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3中國牛仔年會在武漢紡織大學召開。全國近2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聚一堂,探討牛仔服裝產業現狀和趨勢。遺憾的是,在參會的150多家企業中,鮮見湖北牛仔服裝企業的身影。
「湖北牛仔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只有前端的棉紡企業,後端的牛仔布、洗水、後整理等環節都還未補齊。」會上,多名企業家坦言,「湖北牛仔產業與沿海差距較大。」
即便如此,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易長海則堅定地稱,「未來 10年,湖北將迎來牛仔產業發展大潮。」
高附加值環節拱手讓人 原料大省盈利能力差
昨日的年會,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主辦,中棉行協牛仔布專業委員會承辦,武漢紡織大學協辦。主辦方介紹,目前我國牛仔褲年產量約為48億條,已穩居世界首位。記者了解到,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已成為牛仔產業的發展聚集地,包攬了全國幾乎九成以上的生產量。
湖北牛仔產業影響力在全國還微乎其微。湖北省棗陽市是一個紡織工業集聚之地,有紡織服裝企業近200家,全行業年產值超200億元。然而,棗陽在牛仔產業方面幾乎還是個空白。「我們的企業都集中於棉紡、織布、地毯、捻線等門類,還沒有專門生產牛仔服裝的企業。」棗陽市紡織商會秘書長雷嵬告訴記者。
調查統計顯示,市場上銷售的牛仔服裝,超過七成以上的面料都是棉。而湖北,目前的棉花產量位列全國第五,在紗線、坯布等加工方面產量也處於全國前列。昨日的年會上,不少沿海牛仔服裝企業家表示,湖北紗線質量不錯,每年都會買進不少。
的確,作為原料大省,湖北面臨著產業短板,那就是長期處於產業鏈前端的低附加值環節,缺少後端的成衣製造和品牌塑造,高附加值環節被沿海企業把控。「湖北是一個棉紡大省,但是整體競爭力明顯不如沿海省份,牛仔服裝產業更是如此。」湖北省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王洪章坦陳,雖然目前我省有250億噸紗、70億米布、10億件服裝、1.5億米印染布的生產能力,但棉紡產業整體競爭並不強。我省棉紡產業的盈利能力甚至只有沿海一些發達省份的1/10。
尚未形成牛仔產業集群 服裝企業來回折騰累
在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易長海看來,我省牛仔服裝產業鏈不完整的背後,是因為我省尚未形成一個牛仔產業集群。「在廣東,集聚了我國四大牛仔產業集群。增城新塘有牛仔企業4300多家,佛山均安有牛仔企業2300多家,中山大湧和開平三埠分別有約2000家。」易長海稱,牛仔是所有服裝品類中工序最長的一種,包括漿染、織布、整理、製衣、洗水等。
一些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的地區,對牛仔服裝製造企業來說沒有吸引力。
昨日來漢參加年會的廣東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總裁樊友斌稱,早先順德有少量牛仔服裝企業來到湖北等中部地區,可大都不到一年就撤回了。「他們原以為中部地區廠房、租金、人力成本降低,可以大大降低綜合成本。但他們沒有想到,由於缺乏配套的企業,產業集群不夠發展,棉紗等原材料不得不運往沿海加工成牛仔布再運回,一來一去成本反而比以前上升了。」
牛仔企業讚嘆「湖北智造」 科研實力產生強磁力
昨日的年會上,我省上市公司、紡織服裝雷射應用領域的國內頭號企業金運雷射展示了其最新研製的牛仔雷射洗水設備。讓所有參會牛仔企業,見識了「湖北智造」的威力,並被看作是湖北吸引牛仔產業聚集的最大磁力。
金運雷射相關負責人稱,傳統牛仔服裝工序大量採用化學試劑,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和汙染。牛仔雷射洗水設備採用雷射技術、數位化加工,不僅可避免這些弊端,還能取代傳統生產工序中的手擦、噴砂、噴馬騮等工藝,縮短流程、提升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