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卡口防控系統競品分析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疫情之下,產品經理更應該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本文從疫情的存在問題出發,對疫情卡口防控系統產品進行了競品分析並對其未來發展機遇進行了展望。與大家分享。

一、項目概述

1.1 項目分析描述

  • 分析疫情防控期間市場需求及用戶群體,了解用戶需求,挖掘用戶痛點,衍生產品核心功能;
  • 通過直接競品了解行業APP基礎功能,通過間接競品了解APP特色功能。

1.2 產品測試環境

二、市場分析

2.1 背景分析

2.1.1 疫情發展情況

圖2-1 新冠疫情情況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

  • 國內:2020年新冠疫情增長快速,湖北省內為疫情重災區,累計確診人數呈斷崖式增長。截止到2月底,國內整體累計確診才逐漸平穩。2月12日湖北省內當日新增病例達到峰值。
  • 國外:全球新冠疫情從2月20日後開始激增,且呈不斷上升趨勢。每日新增人數也不斷攀升。

總結:

新冠疫情自發展之初增長就異常快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無一不牽動國人的心,國內累計確診人數已達9萬多人,國外累計確診人數已達2千2百83萬人。國內雖基本控制住,但國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且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目前從大環境來看仍不容樂觀。

此次疫情「來的之兇,發展之快」,武漢作為爆發地區,政府積極制定政策,採取封城的措施。全國民眾包括處於重災區的武漢市民都密切關注著疫情。而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疫情的各種信息都通過網絡傳遞給用戶。

基於這一形勢,這一時期,快速出現了如武漢戰疫、健康武漢等查詢類小程序。而隨著抗疫時間線的不斷拉長,民眾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展現。

2.1.2 疫情發展趨勢

圖2-2 湖北內外新增確診病例數量變化 數據來自網絡

經過數據分析可知:

  • 從全國來看,疫情整體波動較大,1月27日確診數量出現小高峰,1月27日——2月4日確診病例從1900例上升到3900例,呈斷崖式增長。
  • 從湖北省來看,整體趨勢走向和全國一致,2月9日後確診病例數量有所下降。

總結:

湖北作為最早發現病例的地區,傳播速度飛快,加上早期政府對疫情的不重視,出現了很多人傳人現象。且1、2月正值中國的春運,全國人民開始從工作地向自己家鄉遷移,人口流動範圍廣。2020年1月10日,春運首日全國發送旅客6960.9萬人次。2020年1月18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已達10567萬人次,突破1億人次。人流量大、人員接觸密切。

春運前十天,即1月10日至1月19日,武漢鐵路、公路、航空安全發送旅客409.68萬人次,同比增長8.26%。這時疫情還沒被充分重視,在武漢務工、長期居住的居民大量從武漢輸出到全國各地,擴散範圍廣。導致湖北省外發現輸入性病例。

武漢自1月23日起快速採取封城措施後,各地為了阻斷疫情的傳播也採取封小區等手段,以小區為單位限制人員活動,並配備網格員輔助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這種特殊時期,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問題的。如果只依賴人工,會造成信息的不好管理、人力資源的浪費。

且由於此次疫情的特殊性需要時刻測量居民體溫,易造成人員聚集,產生的大量數據不便於匯總保存。這時利用網際網路搭建疫情防控系統就十分便利了,可以減少人員接觸,降低人員投入成本。

2.1.3 疫情期間社區需求

圖2-3 疫情期間短期社區需求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經過數據分析可知,

  • 疫情期間,在期望物業的增值服務中,代買菜送上門的需求佔比達到最高,達31.6%,每日社區疫情監控及通報佔比23.9%。
  • 在期望社區線上活動中,呼聲最高的是健康醫療諮詢,且集中採購類和科普問答類也均有上榜,分別達到46%和36.1%。

總結:

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身心都受著煎熬,對於維持日常生活的物資都因為封小區或是想減少出門造成獲取上的困難。對於316%的居民提出的帶買菜送上門的方案,我認為這樣也會增加人員接觸的風險,以及人員成本的浪費,對於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小區集中團購菜品,集中、錯峰分發,既保證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又減少了人員接觸。

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易傳染性,因此有效對居民進行這方面的科普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居民勤洗手、戴口罩、買回來的物品使用酒精消毒等知識能一定程度的延緩病毒的快速傳播。

