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部具象的時間簡史

2020-12-04 劉鯨魚跑跳蹦

時間是什麼?百度百科說: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王羲之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霍金說:時間是四維空間的一個維度,實時間是我們現在感受的時間;虛時間是指與歷史流向垂直的時間。劉慈欣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敦煌說:你說的都對,但,我更懂時間。

實時間與虛時間:月牙泉的消逝

1907年,匈牙利籍探險者斯坦因在從莫高窟馱走了大量經卷時,摟草打兔子,拍下了鳴沙山沙丘之間的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作為地質學上的一個奇蹟,此泉因形狀酷似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最早關於月牙泉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兩千年前的東漢,據記載:「千古不涸」、水面、水深極大;據稱,直至清朝時,泉面還能跑大船。

1975年6月,楊家橋公社在「以糧為綱」的精神驅動下,給月牙泉安裝了三臺水泵,進行大規模的抽水實驗。1976、1977年,楊家橋公社開展「學大寨」農業生產競賽活動,從月牙泉抽水灌田,年提水量3至4萬立方米。糧食沒打下多少,泉水急劇下降、泉岸嚴重坍塌,泉眼堵塞,月牙泉告急。

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無力再成月牙形。這一年,有2000年文字記載歷史的月牙泉似已名存實亡。

2008年,敦煌開始應急治理月牙泉,將黨河的地表水抽到調蓄池,沉澱、過濾、澄清後,通過11根 井管導水到月牙泉底,進行滲透滴灌。夏天蒸發量大,黨河自身難保,滴管的水量更是杯水車薪。黨河乾渠在酷夏枯竭時,只能在水井抽地下水給月牙泉補給。工程設計的可用期限是十年,超過十年,就不起作用了。從2008至2018年,正滿十年。

也許月牙泉命不久矣,也許變成「植物人」的月牙泉早已「腦死亡」,無論是哪種情況,月牙泉的死亡可期。我們並不知道月牙泉何時誕生、由何產生,就如同無法推斷宇宙大爆炸一樣。如果把月牙泉當成某種概念上的「宇宙」。在實時間的概念上,月牙泉即將走向一個終點。在虛時間這個概念體系裡,在比三維更高的維度上,時間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閉合的圓,沒有起始也沒有終結。

在虛時間裡的月牙泉,沒有科學定律中失效的奇點,也沒有人們需要在該處乞求上帝的宇宙邊緣。月牙泉既不創生也不毀滅結束。不同的是,關於宇宙如何終結存在「演化開放」、「坍縮閉合」兩種可能,而月牙泉的終結,只有一種可能。

四維空間的時間:莫高窟的摺疊

莫高窟第220窟是整個敦煌保存最完好的初唐石窟:石窟左壁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畫成的西方極樂世界圖,碧波蕩漾的七寶池水平臺上,阿彌陀佛端坐蓮臺。中部的舞樂場面,樂工奏樂,歌伎起舞是一派歌舞昇平的盛唐景象。

與其它洞窟不同,220窟中的壁畫顏色豔麗如初。據說,這個洞窟是大畫家張大千從宋繪千佛壁畫中「剝」出來的。220窟表層宋畫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斑駁脫落。在洞窟中臨摹壁畫的過程中,張大千發現壁畫後面竟然還隱藏著另一幅歷史和藝術價值都更高的唐代壁畫。由於長年「不見天日」,這幅重見天日的唐畫色彩非常鮮豔。與其他常見到的黑臉孔的敦煌佛像不同,這幅壁畫中的佛像肌膚雪白。

莫高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層層疊疊的壁畫,其實是古人對「寸土寸金」的莫高窟珍視而造成的。從公元366年開鑿,至元代停工,經歷世代變遷、風俗流轉、供養人更迭,但石窟卻只有有限的空間。於是後人會在前人的壁畫上繼續疊加新作,就仿佛想蓋房又不拆遷,只在原建築上加蓋,直至形成聳入雲端的摩天大樓。

今日莫高窟,是解讀四維空間的時間最方便的模型。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於四維空間有無限的想像。大致上,人們採用愛因斯坦對於四維空間的理解:三維空間加上一維度時間,雖然這個理論是值得商榷的,但卻是最普遍的。四維空間是所有平行宇宙即所有時間的三維空間的集合。

在四維空間,時間仿佛如同剝離莫高窟層層壁畫的雙手,跨越千百年的同一空間的壁畫在此疊加。舉手之間,上千年的歷史可以同時出現在面前,只不過,這個空間是間斷的,而非連續的。我們可以同時看到唐朝的繁盛之風,宋朝的清麗禪意,元朝的豪邁粗獷,明朝的規行矩步,那一剎,莫高窟從三維變成了四維。

