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葬」秋瑾:遺骨浙湘兩地遷葬 三葬西湖之畔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浙江山陰縣軒亭口被當街斬首,幾日後此事在江浙一帶掀起軒然大波。那時報業已經頗為發達,新聞自由程度也比較高,上海《申報》日銷早在萬份之上,各報紛紛報導此事,引起人們關注主要因為清朝婦女判死刑,最重是絞刑,殺頭很少見。這樣一種當街斬首的血腥殺害女性的方式,在大範圍內激起了公憤。另外,秋瑾牽涉徐錫麟刺殺恩銘一案,她是在大通學堂被捕,是知識女性,雖然身上帶有槍枝,但被捕後沒有一句供詞,只留下一紙,上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字。因此,秋案既讓人同情,又讓人起疑,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據當時報載,秋瑾之死,「女士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紗衫褲,腳穿皮鞋,釘有鐵鐐,兩手反縛。由山陰縣署至軒亭口,一路有兵防護。臨刑時女士不發一語。」秋瑾遇難前,已經通知家人防範,親屬疏散到附近鄉村。當她遇難消息傳來,親屬躲進深山,恐遭株連。所以秋家無人收屍,後遺骨由紹興同善局草草成殮,縞葬紹興府城外臥龍山西北麓。這便是秋瑾的首葬。

  秋瑾死後,其家人為其不得入土為安,深深自責。兩個月後,秋瑾兄譽章始秘密僱人,1907年10月,將秋瑾遺體挖出放入棺木遷往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殯舍暫放。可是不久,殯舍主人得知這是「女匪」秋瑾的棺木,便令秋譽章遷走。萬般無奈的秋譽章只好將棺木移至附近一荒地,以草扇蓋其上掩遮日曬雨淋。這便是秋瑾的二葬。

  秋瑾生前結拜了兩個姐妹,叫徐自華、吳芝瑛。她們得到秋瑾死訊,哀痛欲絕,發誓遵秋瑾遺願,「卜地西湖西泠橋畔,築石葬之」。

  1907年秋瑾死後幾個月,剛剛經過喪女之痛的徐自華抱病孤身赴杭州。她在西湖邊上買了一塊地,隨後她又赴紹興,至秋瑾家,安排遷葬。1908年2月,秋瑾棺厝落葬於杭州西泠橋西側。吳芝瑛親書墓碑「鑑湖女俠秋瑾之墓」。此為三葬秋瑾。

  當年10月,清廷御史常徽即上摺奏請平秋瑾墓、嚴懲營葬發起人吳芝瑛與徐自華等人,很快從北京發出了「廷寄浙撫,查照辦理」的朝旨。吳、徐二人聞之毫不畏懼,吳芝瑛發電給兩江總督端方,聲言「因葬秋獲譴,心本無他,死亦何憾」,慨稱「彭越頭下,尚有哭人;李固屍身,猶聞收葬」,因而無論是否其所作所為,均「願一身當之」,只求「勿再牽涉學界一人,勿將秋氏遺骸暴露於野」。後清政府並沒有懲辦具體人,但強令秋墓遷葬。1908年12月,秋瑾家人被迫將西湖畔的棺梓遷回紹興城外嚴家潭暫放。翌年秋,由其夫家出面,棺骨被遠遷湖南湘潭昭山,與秋瑾的丈夫王子芳合葬。此為秋瑾的四葬和五葬。