2.2 行業宏觀環境分析(PEST)

【P政策】

從疫情發展之初,國家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抗擊疫情,已累計投入1218億元人民幣。

國務院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向全國市民發出儘量少出門,物資儘量在微信下單購買的倡議。

【E經濟】

疫情卡口防控系統的開發,一旦投放到市場使用,能改變小區管理現狀,節省小區管理的人力物力、人員投入成本,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將這部分成本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S社會】

疫情發展的速度之快,沒有留給大眾太多的反應時間,抗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管理問題。疫情防控卡口系統的出現,規範了特殊時期的管理模式,滿足了居民的的現實需求,該平臺的出現是適應大趨勢的必然走向。

【T技術】

受疫情影響,人們居家生活辦公,遊戲、視頻等線上娛樂性行業上榜率較高,教育類、政務服務類小程序上榜數量明顯上升,疫情期間教育行業紛紛線上化。通過政務公益小程序用戶獲得疫情信息、保障身體健康,小程序、H5成為政府提供抗擊疫情相關服務的第一窗口。

三、用戶分析

3.1 用戶細分

3.2.1 居民外出頻次及原因

圖3-1居民外出頻次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經過數據分析可知:

  • 疫情期間,從居民外出頻次來看,2-3天及4-5天外出一次的佔比最多,達33.8%和30.2%。幾乎沒外出的達15.8%。
  • 從居民外出原因來看,買菜及生活必須品的原因最多,佔到77.1%,排名前三的外出原因基本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總結:

疫情期間,居民還是非常響應國家政策的,待在家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風險、為疫情防控做貢獻。但是作為人,出行自由可以限制,一些維持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和食物是不能省去的。

居民是需要外出採購食材的。那這一過程中無疑會增加自身以及小區感染的風險。針對這一痛點,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關疫情防控的平臺是很有必要的,能切實降低人員感染風險、減少人員投入成本。

3.2.2 用戶資訊瀏覽渠道分布

圖3-2 用戶資訊瀏覽渠道分布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根據數據分析可知:

疫情期間用戶使用社交平臺的佔比最大,為71.8%。

綜合資訊由於在傳播新聞資訊的同時根據算法推薦其他綜合性內容,佔據一定優勢,能滿足用戶綜合信息需求。佔比達到71.4%,僅次於社交平臺。

近幾年興起的短視頻平臺在疫情期間也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佔比為65.6%。

疫情期間,用戶對資訊瀏覽的需求顯著提高。從渠道來看,社交平臺除承擔社交、通訊角色外在資訊內容傳播上呈現一定優勢。綜合資訊由於其算法推薦優勢,逐漸成為用戶獲取內容的最重要渠道。瀏覽器通過「搜索框」+「資訊信息流的方式」提升資訊屬性並獲得用戶認可,成為第五大資訊獲取渠道。

總結:

疫情期間用戶心理處於一個比較缺失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是比較需要朋友、社交的。社交類平臺獲取資訊的佔比最大,為71.8%。用戶之間除正常社交外,也會互相交換自己從各個渠道得來的疫情信息,並會在該平臺逗留,瀏覽資訊。

這一期間也處於比較空閒的時期,用戶會使用各種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打發時間。因用戶對疫情的需求,該類平臺入駐了很多管媒、政府帳號發布官方動態。但是由於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模式,存在信息不實等弊端,容易造成恐慌。

且可瀏覽的資訊平臺偏多,資訊不同步,造成一部分用戶無法接收到最新消息。且由於大眾對於疫情的過分關注與緊張,接收到的消息五花八門,謠言更是滿天飛,易造成民眾的恐慌情緒。這時官方或以社區為單位推出疫情平臺就能很大程度的緩解該問題,一定程度上防止疫情謠言的產生。

3.3 用戶場景

(1)無特殊情況不出小區的居民

1.用戶屬性:男,65歲,退休職工

2.用戶行為:積極服從封城政策,安心呆在家

3.用戶特徵:退休 腿腳不便 家中有需要服藥的老人

4.使用場景:

新一波疫情再次襲來,老張是二線城市某小區的居民,他們一家對隔離這項政策十分配合,就是家裡有老人有慢性病,買藥十分不方便。一旦隔離,就需要微信給社區網格員,讓他們幫忙買藥。小區裡居民很多,有時會出現消息不能快速傳達給網格員的情況。並且每次下樓統一領取生活用品或者藥物時,不能及時知道樓下人流情況,會出現大量人員聚集,讓老張很是擔心。

