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私享 珍藏至美
大家好,歡迎收聽有聲私享,我是江蘇新聞廣播主持人葦泱。
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這個未知荒蕪的世界裡,第一次留下了人類的腳印。隨後,又有十多位太空人登陸上月球,但他們最多只在這裡停留了幾個小時,便離開返回,回到了那顆蔚藍色的故鄉:地球。
但是只有一個男人,他不是權貴,不是名流,甚至並不是太空人,卻永遠長眠於月球,這裡成了他的故鄉,他叫做尤金·舒梅克,一名來自於美國的科學家。他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埋葬於月球的人類。而他的故事,要從很久以前說起……
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1928年,尤金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從小生活顛沛流離,但他卻不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展露出和自己年齡不符合的心智和才華。在同齡人上小學的時候,他已經跳級到高中開始就讀了,還參加博物館的科學課程。而且在不斷的奔波搬家的過程中,他還發掘出了自己綿延一生的興趣愛好——礦石收集。這些不同色彩,不同材質,不同形狀的石頭都來自哪裡?腳底下的土地裡會有這樣的石頭,那仰頭看大的那些星球,又會有什麼樣的石頭?他好奇極了,已經迫不及待想「上天入地」,走遍世界,甚至走遍宇宙,去研究這些石頭……
22歲的時候,天賦秉異、勤奮好學的尤金已經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並且成功進入美國地質調查局,輾轉於地球上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隕石坑,研究它們的構成。這樣馬不停蹄的生活讓尤金感到充實又快樂,近距離的接觸隕石坑,他覺得自己距離實現「上天入地」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1961年,尤金創立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天文地質學研究計劃,開創了人類對於天文地質的研究,同時,為了研究月球上覆蓋的著的大面積隕石坑,他還加入了NASA的月球探險計劃,並且沒過多久,他就被選中成為了阿波羅探月計劃的候選人!
登月,是每一個從事航天事業,甚至每一個地球人的夢想,尤金簡直激動極了,他開始卯足了勁進行太空人訓練……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會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地質學家,他可以親眼走上月球,看看那些被他在圖片上,電腦屏幕裡反覆研究了千萬次的隕石坑了!
眼看著,兒時「上天入地」的夢想就要實現,但萬萬沒想到,命運卻對尤金開了一個玩笑。
在一次身體檢測中,尤金被查出患有愛迪生氏病。這是一種微小不易察覺的疾病,代表他的腎上腺無法分泌足夠的激素。在平時,尤金確實感覺自己比較容易疲倦,但他一直以為這是因為自己身體比較虛弱,鍛鍊鍛鍊就會好了,但卻沒有想到,這是一種天生的疾病,無法根治。
尤金·舒梅克和他的妻子--研究員卡洛琳·舒梅克。 來源:USGS
對身體素質要求極其嚴苛的太空人來說,即使是小小的慢性疲勞很可能造成巨大的危險。所以,尤金的登月資格被取消了。而且,這一次,無論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訓練,都沒有用了。因為是天生所帶的疾病,所以他這輩子都無法登上月球了。
兒時的夢想徹底破碎,曾經唾手可得的美好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沒有人知道尤金有多麼悲傷。他一言不發地又開始投身與其他研究工作之中。在一邊進行行星科學研究的同時,尤金還在竭儘自己的所能,幫助其他太空人們進行訓練。他一次次的帶著他們飛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觀察那裡的巴林傑隕石坑和落日火山口。
巴林傑隕石坑:尤金·舒梅克率先證明了這是一個隕石坑
他一次次的手把手的教導他們應該對月球抱有怎樣的期待,然後如何在月球上觀察地下並且採集到想要的材料。他從未請假,一切都是親歷親為,就是為了親手把一批又一批的太空人送上月球。在這些年輕的太空人身上寄託著的,是尤金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想。
等到日子一天天過去,當阿波羅17號回到地球,登月計劃終止,尤金培訓太空人的工作也被叫停了。他一直觀測各種天體,做著多個行星科學方面的研究項目,同時他也不願意停歇自己的腳步,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探險以發現過去被忽略的撞擊遺蹟。
1997年在進行澳大利亞的隕石坑探索時,尤金的人生因為一場車禍戛然而止,享年69歲。他的離開,無論是對於親朋好友,還是科學事業都是巨大的損失。人們希望用最好的方法紀念他,緬懷他,但是卻一籌莫展。
一個藝術家對「月球勘探者」號的描繪。 來源:NASA
在當時,有一家公司提供太空葬禮服務,這個廣告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其中就包括尤金的同事和朋友。大家都知道,尤金有多麼想成為一名太空人,又因為錯失機會而多麼遺憾。雖然他總是不肯訴說,只會默默地培訓太空人,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對於登月的渴望,如果可以,能不能把他的骨灰送上月亮?
這個大膽想法很快就傳遍了尤金生前的朋友圈子,甚至連NASA也認為用這樣特殊的方式紀念尤金做出的貢獻充滿了意義。很快,NASA的高層就撥打了這家公司的電話,提出合作。在過去,一直是尤金為天文地質的科學研究付出心血,那麼這一次,就讓航空事業幫他完成最終的旅途吧。
1998年1月6日,NASA的月球勘探者探測器發射升空,同時還攜帶了一位名叫尤金·舒梅克的科學家的骨灰。他的骨灰裝在一枚聚碳酸酯膠囊裡,膠囊外面還包裹著一層黃銅箔,上面用雷射蝕刻了他的名字和日期,兩幅圖像,還有一首小詩。
兩幅圖像分別來自他生前發現以自己名字命名撞擊木星的著名彗星,這是他一生最讓人銘記的成就,後者是巴林傑隕石坑,是他一生做出的最長情的貢獻:在那裡他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太空人。
而黃銅箔上的小詩,則來自於莎士比亞的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他死後,把他切碎成漫天繁星,他會照亮天堂的美好,人類從此會愛上夜晚,不再崇拜燦爛的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