  辛亥革命成功後,在長沙嶽麓山建烈士陵園。1912年夏,湖南政府很快把秋瑾墓遷葬於此,後來黃興、蔡鍔等相繼落葬那裡,這便是六葬。

  但是浙江革命黨人沒有忘記秋瑾,陳破空親自找到在南京任臨時總統的孫中山,要求將秋瑾歸葬西湖原址,徐自華也到處呼籲,後經民國政府批准,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1913年秋,秋瑾還葬杭州西湖西泠橋西側原葬處原墓地,並修建了風雨亭和秋瑾祠堂。這算是七葬秋瑾,人們都會認為秋瑾之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五十多年後的1964年,隨著階級鬥爭的升溫,有些人提出:「不能再讓死人佔據美麗的西湖。」於是就對這些「死人」採取了「革命行動」,把他們的墓遷到西湖的「邊陲」——冷清沒人知道的雞籠山去了。秋瑾、徐錫麟墓也都難逃此劫。但是很快引起社會反響,第二年,有關部門又悄悄把秋瑾墓恢復。秋瑾遺骨遭到七上八下的第九次折騰。但是這還算是幸運,一年後,在隨之而來的「文革」中,這位已經故去六十年的鑑湖女俠,墓被平掉,屍骨草草處理,所以這次不能算一次遷葬。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人們才想起浙江的女英雄秋瑾,記起西湖旁的那座讓人魂牽夢繞的墓穴。有人上書鄧穎超,重建秋瑾墓排上日程。當時唯一的線索,只知道秋瑾的遺骨移葬於雞籠山東邊山腳下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附近。由於時間流逝,原來的辛亥革命烈士墓地已種了莊稼、樹木。有關文物管理部門在原烈士陵園後面挖到一隻陶罐,裡面裝的正是一具女性屍骨。附近一位路人正巧路過,當得知在尋找秋瑾遺骨後,激動地告訴文管部門:「秋瑾的遺骨埋在山下邊。」根據路人的介紹,文管部門在一塊棕櫚樹叢中的一株柏樹旁邊,挖出一陶罐,將遺骨拼接,確係女性。因秋瑾是清政府在紹興用刀殺害的,頸部骨骼與常人死亡不同,經有關部門的嚴密鑑定,該遺骨屬秋瑾確鑿無疑。第十次,秋瑾再次葬在西湖之畔。