(2)疫情期間需要上班的居民

1.用戶屬性:男,27,工廠員工

2.用戶行為:在疫情期間需要正常上班

3.用戶特徵:有出入小區的需求 硬性上班規定

4.使用場景:

小山是工廠員工,疫情期間單位告知他需要上班,有出入小區的需求,但是需要層層上報、審核,既費時又費力,輾轉好幾次後通過公司開到通行證。每天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都需要帶上紙質的通行證給門口的人員進行核查。同時要配合測溫,掃描健康碼等,流程十分繁瑣。

(3)維繫小區正常生活的網格員、工作人員

1.用戶屬性:女,24,網格員

2.用戶行為:每天幫助小區員工進行物資的團購與發放

3.用戶特徵:團購 發放物資 統計

4.使用場景:

小王是社區的網格員,被分配到了周邊小區,負責小區居民的生活物資採買工作。令小王頭疼的是,由於小區居民的團購需求大,所需生活用品種類多,這種採買統計每天都要進行一次。並且沒有系統的工具能將居民需求進行統一收集,往往只能在群裡發起群接龍。每天核對採購需求單要花費大量時間,有時半夜兩三點才能完成當日工作,效率太低,令小王疲憊不堪。

(4)把守小區大門的小區志願者

1.用戶屬性:女,51,志願者

2.用戶行為:在小區大門對出入的居民進行體溫檢測,並做好記錄

3.用戶特徵:檢測體溫 記錄 卡口值守

4.使用場景:

欣欣是小區的志願者,疫情期間被分配到了小區門口隨時檢測小區進出居民的體溫及掃碼情況,一天下來重複的工作令她有些疲憊,小區不時有人進出,需要隨時跟上他們並用掃描槍掃描他們的體溫,遇到進出人員較多時會有些手忙腳亂。特別是有些居民覺得測量體溫及掃描二維碼好麻煩,不願意配合,會出現直接進入小區的情況,不好管理。

3.4 痛點

(1)居民購居買需求被滯後(退休職工老張)

小區住戶多,一旦封小區,那小區內幾千上萬住戶的日常生活需要依賴工作人員及團購才能滿足,對於生活物資的需求還是很大的。靠居民自發團購物品,無組織性,且聚集扎堆有被感染的風險。居民最多的還是靠工作人員的幫助。但是小區住戶過於多,微信聯繫他們買藥會存在消息滯後的風險。

疫情防疫卡口系統有生活物資的填報功能,居民可在該功能下填報購買需求,方便了很多,提高了效率。
(2)社區通知信息接收不及時(老張)

工作人員與業主的主要聯繫方式為微信,當物資到來時工作人員會在微信群通知,但是該消息容易被刷上去,有些業主看不到。且一窩蜂下樓領取會造成人員聚集扎堆的情況,

針對這一痛點疫情防控卡口系統以小區為單位發布通知公告,通知到人,使居民不錯過消息。如各樓棟領取物資時間,確保錯峰領取。

(3)出入小區流程繁瑣(小山)

疫情期間,對有出入需求的人員審核非常嚴格,需要出示出入證明、配合測量體溫、做出入登記等,流程十分複雜。

疫情防控卡口系統有出入門登記以及線上申請出入填報,既簡化了工作人員的工作,也為居民提供便利。

(4)採購物資清單不好匯總(網格員)

由於整個小區的物資需求量大,靠網格員人工匯總物資採買清單,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現錯誤。增加工作人員負擔。

疫情防控系統將小區居民填報的物資填報資料清單,生成採購需求單。

(5)人工檢測人手不夠,且易感染(志願者)

當小區放寬人員出入,居民可經大門志願者測量體溫後,進入小區,但是往往志願者人手不夠,遇到人群一窩蜂進入時會有居民趁機逃避檢測。

疫情防控系統接入掃臉機與測溫器等硬體設施,提高居民檢測效率,確保進入小區人員都以接受檢測,並留下檢測信息。

四、競品對比

4.1 戰略層

4.2 範圍層

4.2.1 產品特色功能對比

1)武漢戰疫

特色:疫情狀況、疫情闢謠、知識答題

分析:武漢戰疫作為武漢最先推廣及普及的抗疫小程序,在疫情爆發的時候上線,早期的主要功能是市民主動上報體溫以及每日疫情狀況。相當於疫情通報的官方平臺,展現疫情最新進展。

