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工智慧設計的哲學基礎

2020-12-05 視覺傳媒H

在概念等理性思維的離線智能形式理解上, 傳統認知觀採取了一種邏輯主義的立場———基於笛卡爾主義對思維和知覺的二分觀念。笛卡爾將思維活動視為獨立心靈的內在功能, 而知覺等感官認識則被視為與心靈絕然不同的物質屬性, 由此推出了「動物即機器」的命題。概念是心靈自生的, 而概念則組合成命題, 命題進而組合成推理, 組合活動的規則如果符合邏輯要求, 那麼組合的結果即思想就是有意義的。這種邏輯主義認知觀是現代符號主義認知科學和功能主義心靈哲學的淵源, 也是早期經典人工智慧設計的哲學基礎。

相關焦點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所創建的圖靈機,準確地說是計算機的數學模型,它是實現人工智慧的工具和基礎,而不是人工智慧本身;它是實現人工智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計算機已經出現半個多世紀了,已經非常普及,但幾乎所有人都不會認同:它就是人工智慧。我們對人工智慧的理解,還遠未達到可以進行數學建模的程度。
  • 人工智慧的語義學基礎
    人工智慧作為科學與哲學研究所共同關注的領域,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理論困境與矛盾,其中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工智慧如何才能夠確立起其必要的語義學基礎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研究,既關乎人工智慧是否能夠實現高層次的理論突破並增強其實踐效力, 同時也是傳統語義學研究實現理論升華並最終構建起科學的、完整的語義學學科體系的必然出路。
  • | 五部探索人工智慧哲學的影視作品
    根植於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的分析,基於20世紀初的阿瑟·愛丁頓和伯特蘭·羅素的研究,戈夫認為意識不僅僅限於生物實體,而是所有物理物質(從亞原子粒子到人腦)的基本特徵。在《伽利略的錯誤》一書中,他邁出了邁向人類意識理論新道路的第一步。本篇文章是菲利普·戈夫給出的他挑選的五部科幻電影,從一個比較輕鬆的角度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人工智慧以及圍繞人工智慧和意識的重大哲學問題。
  • 記憶哲學:解碼人工智慧及其發展的鑰匙
    記憶哲學能夠為人工智慧(AI)的發展提供很好的理論根據,並可能會成為智能時代哲學出場的有效方式。且不說哲學家與科學家共同聯手探索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基本範疇存在分歧、對話需要繼續深入。如果將人工智慧時代哲學出場的方式僅僅定位為倫理路徑,這未免過於狹窄了。幸運的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學者從不同視角拓展著哲學的路徑,如機器智能的主體性、智能社會發展的挑戰。
  • 人工智慧具有意識嗎?聽聽哲學怎麼說
    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從低等生物的刺激反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人類的意識逐漸發展成熟;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組織的嚴密性和結構的複雜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異形:契約》人工智慧的哲學思辨
    而《異形:契約》這部電影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除了為觀眾解釋了《異形》系列電影中「異形到底怎麼來」的問題,更是將對生命、智慧、存在、人工智慧的探討提升到了哲學思辨的高度,也進一步豐富了異形世界的深度與內涵。果然,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從來不讓人失望。
  • 辯證認識人工智慧的社會效應
    陝西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鄔焜認為,真正可以導致人工智慧對人類傷害的因素不是人工智慧本身,而是設計和控制人工智慧的人。陝西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秘書長、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雲龍表示,人工智慧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綜合性的前沿學科,它是在計算機、控制論、資訊理論、數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等學科相互綜合、相互滲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其核心是對大腦的模擬.
  • 宋冰專訪:中國哲學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儒釋道立場有別
    東西方學界對話的基礎是什麼?宋冰:當下我看到的大部分西方人工智慧哲學方面的研究是關於智能、意識方面的研究。我覺得他們的底層思維還是近代以來佔主流地位的人類中心主義,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以及主客體的分離等思想。我覺得中國哲學家和西方哲學家可以在兩個層面上溝通對話。一是在對人的本質、人與自然、人與物的關係方面討論、對話。
  • ​人工智慧哲學:機械意識理論批判
    【編者按】人工智慧哲學/倫理學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機器意志以及以機器意志為基礎的人機關係問題。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人曾經是科幻影視劇中的情節,但過去幾十年卻受到科學界廣泛關注。人工智慧的研究目標是發現一個程序如何執行達到人類智能的顯著功能。人工智慧的應用不僅導致計算機作用越來越普遍的反轉,也加深了人們對人類認知過程的理解。本書的目的橫跨認識論哲學和哲學心理學的經典問題和認知心理學問題,再到與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有關的思想的全部興趣範圍。雖然本文將重點放在這些問題和領域的理論,但也不時出現概念和認識論、實證和方法學研究。