  (摘自《晚清盡頭是民國》 思公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秋瑾絕命詞之謎
    關於秋瑾的絕命詞,據《秋瑾集》載,有兩首:一為《致徐小淑絕命詞》雲。「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難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乾淨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 英國古皇宮改建,挖出兩具平民女性遺骨,它們可能改變建築歷史
    從1066年就開始修建的倫敦塔建築群,至今依然矗立在泰晤士河畔,我們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它的全部作用,因為它曾經既是守衛森嚴的城堡、宮殿,也是關押囚犯的監獄,既是權力的中心,也是危險到來時的避難所,見證過加冕儀式,也有數處皇家專用斷頭臺。
  • 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古稱錢塘湖
    《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傳》、《青蛇》、《秋瑾》、《兩宮皇太后》、《梅花三弄之水雲間》等影片也均在杭州西湖取景拍攝。 西湖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聞名中外,以湖為主體,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亭、臺、樓、閣、廊、榭、橋、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 遷葬開啟墓室,發現棺上趴著一條一丈多長黑巨蟒,移棺後將蟒放回
    太和23年,孝文帝去世了,去世的那一年才僅僅33歲,在史書記載孝文帝將自己的陵墓葬在了古淌源,這是個什麼地方呢?依照現在的地圖來看,他的墓室應該就是在河南省的鄧州市,都說孝文帝被葬在了長陵,可是由於年代實在過於久遠,又缺乏一些史料記載,所以說大家遲遲也沒有找到孝文帝的陵墓。
  • 與秋瑾並稱「晚清三女傑」的兩個女子是誰?跟孫中山有什麼關係?
    裡面有功過參半如武則天;一片謾罵如呂后、慈禧,更有被稱讚如秋瑾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跟秋瑾一起被稱為「晚清三女傑」的另外兩名女子,尹銳志與尹維駿,這兩人還是一對親姐妹呢。武學功底深厚尹氏姐妹生於晚清的浙江,雖然母親早亡但父親還算有勢力,所以姐妹倆都得到進入學堂學習的機會。在上學期間,尹銳志就多次接觸革命。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那麼,嶽飛的《滿江紅》與秋瑾的《滿江紅》有何異同?為何後者能夠取代前者,如果知道嶽飛和秋瑾的一生境遇,你也許會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三、秋瑾與《滿江紅》 秋瑾號曰鑑湖女俠,是第一位為革命獻出生命的偉大女性,在近代史上有著不低的地位。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提起這首《  滿江紅  》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嶽飛。  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大英雄  。嶽飛從小力氣就非常大,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夠拉動300多斤的弓,可以說是天生神力。
  • 西湖一處景點留下的都是文人的足跡與傳說
    實拍美不勝收的花港觀魚景點,真是一處如同江南景色之地,風景如畫,整體的景色像是畫裡走出來一樣醉人,說起這處景點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他是西湖十景之一,西湖是杭州著名景點,比如花港觀魚是由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也是人們熟悉的西湖十景之一哦,地處蘇堤南段西側,佔地面積達20公頃左右,全園分為紅魚池
  • 催人淚下 母愛亙古不變 臺中出土五千年前母子相擁遺骨
    臺灣考古學家曾在臺中「安和遺址」發現距今約5000年前的「母與子」遺骨,是目前發現「臺中市最早的母親」。
  • 裴多菲疑似遺骨來華獲鑑定:有較近生物學關係(圖)
    然而,裴多菲死因成謎,有說是戰死,有說他被葬在西伯利亞……  1989年,匈牙利裴多菲委員會在西伯利亞掘開20多座墓穴後,終於發現了與裴多菲頭骨相似的遺骨,但一直未得到生物學驗證。然而,裴多菲的死亡之謎,一百多年來流傳著多種版本——  有人說他戰死在瑟什堡戰役中;有人說在1849年俄國俘獲的戰俘名單中查到了裴多菲的名字;有位前蘇聯老人則稱其年幼時曾聽長輩說村裡墓地「埋著一位名叫彼得羅維奇的外國革命者,是個詩人」,而這個名字,恰好跟裴多菲的原名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相符。  由於這些說法都有文獻記載,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
    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是誰的呢?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裡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
  • 西湖不只杭州有 水天連碧看潁州
    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裡,廣三裡,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云:「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臺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   古代有許多人名士出任潁州知州等官職,僅宋代就先後有穆修、呂夷簡、劉筠、晏殊、宋庠、蔡齊、蘇舜欽、歐陽修、呂公著、曾鞏、劉頒、陸佃、蘇軾、陳師道等先後在潁州為官。
  • 西湖植物志
    很會養生的明代杭州人高濂,就寫過:春天要在孤山月下看梅花,秋天要在西泠橋畔醉紅花。其實,這也有點像現在流行的植物公號,每到一個中國節日或者節氣,大家都喜歡轉轉「此時此刻」的植物變化,以及應景的人事。杭州的花頭精應該是最透的。南宋,杭州就開始細分「西湖十景」,到清代不厭其煩的「西湖二十四景」,直到現在的「新西湖十景」。
  • 「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安放遺骨,大約在8000元-1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瑞士:「鑽石葬」瑞士推出了「骨灰鑽石」技術,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製造出高品質「鑽石」,這種「鑽石」可佩戴在身上。此種安葬親人的方式既可最大限度地節省空間,也可與已故親人長相守。 據介紹,這種特殊的人工合成晶體是將骨灰淨化後在1500攝氏度高溫和5萬帕高壓下,經過3周到4周形成的一種類似鑽石的結晶體。
  • 富義倉:不讓西湖勝景,恰如東魯靈光
    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的富義倉,它的繁華不輸西湖美景,它的倉儲地位恰如東魯靈光。01富義倉富義倉位於大運河與勝利河的交匯處,是杭州市現存唯一的古代糧倉基地。富義倉佔地約2.36公頃,當時富義倉內共有五六十間糧倉,現存東、中、西三排倉儲式長房。屋內頂部施覆鬥式天窗,以供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