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登場了!敦煌》看人類文明的驕傲

2021-01-08 騰訊網

「以青春視角,看千年敦煌的活力湧動;以時代觸覺,感受古老東方的華彩篇章。」這是最近熱播的《登場了!敦煌》中令人心潮澎湃的經典語錄。其中第一期的節目主題——匠心,通過敦煌守護者一生的奉獻,展現了敦煌在我國歷史文化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

說起敦煌,第一位不得不提起的名字便是常書鴻了。

常書鴻在塞納河畔與敦煌文物的一次偶然邂逅,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軌跡。為了心中那份召喚,他放棄了繁華優越的巴黎生活,來到黃沙漫天的莫高窟,更將此後六十年的榮辱沉浮和恩愛情怨都留在了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中。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讚譽他「篳路藍縷,厥功至偉,常公大名,宇宙永垂」。

常院長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常先生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藝術。他放棄了個人的藝術創作,帶領研究人員清沙築牆、整理資料、修復石窟塑像、臨摹歷代壁畫,為敦煌的保護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8年,全國還在動蕩之中,敦煌研究院也面臨著不知何處去的命運,常書鴻先生給上海的《大公報》寫了萬言文章:《從敦煌近事說道千佛洞的危機》為敦煌的生存大聲疾呼,引發全國讀者的熱烈反響。

大國工匠,六十四載潛心修復——李雲鶴

1956年,為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正讀高二的李雲鶴從山東出發,踏上了西去新疆的漫漫徵程。因中途探望在敦煌工作的舅舅,李雲鶴在當地逗留了幾日,未曾想,這一留,竟是一輩子。

一件事幹一輩子,時間好似很快;一輩子就幹一件事,時間又好像很慢。以心為筆,以血為墨,六十四載潛心修復,八十八歲耕耘不歇。被譽為「壁畫醫生」的他,六十多年中,讓4000多平方米壁畫和500多尊塑像「起死回生」,並開拓出「空間平移」「整體揭取」「掛壁畫」等眾多國內首創的壁畫修復技法。

最小號的醫用注射器、包裹綢布的棉球、專用的回貼木刀、洗耳球、除塵器……文物修復絕對稱得上是最考驗技術和耐心的工作之一,稍有不慎,一塊凝結千年前祖先心血的文物就將徹底泯滅於歷史塵埃中。

64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已是一生,對於1600多歲的敦煌而言,卻只是一瞬。莫高窟一共4.5萬平方米,李雲鶴忙碌了一輩子,只修復了不到十分之一,這一生的堅守,令人敬仰。

敦煌的壁畫美得不可方物,若是能親眼見到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態,以及宏大的場面,恐怕也是一份極其重要的禮物。

樊錦詩先生說過:「我們這些人,用畢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與毀滅抗爭,讓莫高窟保存得更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