後新增疫情闢謠專區,主要對疫情期間各種渠道的信息進行判斷,反饋給用戶。個人認為在特殊時期對用戶的心理關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防止謠言的進一步傳播,減輕在人們的心理壓力。

2)贛通碼

特色:風險等級查詢

分析:進入該平臺除申領該地綠碼外提供疫情風險等級的查詢,可輸入相應地區,精確到區進行風險的等級查詢。可使用戶了解居住地及意外地區的疫情情況。

3)武漢微鄰裡

特色:填辦報事

分析:武漢微鄰裡作為社區小程序,以社區為單位進行集中管理,有社區議事廳可供全社區居民加入,通知信息不錯過。報事板塊細分為群眾報事以及企業報事,用戶填寫事件名稱以及描述後精準定位到具體網格員,實現信息的快速送達,保證網格員能快速知曉並給予反饋。

總結:

前兩者作為疫情防控的平臺,針對範圍其實是很廣的。用於全市範圍內的市民健康碼的獲取。

兩者的體量其實都不算大,贛通碼主要是填報市民以及來贛人員的基本信息,方便後期的位置追蹤。而武漢戰疫由於疫情首先在武漢爆發。所以作為最先上線的該類小程序前期它主要的功能是市民每日體溫的上報,便於篩選體溫異常的市民。

武漢微鄰裡更偏向於社區治理的信息服務平臺,以小區為單位,像是一個個大家庭,有問題可以直接在群裡討論、上報給家長(網格員)。

那麼結合我們的產品來說,雖然我們做的主要也是疫情期間信息的管理,但是針對疫情期間的痛點,可以借鑑這些產品延伸一些功能,如信息的直接上報,使居民與工作人員對接的更加有效率,採購需求單等等。以社區為單位,方便社區的管理。

4.3 結構層

4.3.1 武漢戰疫結構圖

4.3.2 贛通碼結構圖

4.3.3 武漢微鄰裡結構圖

分析:

  • 武漢戰疫:分為首頁以及我的兩個功能模塊,除滿足基本疫情上報及查詢,還有疫情防控專區,用戶點擊即可到達相應其他小程序進行信息的獲取,藉助其他小程序完善其功能。
  • 贛通碼:功能模快就一個,主要是資料的填寫以及贛通碼的獲取。整體結構清晰明了。
  • 武漢微鄰裡:分為議事、報事、辦事、我的社區、我的5個功能模塊,主要是以社區為單位,滿足社區日常基本需求。

總結:

通過這三者的功能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武漢戰疫以及武漢微鄰裡的功能架構更加完善,贛通碼主要還是綠碼的獲取,更加的有針對性,側重於工具型。我們的產品同樣是以社區為單位,在管理上可以借鑑武漢微鄰裡來有效提高辦事、交接效率,在疫情防控上借鑑另外兩者產品。

由於我們的疫情防控系統在功能上並不特別龐大,所以我們可以學習贛通碼的功能結構規劃,從而讓用戶能夠快速的精準找到核心功能進行體驗。

4.4 框架層

武漢戰疫VS贛通碼——首頁

分析:

武漢戰疫:首頁採用列表式布局,功能模塊雖然比較多,經過版本迭代新增了很多功能,但是分塊進行組合,整體性較好,各板塊間清晰明了。第一屏主要還是每日疫情的情況通報以及健康碼的展現,將核心功能擺在第一屏上,方便用戶打開即用即掃,用戶體驗感好。對於我們的產品來說也可將用戶每次出入都會使用的出入登記放在首位。

首頁需要用戶不停下拉才會看到更多信息,對於武漢戰疫本身功能較多的產品這樣設計是會更有條理的,可以將信息全部展在首頁展現給用戶,但對於疫情防控系統來說本身沒有這麼多功能,這樣設計反而比較雜亂。

贛通碼:贛通碼的主要功能就是二維碼的獲取,它是用戶出入信息點的證明,只有一個功能模塊,採用宮格式布局,將主要功能有序排列,非常的簡潔明了。值得一提的是當用戶申請贛通碼後,再次點擊申領彈出是否幫家人代領彈窗,此功能解決了家中老人無手機、不會用手機的痛點。

