得知這是「女匪」秋瑾的棺木,便令秋譽章遷走。萬般無奈的秋譽章只好將棺木移至附近一荒地,以草扇蓋其上掩遮日曬雨淋。這便是秋瑾的二葬。  秋瑾生前結拜了兩個姐妹,叫徐自華、吳芝瑛。
  • 2女共侍1夫,關係卻情同姐妹,生前「三人行」,死後三人葬同穴
    前言婚姻一直都是一件美滿的事情,在古代封建社會,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女生到了十五歲左右,父母就開始為其張羅此事,古代的男人並非一夫一妻,看過古裝劇的人大家都知道,一般達官顯貴的老爺,或者是皇親貴族,基本上都是三妻四妾。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這句話要敲黑板劃重點,因為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有了後來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依然能夠葬入十三陵裡的最主要因素。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本來有機會轉移的,但是他沒有,死也要死在朱家的皇宮裡。於是乎,煤山自縊而亡,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啦,崇禎是以一個皇帝的身份死掉的。一個皇帝死了,那跟戰亂時候的普通百姓可不一樣,隨便找個亂葬崗一扔就完事。
  • 馬斯克稱自己將在三年內登上太空,死後願葬在火星上
    火星是一個真正的星球,馬斯克認為人類可以在火星創建一個真正的文明,且這個冒險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事情此外,馬斯克也透露了自己的太空旅行計劃,他表示自己將在兩到三年內上到太空,目前他和SpaceX的目標是確保技術能夠到位,讓更多的人能夠去火星。
  • 唯一死後被埋葬在月球上的人,這是對他最大的慰藉
    不過在航天員中,還有12位更為特別的人,他們是上世紀阿波羅計劃的英雄,是芸芸眾生中踏上另外一個星球的極少部分的人。雖說所有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但是所有的人在死後都有著一樣的歸宿,化為黃土回歸自然,經歷大自然的再循環。
  • 全球死得最遠的5個人,4位漂浮在太空中,有一位葬在了月球
    導語:全球死得最遠的5個人,4位漂浮在太空中,有一位葬在了月球在浩瀚的星球宇宙中隱藏著無數的神秘和未知,吸引著人們對他們的不斷探索和暢想。夜幕中的繁星點綴,月光中的皎潔如玉,陽光裡的爽朗溫暖,人們都對地球以外的事物充滿著好奇……所以在慢慢的幾千年歲月歷史中,人們都是通過肉眼在不斷的猜想。要知道對於一個一無所知的新環境下,所面臨的感受不僅緊張刺激還很危險!說到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人是中國明朝時期的陶成道,曾將47根自製火箭綁著凳子,雙手想藉助兩隻風箏滑翔飛向天空,最終失敗炸死。
  • 方興未艾的「太空葬」
    廣告說「死後骨灰可以撒向宇宙」,他們可以為顧客接受預約登記的業務。這家英國殯儀館是代美國紐約「宇宙信息運輸公司」中的裡茨殯儀館受理這個業務的。美國人將在三年後開設這項新業務。在此之前,他們可以為顧客免費保管骨灰。
  • 此女身為皇后卻要求葬在荒地,說是會有帝王為她守墓,果然應驗
    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是法國知名作家雨果對於圓明園的評價,由此可見,在雨果的認知裡,圓明園非常的神聖。 眾所周知,圓明園是清朝標誌性的建築,它的偉大和歷史意義不可估量,但不幸的是,圓明園毀於晚清時期的列強侵略之中。
  • 臺媒:日本興起"宇宙葬" 骨灰打入太空圓身後探險夢
    日本社會較不避諱談死亡,不少人積極規劃自己的喪禮,「終活」(安排自己的身後事)變成「就活」(求職)、「婚活」(相親聯誼)之後另一個社會現象,其中「宇宙葬」日漸受矚目,還有業者推出身後宇宙飛行、人造衛星、月球旅行、宇宙探險等不同行程。
  • 什麼是太空葬?他是唯一被埋葬在月球的人
    什麼是太空葬?考慮到美國已經對月球進行了多次載人飛行任務,發射了許多探測器,你可能不會想到月球是否最終成為某人最後的安眠之地。畢竟,人類已經有多次把死者骨灰發射到太空的記錄。一個太空葬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常見。太空埋葬是埋葬方式的一種,將死者火葬後的骨灰的部分樣品放置在一個很小的容器中並發射到太空中。1997年舉行了第一例太空葬禮,他的骨灰飄入了太空。估計至今有超過1萬個太空葬禮被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