來源:敦煌寫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聚焦敦煌古城文化,愛奇藝上線《登場了!敦煌》,每周三12點更新
    昨天,《登場了!敦煌》在愛奇藝正式上線。「敦煌」不只是一個地名,這次由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開啟屬於她的腳步,更有汪涵帶隊,錢正昊和李浩源等青春藝人,共同探索敦煌歷史痕跡下背後的故事。敦煌不只是西域堅固的堡壘,也不是只有大而盛的絲路明珠。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19日下午,正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  習近平一直非常重視歷史文物保護。在他看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鑑古知今,學史明智。」
  • 與劍南春一起品讀敦煌之美
    「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中汪涵化身敦煌探索團團長,帶領THE9-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年輕人組成「敦煌探索團」共同探索敦煌璀璨千年文化。
  • 又一現象級文化綜藝即將刷屏,劍南春綜藝營銷強勢登場
    「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中汪涵化身敦煌探索團團長,帶領THE9-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年輕人組成「敦煌探索團」共同探索敦煌璀璨千年文化。
  • 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掛牌,國家文物局、「敦煌的女兒」發來賀信
    長期以來,湖北省、武漢大學在人類起源、長江中遊文明進程、楚文化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取得突出成績,為保護文物、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做出重要貢獻。圖為: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鑲金片飾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受聘為名譽院長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25歲紮根敦煌起,潛心敦煌文物研究
  • 神奇敦煌開講啦!當詩詞遇見敦煌
    敦煌,廣闊而包容。 敦煌文化,更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 它不因大漠孤煙,就拒絕江南煙雨,這裡自有婉轉呢喃,諸如「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的纏綿故事,與你述說。
  • 荒原之上的敦煌,為什麼被推崇為世界文明的中心?
    孤立無援的敦煌(製圖孤城)▼當滯留在敦煌的商人和貨物越來越多,一部分人便乾脆不再前進,直接在敦煌的集市上做起了生意。作為絲綢之路交通樞紐的敦煌,也進一步擔起了貿易重鎮的角色。伴隨著貿易而來的,除了各色各樣的商品,還有不同的宗教、語言、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和生產技術,敦煌成為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和諧共生的樂土。
  • 敦煌的文化價值與標本意義
    甘肅自然風光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鍵點,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標本意義。其實,敦煌的環境是艱苦的,敦煌的人口是較少的,西漢時期敦煌的人口是38335人,東漢時期敦煌的人口是29170人,皆不及與其毗鄰的酒泉,西漢時期酒泉的人口是76726人,東漢時期酒泉的人口數史書漏載,只有戶數12706戶,人口數當為五萬多。
  • 文明再進化《戰爭與文明》新版本明日登場
    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啟蒙時代被譽為百科全書時代。啟蒙運動讓人類在各個知識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一時代湧現出無數先進的思想和科技,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是民主意識出現的階段。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天下第一說敦煌|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2020-05-01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這些都是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文明交流與互鑑的最好教材。對敦煌古代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寶貴的啟示。如我國舞蹈工作者在借鑑敦煌壁畫樂舞圖像的基礎上,創作出了飲譽中外的舞劇「絲路花雨」。在借鑑古代敦煌文化遺產推陳出新方面,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
  • 跟著BBC的鏡頭 看中國到底有多美麗
    原標題: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③|跟著BBC的鏡頭 看中國到底有多美麗 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再到極寒的珠穆朗瑪峰;從中國的標誌長城,到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里海岸線……中國到底有多美?
  • 傳奇女武神登場 《戰爭與文明》新年活動開啟
    迎新年,送祝福,《戰爭與文明》新年福利活動今日全面開啟了。全新兵種巾幗英豪傳奇女武神首次登場,工業戰術兵種盾甲侍女部隊參戰;特定建築、大學達文西等升級研究資源折扣開啟!乘著新年的節日祝福,帶領文明走向更輝煌的時代吧。
  • 敦煌:一部具象的時間簡史
    劉慈欣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敦煌說:你說的都對,但,我更懂時間。實時間與虛時間:月牙泉的消逝1907年,匈牙利籍探險者斯坦因在從莫高窟馱走了大量經卷時,摟草打兔子,拍下了鳴沙山沙丘之間的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
  • 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英文宣傳語公布
    2.文化聖殿 人類敦煌  2. Dunhuang, a towering edifice of human culture.  3.和平合作 開放包容 互學互鑑 互利共贏  3.  15.文載絲路 博覽天下 匯聚敦煌  15. The Cultural Expo brings world attention to Dunhuang.  16.絲路名片 文化請東  16.
  • 為何120年之後,還要再去敦煌?
    這是一份中國民族的榮耀,因為季羨林先生稱它為世界文明的中心,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加持,從公元366年僧人樂尊開鑿第一個洞窟起,五代十國、隋唐,而後1500年的時間無數代工匠藝人傳承了這個中國傳統藝術的寶庫。
  • 江青煽動紅衛兵:敦煌莫高窟是精神鴉片
    (《金明館叢稿二編·陳寅恪集》) 通篇所論,無非是敦煌藝術研究的學術問題。從學術的角度看問題,陳寅恪先生並不認為我國「敦煌學」之落後,乃因「精華已去,糟粕空存」。不僅國內尚存的敦煌文物,不讓「異國及私家之所藏」,而且以我國典籍之繁富,相互參考印證,亦足可彌補資料之不足。因此,將敦煌文物之散失稱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陳先生對這種說法並不贊成。
  • 盤點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敦煌元素,還不快來把博物館「帶」回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類敦煌元素文創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敦煌元素吧~敦煌博物館x網易嚴選:東方美學之鹿遊仙蹤網易嚴選攜手敦煌博物館官方IP授權機構·鮮活萬物,以九色鹿為第一視角,分別以鹿飲霜溪、鹿棲林深、鹿語花澗場景為設計元素,融合香氣創作,按照三個場景故事進行水生調、木質調以及花香調三種香型調配。
  • 敦煌的地質景觀——丹霞為何瑰麗?
    全文字數: 2350閱讀時間: 5分鐘大家好,我是清溪草,為了去敦煌徒步我也是拼了,要徒步遊學怎能不先了解敦煌文化?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天,我會分如下幾個主題介紹敦煌。有不足之處請告訴我或者留言補充。
  • 傳奇女武神登場 《戰爭與文明》新年活動開啟[多圖]
    迎新年,送祝福,《戰爭與文明》新年福利活動今日全面開啟了。全新兵種巾幗英豪傳奇女武神首次登場,工業戰術兵種盾甲侍女部隊參戰;特定建築、大學達文西等升級研究資源折扣開啟!乘著新年的節日祝福,帶領文明走向更輝煌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