總結:

兩個平臺雖然都是抗疫小程序,但在體量上明顯武漢戰疫更大。兩個平臺側重點不一,各有各的特點。武漢戰疫經過迭代更傾向於打造疫情防控的綜合性平臺。而贛通碼則還是將重點側重在「碼」的獲取。

綜上所述我們在頁面的布局方面可以結合這兩者,採用宮格和列表的形式相結合。排版和顏色的運用採取風格統一的方案,帶給用戶好的交互體驗。

對於贛通碼的代領取,可以進行借鑑,一個用戶可以添加多個信息,幫助家中老人及小孩完成信息的上報,更加方便管理人員信息,不漏報。個人認為可以有效解決人員漏報的情況。

武漢戰疫——防疫資訊

分析:

武漢戰疫把防疫資訊作為最後一個模塊放在了底部,而把便民服務包括生活垃圾分類等功能放在了上面,個人認為可以將這二者的位置進行交換,畢竟該產品還是防疫類的小程序,疫情期間市民的心理健康還是不容忽視的,優先級是比便民服務中的成績查詢、生活垃圾分類等級高的。

防疫資訊板塊分為疫情的闢謠、心理自測以及消毒知識答題,有效的關愛到了疫情期間人們的情緒,且作為官方平臺其發布的信息可信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疫情闢謠專區,功能十分完備,在新聞右側打上「確實如此」以及「謠言」的標籤,使用戶一眼就能看到,很好的做了區分。

 總結:

我們的疫情卡口防控系統主要還是針對社區,且在這一特殊時期人們的注意力還是放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消息,例如本小區是否有人感染,如有人傳播不實消息是需要社區快速反應,做出闢謠,以免造成小區人員恐慌等。

且大眾接受這種信息不宜過多,以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我認為這種闢謠消息可由各小區為單位根據情況做出闢謠回應,在流程上不需要做這麼大,只需對最近謠傳比較多的新聞做出回應即可。

武漢微鄰裡

分析:

武漢微鄰裡的報事板塊,細分為群眾報事、企業報事以及家庭體溫自查。這裡我們主要看群眾報事板塊,對時間有詳細的描述、照片添加等,作為社區型產品可以選擇將事件填報給對應網格員以及定位網格,形成一對一受理,提高辦事效率。

家庭體溫自查與贛通碼的代領取類似,可以添加家庭成員信息,完成體溫的代報。布局清晰且可隨時移除或添加聯繫人。

總結:

我們在設計訪客申請時,可以借鑑這種模式,將事情直接報備給網格員,省去很多步驟。家庭體溫自查同樣可以添加聯繫人,可見已經有很多產品開始注意到信息的代填報了,可以在信息等級以及申請中加入代填報功能。這樣也方便工作人員做統計,保證人員信息的上報。

五、總結

SWOT態勢分析法

優勢(S):

與其他抗疫小程序相比我們的疫情卡口防控系統更加的有針對性,針對人群更加明確。目前還鮮少有產品針對社區,目前該類產品還鮮有出現,有進入的空間。

且目前國家對於抗擊疫情的態度是正向的。對於可以節省人力物力的產品也是持積極的態度。
劣勢(W):

此類產品的使用場景完全在疫情期間,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形勢沒有那麼緊張,那麼產品將沒有使用必要。因此要提前規劃好未來的轉型方向,以便在將來能儘快適應市場。

機會(O):

疫情期間,「政務類疫情服務小程序數量100餘款,湧現出大量例如微信闢謠助手等關於疫情的小程序。220家醫院上線問診專區,17.76億人次使用過城市服務。這一時期大眾對於疫情信息的獲取空前迫切。

疫情毫無疑問帶來了危機,充當了政府和公共機構提供服務的工具角色這件事,讓原來受網際網路創業者青睞的小程序以更快速度進入了主流社會視野。最被關注的醫療類疫情服務小程序有近800款,在上述時間內訪問用戶環比增長3.47倍,其中一個政務類疫情小程序,最高訪問量更是超過6.4億。

威脅(T):

今年由於疫情的爆發,大量同類產品開始湧現,如果設計不能抓住用戶痛點,那麼產品就會被人們拋棄,尋找其他產品使用。

 