  • 中國哲學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儒釋道立場有別丨專訪宋冰
    正因為這種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影響,一方面很多中國哲學家並不過高估計人類理性;另一方面,把人工智慧納入「仁民愛物」,「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或神仙譜系的討論框架中也成為可能。和超級智能共處有何不可?這或許是中國人普遍沒有如西方人那樣產生對超級人工智慧的生存級別的恐懼感的原因之一吧。新京報:相比而言,西方哲學脈絡關於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的關注點在哪裡?東西方學界對話的基礎是什麼?
  • 哲學和人工智慧的關係?
    從知幾、趣時、變通的角度來看,智能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的基礎是情感,藝術的哲理是美學。類比,比較,比喻,比方,相似都是實現智能藝術的重要途徑,很多情境下,類比機制的增強與衰減常常意味著智能力的強弱。近來,Bengio說深度學習需要被修正。他認為,只有超越模式識別的範圍,更多地了解因果關係,它才能實現真正的人工智慧革命。
  • 「阿爾法圍棋」之父:人工智慧仍有諸多哲學問題待解
    不過,英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思維」執行長德米什·哈薩比斯近日說,人工智慧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哲學問題待解。「深度思維」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人工智慧程序「阿爾法圍棋」。據外媒報導,哈薩比斯日前在倫敦舉行的一個「阿爾法圍棋」紀錄片放映會上說,人工智慧帶來了巨大的科學益處,但也帶來了風險,這要看人類如何利用人工智慧。
  • 讀書散記10:經典物理與哲學
    梯利的《西方哲學史》把哲學劃分為「希臘哲學」、「中古哲學(直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和「近代哲學(從英國經驗主義直至二十世紀初的實用主義和分析哲學)」。經典物理可以說深受希臘哲學的影響,但是更貼切地說,是在近代哲學的搖籃裡誕生的。
  • 人工智慧實現多重非經典關聯的同時分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人工智慧與量子力學基礎研究交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人工智慧培訓排行榜
    上海人工智慧企業遍地開花。在2017年度《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城市排行榜》中,上海綜合得分僅次於北京,排名第二,當地的AI初創企業數量也位居第二,良好的企業培育環境、雄厚的工商業基礎、發達的資本市場吸引了一大批創業公司和人才,上海人工智慧培訓排行榜大家值得一看。
  • 人工智慧發展離不開哲學,所以我們每個人得活出自己的哲學
    要知道,他可是聞名遐邇聲名遠揚的大人物——計算機視覺領域泰鬥級學者,而最近他是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的,受到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邀請,籌建新型科研機構(民辦非盈利)——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出任院長。而此次,據報導稱,朱松純教授受聘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 當人工智慧遇上政治哲學:看學者怎樣用論文「吵架」
    2019 年6 月《自然辯證法通訊》發表了王志強的《關於人工智慧的政治哲學批判》(以下簡稱王文),討論了不同水平的人工智慧可能對人類政治秩序的影響以及後人類政治秩序的可能性建構問題。 吳冠軍教授在《江海學刊》發表了題為《告別「對抗性模型」——關於人工智慧的後人類主義思考》(以下簡稱吳文)的論文,對王文的「終結論」政治哲學批判進行了學術批評。
  • 復旦EMBA邀徐英瑾教授從哲學的視角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
    近日,"君子知道"復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講堂特邀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徐英瑾從哲學的視角講述人工智慧的發展。徐英瑾教授認為:現在的人工智慧不是根據心理學所規定的發展方向來發展的,所以它的"擬人性"還很成問題。通用人工智慧目前還達不到能夠應用的階段,但這是可以追求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是必須追求的一件事情。
  • 情系母校丨一起探索哲學之「哲」
    (一)哲學專業  哲學專業主要專業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學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等。哲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設有討論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對哲學觀點進行辯護和反駁。
  • 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人類能否把控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又是否將與人工智慧一起攜手進化向善?近日,圍繞人工智慧和技術倫理的現實交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展開了一場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