彎曲時空:敦煌古城的平行

1988年,日本人根據井上靖的小說拍攝一部名為《敦煌》的電影。電影講述了北宋年間,落第書生趙行德為深入了解西夏文明、隻身犯險,後被西夏的漢人僱傭軍頭領賞識,又搭救回鶻公主與之相愛,最後為守護敦煌文明於戰亂而創建藏經洞的故事。電影中,個人的愛恨情仇與民族大義、戰爭反思、文明傳承緊密相連,讓人似乎夢回一千年前那個文明衝撞的時代。

為了如實還原電影場景,在敦煌城西南約15公裡處,按照清明上河圖的形制,復建了敦煌古城。城樓、工事、衙門、酒肆......所有腦海中敦煌興盛時曾存在的三百六十行,一一再現人間。漫步古城,仿佛遙聽邊角連營,恍惚胡姬蹁躚。

時空彎曲,其實一百年前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就已經出現過,他認為宇宙的時空是通過彎曲來實現不同的平行時空,也可以利用時空彎曲進行時空旅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立體的長方體上位於體對角線上的兩個點,要想最快走完這兩點之間的路線,那麼就可以將這個三維的長方體,拆成長方體的二維展開圖,此時的最快到達的路徑就是兩點之間的直線。這就是利用了類似時空扭曲的方式,達到瞬間轉移的目的。

古城大門仿佛一個現實中的「蟲洞」:可以在時空中任意穿梭,無論是現在回到宋朝,還是宋朝回到現在。不同的是, 這裡難覓宋朝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於是,我只好閉上眼,假裝,那日敦煌猶在。

時間與生命:壁畫墓的永生

對於有限時間的生命,中國人想出了一個無限延展的主意。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位於敦煌市城東六公裡處的西晉畫像磚墓,是敦煌漢唐墓葬文化的一個縮影。現在已發掘面世的兩座墓為漢代和西晉時期墓葬。三國滅亡以後的西晉時期,中原地區戰亂頻繁,很多能工巧匠和有錢人就為躲避戰亂,到此安居。這座墓始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它比莫高窟的建造早一百多年。

墓室的畫像磚主要集中在高大的照牆上,一磚一畫。主要內容有四神獸、李廣射虎、生活世俗等七大類。這些畫像磚以其豐富的內容客觀反映了西晉時期人們的思想信仰、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

在地下的長久的黑暗中,壁畫墓鮮亮的圖案仿佛逝者期望復甦的靈活,鮮活著,又或者說,永生著。敦煌人,從不畏懼死亡,生前的財富、習俗、親眷關係、職業等種種細節,都會藉由壁畫接引到另一個時空。在那裡,生命從不消亡,時間仿佛靜止,敦煌無意改變。