本文由 @yyyy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任彩虹調研交通卡口、社區、醫院疫情防控工作
    1月14日,沁水縣縣長任彩虹深入沁水東高速卡口、龍港鎮楊河社區、龍港衛生院等地,調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她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項部署要求,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嚴防死守,以過硬舉措扎牢冬春季疫情防護網。
  • 一眼掌握態勢、用數據指導防控,以下33個疫情監測、分析與發布方案...
    目前市面上已有眾多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領域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系統集成商與技術公司推出上百餘個疫情防控監測、分析和發布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語義分析、知識圖譜等技術,服務於重點傳染源 (人員) 的篩查、追蹤、控制、隔離和疫情發展趨勢預測等,為疫情防控應急分析與研判提供科學、精準的支撐。
  • 疫情卡點開通「慧眼」 信息化助力防控指揮
    中國電信甘孜分公司及時響應,為州、縣指揮部搭建20個監控匯聚平臺,為全州疫情防控最前沿的73個衛生檢測卡點開通「魔鏡慧眼」視頻監控,實現州、縣、卡點三級分權、分域管理。面對點位分散、時間緊迫、人員緊缺、資源不足等問題,中國電信甘孜分公司經過兩天兩夜奮戰,完成了覆蓋全州衛生檢測卡點的疫情防控動態監測「魔鏡慧眼」系統建設任務,以信息化手段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 【防控疫情 我們在行動】撫寧: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你我一起努力!(一)
    面對疫情防控新挑戰,為全面貫徹省、市、區關於疫情防控新的指示精神,下莊管理區再次設立疫情防控檢查站。要求各村在各自陣地,時刻保持最佳狀態、最高效率,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與此同時,下莊村與陳各莊村,王營村與賀莊村,劉莊、魏莊、上鋪、下鋪、陸莊,自發建立聯防聯控體系,聯合設立卡口,「抱團」防疫,卡口執勤人員,由兩個村的「兩委」幹部以及黨員志願者輪流值班,對進出人員與車輛進行統一、嚴格的卡口管理和監測。榆關鎮:實行疫情防控紅黑榜制度
  • 張雷在調研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堅持系統思維 加強分析研判...
    12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雷調研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市領導宋誠、李強、楊建軍參加。在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張雷視頻連線疫情防控一線民警,向連續作戰、不辭辛苦的廣大公安幹警表示慰問。在聽取疫情防控大數據排查及溯源情況匯報後,張雷說,公安隊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要發揚過硬作風、忠誠履職盡責,全力維護好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更加注重系統性和前瞻性,加強對各類問題的分析研判,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的放矢。要進一步加大流調溯源力度,著力在掃清「盲點」、消除「疑點」上下功夫,全力以赴阻斷疫情擴散蔓延。要加強工作統籌,注重協同聯動,切實形成上下貫通、橫向互動的工作格局。
  • 溫州塵戰:硬核疫情防控作戰圖的背後力量——訪溫州設計集團勘察...
    防疫攻堅隊分為數據組、製圖組、系統研發組,主要工作以溫州市基礎測繪成果為基礎,以天地圖·溫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框架,充分發揮地理信息空間分析以及大數據挖掘技術,利用疫情信息、精準定位與分析決策方面的優勢,為溫州市以及縣市區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保障。
  • 三級響應、二級防控、一級工作狀態 19個社區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新情況
    (北京時間記者:曾貝希 通訊員:閆兆松)為有效應對近日出現的疫情防控新情況,順義區勝利街道各社區迅速採取行動、全力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地毯式」排查有關人員。三級響應機制、二級防控措施、一級工作狀態,勝利街道19個社區全部進入戰時狀態。
  • 如何定量的做競品分析?
    會做競品分析,是產品的經理的一項重要技能,那要怎麼去做競品分析呢?做競品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細節呢?競品分析,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通過競品分析,你不僅能知道同類型產品的功能特點,也有可能挖掘一下潛在的產品需求點。更重要的,可以清晰的看到與競品的差距,為今後的產品制定合理策略。很多文章都告訴你很多產品分析的方法,但是有一點你很想知道,卻又十分困惑的地方,卻沒有一篇文章具體教你怎麼操作,那就是競品的活躍度如何?自己的產品與別人差距有多大?
  • 李德仁院士: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
    演講中李德仁表示,此次演講的幾大板塊對於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態化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可以讓城市更智慧。未來,可實現精準定位的北鬥系統可以代替物理空間的封城,在網絡空間建設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國家級疫情防控服務體系。李德仁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疫情蹤」APP。在李德仁的設想裡,這個APP可以在手機上自動生成健康卡,輔助疫情精準防控,引導個人安全出行、助力有序恢復生產。
  • 清涼江畔雄兵盤——邢臺段蘆頭鎮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這兩首充滿自信的小詩,生動描繪了段蘆頭鎮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群防群控的畫卷,也表達了六萬段蘆頭人民打贏疫情狙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1月24日,農曆己亥年的最後一天,全國人民本來都應該沉浸在家人團聚、歡渡春節的氣氛中,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 劉闖看望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2月2日上午,區委書記劉闖先後來到部分集中留驗點、集貿市場、公路卡口、小區和區疾控中心等處,實地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志願者、醫護人員和公安幹警、城管隊員等,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區委副書記賈彧超,區領導胡洪水、唐銘市、劉光榮、雷強、胡志強、李婷、童萍如、萬勇、萬明、楊峻分別陪同調研。
  • 一個小小二維碼 免除進出再登記雲陽以科技助力優化疫情綜合防控...
    當然,可別小瞧了劉鋒霞手中的這張電子通行證,它是雲陽縣利用大數據等開發智能防控平臺帶給群眾的便利和福利。據了解,連日來,雲陽縣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聯合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開發防疫大數據管理平臺,以科技助力優化全縣疫情防控監管措施和綜合防控能力。經過三天的運營調試,雲陽縣網格化防疫管理平臺已正式上線,實現了全縣疫情防控智能化統一協調管理。
  • 區衛健局領導班子慰問疫情防控一線人員
    為進一步加強對一線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確保在疫情防控期間醫務人員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8月23日,區衛健局領導班子成員赴相關單位慰問奮鬥在新冠肺炎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
  • 競品報告 | 模板讓競品分析一文不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競品分析報告是一份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導向性手冊,但是現在很多的報告,真正有效信息都太少。既無參考價值也不具有導向性,通篇都是定式模塊以及表面信息地堆徹,就像寫的八股文。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例如:銷售發現客戶已經在用一款OA系統但即將到期,銷售通過自己的關係,將下一期的訂單拿下,並告知產品部門,客戶之前用的產品以及相關資料,希望產品部門能夠做的更好。那麼這個時候做競品分析時,就需要仔細研究干係人推薦的產品。2. 如何找尋競品根據以上幾個維度,我們可以去篩選我們的對標競品;我們該如何去查找競品呢?競品獲取的途徑都有哪些呢?
  • 手把手代練競品分析(上)
    廣泛意義上說,競品分析就是根據分析目的,找到切入角度,對競爭對手或市場進行客觀分析,找到競品或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為下一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其實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 設計師做競品分析大多是圍繞產品本身進行分析:功能,界面、互動設計等,也就是對競品「看得見」的部分進行分析。除了分析競品「看得見」的部分,還要分析「看不見」的部分。競品為什麼這麼做?
  • 疫情防控好助手——東方網力硬核產品PVG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引發全民關注的同時也考驗著各級城市的綜合及危機治理能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視頻監控聯網化身城市的「千裡眼」成為重要的防疫工具之一,東方網力作為視頻監控管理平臺的領導廠商, 其「硬核」產品PVG在這場戰「疫」中再顯身手,用技術的力量助力著城市全面突圍,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 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貢獻人大力量——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及時對人大系統疫情防控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2月4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發出《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致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的一封信》,號召全省各級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和應急保障工作。
  • 工信部:電信大數據可統計分析人員流動情況 助力疫情防控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超)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電信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防控的總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三大運營商開放14日內到訪地查詢服務   在會上,韓夏表示,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基於電信大數據分析,向用戶提供本人「14天內到訪地查詢」服務。
  • 「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
    本文將對競品分析的「道、法、術、器」(即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做系統性介紹,可以為你解答以下關鍵問題:競品分析與市場分析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一、重新認識競品分析顧名思義,競品分析是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分析。過去常用的分析方式總是圍繞產品本身展開,這樣就會導致分析的維度浮於表面,分析的結果也不能對產品規劃與業務運營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