後記

敦煌,一個讓人思緒連篇、感慨萬千的地方。本文用敦煌的風物,解讀「時間」——有物理學上的時間,和關於生命意義上的時間。科普知識晦澀,本人才疏學淺,不求甚解,但求一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獨立報》認為,像《時間簡史》這樣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竟然也成了巫書,霍金幽默地說「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和《禪》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霍金把寫作《時間簡史》定位為一本「科普讀物」,也就是一本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書,使「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 時間永留簡史!走進《圖解時間簡史》
    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困住了眾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時間簡史》在科學界、出版界都鼎鼎有名。因為他清晰地解讀了宇宙學的很多問題,將高深的理論物理學通俗化,向大眾普及。儘管如此,沒有一定物理學基礎很難真正讀懂。
  • 《時間簡史》:從「難產」到風靡全球
    當年,《時間簡史》英文版面世,並持續高居暢銷書排行榜首。這使我深感有必要儘快將其譯成中文,遂致函時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的吳智仁先生。吳先生很快覆信,並囑我在英國立即開譯。但不久他獲悉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也在操辦此事,我們的計劃遂告終止。
  • 《時間簡史》:來自科學界的一本暢銷書
    人們在高度讚揚他的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的貢獻,讚美他的堅忍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
  • 一部關於白酒的時間簡史
    這部關於白酒的時間簡史,我們從「先秦」說起。夏朝至先秦夏朝距今已經年代久遠,現代人於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了那一時期的青銅酒器——青銅爵,商朝甲骨文的出現,亦是有記錄「若作酒醴,爾惟曲櫱」。殷商時期人們不僅掌握釀酒技術,亦有了儲存老酒的概念,有了舊醴、新醴之分,在這一時期,酒被王權貴族們支配。周朝,酒用於祭祀。
  • 經濟學人評《未來簡史》:一部膚淺、華而不實的作品
    1新智元編譯1  來源:Economist  譯者:胡祥傑  【新智元導讀】世界級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的新書《未來簡史》將於2017年1月出版。《經濟學人》態度顯然更加鮮明,直言《未來簡史》就是一部膚淺、華而不實的作品。書評寫到:Harari 傾向於用科學來標榜自己,用了一些例如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的詞彙,但他沒有嚴肅地對這些話題進行展開。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一千萬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20世紀80年代的霍金與他在劍橋大學的同事,當時《時間簡史》尚未出版。
  • 霍金去世:偉大的霍金,依然活在時間簡史裡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著有《時間簡史》等書。
  • 「數學的深淵」,一張妙圖,一部天才簡史
    這是一部數學史,也是一部天才簡史。
  •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中文版插圖本差錯率至少達10/萬字  新華社電(記者張建松)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插圖本)中文版竟然差錯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對照英文版原著,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本裝幀精美
  • 霍金的《時間簡史》,創作的背景,對以後研究宇宙產生的影響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時間簡史》,全書一共十二篇,在1998年進行出版,它講述的都是有關於宇宙世界的形成和發展,他描述了時間、空間的不同,還對黑洞、粒子、反物質以及對宇宙的起源進行了闡述。其實霍金先生本想在發表《最初的宇宙》時,就想出版這一部《
  • 誰為敦煌上了把鎖:解密敦煌藏經洞
    藏經洞的發現,讓敦煌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它和殷墟甲骨、內閣檔案大庫、居延漢簡一起被稱為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而藏經洞的文獻,無論是從時間、內容方面來說,還是從數量和價值等方面來說,都堪稱舉世無雙。人們不禁要問,是誰把這些東西封存於一個小窟之內,又是出於什麼原因或目的呢?
  • 周巍:《圖解時間簡史》引人入勝
    在ZAKER哈爾濱「領讀冰城·禮讚中國」領讀人、黑龍江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周巍看來,只要讀過《圖解時間簡史》這本書,就能更好地理解黑洞理論。  1993年,讀大學二年級的周巍第一次看到《時間簡史》,就被書中的宇宙學理論所吸引。雖然書中晦澀難懂的物理學概念沒能完全理解,但對宇宙的探尋與好奇一直埋藏心底。
  • |神鹿與告密者|中文自修·聰明小豆丁|敦煌壁畫|壁畫|敦煌研究院
    不過,最近課代表發現,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古老的敦煌再次煥發了全新的生機!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推出了一款名為「雲遊敦煌」的小程序,其中有一出動畫短劇——《神鹿與告密者》重現了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和敦煌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把它再次帶到屏幕上,對於我們的孩子們有什麼意義?別急,課代表這就為你來一一揭曉!
  •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我所了解的霍金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皆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
  • 《時間簡史》解讀
    這篇書評解讀的,是世界科學著作的裡程碑,霍金教授的《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Stephen Hawking)。《時間簡史》是全世界最知名,銷量最大的科普書,沒有之一。
  • 史蒂芬·霍金:人們買《時間簡史》卻不讀 只是好奇我如何克服殘疾...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時間簡史》的暢銷程度常常是要與《聖經》相比的,似乎家中沒有這麼一本的話便缺失了點什麼,就連北京街角販賣盜版書的三輪車上,也時常在一堆歷史小說探案傳奇之間,閃出《時間簡史》的一角。之後的全球暢銷書便又拿自己跟《時間簡史》比,仿佛霍金這本並不那麼「簡」的書,已然成為了出版歷史上暢銷程度的一則標尺。霍金對此,當年也是大吃一驚。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其他,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25歲的熊業騰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大二時,他到過敦煌,讓他震撼的不僅是文物,還有莫高窟的科技感——「數位化保護」的壁畫拍攝現場。畢業那年,熊業騰報考敦煌研究院,就衝著「數位化」去的。 熊業騰是西安人,故鄉距敦煌約1700千米,一路西行,熊業騰覺得像是去戍守邊防,既豪邁又不免悵惘。
  • 14期贈書《時間簡史》| 時間只留簡史,世間再無霍金!
    點擊上方「宋鴻兵觀天下」,選擇「置頂公眾號」觀經濟 觀時事 觀歷史 觀世界14期贈書《時間簡史
  • 「簡史」出版熱 | 人見人愛的「簡史」,真的靠譜嗎?
    閱讀一部修仙玄幻小說,大概只能用來消磨時光,所得甚少。此時,若有一本「簡史」在手,既能收穫實實在在的知識,又不失讀書的品位,豈不美哉?此話當真?至少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等政商界大佬們看來,確實如此。數年前,當尤瓦爾·赫拉利帶著他的《人類簡史》閃亮登場時,不僅獲得了學術界的關注,更引起了大眾的廣泛興趣。